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01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多个点光源、多个凸出件与反射片。点光源设置于背板上。凸出件凸出于背板,其中凸出件位于相邻至少两点光源之间。反射片设置于背板上,并具有多个穿孔,点光源穿过对应的穿孔,反射片还具有多个切割线组,切割线组包含交汇的两切割线,并具有交点,其中交点实质上与对应的凸出件对齐。反射片上邻接切割线组的部位相对背板翘起,并分别抵靠凸出件。
【专利说明】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
[0003]背光模块一般依光源的位置可区分为端缘式与直下式两种,端缘式乃将光源设置于背光模块侧端面,这种设计可有效减少背光模块的厚度,故大多使用于携带型液晶显示器。直下式将光源设置于背光模块下方,这种设计可获得较好的均一性亮度,且因其具有较大装设空间,其可装设较多的光源,适合于需要高亮度、广视角的显示装置中。
[0004]一般而言,直下式的背光模块设置有反射片,借由利用反射片把光源反射至液晶显示面板,除了能使背光模块整体的发光效率得以提高外,更能改善因光源的距离太远而产生的亮度不均现象。
[0005]然而,传统上,反射片的反射方向大多只局限于一维方向,而且折叠的过程费时费工。若需要将反射片折叠至能够产生二维方向的反射效果,则折叠及组装的过程将会变得更为复杂,且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一技术形态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的反射片能够借由简单且低成本的工艺,有效地提高背光模块整体的发光效率,同时也改善了因光源的距离太远而产生的亮度不均现象。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多个点光源、多个凸出件与反射片。点光源设置于背板上。凸出件凸出于背板,其中凸出件位于相邻至少两点光源之间。反射片设置于背板上,并具有多个穿孔,点光源穿过对应的穿孔,反射片还具有多个切割线组,切割线组包含交汇的两切割线,并具有交点,其中交点实质上与对应的凸出件对齐。反射片上邻接切割线组的部位相对背板翘起,并分别抵靠凸出件。
[0008]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点光源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以矩阵的形式排列,切割线组的切割线分别具有第一走向与第二走向,第一走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O?10度,并且第二走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O?10度。
[0009]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切割线组的切割线实质上相互垂直。
[0010]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切割线组的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区域,背光模块还包含第一粘贴层。此第一粘贴层粘贴于背板与反射片之间,并位于区域之外。
[0011]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切割线组的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区域,反射片包含本体与多个翘起部。本体由反射片位于区域之外的部分所定义。翘起部由反射片位于区域之内的部分所定义,其中翘起部与本体之间的交界形成折线。
[0012]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多个第二粘贴层。第二粘贴层设置于对应的翘起部上,面向背板,并粘贴对应的凸出件。
[0013]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切割线组实质上呈X字型。
[00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多个发光模块、多个凸出件与反射片。发光模块设置于背板上,发光模块包含多个点光源。凸出件凸出于背板,其中凸出件位于相邻两发光模块之间。反射片设置于背板上,并具有多个穿孔,发光模块的点光源穿过对应的穿孔,反射片还具有多个切割线组,切割线组包含两第一切割线与第二切割线。第二切割线连接第一切割线的末端以外的部位。反射片上位于第一切割线之间的部位相对背板翘起,并分别抵靠凸出件。
[0015]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发光模块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发光模块的点光源沿第二方向排列,切割线组的第一切割线与第二切割线分别具有第一走向与第二走向,第一方向与第一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且第二方向与第二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
[0016]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发光模块为冷阴极管,冷阴极管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并平行第二方向,切割线组的第一切割线与第二切割线分别具有第一走向与第二走向,第一方向与第一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且第二方向与第二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
[0017]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切割线组的第一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区域,背光模块还包含第一粘贴层。此第一粘贴层粘贴于背板与反射片之间,并位于区域之外。
[0018]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切割线组的第一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区域,反射片包含本体与多个翘起部。本体由反射片位于区域之外的部分所定义。翘起部由反射片位于区域之内的部分所定义,其中翘起部与本体之间的交界形成折线。
[0019]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多个第二粘贴层。第二粘贴层设置于对应的翘起部上,面向背板,并粘贴对应的凸出件。
[0020]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切割线组实质上呈H字型。
[0021]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与已知现有技术相较,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2](I)由于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仅于反射片上设置切割线组,并于背板上设置凸出件,因此,组装的过程简单容易,而制作成本却没有显著增加。
