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14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技术背景 进行夜间活动,例如露营时,通常会借助手电筒所提供的远距离直射光线来探路或者观察露营地周遭环境,确定扎营地后,会借助座灯所提供的散射光线来照亮营地的活动空间,因此进行露营活动时,通常需要携帯两种以上的照明装置,且两种照明装置经常需要根据情况来替换使用,不仅在使用上不便利,而且增加了露营配备物品的重量。鉴于此,本发明人认为,可以设计一种同时兼具手电筒以及座灯功能的照明装置,其能在露营时,省去替换照明装置的步骤,以及减轻配备物品的重量,让使用照明装置更为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兼具手电筒和座灯功能的照明装置,便于在露营时能适应不同状况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主要包括一手电筒以及一散光灯罩,所述散光灯罩罩设于所述手电筒的光源周围,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手电筒分离,一旦手电筒与散光灯罩分离,便能単独使用手电筒,发挥手电筒远距离直射光线的效果;所述散射灯罩内设置一反射结构,一旦手电筒与散光灯罩组合在一起,来自所述手电筒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射结构反射,光线会朝所述散光灯罩的周围的表面均匀散射出去,便形成一具可照亮空间的座灯;从而,完成同时兼具手电筒以及座灯功能的照明装置。根据所述的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进ー步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拆、装便利的照明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在散光灯罩及手电筒之间设置一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可以为例如凸缘与周檐之间的卡接接合方式、或者采用螺纹结构的接合方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能在需要时,达到快速替换成座灯或単独使用手电筒的目的。根据所述的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进ー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摆放方便的照明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将散光灯罩的端面设计成平面,使照明装置可以通过该平面直立放置于地面、桌面等物品的表面,可大范围的照亮地面。根据所述的照明装置,进ー步的,在所述散光灯罩端面结合一挂勾,以供将该照明装置吊挂于任ー处。根据所述的照明装置,进ー步的,可在所述手电筒底面设置ー磁性元件,利用所述磁性元件可将照明装置磁吸于任何金属表面。根据所述的照明装置,进ー步的,在手电筒底面的两边缘分别设置ー环圈,可在两环圈之间连接ー挂绳,该照明装置可通过所述挂绳吊挂于高处。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优点在于,其使用方式,除了应用散光灯罩形成座灯照明功能之外,取下散光灯罩还能独立使用手电筒;且照明装置具有多种置放部件,能根据所需将照明装置摆放于地面或吊挂于高处;此外,散光灯罩与手电筒之间具有快速接合结构,使拆、装方便。

图I表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A 图4D表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多种摆放方式。图中I.手电筒,11.光源,·2.散光灯罩,21.大径端,22.小径端,23.不透光面,24.可透光面,25.反射结构,3.接合结构,31.凸缘,32.周檐,4.挂勾,41.凹陷部,5.磁性元件,6.环圈,7.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请參阅图I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及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主要包括一手电筒I以及一与该手电筒I组合的散光灯罩
