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向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7449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光向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灯体单元,一发光单元,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光源,以及一调整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一驱动构件以及一第二驱动构件,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调整单元的一端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的运动同步,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专利说明】光向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向调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包括一调整单元的光向调整装置, 一光源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以使得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得以随着所述调整单 元角度的调整而改变,从而,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来照明。 技术背景
[0002] 射灯,是一种典型的无定规模的现代流派照明设备,利用其可自由变化角度的特 点,可以把有限个射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用来营造气氛,烘托环境,因此,射灯的出 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0003] 传统地,射灯包括一用来固定所述射灯的基座,一支撑构件以及一灯体,所述支撑 构件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灯体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构件的另一端部,通过 所述灯体做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旋转运动,来实现所述射灯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的变 化。
[0004] 基于上述所揭露的传统的所述射灯,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基座被安装于天花板 或者类似的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向下延伸,换言之,所述支撑构件在天花板或者类似的位 置的下部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当所述灯体做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旋转运动时,所述灯 体必须占用除了所述射灯本身空间以外的其他空间。也就是说,当所述灯体做相对于所述 支撑构件的旋转运动时,所述射灯外部的整体空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从而,来满足用户 的使用需求。
[0005] 因此,需要一款能够在安装完成以后以及调整光线的过程中都占用较小空间的装 置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以及方法,其中所述光向调整 装置包括一调整单元,一光源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以使得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 向得以随着所述调整单元角度的调整而改变,从而,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所述光向调整装 置来照明。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调整单元能够进行 多个角度的调整,并且,在所述调整单元角度调整的过程中,当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 方向能够满足用户的预定需求时,所述调整单元可以方便地固定于该位置。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所述调整单元的弧面结构得 以在所述调整单元角度的调整的过程中较好地配合所述灯体单元以及所述壳体的弧面结 构,从而,使得所述调整单元的角度得以方便地进行调整。
[000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在所述调整单元角度调整的 过程中,所述调整单元始终处于所述灯体单元与所述壳体形成的所述第一接受腔内部,换 言之,在所述调整单元角度调整的过程汇总,所述调整单元不需要占用除了所述光向调整 装置以外的空间,因此,使得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得以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光条调整装置提供 多个密封元件,当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在户外或者容易受到水或灰尘侵袭的环境中使用时, 每所述密封元件能够确保所述光源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提供 多个固定元件,以用于固定输电导线,并且可以在不影响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正常使用的前 提下,防止人手误操作所述调整单元时,输出导线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内部缠绕而损坏。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所 述壳体得以依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而调整,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散热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包括 一固持构件,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所述固持构件配合所述限位部将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安装 于预设位置,并且所述固持构件配合所述限位部还可以使得用户将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方便 地从预设位置上拆卸下来。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聚 光元件,所述聚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以对经由所述聚光元件的 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产生聚光的效果,从而,使得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001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每 部分构件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有利于提高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耐用度,并且,所 述光向调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能够得到很好地保证。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操作 简单,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复杂 的架构和精密的构建,原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有利于控制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制作成本, 从而,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0018] 依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上述优势以及其他优势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包括:
[0019] 一壳体;
[0020] 一灯体单元;
[0021] -发光单元,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光源;以及
[0022] -调整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一驱动 构件以及一第二驱动构件,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调整单 元的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的运动同步,从而,改变所述光源 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023]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至少两散热 元件,每所述散热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并且每相邻所 述散热元件之间形成一热交换空间。
[0024]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定位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 至少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灯体单元具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灯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第 一安装元件,当所述灯体单元装配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围设于所述壳体,每所 述第一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每所述第一安装孔将所述灯体单元安装于 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灯体单元形成一第一接受腔,所述调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 接受腔。
