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166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灯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路灯通过安装组件的压紧螺钉固定于灯杆上。由于灯杆的直径大小不一,特别是当灯杆的直径较小时,压紧螺钉容易拧偏,甚至因滑丝而无法取出;另外,由于压紧螺钉的拧紧力度不易把握,存在因拧紧力度过大而导致灯杆被压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压紧螺钉容易拧偏,甚至因滑丝而无法取出,且因拧紧力度过大而导致灯杆被压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

一种安装组件,用于将灯具本体固定于灯杆上,包括:

支撑座,用于连接于所述灯具本体;

第一螺纹管,包括第一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螺纹;

第一调节件,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螺纹连接;

第二调节件,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螺纹连接;以及

抱箍,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调节件位于所述抱箍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调节件位于所述抱箍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抱箍之间用于夹置固定所述灯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箍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所述灯杆分别与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第一本体抵持,使所述灯杆夹紧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抱箍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螺纹管、第三调节件和第四调节件,所述第二螺纹管包括第二本体、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螺纹,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有第四螺纹;

所述第三调节件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调节件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件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调节件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三调节件位于所述抱箍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四调节件位于所述抱箍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使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抱箍之间用于夹置固定所述灯杆,从而使安装组件与灯杆的连接更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管平行于所述第一螺纹管,使安装组件与灯杆更好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的数目均为两个;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垫圈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抱箍与所述第一调节件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垫圈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抱箍与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可以防止第一调节件从第一连接部上松脱,及第二调节件从第二连接部上松脱;

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垫圈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抱箍与所述第三调节件之间;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垫圈穿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上,且位于所述抱箍与所述第四调节件之间,可以防止第三调节件从第三连接部上松脱,及第四调节件从第四连接部上松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套接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护套套接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均用于抵接于所述灯杆,使灯杆分别弹性抵接于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上,可以更好地避免灯杆被压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上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用于弹性抵接于所述灯杆,可以更好地避免灯杆被压坏。

一种灯具,包括灯具本体、灯杆和上述的安装组件,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灯具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座本体、支撑部和弯折部,所述座本体分别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灯具本体分别固定于所述座本体和所述弯折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具本体包括壳体、散热器和led发光模组,所述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安装组件的一侧;所述led发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对所述led发光模组进行散热。

上述的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支撑座连接于灯具本体上,安装时,首先,松紧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使灯杆位于抱箍与第一本体之间;其次,拧紧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使灯杆夹紧于抱箍与第一本体之间,从而使安装组件将灯具本体固定于灯杆上;由于第一调节件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位置及第二调节件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使抱箍与第一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灯杆的直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使灯杆夹紧于抱箍与第一本体之间,避免了压紧螺钉容易拧偏,甚至因滑丝而无法取出的问题,同时使安装组件的通用性较好由于抱箍和第一本体分别与灯杆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避免了因拧紧力度过大而导致灯杆被压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灯具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灯具的安装组件的爆炸图;及

图4为图3所示安装组件的另一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安装组件的灯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灯具10为路灯,灯具10可以用于公路或铁路等设施中。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灯具10用于公路两侧的照明。灯具10包括灯具本体100、灯杆200和安装组件300。安装组件300用于将灯具本体100固定于灯杆200上。如图2所示,安装组件300包括支撑座310、第一螺纹管320、第一调节件330、第二调节件340以及抱箍350。支撑座310用于连接于灯具本体10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310为钣金件。

如图3所示,第一螺纹管320包括第一本体321、第一连接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4,第一本体3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4连接,第一本体321设置于支撑座310上。第一连接部322上设有第一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部324上设有第二螺纹(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21呈弧形状弯折。第一本体321、第一连接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4一体成型。第一本体321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座3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21还可以通过胶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支撑座310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21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图中未示出),多个第一凸起均用于抵接于灯杆,使灯杆更好地夹置固定于第一本体321和抱箍350之间。

