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31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车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式车灯,包含:一个灯壳、一个可产生近灯光形的近灯单元,以及一个复合单元,该复合单元包括一个安装座、数个围绕该近灯单元的发光模组、一个位在该安装座前方的环形反射座,以及一个电连接所述发光模组及该近灯单元的中控模组,每个发光模组都具有一个远灯及一个方向灯,所述发光模组的远灯共同产生远灯光形,所述发光模组的方向灯共同产生方向灯光形,所述中控模组可在该车灯转换到一个方向模式时,同步关闭所述远灯并打开该近灯单元,通过前述设计能够在产生数种光形的情况下缩小该车灯的体积。
【专利说明】复合式车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并可产生数种符合法规要求的光形的复合式车灯。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1,现有复合式的车灯I通常包含:一个灯座11,该灯座11具有数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灯穴111,而该车灯I还包含一个安装在该灯座11前方但图中未示出的前罩、各别安装在所述灯穴111内的一个近光灯12、一个远光灯13、一个方向灯14,以及一个位在所述灯穴111的相邻的两个间的辅助灯组15。该方向灯14邻近该灯座11的外侧,而该近光灯12介于该远光灯13及该方向灯14间,所述辅助灯组15具有数个间隔设置的辅助灯151,所述辅助灯151沿着该方向灯14及该近光灯12之间弧形排列,最后平直地往该远光灯13的底缘延伸。
[0003]现有车灯I为了产生不同的光形及光点分布,以符合车灯的法规要求,必需在该灯座11上设置所述灯穴111,并于所述灯穴111内分别装设该近光灯12、该远光灯13及该方向灯14,此种具有左右并排的灯穴111的车灯I虽然可以进行远距离照明、近距离照明以及方向指示的功能,但是该车灯I的体积较大,如果要增进该车灯I的辨识性,还需要在该灯座11上预留供该辅助灯组15安装的空间,故现有复合式的车灯I如果要产生数种不同的光形,体积通常比较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产生数种光形的情况下缩小体积,并提高产品辨识性的复合式车灯。
[0005]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车灯包含:一个包括一个容装空间的灯壳、一个可产生近灯光形的近灯单元,以及一个复合单元,该近灯单元及该复合单元都安装在该灯壳的容装空间内,而该复合单元包括一个安装座,以及一个位在该安装座前方的环形反射座,该安装座具有数个围绕该近灯单元的灯杯,而该环形反射座具有数个分别位在所述灯杯前方的光线通道,又该复合单元还包括数个分别对应所述灯杯的发光模组,以及一个电连接所述发光模组及该近灯单元的中控模组,每个发光模组都具有一个远灯及一个方向灯,所述发光模组的远灯共同产生远灯光形,而所述发光模组的方向灯共同产生方向灯光形,所述中控模组可在该车灯转换到一个方向模式时,同步关闭所述远灯并打开该近灯单元。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车灯,该安装座的每个灯杯都具有一个灯穴,每个灯穴都具有一个位于后方的穴孔,而所述发光模组的远灯及方向灯都对应该灯穴,且该远灯位于该穴孔的中央。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车灯,该安装座的每个灯杯的灯穴都具有一个聚光面,该聚光面对应并围绕该方向灯。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车灯,该复合单元还包括一个介于该环形反射座及该安装座间的聚光导座,该聚光导座具有数个聚光凸部,所述聚光凸部介于各别的光线通道及灯穴间。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车灯,该聚光导座的每个聚光凸部都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发光模组的浮凸面,该浮凸面具有数条往后浮凸的导光突条,所述导光突条偏设在该浮凸面的一侧。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车灯,该复合单元还包括一个散热座,该散热座具有数个分别位在该安装座的灯杯或穴孔后方的散热部,而所述发光模组还都具有一个与该远灯及该方向灯电连接的电路板,上述电路板分别安装在该散热座的散热部前方并与该中控模组电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车灯,该复合单元的环形反射座还包括一个环基壁,该环基壁具有一个架孔,所述光线通道围绕该架孔,而该近灯单元包括一个对应该环形反射座的架孔的中间反射座,以及一个近灯,该中间反射座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反射空间的反射环壁,该反射环壁对应该环形反射座的架孔。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车灯,该复合单元的安装座还具有一个连接所述灯杯的连接板,而该聚光导座还具有一个连接所述聚光凸部的衔接部。