[002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定位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 至少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灯体单元具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灯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第 一安装元件,当所述灯体单元装配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围设于所述壳体,每所 述第一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每所述第一安装孔将所述灯体单元安装于 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灯体单元形成一第一接受腔,所述调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 接受腔。
[0026]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 元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定位槽,当所述灯体单元装配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壳 体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定位槽。
[002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一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 弧面,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为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构件 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 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028]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一连接体以及一第二连接体,其 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连接 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部形成一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 第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得以安装于所述连接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 弧面;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为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与 所述第二驱动面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 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029]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连接腔具有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具有一 螺纹结构,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安装于所述接受腔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螺纹结构 得以适配于所述接受腔的螺纹结构,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
[0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散热构件,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 一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具有一安装位,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从而,所述光源得 以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
[003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安装基板一侧部垂直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散热以及 至少两第二散热,每所述第二散热间隔地设置,其中每相邻所述第二散热之间形成一第一 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与所述安装基板形成一第二散热腔,其中每所述第二散热的两相邻 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散热与所述安装基板。
[003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安装基板具有至少一第三安装孔以及至少一第二安 装元件,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具有至少一第四安装孔,其中每所述第二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 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每所述第四安装孔将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其中所述 安装基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基板形成一第二接受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二接受腔。
[0033]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安装基板的一侧部垂直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安装轴 以及一第二安装轴,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轴的直径;所述第一驱 动构件具有一第一安装腔以及一第二安装腔,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 装腔的直径,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 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安装轴得以沿着所述第二安装腔形成的 轨道运动。
[0034]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调整单元还包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的 两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其中所述弹性元件得以使得所述第一 安装轴具有返回预设位置的运动和位移。
[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一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安装于 所述安装基板,其中所述反射元件具有一第三光线通道,以使得经由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 得以通过所述第三光线通道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
[0036]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一聚光元件,所述聚光元件包 括一固定部以及一聚光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聚光部一体地形成,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具有 一止退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止退部,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得以经由所述聚光部 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
[003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一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 件安装于所述止退部。
[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两侧部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分别延伸形 成一固持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两固持构件,每所述固持构件的一端部安装于 每所述固持部,所述灯体单元还包括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的外 侦牝其中每所述固持构件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一夹持腔。
[0039]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每所述散热元件一体 地形成。
[004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二驱动面还具有一定位通道以及一第一密封元 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定位通道,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 面与所述调整单元之间。
[004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弹性材料制成。
[004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灯体单元还包括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 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散热 之间形成一第一固定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具有 一第二固定腔,输电导线得以藉由所述第二固定腔与所述第一固定腔延伸至所述光向调整 装置内部。
[0043] 本实用新型还揭露了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包括:
[0044] 一光源,以产生光线;
[0045] 一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第一驱动面;
[0046] -灯体单元,所述灯体单元形成一第二驱动面,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灯体单元形 成一第一接受腔;以及
[0047] -调整单元,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接受腔,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0048] 一第一驱动构件;以及
[0049] 一第二驱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 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