[0023](2)依据点光源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可以借由调整凸出件的形状大小,以改变反射片翘起部分的翘起程度,进而控制反射片朝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光亮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上视图;
[0025]图2是示出图1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
[0026]图3是示出图1的背光模块的局部上视剖面图;
[0027]图4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
[0028]图5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上视图;
[0029]图6是示出图5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
[0030]图7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
[0031]图8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上视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0、200、300、400、500:背光模块
[0034]110、210、310、410、510:背板
[0035]120、220:点光源
[0036]130、230、330、430、530:凸出件
[0037]140、240、340、440、540:反射片
[0038]14U24U34U44U541:切割线组
[0039]142、242:切割线143:交点
[0040]244、344、444:本体245、345、445:翅起部
[0041]150、250、450:第一粘贴层260、460:第二粘贴层
[0042]320、420、520:发光模块321:点光源
[0043]342、442、542:第一切割线343、443、543:第二切割线
[0044]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0045]dl:第一走向d2:第二走向
[0046]H:穿孔L:折线
[0047]L1:第一光线L2:第二光线
[0048]X:最短距离Z: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将以附图揭示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
[005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含义,其含义能够被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领域一致的含义。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0051]请参照图1,其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100的局部上视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块100包含背板110、多个点光源120、多个凸出件130(图1中仅示出一个)与反射片140。点光源120设置于背板110上。凸出件130凸出于背板110,其中凸出件130位于相邻至少两点光源120之间。要说明的是,凸出件130可由直接背板110凸出,亦可以是额外的塑料件或金属件,但本发明并本以此为限。反射片140设置于背板110上,并具有多个穿孔H,点光源120穿过对应的穿孔H,反射片140还具有多个切割线组141,切割线组141包含交汇的两切割线142,并具有交点143,其中交点143实质上与对应的凸出件130对齐。反射片140上邻接切割线组141的部位相对背板110翘起,并分别抵靠凸出件130。此时,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形成一曲面。
[0052]再者,如图1所示,切割线组141的切割线142的末端相连形成区域Z。换句话说,反射片140位于区域Z中的部分相对背板110翘起,并分别抵靠凸出件130。
[0053]请参照图2,其示出图1的背光模块100的局部剖面图。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当反射片140安装至背板110之上时,反射片140位于区域Z中的部分会被凸出件130往上推(即朝图2的上方),使得反射片140上邻接切割线组141的部位,会相对背板110往上翘起。并且,由于反射片140具有一定的弹性,反射片140于区域Z中翘起的部分倾向往下反弹,因而能够保持抵靠凸出件130。再者,在此情况下,由于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形成曲面,因此从点光源120照射于其上的光线能够被均匀地反射。
[0054]更具体地说,当点光源120发亮时,点光源120除了直接朝液晶显示面板(图未示)发出第一光线LI外(即朝图2的上方),点光源120亦会朝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发出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在抵达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时,会遭到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反射,继而第二光线L2亦会朝液晶显示面板前进(即朝图2的上方)。因此,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发挥了作为一个附加点光源的效果。如此一来,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能够有效提高背光模块100整体的发光效率,同时也改善了因点光源120间的距离太远而产生的亮度不均现象。
[0055]在实际的应用中,依据点光源120间的距离,使用者可以借由调整凸出件130的形状大小,以改变反射片140翘起部分的翘起程度,进而控制反射片140朝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光亮度。举例来说,从反射片140位于区域Z中的部分所反射的光线,其朝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光亮度可控制为相较于点光源120亮度的±3%。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亮度差异范围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控制反射片140朝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光亮度与点光源120亮度的差异范围。
[0056]而且,借由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发挥作为附加点光源的效果,原本点光源120相对的设置距离能够相应增加,亦即原本点光源120的使用数量能够相应减少,因此,背光模块100的成本也能够相应降低。
[0057]再者,由于点光源120的数量减少,却仍能提高背光模块100整体的发光效率,因此,相应的耗电量也能够减少,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整体效果也得到提高。
