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86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领域,尤其是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
背景技术
LED被誉为第四代光源,其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的优点。LED的理论寿命超过10万个小时,发光效率高达90%,而相同光通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8%,卤素灯30%,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LED在照明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引用。目前汽车、摩托车前照灯主要采用卤素灯为光源,通过反光碗反射的方式将光反射于车前方。由于齒素灯光源的孤傲小较LED低、发热量大、寿命短。以及米用反光碗反射的方式对光的利用率低,故现有的汽车前照灯普遍存在能耗高、照明弱、发热量大、寿命短的问题,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LED的广泛应用及其所具有的显著优点,许多人都试图采用LED作为汽车或摩托车的前照灯光源,但是由于对LED发光单元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发光单元的光利用率不高、散热不好、光衰严重的问题,并且无法形成理想的符合标准的近光光斑和远光光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光效好,能够实现前照灯远光及近光的功能,并且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包括后壳体、前罩体和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远光光源组件和近光光源组件;所述近光光源组件包括近光LED基板、一个以上的近光反光碗、设于近光反光碗上的近光内透镜和一个以上的与近光反光碗对应的近光LED,所述近光内透镜底面设有三块凸起,分别是位于中间的中间凸起,位于中间凸起两侧的左凸起和右凸起;所述中间凸起表面呈弧面,其曲率半径为OllOmm,中间凸起的发光角度为-0.9° 0. 9° ;所述左凸起的其中一面为弧面,另一面为竖直面,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为2ir517mm,左凸起的发光角度为-1° -0.9° ;所述右凸起的其中一面为弧面,另一面为竖直面,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为214飞18_,右凸起的发光角度为0.9° 2.0°。当前照灯需要调整为近光时,利用近光光源组件打出近光即可。一直以来,LED难以应用在摩托车前照灯中主要原因是未能突破近光灯的标准要求,本发明光线通过近光内透镜后,可得到具有明显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型,能够有效的将大角度的光线利用起来,光通量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使灯光的照射距离、宽度明显增大,同时防止近光照射区域出现盲区。作为改进,所述近光内透镜顶部中间位置设有方形的凹陷。作为改进,所述近光LED与所述近光内透镜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2 45mm。作为改进,所述近光内透镜与所述近光反光碗为卡扣连接,使近光内透镜的拆装更方便快捷。
作为改进,所述远光光源组件包括远光LED基板、一个以上的远光LED和一个以上与所述远光LED对应的远光反光碗。作为改进,所述后壳体内设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与所述远光反光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盘上设有形状与近光内透镜形状相似的安装孔,所述近光内透镜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作为改进,所述近光光源组件和远光光源组件设于散热器表面上,所述后壳体背面设有穿孔,所述散热器背面通过所述穿孔露出所述后壳体外。作为改进,所述散热器上设有供信号线进入后壳体内的通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光线通过近光内透镜后,可得到具有明显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型,能够有效的将大角度的光线利用起来,光通量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使灯光的照射距离、宽度明显增大,同时防止近光照射区域出现盲区。


图1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去掉前罩体的示意图。图3为去掉安装盘的示意图。图4为安装盘结构示意图。图5为近光内透镜三维结构示意图1。图6为近光内透镜三维结构示意图1I。图7为近光内透镜截面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背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包括后壳体1、前罩体2、散热器10和光源组件,前罩体2与后壳体I配合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远光光源组件6和近光光源组件5,近光光源组件5与远光光源组件6相邻,近光光源组件5用于发出近光光斑,远光光源组件6用于发出远光光斑。如图8所示,所述近光光源组件5和远光光源组件6设于散热器10表面上,所述后壳体I背面设有穿孔,所述散热器10背面通过所述穿孔露出所述后壳体I外。