[005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调整单元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 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构件朝向所述第 一驱动构件运动时,所述弹性元件得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具有返回预设状态的趋势。
[005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至少两散热 元件,每所述散热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并且每相邻所 述散热元件之间形成一热交换空间。
[005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定位元件以及一第二定位元 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间隔地设置,以形成一定位槽,当所述灯体 单元装配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部位于所述定位槽。
[0053]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以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 弧面,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为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构件 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 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054]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一连接体以及一第二连接体,其 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连接 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部形成一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 第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得以安装于所述连接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 弧面;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为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与 所述第二驱动面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 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05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连接腔具有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具有一 螺纹结构,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安装于所述接受腔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螺纹结构 得以适配于所述接受腔的螺纹结构,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
[0056]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二驱动面还具有一定位通道以及一第一密封元 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定位通道,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 面与所述调整单元之间。
[005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弹性材料制成。
[0058] 为了能够实现上述优势以及其他优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过一光向调整装 置实现光向调整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包括一光源,一用于安装所述光源的调整 单元,以及一灯体单元和一壳体,其包括如下步骤:
[0059] (a)经由所述光源产生光线。
[0060] (b)施加外力作用于所述调整单元,其中当所述调整单元做相对于所述灯体单元 与所述壳体的运动时,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方向得以改变。
[006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步骤(a)还包括步骤:
[0062] (a. 1)藉由一反射元件反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以使得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具 有良好的方向性。
[0063] (a. 2)提供一聚光元件以聚集经由所述聚光元件的光线,从而,使得所述光源产生 的光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0064]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
[0065] (b. 1)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一第一驱动面。
[0066] (b. 2)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
[0067] (b. 3)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一驱动构件以及一第二驱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 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 同步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068] 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和优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69] ⑷经由一光源产生光线。
[0070] (B)模具分别成型具有一第一驱动面的一壳体以及具有一第二驱动面的一灯体单 J Li 〇
[0071] (C)形成一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一驱动构件以及一第二驱动构件,所 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 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072]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 现。
[0073]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 求得以充分体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4]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75]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0076]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壳体示意图。
[0077] 图4、图5、图6和图7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78] 图8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79] 图9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变形实施方式示意图。
[0080] 图10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变形实施方式的一第一驱动面实现方式剖视示意图。
[0081] 图11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变形实施方式的再一第一驱动面实现方式剖视示意 图。
[0082] 图12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0083] 图13为依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再一【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4]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 述中的扰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 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引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 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85]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举例说明了一种光向调整装置来阐 述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在调整光线照射的方向时,不需要占用除了 所述光向调整装置以外的空间,因此,所述光光向调整装置可以应用于狭小的空间内。
[0086] 依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包括一壳体10, 一灯体单元20, 一发光单元30以及一调整单元40。
[0087] 所述壳体10包括一第一壳体11,一第二壳体12以及至少两散热元件13,其中每 所述散热元件13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并且,每相邻所 述散热元件13之间形成一热交换空间131,当所述壳体10内部的温度高于所述壳体10外 部的温度时,所述壳体10内部的气体与所述壳体10外部的气体得以藉由所述热交换空间 131进行交换,从而,确保了所述壳体10内部与外部的气压平衡。
[0088]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壳体12以及每所述散热元件13-体地 形成。
[0089] 所述壳体10进一步形成一第一接受腔14,以提供用于安装所述调整单元40的空 间,其中每所述热交换空间131与所述第一接受腔14相连通,以使得所述壳体10内部的气 体与所述壳体10外部的气体得以藉由所述热交换空间131进行交换。可以理解的是,当所 述光向调整装置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壳体10围设于所述调整单元40外部,以对所述调整 单元40起到保护作用。