2。散光灯罩2可选择性地与手电筒I拆离,发挥手电筒的直式照明用途,或者,散光灯罩2与手电筒I组合一起,可形成如同座灯的散射照明用途。该散光灯罩2的外形呈圆锥状,具有一大径端21及一小径端22,小径端22为开ロ端,大径端21为封闭端,大径端21的外表面为ー不透光面23,大径端21与小径端22之间的散光灯罩2的周围的表面为一可透光面24。大径端21的内表面设置ー呈尖锥状的反射结构25,该反射结构25的表面可呈弧曲面、斜锥面等。小径端22罩设于手电筒I的光源11周围,手电筒I与散光灯罩2之间设有一接合结构3,通过该接合结构3可实现将手电筒I与散光灯罩2相互分离或组合的目的。接合结构3可以是,在手电筒I的两对称面上分别设置ー凸缘31,在散光灯罩2的小径端22 (开ロ端)形成沿经向延伸的周檐32,当手电筒I前端伸入散光灯罩2后,以该周檐32卡接于凸缘31,便能将手电筒I与散光灯罩2组合在一起;或者,可以在手电筒表面及散光灯罩的周檐32之间设计可相应螺合的螺纹结构(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实现将手电筒I与散光灯罩2相互组合的目的,且较上述的卡接方式更为牢固。散光灯罩2与手电筒I组合完成时,反射结构25的弧曲面是面向手电筒光源11的。当取下散光灯罩2便能単独持手电筒I照明,手电筒具有能产生远距离直射光线的功能。请參阅图3,当散光灯罩2与手电筒I组合一起,从手电筒光源11 (如图2所示)直射出来的光线经过反射结构25的弧曲面均匀反射至散光灯罩2周围的可透光面24,光线再从可透光面24向四周散射出来,形成一具座灯,适用于照亮空间,例如可做为露营用灯、庭园用灯等用途。请參阅图4A至图4D,是表示组合有散光灯罩2的照明装置有多种使用方式。例如图4A所示,不透光面23可为平面,照明装置即可以通过该平面直立放置于地面、桌面等物品的表面,可大范围的照亮地面;或者,如图4B所示,在散光灯罩2的不透光面23上结合一挂勾4,该挂勾4可设计成圆弧形轮廓,挂勾4两端枢接于该不透光面23,挂勾4因而可从水平位置被扳转成直立位置,以供吊挂于任ー处,可由上往下照亮所属空间。另外,可进ー步在不透光面23设置一与挂勾4圆弧形轮廓相对应的凹陷部41,在不需使用挂勾4时,能通过该凹陷部41收容挂勾4,使散光灯罩2的不透光面23保持平面。或者,再參照图4C,于手电筒I底面可设置ー磁性元件5,利用该磁性元件5可将照明装置磁吸于任何金属(图中未示出)表面,以固定照明装置位置,同样能达到由上往下照亮空间的功能。又例如图4D所示,在手电筒I底面的两边缘分别设置ー环圈6,可在两环圈6之间连接ー挂绳7,通过该挂绳7可将照明装置吊挂于高处;或者,页可以仅在其中ー环圈6上连接挂绳7,以单边吊挂于高处,也能达到由上往下照亮空间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使用方式,除了应用散光灯罩形成座灯照明功能之外,取下散光灯罩还能独立使用手电筒。且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具有多种置放部件,能根据所需将照明装置摆放于地面或吊挂于高处。此外,散光灯罩与手电筒之间具有快速接合结构,使拆、装方便。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手电筒; 一散光灯罩,罩设于所述手电筒的光源周围,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手电筒分离,所述散光灯罩内设置ー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散光灯罩周围的表面的反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灯罩与所述手电筒之间设有一接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结构是在所述手电筒的两对称面上分别设置ー凸缘,在所述散光灯罩的ー开ロ端形成沿径向延伸的周檐,所述周檐卡接于所述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呈尖锥状,且所述反射 结构的面对光源的表面为弧曲面或斜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灯罩的外形呈圆锥状,其小径端罩设于所述手电筒的光源周围,大径端的内表面设置所述反射结构,且所述大径端的外表面为ー不透光面,所述大径端与小径端之间的所述散光灯罩的周围为一可透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端的外表面为用于方便照明装置直立放置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端的外表面设置ー用于吊挂所述照明装置的挂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勾为圆弧形轮廓,所述挂勾的两端枢接于所述大径端的外表面,在所述大径端的外表面设有一与所述圆弧形轮廓的挂勾相对应的用于收容所述挂勾的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的底部设置ー磁性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的底部两边缘分别设置一用于连接挂绳的环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一手电筒以及罩设于该手电筒光源周围的一散光灯罩。该手电筒与该散光灯罩之间具有接合结构,可达到快速拆、装的目的,拆下散光灯罩,可单独使用手电筒来照明,组合散光灯罩,便能通过手电筒的光源与散光灯罩内壁的反射结构达到座灯散射照明的功能;此外,该照明装置上还增设有挂勾、磁性元件等置放部件,使照明装置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文档编号F21V21/096GK202484868SQ20122006381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4日
发明者范裕雄 申请人:范裕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