所述散热器10上设有供信号线3进入后壳体I内的通孔27,信号线3通过所述通孔27进入后壳体I内并与近光光源组件5和远光光源组件6连接,用于控制摩托车前照灯的出光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近光光源组件5包括近光LED基板13、两个近光反光碗11、设于近光反光碗11上的近光内透镜7和两个与近光反光碗11对应的近光LED 12 ;如图8所示,所述散热器10的表面为平面,背面设有若干散热鳍片26,散热鳍片26与外界接触;所述近光LED 12基板贴于所述散热器10表面,其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器10直接散发到外界,散热效果显著;如图5至7所示,所述近光内透镜7顶面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长条形的凸弧面28,中间位置设有方形的凹陷17 ;所述近光内透镜7设于所述近光反光碗11顶部,近光反光碗11通过螺钉固定在近光LED基板13上,所述近光内透镜7与所述近光反光碗11为卡扣连接,使近光内透镜7 的拆装更方便快捷;所述近光内透镜7底面设有三块凸起,分别是位于中间的中间凸起19, 位于中间凸起19两侧的左凸起18和右凸起20 ;所述中间凸起19表面呈弧面25,其曲率 半径为OllOmm,中间凸起19的发光角度为-0.9° O. 9° ;所述左凸起18的其中一面为 弧面21,另一面为竖直面22,所述弧面21的曲率半径为214飞17_,左凸起18的发光角度 为-1° -O. 9° ;所述右凸起20的其中一面为弧面24,另一面为竖直面23,所述弧面24的 曲率半径为214 618mm,右凸起20的发光角度为0.9° 2.0° ;左凸起18和右凸起20的 弧面均朝外;所述近光LED 12与所述近光内透镜7顶面之间的距离L为42 45mm。如图3 所示,所述远光光源组件6包括远光LED基板15、三个远光LED14和三个与所述远光LED对 应的远光反光碗8 ;所述远光反光碗8贴于所述散热器10表面,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的 通过散热器10散发到外界。如图4所示,所述后壳体I内设有安装盘4,所述安装盘4与所 述远光反光碗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盘4上设有形状与近光内透镜7形状相似的安装 孔16,所述近光内透镜7设于所述安装孔16内。
当前照灯需要调整为近光时,利用近光光源组件5打出近光即可。一直以来,LED 难以应用在摩托车前照灯中主要原因是未能突破近光灯的标准要求,本发明光线通过近光 内透镜7后,可得到具有明显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型,能够有效的将大角度的光线利用起 来,光通量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近光灯的光效为83 lm/W,使灯光的照射距离、宽度明显 增大,同时防止近光照射区域出现盲区。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包括后壳体、前罩体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远光光源组件和近光光源组件;所述近光光源组件包括近光LED基板、一个以上的近光反光碗、设于近光反光碗上的近光内透镜和一个以上的与近光反光碗对应的近光LED, 所述近光内透镜底面设有三块凸起,分别是位于中间的中间凸起,位于中间凸起两侧的左凸起和右凸起;所述中间凸起表面呈弧面,其曲率半径为fllOmm,中间凸起的发光角度为-O. 9° O. 9° ;所述左凸起的其中一面为弧面,另一面为竖直面,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为 2 Γ517πιπι,左凸起的发光角度为-1° '0.9° ;所述右凸起的其中一面为弧面,另一面为竖直面,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为214飞18111111,右凸起的发光角度为0.9° 2. 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内透镜顶面中间位置设有方形的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LED与所述近光内透镜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2 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内透镜与所述近光反光碗为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光源组件包括远光LED基板、一个以上的远光LED和一个以上与所述远光LED对应的远光反光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内设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与所述远光反光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盘上设有形状与近光内透镜形状相似的安装孔,所述近光内透镜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光源组件和远光光源组件设于散热器表面上,所述后壳体背面设有穿孔,所述散热器背面通过所述穿孔露出所述后壳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设有供信号线进入后壳体内的通孔。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近光光源组件的近光内透镜底面设有中间凸起、左凸起和右凸起;中间凸起表面呈弧面,其曲率半径为0~110mm,中间凸起的发光角度为-0.9°~0.9°;左凸起的其中一面为弧面,另一面为竖直面,弧面的曲率半径为214~517mm,左凸起的发光角度为-1°~-0.9°;右凸起的其中一面为弧面,另一面为竖直面,弧面的曲率半径为214~618mm,右凸起的发光角度为0.9°~2.0°。本发明光线通过近光内透镜后,可得到具有明显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型,能够有效的将大角度的光线利用起来,光通量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使灯光的照射距离、宽度明显增大,同时防止近光照射区域出现盲区。
文档编号F21W101/027GK102997155SQ20121052209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刘信国 申请人:广州市佛达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