[0058]请回到图1。如图1所示,切割线组141的切割线142实质上相互垂直。如此一来,反射片140连接切割线142且相邻的部分,将分别朝相互垂直的方向翘起,借由此简单的设计,反射片140所翘起的部分能够满足平行于反射片140的二维方向的反射需要。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割线组141实质上呈X字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60]再者,如图1所示,点光源120沿着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以矩阵的形式排列,而切割线组141的切割线142分别具有第一走向dl与第二走向d2,第一走向dl与第一方向Dl之间的夹角为O?10度,并且第二走向d2与第二方向D2之间的夹角为O?10度。
[0061]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割线组141的交点143位于四个排列成矩阵的点光源120的中心。而且,如上所述,第一走向dl与第一方向Dl之间的夹角为O?10度,并且第二走向d2与第二方向D2之间的夹角为O?10度,因此每一反射片140位于切割线142间所翘起的部分能够大致对应一点光源120,而反射片140翘起的部分亦能够平均地把点光源120所发出的第二光线L2反射至液晶显示面板。
[0062]请参照图3,其示出图1的背光模块100的局部上视剖面图。为了使反射片140与背板110的相对位置能够固定,背光模块100还包含第一粘贴层150。第一粘贴层150粘贴于背板110与反射片140之间,并位于区域Z之外。作为安装成本及组装过程简单化的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贴层150仅依点光源120沿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设置。而且,为了避免第一粘贴层150影响反射片140翘起的自由度,切割线142的末端与第一粘贴层150之间保持一个最短距离X。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短距离X的范围为10?15毫米,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63]请参照图4,其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200的局部剖面图。如图4所示,反射片240包含本体244与多个翘起部245。本体244由反射片240位于区域Z之外的部分所定义。相对地,翘起部245由反射片240位于区域Z之内的部分所定义,其中翘起部245与本体244之间的交界形成折线L。如此一来,翘起部245倾向朝凸出件230的反弹力将被减少。
[0064]因此,为了使翘起部245能够保持抵靠凸出件230,亦即以凸出件230保持翘起部245翘起的角度,背光模块200还包含多个第二粘贴层260。如图4所示,第二粘贴层260设置于对应的翘起部245上,面向背板210,并粘贴对应的凸出件230。借此,翘起部245能够保持抵靠凸出件230,而翘起部245与凸出件230的相对位置能够固定。
[0065]至于在图4中,背光模块200的点光源220与第一粘贴层250的结构与相对位置配置分别相同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100的点光源120与第一粘贴层150,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0066]请参照图5,其示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300的局部上视图。如图5所不,背光模块300包含背板310、多个发光模块320、多个凸出件330 (图5中仅不出一个)与反射片340。发光模块320设置于背板310上,发光模块320包含多个点光源321。凸出件330凸出于背板310,其中凸出件330位于相邻两发光模块320之间。反射片340设置于背板310上,并具有多个穿孔H,发光模块320的点光源321穿过对应的穿孔H,反射片340还具有多个切割线组341,切割线组341包含两第一切割线342与第二切割线343。第二切割线343连接两第一切割线342的末端以外的部位。反射片340上位于两第一切割线342之间的部位相对背板310翘起,并分别抵靠凸出件330。
[0067]再者,如图5所示,切割线组341的两第一切割线342的末端相连形成区域Z。换句话说,反射片340位于区域Z中的部分相对背板310翘起,并分别抵靠凸出件330。此时,反射片340翘起的部分形成一曲面。
[0068]更具体地说,发光模块320沿着第一方向Dl排列,而发光模块320的点光源321则沿第二方向D2排列,切割线组341的第一切割线342与第二切割线343分别具有第一走向dl与第二走向d2,第一方向Dl与第一走向dl实质上相互平行,且第二方向D2与第二走向d2亦实质上相互平行。如此一来,反射片340翅起的每一部分能够对应一发光模块320。
[0069]请参照图6,其示出图5的背光模块300的局部剖面图。如上所述,当反射片340翘起的每一部分对应一发光模块320时,如图6所示,反射片340所翘起的部分能够有效地把发光源320所发出的第二光线L2朝液晶显示面板(图未示)反射(即朝图6的上方)。
[007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切割线组341实质上呈H字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71]请参照图7,其示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400的局部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片440包含本体444与多个翘起部445。同样地,本体444由反射片440位于区域Z之外的部分所定义。翘起部445由反射片440位于区域Z之内的部分所定义,其中翘起部445与本体444之间的交界形成折线L。
[0072]同样地,为了使翘起部445能够保持抵靠凸出件430,亦即以凸出件430保持翘起部445翘起的角度,背光模块400还包含多个第二粘贴层460。如图7所示,第二粘贴层460设置于对应的翘起部445上,面向背板410,并粘贴对应的凸出件430。借此,翘起部445能够保持抵靠凸出件430,而翘起部445与凸出件430的相对位置能够固定。
[0073]至于在图7中,背光模块400的发光模块420与第一粘贴层450的结构与相对位置配置分别相同于图6所不的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300的发光模块320与第一粘贴层350,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0074]请参照图8,其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500的局部上视图。如图8所示,发光模块520为冷阴极管,冷阴极管沿着第一方向Dl排列,并平行第二方向D2。反射片540上具有切割线组541,而切割线组541的第一切割线542与第二切割线543分别具有第一走向dl与第二走向d2,第一方向Dl与第一走向dl实质上相互平行,且第二方向D2与第二走向d2亦实质上相互平行。同样地,借由凸出件530使反射片540上邻接切割线组541的部位相对背板510翘起,反射片540能够反射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光线。应了解到,以上所举发光模块520的种类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应视实际需要,适当选择发光模块520的种类。
[007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优占-
^ \\\.
