显示器背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53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背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背板结构,包括有一片板体,其上并具有组装部及定位部,其组装部凸起高于板体的最大平面,且在组装部上还形成有组装口,藉以提供其它组件组装用,而定位部为自板体朝向于组装口处延伸而出,并大致与组装口的边缘切齐,且定位部的二侧与板体间各具有一个止裂槽,而各个止裂槽的二侧边为不等高的结构,通过定位部及止裂槽的设计,来提供光源模块连接器于Z方向(垂直方向)的重叠量,以确保光源模块连接器于X,Y方向(水平方向)的固定性。
【专利说明】显示器背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背板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显示器背板结构中背光模块的遮光组件设计。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显示器技术中,外观所追求的轻薄短小已成为趋势。但由于光源模块(Light Bar)最小板宽限制,必须在光源模块(Light Bar)对应背板侧做局部打凸(punch)结构以符合模块薄化的目标。而为了避免AP值(Active area/Pitch)过小的品味问题与光源模块(Light Bar)的组装问题,光源模块连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相对于背板开孔处常位于局部打凸结构处,但在这种结构状况下,会造成光源模块连接器(LightBar Connector)与背板Z方向重叠量不足,进而无法确保光源模块连接器(Light BarConnector)于X,Y方向的固定性。
[0003]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的显示器背板结构剖面示意图,目前大多在LED背光模块中,为了避免系统端连接器插拔问题,导致光源模块连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位移,一般会以背板局部打凸的结构作为光源模块连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的固定机制,由图中可以得知,传统的设计是在背板90的局部打凸结构处91,以再增加打凸结构92,来增加光源模块连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与背板的重叠量,但此种固定机制,需要增加背板模具工序并会增加模具与背板结构复杂性,对于产品成型较为不利。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显示器背板结构,其是利用背板局部开止裂槽来提供光源模块连接器(Light Bar Connector)固定性的设计。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器背板结构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板体,且板体上邻近于显示器的前框结构侧边处具有组装部,其中组装部是凸起高于板体的最大平面,并在组装部上还形成有组装口,藉以提供其它组件组装用。
[0006]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器背板结构还包括有定位部,通过定位部来对光源模块连接器进行限位固定,而定位部为自板体朝向于组装口处延伸而出,并大致与组装口的边缘切齐,且定位部的二侧与板体间各具有一个止裂槽,而各个止裂槽的二侧边为不等高的结构,更进一步说,定位部为自板体朝向于组装口处延伸而出,没有经过冲压而凸起,故定位部与板体的最大平面大体上为同一平面,如此一来,通过定位部及止裂槽的设计,便可提供光源模块连接器于Z方向(垂直方向)的重叠量,以确保光源模块连接器于X,Y方向(水平方向)的固定性。
[0007]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8]图1为现有显示器背板结构剖面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显示器背板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显示器背板结构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2]〈本发明〉
[0013]显示器背板结构10
[0014]板体11
[0015]组装部12
[0016]组装口121
[0017]定位部13
[0018]止裂槽131
[0019]阶状部132
[0020]显示器的前框结构20
[0021]光源模块连接器30
[0022]<现有技术>
[0023]背板90
[0024]局部打凸结构处91
[0025]打凸结构9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显示器背板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显示器背板结构的实施例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器背板结构10是用于与显示器的前框结构20组装为一体,以作为显示器整体的框架,而本实施例的显示器背板结构10包括有板体11,且板体11上邻近于前框结构20的侧边处具有组装部12,在本实施例中组装部12凸起高于板体11的最大平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组装部12是利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在板体11上形成一个凸起的组装部12,且在组装部12上还具有一个组装口 121,藉以提供其它组件组装用,例如光源模块连接器30,请参阅图示,图中绘示的光源模块连接器30装设于组装口 121内,而为了要使光源模块连接器30能够固定在组装口 121内,本实施例的显示器背板结构还包括有定位部13,通过定位部13来对光源模块连接器30进行限位固定,而定位部13为自板体11朝向于组装口 121处延伸而出,并大致与组装口 121的边缘切齐,且定位部13的二侧与板体11间各具有一个止裂槽131,而各个止裂槽131的二侧边为不等高的结构,更进一步说,各个止裂槽131远离于定位部13的一侧边,具有一个阶状部132,换言之,此阶状部132就是在板体11上所形成的凸起组装部12侧边,而各个止裂槽131靠近于定位部13的一侧边,就没有阶状部的形成,因此,定位部13为自板体11朝向于组装口 121处延伸而出,没有经过冲压而凸起,故定位部13与板体11的最大平面大体上为同一平面,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结构即可提供光源模块连接器30于Z方向(垂直方向)的重叠量,以确保光源模块连接器30于X,Y方向(水平方向)的固定性。
[0027]综上所述,由于现有大多的设计是以增加局部打凸的方式以增加光源模块连接器与背板Z方向的重叠量。而通过本发明的显示器背板结构,无需再增加背板打凸结构,仅利用止裂槽及定位部的设计,即可提供光源模块连接器于Z方向重叠量,以确保光源模块连接器于X,Y向的固定性。此外,利用这种结构设计,亦无需增加背板模具工序,并能减少模具与背板结构复杂性,以利产品成型。
[0028]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本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器背板结构,是用于与显示器的前框结构组装为一体,该显示器背板结构包括: 一板体,其邻近于该前框结构的侧边处具有一组装部,且该组装部凸起高于该板体的最大平面,其中该组装部上具有一组装口 ;以及 一定位部,其自该板体朝向于该组装口处延伸而出,并大致与该组装口的边缘切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二侧与所述板体间各具有一止裂槽,且该定位部与该板体的最大平面大体上为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止裂槽的二侧边为不等高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止裂槽远离于所述定位部的一侧边,具有一阶状部。
【文档编号】F21V21/00GK103672774SQ201210362875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郭思吟, 许胜翔, 吴宜宁, 罗旭刚, 吴采芬, 刘勇鑫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