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14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主要有反射板、导光板、扩散膜与增亮膜等部分,其中,扩散膜的作用是将导光板透出的光线均匀分布。现有技术中的扩散膜包括两层结构扩散层以及位于扩散层上表面的聚酯芯层,由于经过这种结构的扩散膜扩散出来的光线的均匀性不佳,而且需要配合着使用增亮膜,以起到聚光作用,増加了制作成本。背光模组除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显示装置,比如液晶电视机、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使光线扩散均匀并提升光线亮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扩散膜,包括衬底和设置在所述衬底一侧上的第一扩散层,所述扩散膜还包括聚光层,位于第一扩散层的ー侧;第二扩散层,位于所述衬底的另ー侧。进ー步地,所述第二扩散层具有至少ー个散光结构。进ー步地,所述散光结构为凹透镜状结构或者棱镜状结构。进ー步地,所述第二扩散层上设置有低折射率微粒。进ー步地,所述低折射率微粒为ニ氧化硅颗粒。进ー步地,所述聚光层具有至少ー个聚光结构。进ー步地,所述聚光结构为凸透镜状结构或者棱镜状结构。进ー步地,所述聚光层由高折射率微粒构成。ー种背光模组,包括有上述所述的扩散膜。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有上述所述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衬底的ー侧设置有第一扩散层,并在衬底的另ー侧设置有第二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具有至少ー个散光结构,在第一扩散层的一侧设置有聚光层,所述聚光层具有至少ー个聚光结构。经过第二扩散层发散的光线,可以更加均匀的进入第一扩散层,以获得更好的散射效果,从第一扩散层射出的光线再经聚光层会聚,使偏折的光线导正,提升了光线的亮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7]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光结构的示意图;图2(a)所示为凹透镜状结构,图2 (b)所示为棱镜状结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光结构的示意图;图3(a)所示为凸透镜状结构,图3(b)所示为棱镜状结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 :扩散膜;101 :衬底;102 :第一扩散层;1021 :扩散粒子;103 :第二扩散层;1031 :散光结构;104 :聚光层;1041 :聚光结构;301 :反射板;302 :导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扩散膜10,包括衬底101、第一扩散层102、第ニ扩散层103和聚光层104。第一扩散层102设置在衬底101的ー侧,即出光侧,所述第一扩散层102内部有扩散粒子或是起扩散作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意的是第一扩散层102内部有扩散粒子1021,此外,还包括第二扩散层103,位于衬底101的另ー侧,即入光侧,第二扩散层103内部有扩散粒子或是起扩散作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意的是第二扩散层103内部有扩散粒子1021。所述第二扩散层103具有至少ー个散光结构1031,所述散光结构1031是指可使光线分散的结构,以使光线自该结构射出后可以均匀散射。所述散光结构1031可以具体为图2(a)所示的凹透镜状结构或者图2(b)所示的棱镜状结构,一行多个该散光结构1031形成了如图2(a)或是2(b)所示的阵列花纹,散光结构1031还可以形成圆形、弧形花纹等。这样,光线经过第二扩散层103后使得光线更加发散的进入第一扩散层102,从而使得从第一扩散层102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聚光层104,所述聚光层104设置在第一扩散层102的ー侧,即出光侧,该聚光层104具有至少ー个聚光结构1041,该聚光结构1041是指可使光线会聚的结构,以使光线自该结构射出后可以提升亮度。聚光结构1041可以具体为图3(a)所示的凸透镜状结构或是图3(b)所示的棱镜状结构,一行多个聚光结构1041形成了如图3(a)或是3(b)所示的阵列花纹,聚光结构1041还可以形成圆形、弧形花纹等。这样,均匀发散的光线经过该聚光层104后,可以使偏折的光线导正从而可以会聚光线,以达到提升亮度的效果。[0034]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散光结构1031可以采用刻蚀、精密机械刻画法、射出成型等方式产生图2 (a)所示的凹透镜状结构或者图2(b)所示的棱镜状结构,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的散光结构1031还可以为珠状结构,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是能够起到光线扩散作用的微结构即可。同样的,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1041可以采用刻蚀、精密机械刻画法、射出成型等方式产生图3 (a)所示的凸透镜状结构或者图3(b)所示的棱镜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是能够起到光线会聚作用的微结构即可。衬底101可以为玻璃基板或者塑胶基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扩散层103上还可以设置低折射率微粒,具体的所述低折射率微粒可以为ニ氧化硅颗粒等,上述所述的微粒可以采用涂覆、印刷等方式设置在第二扩散层103上。所述聚光层104还可以是由高折射率微粒构成,具体的所述高折射率微粒可以为树脂微粒、芳香族聚酯微粒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的结构按照从入光侧到出光侧可以依次为第二扩散层,衬底,第一扩散层,聚光层,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扩散膜的结构还可以依次是第二扩散层,第一扩散层,衬底,聚光层。本实用新型的扩散膜,在衬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扩散层,并在衬底的另ー侧设置有第二扩散层,该扩散层具有至少ー个散光结构,在第一扩散层的一侧设置有聚光层,该聚光层具有至少ー个聚光结构。经过第二扩散层发散的光线,可以更加均匀的进入第一扩散层,以获得更加的散射效果,从第一扩散层射出的光线再经聚光层会聚,使偏折的光线导正,提升了光线的亮度。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了ー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层301、导光板302及扩散膜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当光线经过反射层301射入导光板302后,会通过扩散膜10使得光线均匀扩散并射向液晶面板,由于该扩散膜具有聚光层和两层扩散层,可以使光线均匀分布后通过聚光层会聚,提升了光线的亮度,从而使得光线通过该背光模组后均匀发散并且提高光线亮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件、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当光线经过反射层射入导光板后,再通过扩散膜使得光线均匀扩散并射向液晶面板,由于该扩散膜具有聚光层和两层扩散层,可以使光线均匀分布后通过聚光层会聚,提升了光线的亮度,从而使得光线通过该背光模组后均匀发散并且提高光线亮度,提高了画面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扩散膜,包括衬底和设置在所述衬底一侧上的第一扩散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聚光层,位于第一扩散层的一侧; 第二扩散层,位于所述衬底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层具有至少一个散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结构为凹透镜状结构或者棱镜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层上设置有低折射率微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微粒为二氧化硅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具有至少一个聚光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结构为凸透镜状结构或者棱镜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由高折射率微粒构成。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 8所述的扩散膜。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使光线扩散均匀并提升光线亮度。本实用新型的扩散膜从入光侧依次为第二扩散层、衬底、第一扩散层、聚光层;所述聚光层具有至少一个聚光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具有至少一个散光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光线扩散均匀并提升了光线亮度。
文档编号F21S8/00GK202419489SQ2012200637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周晓东, 柳在健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