[0090]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壳体11围设于所述调整单元40四周,所述第二壳体12位于 所述调整单元40的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2朝向所述第一接受腔14的一侧部形成一 第一驱动面15,所述调整单元40得以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15形成的轨道做相对于所述壳 体10的运动。
[0091] 所述灯体单元20包括以第一定位元件21以及以第二定位元件22,其中所述第一 定位元件21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2间隔地设置以形成一定位槽23。所述灯体单元20装 配于所述壳体10,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至少一第一安装孔101,所述灯体单元20具有至少 一第二安装孔201,其中每所述第一安装孔101与每所述第二安装孔201相适配,所述灯体 单元20进一步包括以第一安装元件24,当所述灯体单元20装配于所述壳体10时,所述第 一壳体11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定位槽23,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 侧,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元件24藉由所述第 一安装孔10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01将所述壳体10与所述灯体单元20固定。
[0092] 进一步地,当所述灯体单元20装配于所述壳体10时,所述灯体单元20与所述壳 体10形成所述第一接受腔14,所述调整单元40的一位于所述第一接受腔14内,其中所述 第二定位元件22形成以第二驱动面25,所述调整单元40得以沿着所述第二驱动面25形成 的轨道做相对于所述等体单元20的运动。
[0093] 所述第二驱动面25环设形成一第一光线通道251,其中所述第一光线通道251与 所述第一接受腔14相连通,以使得所述发光单元30产生的光线得以藉由所述第一光线通 道251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
[009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驱动面25还具 有一定位通道252以及一第一密封元件253,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53位于所述定位通道 252,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53位于所述第二驱动面25与所述调整单元40之间。当所 述光向调整装置应用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53得以确保所述光向调 整装置外部的水汽无法进入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内部,从而,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53得以确 保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具有稳定的工作环境。
[0095]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53由弹性材料制成,当所述调整单元40沿着 所述第二驱动面25形成的轨道运动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53得以始终保证所述调整单元 40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之间不存在缝隙。
[009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部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卡合元件 111,并且每所述卡合元件111还具有弹性,当所述第一壳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 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2形成的所述定位槽23时,每所述卡合元件111得以朝向所述第一 定位元件21,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1能够固定于所述定位槽23内。
[0097] 所述发光单元30包括以光源31,所述光源31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40,从而,使得 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得以随着所述调整单元40角度的调整而改变,进而,用 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来照明。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得以 藉由所述第一光线通道251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
[0098]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源31优选为LED光源,以在降低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制作成 本的基础上,提高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所述光源31所产生的光线还能够 使得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
[0099] 所述发光单元30还包括一散热构件32,其中所述散热构件32还包括以安装基板 321,所述安装基板321具有一安装位3211,其中所述光源31得以安装于所述安装位3211, 从而,使得所述光源31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321,以进一步使得所述光源31与所述安装基 板321具有稳定的位置关系。
[0100]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基板321 -侧部垂直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散热322以及至少 两第二散热323,其中每所述第二散热323相互间隔地设置,每相邻所述第二散热323之间 形成一第一散热腔324。每所述第二散热323的一侧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散热322,每所述 第二散热323的另一侧部延伸至所述安装基板321,所述第一散热322形成一第二散热腔 325。
[0101]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第一散热腔324和所 述第二散热腔325得以藉由所述第一接受腔14与所述热交换空间131相连通。
[010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安装基板321、所述第一散热322以及每所述第二散热323由 铝材料一体地制成,以使得所述散热构件32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从而,保证所述光向调 整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光源31所述的工作环境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进而,有利于延 长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使用寿命。
[0103] 具体地说,在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321的所述光源31产生光线的过程中,所述光 源31会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以至于所述光源31所述的工作环境的温度迅速的升高,进 而,导致所述光源31所述的工作环境急速恶化。由于所述散热构件32选用铝材料制成,所 述光源31产生的大量的热量通过所述安装基板321被传到至所述第一散热322与每所述 第二散热323,从而,该热量得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腔324与所述第二散热腔325藉由每所 述热交换空间131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以确保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内部与外 部的气压平衡,从而,保证了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所述光源31所处的工作环境的温度不致 于过程,进而,有利于延长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使用寿命。
[0104] 所述调整单元40包括以第一驱动构件41以及一第二驱动构件42,其中所述第一 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分别位于所述调整单元40的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一 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具有稳定的空间位置。换言之,当所述调整单元40做 相对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灯体单元10的运动时,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 件42的运动同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得以分别沿着 所述第一驱动面15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
[0105] 具体地说,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 一驱动面15相接触,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得以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15形成的轨道 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面15为下弧面;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相 接触,并且,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得以沿着所述第二驱动面25形成的轨道运动,优选地,所 述第二驱动面25为上弧面。
[0106]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单元20所处的方向定义为下,所述壳体10所处的方向定 位为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驱动面15形成的下弧面朝向所述灯体单元20,所述第二 驱动面25形成的上弧面朝向所述壳体10。
[0107] 所述安装基板321具有至少一第三安装孔3212以及至少一第二安装元件3213, 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具有至少一第四安装孔421,其中每所述第二安装元件3213得以藉 由每所述第三安装孔3212与每所述第四安装孔421将所述散热构件32安装于所述第二驱 动构件42,其中所述散热构件32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32形成一第二接受腔422,所述光源 31位于所述第二接受腔422。