[0076](I)由于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仅于反射片上设置切割线组,并于背板上设置凸出件,因此,组装的过程简单容易,而制作成本却没有显著增加。
[0077](2)依据点光源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可以借由调整凸出件的形状大小,以改变反射片翘起部分的翘起程度,进而控制反射片朝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光亮度。
[0078]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作各种的变更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背板; 多个点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多个凸出件,凸出于所述背板,其中每一所述凸出件位于相邻至少两所述点光源之间;以及 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并具有多个穿孔,每一所述点光源穿过对应的所述穿孔,所述反射片还具有多个切割线组,每一所述切割线组包含交汇的两切割线,并具有一交点,其中每一所述交点实质上与对应的所述凸出件对齐; 其中所述反射片上邻接所述切割线组的部位相对所述背板翘起,并分别抵靠所述凸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光源沿着一第一方向以及一第二方向以矩阵的形式排列,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所述切割线分别具有一第一走向以及一第二走向,所述第一走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0度,并且第二走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所述切割线实质上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所述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一区域,所述背光模块还包含: 一第一粘贴层,粘贴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反射片之间,并位于所述区域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所述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一区域,所述反射片包含: 一本体,由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区域之外的部分所定义;以及多个翘起部,由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区域之内的部分所定义,其中每一所述翘起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交界形成一折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多个第二粘贴层,每一所述第二粘贴层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翘起部上,面向所述背板,并粘贴对应的所述凸出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切割线组实质上呈X字型。
8.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背板; 多个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每一所述发光模块包含多个点光源; 多个凸出件,凸出于所述背板,其中每一所述凸出件位于相邻两所述发光模块之间;以及 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并具有多个穿孔,所述发光模块的每一所述点光源穿过对应的所述穿孔,所述反射片还具有多个切割线组,每一所述切割线组包含: 两第一切割线;以及 一第二切割线,连接所述第一切割线的末端以外的部位; 其中所述反射片上位于所述第一切割线之间的部位相对所述背板翘起,并分别抵靠所述凸出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模块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每一所述发光模块的所述点光源沿一第二方向排列,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每一所述第一切割线与所述第二切割线分别具有一第一走向以及一第二走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模块为一冷阴极管,每一所述冷阴极管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并平行一第二方向,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每一所述第一切割线与所述第二切割线分别具有一第一走向以及一第二走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走向实质上相互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所述第一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一区域,所述背光模块还包含: 一第一粘贴层,粘贴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反射片之间,并位于所述区域之外。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切割线组的所述第一切割线的末端相连形成一区域,所述反射片包含: 一本体,由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区域之外的部分所定义;以及 多个翘起部,由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区域之内的部分所定义,其中每一所述翘起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交界形成一折线。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多个第二粘贴层,每一所述第二粘贴层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翘起部上,面向所述背板,并粘贴对应的所述凸出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切割线组实质上呈Η字型。
【文档编号】F21V17/00GK104266115SQ20141050399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苏志杰, 江震宇, 吴永企, 沈文台 申请人: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