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944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被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近光照射和远光照射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灯具的构成,已知被构成如下:利用反射体使来自光源的光向车辆前方反射,从而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近光照射和远光照射。

作为这样的车辆用灯具的构成,专利文献1记载了9组光源和反射体以在车宽方向并列的状态配置。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的构成为:以近光照射模式使9组中的6组光源同时点亮从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以远光照射模式使其余3组光源追加点亮从而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即,该车辆用灯具的构成为利用3组光源和反射体来形成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50173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在远光照射模式下,9组光源都点亮,因此,9组所有反射体的反射面都发光而可见,但由于在近光照射模式下,远光用的3组光源没有点亮,因此该3组反射体的反射面较暗。

所以,从夜间行驶时使周围充分认识到本车的存在这样的观点而言,期望即使在近光照射模式下也能扩大车辆用灯具的发光区域,提高其被看到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在通过利用反射体使来自光源的光向车辆前方反射,从而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近光照射和远光照射而构成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提高近光照射模式下的被看到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构成通过对远光用的反射体的构成进行设计,而且在其后方配置新的光源和反射体,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利用第1反射体使来自第1光源的射出光朝向车辆前方反射从而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利用第2反射体使来自第2光源的射出光朝向车辆前方反射从而形成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2反射体的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2光源位于近的位置的近距离反射面和位于远的位置的远距离反射面隔开所需间隔地配置,

在所述第2反射体的后方配置有第3光源和第3反射体,所述第3反射体使来自该第3光源的射出光通过所述近距离反射面与所述远距离反射面之间的间隙并朝向车辆前方反射,

所述第3光源被构成为在近光照射模式下点亮。

所述第1光源、第2光源和第3光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或者光源灯泡等。

所述第2反射体的构成只要是相对于第2光源位于近的位置的近距离反射面和位于远的位置的远距离反射面隔开所需间隔配置即可,该近距离反射面与远距离反射面的具体位置关系、两者间的间隙的具体大小等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第1光源和第1反射体的配置个数、所述第2光源和第2反射体的配置个数、以及所述第3光源和第3反射体的配置个数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第3光源在近光照射模式下点亮,但此时,只要利用来自第3反射体的反射光使近距离反射面与远距离反射面之间的间隙的部分发光而可见即可,不必一定需要利用第3光源的点亮来形成特定的配光图案。此外,作为该特定的配光图案,能够是如下构成:形成示廓灯用的配光图案、用于增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亮度的配光图案等。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构成是:利用第1光源和第1反射体来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利用第2光源和第2反射体来形成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但由于被构成为:远光用的第2反射体的构成为相对于第2光源位于近的位置的近距离反射面和位于远的位置的远距离反射面隔开所需间隔地配置,在其后方配置有第3光源和第3反射体,第3反射体使来自该第3光源的射出光通过近距离反射面与远距离反射面之间的间隙朝并向车辆前方反射,第3光源在近光照射模式下点亮,因此,能够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即,在近光照射模式下使第3光源点亮,从而能够利用来自第3反射体的反射光使远光用的第2反射体的近距离反射面与远距离反射面之间的间隙的部分发光,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的被看到性。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以利用反射体使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车辆前方反射从而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近光照射和远光照射的方式构成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提高近光照射模式下的被看到性。

而且,由于第2反射体在第2光源点亮时,位于距其近的位置的近距离反射面和位于远的位置的远距离反射面隔开所需间隔发光而可见,因此,能够不损害远光照射模式下的车辆用灯具的被看到性。

在上述构成中,作为第3反射体,如果被构成为其反射面使来自第3光源的射出光朝向所述间隙作为聚焦的光反射,那么不需要大幅扩大所述间隙,能够提高来自第3光源和第3反射体的照射光的利用效率。

在上述构成中,在第2反射体配置在第2光源的上方侧或者下方侧的情况下,作为其近距离反射面和远距离反射面的构成,如果是都具有以抛物线为基准线而形成的铅垂截面形状的构成,那么能够将来自近距离反射面和远距离反射面的各自的反射光的上下方向的扩展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使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的上下宽度不会过大。

此时,如果构成为:构成远距离反射面的铅垂截面形状的基准线的抛物线的焦距,被设定为比构成近距离反射面的铅垂截面形状的基准线的抛物线的焦距大的值,那么尽管在近距离反射面与远距离反射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也能够容易使来自第2光源的光几乎不会到达所述间隙的部分,使其到达近距离反射面或者远距离反射面。

在该情况下,如果构成为第2光源和第2反射体以在车宽方向并列的状态配置多组,那么能够将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形成为更明亮且配光不均匀较少的配光图案。另外,如果第3光源和第3反射体的构成为以在车宽方向并列的状态配置多组,那么能够使各第2反射体的近距离反射面与远距离反射面之间的间隙的部分大致均一地发光。

此时,如果构成为多个第2光源和多个第3光源都由发光元件构成,且搭载在同一基板上,那么能够将它们省空间地位置精度高地配置。

此外,如果构成为第1光源和第1反射体也以在车宽方向并列的状态配置多组,那么能够将近光用配光图案形成为更明亮且配光不均匀较少的配光图案。此时,如果多个第1光源的构成也是由发光元件构成,且将其搭载在与多个第2光源和多个第3光源同一基板上,那么能够将所有的光源省空间地位置精度高地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2是示出所述车辆用灯具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透视地示出由来自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a)是示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图,(b)是示出远光用配光图案的图。

