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发光模组及侧入式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97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发光模组及侧入式面板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特别设计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发光模组及侧入式面板灯。



背景技术:

面板灯是将普通光源的光打入导光板并经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光线柔和舒适,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面板灯是侧入式面板灯,光源设置于导光板出光面的一侧,相对于直下式面板灯其整体更为轻薄。

现有的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如图1所示,经常采用与导光板1材料相同或相近的透明菱晶板2覆盖贴合在导光板1出光面上,通过透明菱晶板2表面凹凸的菱晶纹进一步对光进行折射以及衍射,从而提高均匀性并减少眩光。然而,由于透明菱晶板2与导光板1出光面接触一面通常是平滑的且折射率与导光板1相同,会破坏导光板1内光线的全反射,导致原本满足全反射临界角条件的光线直接从透明菱晶板2折射出来,造成透明菱晶板2出光面某个方向的光特别强(如图中箭头线所示),形成了聚集的亮点。目前行业内主要采用方法是设置扩散膜于透明菱晶板和导光板之间,将出射光打散,从而消除出光面亮点,但该方法降低了出光效率,且成本较高,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发光模组以及侧入式面板灯,其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透明棱晶板,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和邻接第一入光面的第一出光面,所述透明棱晶板具有形成有棱晶结构的第二出光面以及相对第二出光面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板和所述透明棱晶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间隔所述导光板和所述透明棱晶板并形成空气夹层的透明微结构,所述第一出光面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部分通过所述透明微结构相接,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其余部分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其余部分形成所述空气夹层。

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发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上述导光组件,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一侧以对所述导光组件提供入射光。

一种侧入式面板灯,包括上述发光模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导光板和透明棱晶板之间设置透明微结构以形成空气夹层,可以使满足全反射临界角的光线于导光板内发生全反射以继续传导,从而有效避免了某个方向光线集中出射,消除了光线聚集造成的亮点,出光均匀性好,同时保证了出光效率。

2.透明微结构为导光板和透明棱晶板的结合提供了支撑力,以保证透明棱晶板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不易变形坍塌,同时在大尺寸结构下保持空气夹层厚度的精确度以及一致性。

3.应用本发明导光组件的发光模组,其面发光效果好,出光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尤其适于超薄以及大尺寸的侧入式面板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发光模组及侧入式面板灯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线表示光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线表示光路;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透明微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透明微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实施例1的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100,包括导光板110和透明棱晶板120,所述导光板110具有第一入光面110a和邻接所述第一入光面110a的第一出光面110b,所述透明棱晶板120具有形成有棱晶结构的第二出光面120b以及相对所述第二出光面120b的第二入光面120a,所述第二入光面120a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板110和所述透明棱晶板120之间设置有用于至少部分间隔所述导光板110和所述透明棱晶板120并形成空气夹层130的透明微结构140,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入光面120a的部分通过所述透明微结构140相接,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的其余部分与所述第二入光面120a的其余部分形成所述空气夹层130,由于空气夹层130的作用,满足全反射临界角的光线会继续在导光板110内发生全反射,从而消除了光线聚集形成的亮点,使出光更为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和所述第二入光面120a是平整面,所述透明微结构140夹设于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和所述第二入光面120a之间。具体,所述透明微结构140是由透明油墨、透明漆或透明树脂通过丝网印刷形成于所述导光板110的第一出光面110b上,并与所述透明棱晶板120贴合以与所述第二入光面120a相接;此外,所述透明微结构140亦可形成于所述透明棱晶板120上并与所述导光板110贴合,或者,所述透明微结构140同时形成于所述导光板110和所述透明棱晶板120上相应位置或者错开设置再进行贴合。透明微结构140的厚度(亦为空气夹层130的厚度)为0.01mm~10mm,优选的,可以是0.1mm或者小于0.1mm。透明微结构140的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110以及所述透明棱晶板120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优选为相同,以避免过度反射或透射形成的不良效果。

所述导光板110具有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相对的底面110c,所述第一入光面110a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和所述底面110c分别相交,所述底面110c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线的导光结构111。光线从侧面的所述第一入光面110a进入所述导光板110内部,照射到所述底面110c上的所述导光结构111时,反射光往各个方向扩散,以下以反射至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的光线L1和L2为例进行说明。光线L1和L2均满足全反射临界角条件但角度不同,由于所述空气夹层130的存在,光线L1和L2在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处继续发生全反射,从而继续在所述导光板110内部传播,直至所述光线L1不满足全反射临界角条件时由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出射并经由所述透明棱晶板120向外折射,而所述光线L2满足全反射临界角条件时继续向前传播,其出射光线与所述光线L1拉开了距离,从而避免了某个方向光线集中出射造成的亮点,出光均匀性好。

参考图3,实施例1中,透明微结构140是若干彼此独立的点状结构或块状结构,且呈阵列式规则排列,其覆盖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的面积占比不超过1%。透明微结构140的纵向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抛物面、几何形状、自由曲面等等,优选为长方形,且最大长度范围为0.01~10mm。通过透明微结构140的均匀设置,一方面为所述导光板110和所述透明棱晶板120的结合提供了均匀的支撑力,以保证所述透明棱晶板120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不易变形坍塌,同时在大尺寸结构下保持所述空气夹层130厚度的精确度以及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其占比小,对出光效率的影响极小,保证了出光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此外,参考图4,作为透明微结构140的一种等同替换技术方案,透明微结构140’是若干彼此独立的线状结构设置于例如导光板110的第一出光面110b上,且所述线状结构等距离间隔平行排列。此外,透明微结构亦可以是网状结构,或者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的结构。

参考图5,实施例2的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200,其导光板210、透明棱晶板220、空气夹层230以及透明微结构240的位置关系以及光线传导路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差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透明微结构240是由所述导光板210于第一出光面210b部分外凸形成的,亦即,所述透明微结构240与所述导光板210一体,所述第一出光面210b是非平整面,通过蚀刻等手段形成若干凸出的结构,贴合时,凸出的结构与透明棱晶板220相接,第一出光面210b与透明棱晶板220未相接的部分即形成所述空气夹层230。此外,透明微结构240亦可以是与透明棱晶板220一体,由透明棱晶板220的第二入光面220a部分外凸形成并与导光板210相接贴合;或者,透明微结构240同时形成于导光板210的第一出光面210b以及透明棱晶板220的第二入光面220a相应位置或错开设置,再进行贴合。透明微结构240的排布以及尺寸等参考实施例1,不加以赘述。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上述实施例的导光组件。以应用实施例1的导光组件100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10第一入光面110a一侧以对所述导光组件100提供入射光。此外,作为替代的技术方案,导光板110夹设于所述底面110c以及所述第一出光面110b之间的两侧均可设置光源,亦即,两侧均为第一入光面110a,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亮度。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侧入式面板灯,所述侧入式面板灯包括实施例3所述的发光模组。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侧入式面板灯的导光组件,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