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27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元件,包括中空柱状的导光部以及与所述导光部一体成型、自所述导光部延伸出的透光部,所述导光部的内部形成一空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空腔的一侧,所述导光部具有第一入光口和第一出光口,自所述第一入光口入射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导光而在所述导光部的第一出光口形成光学效果,所述空腔具有第二入光口,所述第二入光口位于所述空腔相背于所述透光部的一侧,自所述第二入光口入射的光线经过空腔自所述透光部透射出。
【专利说明】一种光学元件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尤其指用于LED光源的光学元件。
[0002]【【背景技术】】
随着LED的应用,照明装置的外观可以设计出越来越多的形状、并呈现出更多不同效果的外形和光效,因此,光学元件(如透镜、导光板等)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照明装置中。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202647393U号,揭示了一种灯光结构。该灯光结构包括灯碗、和盖接在灯碗上的透镜灯罩,其灯碗由内至外设置有至少两层导光杯,每层导光杯上装设有独立的发光源。该灯光结构能够在表面上形成中间主照明,周围辅助照明的效果,从而可以设置彩色光圈。
[0003]然而,该灯光结构只适用于放置于灯碗内部,导光杯等无法单独设置而作为壳体使用。同时该灯光结构的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装配以及模组化的应用。
[0004]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光学元件。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元件,包括中空柱状的导光部以及与所述导光部一体成型、自所述导光部延伸出的透光部,所述导光部的内部形成一空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空腔的一侧,所述导光部具有第一入光口和第一出光口,自所述第一入光口入射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导光而在所述导光部的第一出光口形成光学效果,所述空腔具有第二入光口,所述第二入光口位于所述空腔相背于所述透光部的一侧,自所述第二入光口入射的光线经过空腔自所述透光部透射出。
[0007]优选地,自所述第二入光口入射的光线在所述导光部侧面也形成光学效果,所述导光部侧面呈现的颜色与自所述第二入光口入射光线的颜色相同。
[0008]优选地,所述光学元件的导光部从外部看为圆柱形,具有至少一横截面为环形。
[0009]优选地,所述光学元件的导光部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在垂直于纵长方向的平面上围成一封闭的形状,所述第一入光口、第一出光口分别位于所述侧壁的纵长方向的两侧,所述侧壁的内部充满透明材料,将自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一入光口入射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出光口射出。
[0010]优选地,自所述侧壁在纵长方向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很少会自侧壁在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的侧面射出。
[0011 ] 优选地,所述第一入光口与所述第二入光口位于同一平面。
[0012]优选地,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导光部的空腔中,所述扩散部单独成型并且固定于所述透光部,或与所述透光部一体成型,或在所述透光部成型后再形成于所述透光部上。
[0013]优选地,所述扩散部呈碟形,包括圆形的基座以及自所述基座延伸出、直径逐渐扩大且平坦的延伸部。
[0014]优选地,所述扩散部面向所述透光部的表面具有若干凸棱。
[0015]优选地,所述凸棱呈弧形。
[0016]优选地,所述扩散部还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位于所述扩散部和所述透光部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透光部呈圆柱形,所述透光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导光部的最大直径,所述透光部沿所述光学元件中轴线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光部沿所述中轴线方向的高度。
[0018]优选地,所述透光部包括位于所述空腔一侧的圆形透光部、以及与所述导光部连接的第一环形透光部,所述第一入光口、导光部和所述第一环形透光部组成第一光学部,所述第二入光口、空腔以及所述圆形透光部组成第二光学部。
[0019]优选地,所述透光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环形透光部向外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环形透光部外侧的第二环形透光部,所述第二环形透光部的直径最小处与所述导光部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导光部相背于所述透光部的底面具有若干凸肋,所述凸肋均匀分布于所述导光部的底面。
[0021]优选地,所述空腔和所述导光部之间具有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形成于所述导光部上或者由一位于所述空腔中的扩散薄膜提供。
[002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光学元件有以下优点:光学元件整体通透、美观,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并且简单的结构使其能够作为照明装置的外壳使用。
[002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学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2为本发明光学元件的主体部的立体图。
[0025]【【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1,包括中空柱状的导光部11以及与导光部11 一体成型、自导光部11延伸出的透光部12,导光部11的内部形成一空腔13,透光部12位于空腔13的一侧,导光部11具有第一入光口 110和第一出光口(未标号),第一出光口与透光部12连接,自第一入光口 110入射的光线通过导光部11导光而在导光部11的第一出光口形成光学效果,空腔13具有第二入光口 130 (未标号),第二入光口130位于空腔13相背于透光部12的一侧,自第二入光口 130入射的光线经过空腔13自透光部12透射出。光学元件I的主体由透明材料制成,整体通透。本实施例中,透光部12沿水平方向延伸,导光部11沿竖直延伸方向延伸。透光部12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因此水平方向为透光部12的纵长方向,而导光部11具有空腔13,导光部11在水平方向上的厚度比透光部1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因此竖直方向为导光部11的纵长方向。透光部12的纵长方向与导光部11的纵长方向垂直。本发明光学元件I具有一体成型的导光部11和透光部12,且导光部11对第一入光口 110的光线导光,透光部12对第二入光口 130的光线透光,使得本发明光学元件I能够在透光部12的出光面120上形成主照明加周围辅助照明的出光效果,而导光部11具有通透感,这样的结构使得部分第二入光口 130的光线也能部分通过导光部11从而形成整体通透的效果。同时,由于出光面120可设置为主照明加辅助照明,因此可以实现多重照明的美观效果,例如将辅助照明设置为彩色等等。导光部11和透光部12组成光学元件I的主体部10。
[0026]进一步的,第二入光口 130入射的光线在导光部11侧面也形成光学效果,导光部11侧面呈现的颜色与自第二入光口 130入射光线的颜色相同。
[0027]本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I的导光部11从外部看为圆柱形,具有至少一横截面为环形。这样的圆柱形结构使得光学元件I的造型美观,能够作为照明装置(未图示)的壳体而不需要再附加其他面罩等壳体,从而使得照明装置的结构更简单,且能够实现整个照明装置通透、美观的效果。