[00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远灯及所述方向灯围绕该近灯单元,同时利用该中控模组进行切换,除了可以防止所述远灯及所述方向灯产生的光形相互干扰外,还能够在形成数种光形的情况下缩小该车灯的体积,同时提高该车灯的产品辨识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一种现有复合式车灯的前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车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图;
[0017]图4是沿图3中IV -1V线所取的一个组合剖视图;
[0018]图5是一个未完整的前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安装座及数个发光模组的对应关系;
[0019]图6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局部剖视图,说明该车灯的发光模组;
[0020]图7是一个未完整的后视立体图,单独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聚光导座;
[0021]图8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参阅图2、3、4,本实用新型复合式车灯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灯壳2、一个近灯单元3,以及一个复合单元4。该灯壳2包括一个可以安装在车辆(图未示)上的灯座21、一个盖设在该灯座21前方的前罩22,以及一个由该灯座21及该前罩22界定而成的容装空间20。
[0024]本实施例该近灯单元3安装在灯壳2的容装空间20内,并包括一个中间反射座31,以及一个近灯32,该中间反射座31具有一个环形并界定出一个反射空间310的反射环壁311、一个位于中央的框壁312,以及一个连接在该反射环壁311及该框壁312间的连接壁313,而该近灯32对应该中间反射座31的框壁312,并且将光线投射到该中间反射座31的反射空间310内,上述中间反射座31可以反射该近灯32所产生的光线,使其产生符合法规要求的近灯光形。但是利用反射空间310的反射以及该近灯32的结构配合,来产生符合法规需求的光形及光点分布是现有技术,此非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重点,不再详述光形设计的细节。
[0025]参阅图2、5、6,本实施例该复合单元4也是安装在该灯壳2的容装空间20内,并包括一个围绕在该近灯单元3外周围的安装座42、一个位在该安装座42前方的环形反射座41、一个位在该安装座42后方的散热座43、数个围绕该近灯单兀3的发光模组44、一个电连接所述发光模组44及该近灯单元3的中控模组45 (参见图8),以及一个介于该安装座42及该环形反射座41间的聚光导座46。
[0026]该安装座42具有数个围绕该近灯单元3的灯杯421,以及一个连接所述灯杯421的连接板422,每个灯杯421都具有一个由前往后逐渐缩小的灯穴423,每个灯穴423都具有一个位在后方中央的穴孔424,以及一个由该穴孔424往前逐渐扩大的聚光面425。由前视图观看,所述灯杯421的聚光面425是扇形,并位在该穴孔424的左侧或者右侧。而该环形反射座41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架孔410的环基壁411,以及数个围绕在该架孔410周围并往前逐渐扩大延伸的光线通道412,每个光线通道412分别位在所述灯杯421前方,且都具有一个分别与该灯杯421的所述灯穴423前后对应的穴口 413,该环形反射座41的架孔410对应该中间反射座31的反射环壁311。
[0027]参阅图6、7、8,本实施例该散热座43具有数个分别位在所述灯杯421的穴孔424后方的散热部431 (图6只示意一个),而所述发光模组44各别位在所述散热部431的前方,并且分别对应该安装座42的灯杯421,每个发光模组44都具有一个与该中控模组45电连接并各别安装在该散热座43的散热部431前方的电路板441、一个电连接的安装在该电路板441前方并共同产生远灯光形的远灯442,以及一个电连接的安装在该电路板441前方并共同产生方向灯光形的方向灯443,该远灯442位于该灯穴423的穴孔424的正中央,该方向灯443邻近该灯穴423的聚光面425,而该聚光面425对应并围绕该方向灯443。
[0028]而该聚光导座46具有数个分别位在该环形反射座41的光线通道412及该安装座42的灯穴423间的聚光凸部461,以及一个连接所述聚光凸部461的衔接部462,每个聚光凸部461都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发光模组44及该安装座42的灯穴423的浮凸面463,该浮凸面463具有数条偏在一侧并往该灯穴423方向突出即往后浮凸的导光突条464,上述导光突条464设置的位置与该车灯安装在车辆上的位置有关。也就是说,所述聚光凸部461的导光突条464的功用在于:将对应的方向灯443的光线往车辆的外侧导引折射,因此,该聚光导座46的所述聚光凸部461的导光突条464都偏在一侧。
[0029]参阅图4、5、8,本实施例的车灯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该中控模组45的控制,选择打开该近灯32或者所述远灯442,当该车灯的近灯32被打开时,可以通过该中间反射座31的反射产生符合法规要求的近灯光形,此时如果驾驶人打开所述方向灯443时,前述方向灯443将围绕在该近灯单元3的外周围,并且通过该聚光导座46的所述聚光凸部461的引导,产生闪烁、光亮的方向指引讯号,由于所述方向灯443围绕在该近灯单元3的外周围,故本实施例可以因为所述方向灯443围绕该近灯单元3,而展现出环形且特别的产品识别性。