如图3所示,第一调节件330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32,第一连接部322与第一调节件330螺纹连接。第二调节件340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42,第二连接部324与第二调节件340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330和第二调节件340均为六角螺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330和第二调节件340还可以是非标准螺母或其他开设有螺纹孔的紧固件。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310还包括限位块315,限位块315设置于座本体311上,有利于灯杆200快速准确固定于安装组件300上。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315位于座本体311上,且限位块315通过焊接连接于座本体311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块315还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于座本体311上。

如图3所示,抱箍350开设有第一通孔351和第二通孔352,第一连接部322穿设于第一通孔351内,第一调节件330位于抱箍350远离第一本体32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324穿设于第二通孔352内,第二调节件340位于抱箍350远离第一本体321的一侧。第一本体321与抱箍350之间用于夹置固定灯杆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51和第二通孔352均为圆形孔。抱箍350通过冲压工艺冲压而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抱箍350包括第一固定部350a、第二固定部350b和抵接部350c,抵接部350c分别与第一固定部350a和第二固定部350b连接。第一通孔351开设于第一固定部350a上,第二通孔352开设于第二固定部350b上。灯杆200分别与抵接部350c和第一本体321抵持,使灯杆200夹紧于第一本体321与抱箍35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350c呈弧形状弯折,使抵接部350c可以更好地抵接于灯杆200。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螺纹管360、第三调节件370和第四调节件380,第二螺纹管360包括第二本体362、第三连接部364和第四连接部366,第二本体36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部364和第四连接部366连接,第二本体362设置于支撑座310上。第三连接部364上设有第三螺纹(图中未示出),第四连接部366上设有第四螺纹(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362呈弧形状弯折。第二本体362、第三连接部364和第四连接部366一体成型。第二本体362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座3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本体362还可以通过胶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支撑座310上。支撑部312所在的平面还与第二本体362的弧形外壁相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螺纹管360平行于第一螺纹管320,使安装组件300与灯杆200更好地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本体362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图中未示出),多个第二凸起均用于抵接于灯杆,使灯杆更好地夹置固定于第二本体362和抱箍350之间。

如图3所示,第三调节件370开设有第三螺纹孔372,第三连接部364与第三调节件370螺纹连接。第四调节件380开设有第四螺纹孔382,第四连接部366与第四调节件380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调节件370和第四调节件380均为六角螺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调节件370和第四调节件380还可以是非标准螺母或其他开设有螺纹孔的紧固件。第一固定部350a还开设有第三通孔353,第三连接部364穿设于第三通孔353内,第三调节件370位于抱箍350远离第二本体362的一侧。第二固定部350b还开设有第四通孔354,第四连接部366穿设于第四通孔354内,第四调节件380位于抱箍350远离第二本体362的一侧,使第二本体362与抱箍350之间用于夹置固定灯杆200,从而使安装组件300与灯杆200的连接更牢固。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座310包括座本体311、支撑部312和弯折部313,座本体311分别与支撑部312和弯折部313连接,第一本体321和第二本体362均固定于支撑部312上。灯具本体100分别固定于座本体311和弯折部313上。在本实施例中,座本体311和弯折部313一体冲压成型。弯折部313相对于座本体311呈90°弯折,灯具本体100固定连接于座本体311和弯折部313上,使灯具本体100可靠地连接于支撑座310上。支撑部312为金属板条,且支撑部312通过焊接工艺焊接于座本体311上远离弯折部313的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部313相对于座本体311的弯折角度不限于90°,可以根据灯具本体100的结构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2固定于座本体311上。可以理解,支撑部312不仅限于通过焊接连接于座本体311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312与座本体311之间还可以通过胶接或螺纹连接或铆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312还可以与座本体311一体成型。可以理解,支撑部312不仅限固定于座本体31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312还可以活动连接于座本体311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2转动连接于座本体311上,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调整支撑部312与座本体311之间的夹角,使安装组件300更好地与灯杆200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312滑动连接于座本体311上,具体的,支撑部312可以相对于座本体311伸缩,根据灯杆200的长度调节支撑部312的长度,使安装组件300更好地与灯杆20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312也可以省略,第一螺纹管320直接焊接于座本体311上。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312所在的平面与座本体311所在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且支撑部31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本体321的弧形外壁相切,使支撑部312与第一本体321之间更好地连接。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具本体100包括壳体110、散热器120和led发光模组130,支撑座310固定于壳体110上。散热器120设置于壳体110远离安装组件300的一侧。led发光模组130设置于散热器120上,散热器120对led发光模组130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大致呈方形柱状。壳体11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座本体311上,壳体110的侧壁固定连接于弯折部313上。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底部通过第一螺钉400(如图4所示)连接于座本体311上,壳体110的侧壁通过第二螺钉500(如图4所示)固定于弯折部313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底部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于座本体311上,同理,壳体110的侧壁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于弯折部313上。