[01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还具有一第二光线通道423,其中所述第二光线 通道423与所述第二接受腔422相连通,以使得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第二光线 通道423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
[0109] 所述安装基板321的一侧部垂直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安装轴326以及一第二安装 轴327,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轴327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轴326的直径,所述第一驱动构 件41具有以第一安装腔411以及以第二安装腔412,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腔412的直径小于 所述第一安装腔411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轴327得以沿着所述第二安装腔412形成 的轨道运动。
[0110]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单元40还包括一弹性元件43,所述弹性元件43的两端部分别 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轴326与所述第一安装腔411,其中所述弹性元件43得以使得所述第一 安装轴326具有返回预设状态的运动和位移。
[0111] 具体地说,当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同时做分别相对于所 述第一驱动面15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的运动时,所述第二安装轴327得以沿着所述第二 安装腔412形成的轨道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之间 的距离被改变,并且,所述弹性元件43得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一驱动面15 产生的摩擦力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产生的摩擦力使得所述调整 单元40固定于任何位置。
[0112] 更具体地说,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被改变的 过程中,每部分构件之间的关系为:
[0113] 其中当所述光向调整装置被固定于某一具体位置时,所述调整单元40预设为与 所述等体单元20以及所述壳体10处于垂直状态,此时,所述弹性元件43依靠所述第一安 装轴326与所述第一安装腔411所产生的弹力保证所述调整单元40稳定地处于此位置。
[0114] 其中当对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的一侧部施加朝向所述壳体10的外力时,所述第 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得以同步地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15与所述第 二驱动面25形成的轨道运动,所述第二安装轴327得以沿着所述第二安装腔412形成的轨 道运动。可以理解的是,该外力用于克服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一驱动面15产生 的摩擦力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该过程实 现了固定于所述调整单元40的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的改变。
[0115] 值得一提的是,当撤消作用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的外力时,在所述弹性元件43 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具有一朝向所述第一驱动面15的运动和位移,从而,使得 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一驱动面15之间产生摩擦力;相应地,所述第二驱动构件 42具有一朝向所述第二驱动面25的运动和位移,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与所述第 二驱动面15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上述每部分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得以确保所述弹性 元件40固定于被调整后的位置。换言之,当没有外力重新作用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时, 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不再被改变,从而,最终使得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满足用 户的使用需求。
[0116] 基于上述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当有外力重新作用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时, 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得以随着所述调整单元40的角度的调整而实现多个角 度的调整。
[0117]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调整单元40位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等体单元20形成的 所述第一接受腔14内,从而,所述调整单元40改变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的 过程中,不需要占用除了所述光向调整装置以外的其他空间,从而,使得所述光向调整装置 得以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使用。
[0118] 优选地,所述发光单元30包括一反射元件33,所述反射元件33安装于所述安装基 板321,其中所述反射元件33具有一第三光线通道331,以使得经由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 线通过所述第三光线通道331射出。所述反射元件33的优势在于,当所述光源31产生光 线时,该光线以所述光源31为基点向周边射出,所述反射元件33得以将朝向所述安装基板 321方向射出的光线反射,以使得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从而,有利于增强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照明效果。
[0119] 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揭露,其中所述发光单元30还包括一聚光元件34, 所述聚光兀件34包括一固定部341以及一聚光部342,所述固定部341与所述聚光部342 一体地形成,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具有一止退部424,其中所述固定部341固定于所述止退 部424,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经由所述聚光部342射出,从而,所述聚光元件34得以使得 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而,提高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的利用率。
[012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传统的射灯使用的是阵列光源,从而,导致传统的射灯产生的 光线的一致性较差。相对于传统的射灯来说,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聚光元件34优选为光学 透镜,具体地说,当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经由所述聚光元件34射出时,所述聚光元件34 的所述聚光部342得以将该光线聚集,以增强该光线的一致性,从而,使得所述光向调整装 置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
[0121]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可以被应用于每种每样的场所,比如户外、衣 柜或者室内等,为了能够使得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确保所述光向调整装 置能够尽量少的受到水或者灰尘等侵袭,所述发光单元30还包括一第二密封元件35,所述 第二密封元件35安装于所述止退部424,以用于确保所述聚光元件34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 42之间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密封元件35位于所述聚光元件34与 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之间,以密封所述聚光元件34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之间产生的缝 隙,进而延长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有 效地保证。
[0122]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发光单元30与所述调整单元40的位置关系保持稳定,以使 得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得以所述调整单元40的角度的调整而改变。
[01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两侧部向所述壳体10 方向分别延伸形成一固持部26;相应地,所述第一壳体11还具有对称设置的卡合腔112,所 述卡合腔112连通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第一接受腔14与所述壳体10的外部环境,并且每 所述卡合腔112与每所述固持部26毗邻设置。所述光向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两固持构件 50,每所述固持部50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固持部26,其中当每所述固持构件50以每所述固 持部26为轴转动时,每所述卡合腔112得以为每所述固持构件50提供旋转空间。也就是 说,在每所述固持构件50以每所述固持部26为轴旋转的过程中,每所述固持构件50不会 碰触到所述第一壳体11,从而,使得所述壳体10与所述灯体单元20之间具有稳定的位置关 系。
[0124] 值得一提的是,每所述固持构件50由弹性材料制成。
[0125]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光向调整装置都处于非安装状态时,每所述固持构件50 预设靠近所述壳体10的所述第一壳体11,其中当有外力作用于每所述固持构件50,以使得 每所述固持构件50的自由端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时,每所述固持构件50具有返回预设 位置的能力。
