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62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该离子源由电子轰击电离(EI源)和真空紫外灯电离(PI源)两种电离方式组成,其结构包括进样管,推斥极、电离室、灯丝、紫外灯、引出极、聚焦极、出射极、推斥板和接地栅板。本发明拓宽了单一离子源分析多形态样品时的适用性,同时提高了碎片离子的质量选择,可有效的分析离子组成和样品结构。
【专利说明】—种双电离的离子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离子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
【背景技术】
[0002]质谱技术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0003]待测样品要在电离室中被离子源电离后才能被质谱检测到,以往的电离方式通常为单一的硬电离或软电离,软电离可得到样品的分子离子峰,可更好的解析谱图,但电离能量较低,对于难电离的样品不适用;硬电离的电离能量较大,但易产生碎片离子,对谱图的解析带来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采用EI或PI两种电离方式,拓宽了单一离子源分析多形态样品时的适用性,同时提高了碎片离子的质量选择,可有效的分析离子组成和样品结构。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该离子源由样品管,推斥极、电离室、灯丝、紫外灯、引出极、聚焦极、出射极、接地栅板、推斥板组成;
[0006]该离子源是以样品管为起点,依次为推斥极、电离室、灯丝、紫外灯、引出极、聚焦极、出射极、接地栅板及推斥板;其中,灯丝位于电离室的一侧,紫外灯位于电离室的上方。
[0007]本发明提供的双电离的离子源,该离子源由电子轰击电离(EI源)和真空紫外灯电离(PI源)两种电离方式组成。
[0008]本发明提供的双电离的离子源,所述推斥极电压为0?30V ;所述引出极电压为0?15V ;所述聚焦极电压为-110?OV ;所述出射极电压为-41?OV ;所述灯丝电离能为_70eV ;所述真空紫外灯电离能为8?15eV。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电离或紫外光电离两种,拓宽了单一离子源分析多形态样品时的适用性,同时提高了碎片离子的质量选择,可有效的分析离子组成和样品结构。电离产生的离子被推斥极向分析器推斥,在推斥过程中经由引出极与聚焦极进行汇聚,最终汇聚到离子源的出口上。通过调节推斥极、引出极、聚焦极的电压可以调节出射离子的能量与方向分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的结构图,其中,I为样品管;2为推斥极;3为电离室;4为灯丝;5为紫外灯;6为引出极;7为聚焦极;8为出射极;9为接地栅板;10为推斥板。【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以样品管为起点,依次为推斥极、电离室、灯丝、紫外灯、引出极、聚焦极、出射极、接地栅板及推斥板。其中,灯丝位于电离室的一侦U,紫外灯位于电离室的上方。
[0013]本发明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或紫外光电离两种,拓宽了单一离子源分析多形态样品时的适用性,同时提高了碎片离子的质量选择,可有效的分析离子组成和样品结构。电离产生的离子被推斥极向分析器推斥,在推斥过程中经由引出极与聚焦极进行汇聚,最终汇聚到离子源的出口上。通过调节推斥极、引出极、聚焦极的电压可以调节出射离子的能量与方向分布。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该离子源由样品管,推斥极、电离室、灯丝、紫外灯、引出极、聚焦极、出射极、接地栅板、推斥板组成; 该离子源是以样品管为起点,依次为推斥极、电离室、灯丝、紫外灯、引出极、聚焦极、出射极、接地栅板及推斥板;其中,灯丝位于电离室的一侧,紫外灯位于电离室的上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该离子源由电子轰击电离和真空紫外灯电离两种电离方式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斥极电压为O?30V。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极电压为O?15V。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极电压为-110?0V。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极电压为-41?0V。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电离能为_70eV。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双电离的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紫外灯电离能为8?15eV0
【文档编号】H01J49/14GK103594326SQ20131061739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唐紫超, 史磊, 李刚, 王兴龙, 吴小虎, 张世宇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