如图2所示,散热器120连接于壳体110上远离支撑座310的一侧。具体的,散热器120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或螺纹连接固定于壳体110上。散热器120包括散热外壳121和多个散热鳍片122,多个散热鳍片122间隔分布于散热外壳121上,led发光模组130设置于散热外壳121上,以对led发光模组130进行较好地散热。散热外壳121通过胶接固定于壳体110的第二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外壳121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壳体110上。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外壳121与壳体110还可以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设有凸台(图中未示出),散热器120上开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凸台卡入卡槽内,使散热器120与固定座31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设有布线孔112,与led发光模组130连接的导线(图中未示出)穿设于布线孔112内,使壳体1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垫圈(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垫圈(图中未示出),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的数目均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垫圈穿设于第一连接部322上,且位于抱箍350与第一调节件330之间。另外一个第一垫圈穿设于第二连接部324上,且位于抱箍350与第二调节件340之间,可以防止第一调节件330从第一连接部322上松脱,及第二调节件340从第二连接部324上松脱。其中一个第二垫圈穿设于第三连接部364上,且位于抱箍350与第三调节件370之间。另外一个第二垫圈穿设于第四连接部366上,且位于抱箍350与第四调节件380之间,可以防止第三调节件370从第三连接部364上松脱,及第四调节件380从第四连接部366上松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均为蝶形垫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还可以为防松垫圈或其他垫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350c上设有弹性层(图中未示出),弹性层用于弹性抵接于灯杆200,可以更好地避免灯杆200被压坏。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层为塑胶或海绵或其他弹性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层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三凸起(图中未示出),多个第三凸起均抵接于灯杆200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300还包括第一护套(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护套(图中未示出),第一护套套接于第一本体321上,第二护套套接于第二本体362上,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均用于抵接于灯杆200,使灯杆200分别弹性抵接于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上,可以更好地避免灯杆200被压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为塑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还可以为海绵或其他弹性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均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四凸起(图中未示出),多个第四凸起均抵接于灯杆200上。

上述的安装组件300及具有该安装组件300的灯具10,支撑座310连接于灯具本体100上,安装时,首先,松紧第一调节件330和第二调节件340,使灯杆200位于抱箍350与第一本体321之间。其次,拧紧第一调节件330和第二调节件340,使灯杆200夹紧于抱箍350与第一本体321之间,从而使安装组件300将灯具本体100固定于灯杆200上。由于第一调节件330与第一连接部322之间的连接位置及第二调节件340与第二连接部324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使抱箍350与第一本体3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灯杆200的直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使灯杆200夹紧于抱箍350与第一本体321之间,避免了压紧螺钉容易拧偏,甚至因滑丝而无法取出的问题,同时使安装组件300的通用性较好。由于抱箍350和第一本体321分别与灯杆200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避免了因拧紧力度过大而导致灯杆200被压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