[0126] 所述灯体单元20还包括一限位部27,所述限位部27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 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部27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1的直径。优选地, 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2以及所述限位部27 -体地形成。
[0127]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持构件50与所述限位部27之间形成一夹持腔51,其中所述 夹持腔51的尺寸得以随着所述固持构件50的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距离的调 整而改变,以使得所述固持构件50与所述限位部27将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固定于预设位。
[0128] 如图3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灯体单元20还包括 第一固定元件28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2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28安装于第二散热323, 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28与所述第二散热323之间形成一第一固定腔281。相应地,所述 第一壳体11还具有一定位孔113,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元件29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所 述定位孔113,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29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结构关系稳定,其中所述第 二固定元件29还具有一第二固定腔291。输入导线得以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腔291与所 述第一固定腔281延伸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内部,以为所述光源31提供电能。
[0129] 即是说,所述第一固定元件28与所述第二固定元件29用于固定延伸于所述光向 调整装置内部的输电导线,以在不影响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防止忍受误 操作所述调整单元40时,输出导线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内部缠绕而损坏。
[0130] 如图8至图10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一实 现形式。
[0131] 所述第二壳体12包括以第一连接体121以及以第二连接体122,其中所述第一连 接体121的一端部一体地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连接体121的另一端部形成以 连接腔1211,其中所述连接腔1211具有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体122的一端部形成所 述第一驱动面15,所述第二连接体122的另一端部形成一第二连接元件1221,所述第二连 接元件1221具有一螺纹结构,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221的螺纹结构于所述连接腔1211 的螺纹结构相匹配,以将所述第二连接体122稳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
[0132]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122采用螺纹结构连 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面15到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的距离可以依据需要被调整,从 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可靠性。
[0133] 如图1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另一实现形 式。
[0134] 所述第二壳体12包括一第一连接体121A以及一第二连接体122A,其中所述第一 连接体121A的一端部一体地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连接体121A的另一端部形 成一连接腔1211A ;所述第二连接体122A的一端部形成所述第一驱动面15,所述第二连接 体122A的另一端部形成以第二连接元件1221A,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221A得以安装于所述 第一连接体121A的所述连接腔1211A内,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体122A安装于所述第一连 接体121A。
[0135] 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 式将得到详细的揭露和描述,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可以应用于相对狭小的衣柜内,相对 于传统的射灯来说,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优势也将在下述的描述中得到进一步的阐述和揭 露。
[0136] 如图12所示,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可以安装于一衣柜60的顶部、侧部或者后部,其 中以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安装于所述衣柜60的顶部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0137] 所述衣柜60具有一顶板61,其中所述顶板61预设至少一预装位62,其中所述预 装位6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21的直径,并且所述预装位62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 部27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得以从所述顶板61的底部经由所述预装位62 延伸至所述顶板61的上部,并且,所述限位部27得以阻止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经由所述预装 位62穿出。
[0138] 施加外力作用于每所述固持构件50,以使得每所述固持构件50的自由端部远离 所述第一壳体11,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27与每所述固持构件50之间形成所述夹持腔51, 其中所述顶板61位于所述夹持腔51。当撤销作用于每所述固持构件50后,每所述固持构 件50由于本身材料的特性,而具有返回预设位的趋势和运动,从而,所述限位部27与每所 述固持构件50得以夹紧所述顶板61。换言之,所述限位部27与每所述固持构件50分别接 触所述顶板61的底部和上部,从而,将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安装于所述顶板61的所述预装位 62〇
[0139] 如图13所示,当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安装于天花板时,由于有些天花板的上部会覆 盖一层保温棉来保持房间内的温度,所以该层保温棉对于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散热效果十 分的不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方式所揭露的结构,使得所 述壳体10与所述灯体单元20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接受腔14的尺寸被调整到合适的尺寸, 也就是说,增加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周边可以被用来交换的空气,以提升所述光向调整装置 在该环境下的散热效果。从而,确保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在该种环境下能够被正常地使用。
[014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中所揭露的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作为举例, 来进一步阐述和揭露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的优势,因此,可以理解的是,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精神的限制。在具体使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 过程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来被选择安装的场所和达到不同的使 用效果。
[0141] 相应地,基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本实用新型还将揭露通过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来调 整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包括所述光源31,用 于安装所述发光源31的所述调整单元40,以及所述壳体10与所述灯体单元20,其包括如 下步骤。
[0142] (a)藉由所述光源31产生光线。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光源31被提供电能后,得 以产生光线并以所述光源31为中心辐射。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0143] (a. 1)藉由所述反射元件33反射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以使得所述光源31产 生的光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0144] (a. 2)提供所述聚光元件34以聚集经由所述聚光元件34的光线,从而,使得所述 光源31产生的光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0145] (b)施加一外力作用于所述调整单元40,其中当所述调整单元40做相对于所述灯 体单元20与所述壳体10的运动时,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方向得以改变。所述步骤 (b)还进一步包括步骤。
[0146] (b. 1)所述壳体10包括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形成所述第一驱动面 15。