[0028]进一步的,光学元件I的导光部11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侧壁112,侧壁112在垂直于纵长方向的平面上围成一封闭的形状,第一入光口 110、第一出光口分别位于侧壁112的纵长方向的两侧,侧壁112的内部充满透明材料,将自侧壁112在第一入光口 110入射的光线引导至第一出光口射出。即自导光部11的第一入光口 110入射的光线极少自导光部11的侧面射出。本实施例中,第一入光口 110与第二入光口 130位于同一平面。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入光口 110和第二入光口 130设置于不同表面。
[0029]光学元件I还包括扩散部14,扩散部14位于导光部11的空腔13中,扩散部14单独成型并且固定于透光部12,或与透光部12 —体成型,或在透光部12成型后再形成于透光部12上。透光部12设置为透明,扩散部14单独设置或附着于透光部12上,使得本发明光学元件I既能够具有通透的效果,又能够防炫光。
[0030]扩散部14呈碟形,包括圆形的基座141以及自基座141延伸出、直径逐渐扩大且平坦的延伸部142。扩散部14面向透光部12的表面具有若干凸棱143,以达到美观的光效。本实施例中,凸棱143呈弧形,其他实施例中,凸棱143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其他形状。
[0031]扩散部14还包括金属环(未图示),金属环位于扩散部14和透光部12之间。金属环是根据本实施例中根据对光效和外观的设计需要设置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金属环,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扩散部14上添加其他元件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0032]透光部12呈圆柱形,透光部12的最大直径大于导光部11的最大直径,透光部12沿光学元件I中轴线方向的高度小于导光部11沿中轴线方向的高度。中轴线指的是光学元件I沿一条直线轴对称,这条直线即为光学元件I的中轴线。
[0033]透光部12包括位于空腔13 —侧的圆形透光部121、以及与导光部11连接的第一环形透光部122,圆形透光部121与空腔13的直径大致相同,第一环形透光部122的外径与导光部11的外径大致相同,第一入光口 110、导光部11和第一环形透光部122组成第一光学部(未标号),第二入光口 130、空腔13以及圆形透光部121组成第二光学部(未标号)。第一光学部的第一入光口 110可对应设置第一组光源(未图不),第二光学部的第二入光口130可对应设置第二组光源(未图示)。
[0034]圆形透光部121和第一环形透光部122 —体成型。
[0035]透光部121还包括自第一环形透光部122向外延伸形成于第一环形透光部122外侧的第二环形透光部123,第二环形透光部123的直径最小处与导光部11连接。
[0036]导光部11相背于透光部12的底面123具有若干凸肋(未图不),凸肋与导光部11一体成型,也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导光部11的底面123。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凸肋。
[0037]空腔13和导光部11之间具有扩散层(未标号),扩散层形成于导光部11上或者由一位于空腔13中的扩散薄膜提供。导光部11设置为透明,扩散层单独设置或附着于导光部11上,能够既保持导光部11整体的通透,又能够减少炫光。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一层位于空腔13中的扩散薄膜15。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扩散层。
[0038]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中空柱状的导光部以及与所述导光部一体成型、自所述导光部延伸出的透光部,所述导光部的内部形成一空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空腔的一侧,所述导光部具有第一入光口和第一出光口,自所述第一入光口入射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导光而在所述导光部的第一出光口形成光学效果,所述空腔具有第二入光口,所述第二入光口位于所述空腔相背于所述透光部的一侧,自所述第二入光口入射的光线经过空腔自所述透光部透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入光口入射的光线在所述导光部侧面也形成光学效果,所述导光部侧面呈现的颜色与自所述第二入光口入射光线的颜色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导光部从外部看为圆柱形,具有至少一横截面为环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导光部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在垂直于纵长方向的平面上围成一封闭的形状,所述第一入光口、第一出光口分别位于所述侧壁的纵长方向的两侧,所述侧壁的内部充满透明材料,将自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一入光口入射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出光口射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侧壁在纵长方向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很少会自侧壁在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的侧面射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口与所述第二入光口位于同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导光部的空腔中,所述扩散部单独成型并且固定于所述透光部,或与所述透光部一体成型,或在所述透光部成型后再形成于所述透光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呈碟形,包括圆形的基座以及自所述基座延伸出、直径逐渐扩大且平坦的延伸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面向所述透光部的表面具有若干凸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呈弧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还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位于所述扩散部和所述透光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呈圆柱形,所述透光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导光部的最大直径,所述透光部沿所述光学元件中轴线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光部沿所述中轴线方向的高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包括位于所述空腔一侧的圆形透光部、以及与所述导光部连接的第一环形透光部,所述第一入光口、导光部和所述第一环形透光部组成第一光学部,所述第二入光口、空腔以及所述圆形透光部组成第二光学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环形透光部向外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环形透光部外侧的第二环形透光部,所述第二环形透光部的直径最小处与所述导光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相背于所述透光部的底面具有若干凸肋,所述凸肋均匀分布于所述导光部的底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和所述导光部之间具有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形成于所述导光部上或者由一位于所述空腔中的扩散薄膜提供。
【文档编号】F21V8/00GK104456323SQ20141076786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2日
【发明者】邓诗涛, 尹松, 杨静 申请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