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光一体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773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远近光一体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车灯,特别涉及一种远近光一体的车灯。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包括形成远、近光切換的遮光翻板机构和驱动翻板机构的装置。遮光翻板机构设置于车灯光源与光学透镜之间,遮光翻板绕转轴转动从而使灯光通过或被遮光翻板遮挡形成远近光的切換照射。车灯的远近光照的标准规定了远近光照強弱分布,这使得远近光一体车灯中各组件必须具有相应的结构及各组件之间具有对应的尺寸位置关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车灯各组件的形状、尺寸、位置的设置,可充分满足现有的远近光一体车灯的光照分布标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包括发光体组件,其具有发光体和针对发光体的反射面,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反射面由多段不同半径的弧面逐段连接而成,各段弧面之间平滑过渡;光学透镜,来自发光体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后从光学透镜射出,光学透镜为非球面凸镜结构,透镜面向发光体ー侧的端面为平面结构,另ー侧为非球面的凸起结构,由不同直径的多段弧面逐段连接而成,弧面之间平滑连接;遮光翻板,其设置于光学透镜与发光体之间,遮光翻板顶部具有水平和倾斜的光线截止面,使经过的光线全通过或部分遮挡,形成远、近光的切換照射;光学透镜的焦点、遮光翻板顶端的水平光线截止面以及发光二极管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地,透镜凸起面由两段弧面平滑连接而成,首段弧面由透镜的边缘向中心延イ申,直径为98. 2毫米;第二段弧面弧面为透镜凸起面的中心部分,直径为53. 6毫米。优选地,反射面由三段逐段平滑连接的弧面构成,自下部开始的首段弧面半径为
8.9毫米,第二段弧面半径为8. 7毫米,第三段弧面半径为27. 2毫米。其中,透镜断面至遮光翻板厚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为40. O毫米,光学透镜的焦点落在遮光翻板厚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其中,发光二极管远端至遮光翻板厚度方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15. 6毫米。其中,发光二极管在水平轴线方向上的调节幅度为±1. 5毫米;反射面的焦点位于发光二极管的底面上,反射面在垂直方向上的调节幅度为±I. O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车灯各组件的形状、尺寸、位置的设置,可充分满足现有的远近光一体车灯的光照分布标准。

图I是本实用新型远近光一体的车灯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远近光一体的车灯的立体示意图。[0013]I-发光体组件,11-发光二极管,12-芯片,13-发光体支架,14-反射面,15-反射体,2-光学透镜,21-透镜支架,3-遮光翻板,Dl-非球面透镜首段弧直径,D2-非球面透镜第二段弧直径,D3-透镜的边缘轮廓直径,Rl-反射面首段半径,R2-反射面第二段弧半径,R3-反射面第三段弧半径,LI-透镜断面至遮光翻板中心线的距离,L2-遮光翻板中心线至发光二极管远端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如图1、2所示,包括发光体组件I、光学透镜组件和遮光翻板组件,发光体组件I包括构成发光体的高功率发光二极管11和发光体支架13,发光二极管11的底部连接有控制发光二极管的芯片12,芯片12与发光体支架13贴合紧固连接,发光体支架设有发光二极管11的一侧设有针对发光二极管11的反射体15,反射体面 向发光二极管11设有凹陷的反射面14 ;发光二极管可以是单一数量或呈奇数或偶数组合构成,组合构成的发光体中的各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射向根据需要设置。光学透镜组件包括光学透镜2和透镜支架,光学透镜的边缘轮廓直径D3为60毫米至70毫米,优选直径在67毫米,来自发光体的光线反射后经光学透镜2射出。遮光翻板组件包括遮光翻板3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遮光翻板3受驱动装置驱动,遮光翻板3设置于发光二极管11与光学透镜2之间,遮光翻板3使经过的光线全通过或部分遮挡,形成远、近光的切換照射。其中,光学透镜2为非球面凸镜结构,光学透镜2的面向发光体一侧的端面为平面,透镜的另一面为凸起面,凸起面由两段圆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构成,首段弧面由边缘向中心,首段弧直径Dl为98. 2毫米;弧面的第二段为中心部分,第二段弧直径D2为53. 6毫米。发光体支架13所对应的反射面14由三段不同半径的圆弧面逐段连续连接而成,自反射面下部开始首段半径Rl为8. 9毫米,第二段半径R2为8. 7毫米,第三段半径R3为27. 2毫米,各段圆弧面之间平滑过渡。遮光翻板3为扇形结构或近似扇形结构,一顶面为水平设置,另一顶面与水平部分的延伸线呈15°夹角,遮光翻板3的顶面构成了遮光翻板3的光线截止面。光学透镜2的焦点、遮光翻板3的上端水平边沿(即顶端光线截止面的水平部分,也即前述水平设置的顶面)以及发光二极管11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ー步如图I所示,光学透镜2朝向发光体组件I的平端面至遮光翻板3厚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LI为40毫米。进ー步如图I所示,发光二极管远端至遮光翻板3光线截止面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是15. 6毫米。发光二极管11在水平轴线方向上可以作正负I. 5毫米的水平调节。发光体支架13所对应的反射面14的焦点位于发光二极管的顶面上,反射面14在垂直方向上可以作正负I毫米的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车灯各组件的形状、尺寸、位置的设置,可充分满足现有的远近光一体车灯的光照分布标准。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ー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体组件,其包括发光体和针对所述发光体的反射面;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射面由多段不同半径的弧面逐段连接而成,各段弧面之间平滑过渡; 光学透镜,来自所述发光体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光学透镜射出;光学透镜为非球面凸镜结构,透镜面向发光体ー侧的端面为平面结构,另ー侧为凸起面,且由多段不同直径的弧面逐段连接而成,弧面之间平滑连接; 遮光翻板,其设置于所述光学透镜与发光体之间,所述遮光翻板顶部具有水平和倾斜的光线截止面,使经过的光线全通过或部分遮挡,形成远、近光的切換照射; 所述光学透镜的焦点、遮光翻板顶端的水平光线截止面以及发光二极管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镜结构的凸起面由两段弧面连接构成,首段弧面由透镜的边缘向中心延伸,直径为98. 2毫米;第二段弧面为透镜的中心部分,直径为53. 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由三段的弧面逐段连接构成,相邻的弧面之间平滑过渡连接,自下部开始的首段弧面半径为8. 9毫米,第ニ段弧面半径为8. 7毫米,第三段弧面半径为27. 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所述的任ー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朝向发光体组件的平面至遮光翻板厚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为40. O毫米,所述光学透镜的焦点落在遮光翻板厚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其特征在干,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端至遮光翻板厚度方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15. 6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水平轴线方向上的调节幅度为±1. 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的焦点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顶面上,反射面在垂直方向上的调节幅度为± I. O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近光一体的车灯,包括发光体组件,其具有发光体和针对发光体的反射面,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反射面由多段不同半径的弧面连接而成,各段弧面之间平滑过渡;光学透镜,来自发光体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后从光学透镜射出,光学透镜为非半球面的凸镜结构,透镜面向发光体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凸起的具有不同直径的多段弧面,弧面之间平滑连接;遮光翻板,其设置于光学透镜与发光体之间且位于透镜断面与发光二极管之间,使经过的光线全通过或部分遮挡,形成远、近光的切换照射;光学透镜的焦点、遮光翻板顶端的水平光线截止面以及发光二极管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透镜的焦点位于遮光翻板厚度方向的中心线。
文档编号F21W101/02GK202452347SQ2012200488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徐煜 申请人:宁波比格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