[0147] (b. 2)所述灯体单元20包括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2,所述第二定位元件22形成所 述第二驱动面25。
[0148] (b. 3)所述调整单元40包括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其 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得以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15与所述第二 驱动面25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0149]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向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150] (A)提供所述光源31产生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源31被提供电源后,得以 产生光线并以所述光源31为中心辐射。
[0151] (B)模具分别成型具有所述第一驱动面15的所述壳体10以及具有所述第二驱动 面25的所述灯体单元20。
[0152] (C)形成所述调整单元40,所述调整单元40包括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以及所述 第二驱动构件42,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 动面15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 射的方向。
[0153]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源31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40,从而,使得所述光源31与所 述调整单元40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 方向得以随着所述调整单元40角度的调整而改变。进而,用户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得以对所 述光源31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进行调整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要。
[0154] 优选地,所述步骤(C)还包括步骤:提供所述弹性元件43,所述弹性元件43的两 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 朝向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运动时,所述弹性元件得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具有返回 预设状态的趋势。
[0155] 基于上述所揭露的弹性元件43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所 述调整单元40角度在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弹性元件43得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构件41与所 述第一驱动面15之间产生摩擦力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构件42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之间产 生摩擦力,以制得所述调整单元40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面15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5形成的 轨道内的任何位置。从而,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来实现对所述光源31产 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的改变,进而,达到某一具体使用状态的目的。
[0156]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 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 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 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 一灯体单元; 一发光单兀,其中所述发光单兀包括一光源;以及 一调整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一驱动构件 以及一第二驱动构件,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调整单元的 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的运动同步,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 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一 第二壳体以及至少两散热元件,每所述散热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 第二壳体,并且每相邻所述散热元件之间形成一热交换空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定 位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灯体单元具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所述 灯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安装元件,当所述灯体单元装配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定位 元件围设于所述壳体,每所述第一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每所述第一安装 孔将所述灯体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灯体单元形成一第一接受腔,所 述调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接受腔。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定 位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灯体单元具有至少一第二安装孔,所述 灯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安装元件,当所述灯体单元装配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定位 元件围设于所述壳体,每所述第一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每所述第一安装 孔将所述灯体单元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灯体单元形成一第一接受腔,所 述调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接受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二定 位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定位槽,当所述灯体单元装配 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定位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一第一驱 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弧面,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为 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 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一连 接体以及一第二连接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连 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连接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部形成一第一驱动面,所述第 二连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第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得以安装于所述连接 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弧面; 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为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与 所述第二驱动面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 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具有一螺纹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具有一螺纹结构,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安装于所述接受腔时,所述 第二连接元件的螺纹结构得以适配于所述接受腔的螺纹结构,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 与所述第一连接体。