[0030]当本实施例所述远灯442被打开时,所述远灯442产生的光线可以经由该聚光导座46的聚光,再由该环形反射座41的光线通道412往前投射,并且产生符合法规要求的远灯光形,由于所述远灯442围绕在该近灯单元3的外周围,故在所述远灯442被打开时,该车灯也可以展现出环形且特别的产品识别性。当所述远灯442被启动,若驾驶人要将车灯切换到一个方向模式时,为了避免安装在同一个灯穴423内且相邻近的远灯442及方向灯443的光线相互干扰,该中控模组45会自动切换模式,并且在打开所述方向灯443时,同步关闭所述远灯442并打开该近灯32,当车灯的方向模式解除后,再重新打开所述远灯442同时关闭该近灯32。故本实施例通过该中控模组45的控制,可以避免所述发光模组44的远灯442及方向灯443的光线相互干扰。
[0031]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该中控模组45可以调整所述发光模组44的远灯442的输出功率,当所述远灯442的输出功率是100%时,可以组合产生符合远灯光形的亮度,而当所述远灯442的输出功率为80%时,前述围绕该近灯单元3的远灯442就会产生昼行灯的效果。如果所述远灯442的输出功率降低到10%并且配合该近灯单元3的近灯32输出较小的功率时,前述近灯32及所述远灯442的组合,就可以产生位置灯的效果,故本实施例也可以通过该中控模组45来调整所述远灯442的输出功率,并产生不同的亮度需求。
[0032]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该复合式车灯主要在该近灯单元3的外周围设置所述发光模组44,同时将所述发光模组44的远灯442及方向灯443整合对应该安装座42的所述灯杯421的设计,不但结构新颖,前述设计也可以产生数种不同的光形,同时缩小该车灯的体积,由于所述远灯442及所述方向灯443都是围绕在该近灯单元3的周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前述排列关系,产生较佳的产品识别性,故本实用新型确实是一种在能够产生数种光形的情况下缩小体积,并可提高产品辨识性的复合式车灯。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式车灯,包含一个灯壳,以及一个近灯单元,该灯壳包括一个容装空间,而近灯单元安装在该灯壳的容装空间内,并可产生近灯光形;其特征在于: 该复合式车灯还包含一个安装在该灯壳的容装空间内的复合单元,该复合单元包括一个安装座,以及一个位在该安装座前方的环形反射座,该安装座具有数个围绕该近灯单元的灯杯,而该环形反射座具有数个分别位在所述灯杯前方的光线通道,又该复合单元还包括数个分别对应所述灯杯的发光模组,以及一个电连接所述发光模组及该近灯单元的中控模组,每个发光模组都具有一个远灯及一个方向灯,所述发光模组的远灯共同产生远灯光形,而所述发光模组的方向灯共同产生方向灯光形,所述中控模组可在该复合式车灯转换到一个方向模式时,同步关闭所述远灯并打开该近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的每个灯杯都具有一个灯穴,每个灯穴都具有一个位于后方的穴孔,而所述发光模组的远灯及方向灯都对应该灯穴,且该远灯位于该穴孔的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的每个灯杯的灯穴都具有一个聚光面,该聚光面对应并围绕该方向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单元还包括一个介于该环形反射座及该安装座间的聚光导座,该聚光导座具有数个聚光凸部,所述聚光凸部介于各别的光线通道及灯穴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导座的每个聚光凸部都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发光模组的浮凸面,该浮凸面具有数条往后浮凸的导光突条,所述导光突条偏设在该浮凸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单元还包括一个散热座,该散热座具有数个分别位在该安装座的穴孔后方的散热部,而所述发光模组还都具有一个与该远灯及该方向灯电连接的电路板,上述电路板分别安装在该散热座的散热部前方并与该中控模组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单元还包括一个散热座,该散热座具有数个分别位在该安装座的灯杯后方的散热部,而所述发光模组还都具有一个与该远灯及该方向灯电连接的电路板,上述电路板分别安装在该散热座的散热部前方并与该中控模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单元的环形反射座还包括一个环基壁,该环基壁具有一个架孔,所述光线通道围绕该架孔,而该近灯单元包括一个对应该环形反射座的架孔的中间反射座,以及一个近灯,该中间反射座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反射空间的反射环壁,该反射环壁对应该环形反射座的架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式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单元的安装座还具有一个连接所述灯杯的连接板,而该聚光导座还具有一个连接所述聚光凸部的衔接部。
【文档编号】F21V23/04GK203980081SQ20142039589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吴柏桦 申请人:鼎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