9. 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散热 构件,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一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具有一安装位,所述光源安装于所 述安装位,从而,所述光源得以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一侧部垂直方 向延伸形成一第一散热以及至少两第二散热,每所述第二散热间隔地设置,其中每相邻所 述第二散热之间形成一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与所述安装基板形成一第二散热腔,其 中每所述第二散热的两相邻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散热与所述安装基板。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具有至少一 第三安装孔以及至少一第二安装元件,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具有至少一第四安装孔,其中每 所述第二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每所述第四安装孔将所述第二驱动构件 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其中所述安装基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基板形成一第二接受腔,所述光 源位于所述第二接受腔。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的一侧部垂 直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安装轴以及一第二安装轴,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 一安装轴的直径;所述第一驱动构件具有一第一安装腔以及一第二安装腔,其中所述第二 安装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直径,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 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安装轴得 以沿着所述第二安装腔形成的轨道运动。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还包括一弹 性元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其中所 述弹性元件得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轴具有返回预设位置的运动和位移。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一反 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其中所述反射元件具有一第三光线通道,以使 得经由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得以通过所述第三光线通道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聚光元件,所述聚光元件包括一固定部以及一聚光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聚光部一体地 形成,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具有一止退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止退部,所述光源产生 的光线得以经由所述聚光部辐射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的外部。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一第 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安装于所述止退部。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两侧部 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分别延伸形成一固持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两固持构件,每 所述固持构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每所述固持部,所述灯体单元还包括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 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的外侧,其中每所述固持构件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一夹持腔。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两侧部 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分别延伸形成一固持部,所述光向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两固持构件,每 所述固持构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每所述固持部,所述灯体单元还包括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 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的外侧,其中每所述固持构件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一夹持腔。
1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 体以及每所述散热元件一体地形成。
20.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面还具有 一定位通道以及一第一密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定位通道,并且所述第 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面与所述调整单元之间。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弹性 材料制成。
2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单元还包括一第 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散热,并且所述 第一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二散热之间形成一第一固定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安装于所述壳 体,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二固定腔,输电导线得以藉由所述第二固定腔与所述 第一固定腔延伸至所述光向调整装置内部。
23. -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源,以产生光线; 一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第一驱动面; 一灯体单元,所述灯体单元形成一第二驱动面,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灯体单元形成一 第一接受腔;以及 一调整单元,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接受腔,其中 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一第一驱动构件;以及 一第二驱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 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还包括一弹 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其中当 所述第二驱动构件朝向所述第一驱动构件运动时,所述弹性元件得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构 件具有返回预设状态的趋势。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以及至少两散热元件,每所述散热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 述第二壳体,并且每相邻所述散热元件之间形成一热交换空间。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单元包括一第一 定位元件以及一第二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间隔地设置, 以形成一定位槽,当所述灯体单元装配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部位于所述定 位槽。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以第一 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弧面,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 为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 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2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一 连接体以及一第二连接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 连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连接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部形成一第一驱动面,所述 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部形成一第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得以安装于所述连接 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面为下弧面; 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形成一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为上弧面,所述第一驱动面与 所述第二驱动面得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形成的轨道同步运动,从 而,改变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的方向。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具有一螺纹结 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具有一螺纹结构,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安装于所述接受腔时,所 述第二连接元件的螺纹结构得以适配于所述接受腔的螺纹结构,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 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
30. 如权利要求27、28或29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面还 具有一定位通道以及一第一密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定位通道,并且所 述第一密封元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面与所述调整单元之间。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光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弹性 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F21V14/02GK203893076SQ201420159481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武良举 申请人:武良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