图5是以点亮状态示出所述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a)是示出以近光照射模式点亮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以远光照射模式点亮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5同样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车辆用灯具

12:灯体

14:透光盖

16、18:反射体连续体

16a、18a:侧壁部

16b、18b:上壁部

16c、18c:开口部

20:第1灯具单元

22:第1光源

22a、32a、42a:发光面

24:第1反射体

24a:反射面

24s、34s、44s:反射元件

30、130:第2灯具单元

32、132:第2光源

34、134:第2反射体

34a、134a:近距离反射面

34b、134b:远距离反射面

34c、134c:最远距离反射面

34g1、34g2、134g1、134g2、134g3:间隙

40:第3灯具单元

42:第3光源

44:第3反射体

44a:上部反射面

44b:下部反射面

50:基板

134d:隔板壁

ax:轴线

cl1:下段截止线

cl2:上部截止线

e:拐点

f:焦点

hz:高光度区域

pa:附加配光图案

ph:远光用配光图案

pl:近光用配光图案

p1、p2、p3:抛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局部剖视主视图,图2是其局部剖视俯视图。另外,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是配置在车辆的左前端部的头灯,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近光照射和远光照射。

此外,作为车辆用灯具10,在图2中,x所示的方向为前方(也是车辆的前方),y所示的方向为与前方正交的左方(也是车辆的左方,但在灯具主视下是右方)。

该车辆用灯具10的构成为,在由灯体12及安装在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盖14形成的灯室内装入有: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第1灯具单元20;用于形成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的第2灯具单元30;以及用于提高近光照射模式下的被看到性的第3灯具单元40。

首先,说明第1灯具单元20的构成。

该第1灯具单元20的构成包括:4个第1光源22;以及使来自各个这4个第1光源22的射出光向车辆前方反射的4个第1反射体24。

4个第1光源22在车宽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地配置,且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越略微向后方侧变位的状态配置。这4个第1光源22都具有同样的构成。

即,各第1光源22是具有矩形(例如正方形)的发光面22a的发光元件(具体而言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在其发光面22a向下的状态下,搭载在共通的基板50上。

4个第1反射体24在各个4个第1光源22的下方侧在车宽方向并列配置,且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越略微向后方侧变位的状态配置。

各第1反射体24在灯具主视下具有相同的外形形状,其反射面24a由多个反射元件24s构成。这些多个反射元件24s具有使以位于发光面22a的前方附近的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略微变形而成的铅垂截面形状,进行反射控制使得来自第1光源22的射出光朝向车辆前方。

接下来,说明第2灯具单元30的构成。

该第2灯具单元30以在第1灯具单元20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状态配置。

该第2灯具单元30的构成包括:3个第2光源32;以及使来自各个这3个第2光源32的射出光向车辆前方反射的3个第2反射体34。

3个第2光源32在车宽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地配置,且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越略微向后方侧变位的状态配置。这3个第2光源32都具有同样的构成。

即,3个第2光源32是具有矩形(例如正方形)的发光面32a的发光元件(具体而言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在其发光面32a向下的状态下,搭载在与4个第1光源22共通的基板50上。

3个第2反射体34在各个3个第2光源32的下方侧在车宽方向并列配置,且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越略微向后方侧变位的状态配置。各第2反射体34在灯具主视下具有相同的外形形状。

各第2反射体34的构成为:相对于各第2光源32位于近位置的近距离反射面34a、和位于远位置的远距离反射面34b、和位于更远位置的最远距离反射面34c隔开所需隔开间隔地配置。这些近距离反射面34a、远距离反射面34b和最远距离反射面34c都由多个反射元件34s构成,利用这些多个反射元件34s来进行反射控制,使得来自各第2光源32的射出光朝向车辆前方。

而且,在位于上段的近距离反射面34a与位于中段的远距离反射面34b之间,形成有在车宽方向延伸的带状的间隙34g1,另外,在位于中段的远距离反射面34b与位于下段的最远距离反射面34c之间,形成有在车宽方向延伸的带状的间隙34g2。

各间隙34g1、34g2跨3个第2反射体34以一定的上下宽度连续形成。此时,各间隙34g1、34g2的上下宽度相对于近距离反射面34a、远距离反射面34b、最远距离反射面34c的各个上下宽度,设定为1/4以下的值(例如1/5左右的值)。

如图3所示,各第2反射体34其近距离反射面34a具有以抛物线p1为基准线而形成的铅垂截面形状,其远距离反射面34b具有以抛物线p2为基准线而形成的铅垂截面形状,其最远距离反射面34c具有以抛物线p3为基准线而形成的铅垂截面形状。

抛物线p1是以通过第2光源32的发光面32a的发光中心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ax上的发光面32a的发光中心为焦点f。而且,构成近距离反射面34a的多个反射元件34s具有使该抛物线p1略微变形的铅垂截面形状,使来自第2光源32的光朝向车辆前方向大致水平方向反射。

抛物线p2也是具有上述焦点f的抛物线,但其焦距被设定为比抛物线p1的焦距大的值。而且,构成远距离反射面34b的多个反射元件34s具有使该抛物线p2略微变形的铅垂截面形状,使来自第2光源32的光朝向车辆前方向近似水平方向反射。

抛物线p3也是具有上述焦点f的抛物线,但其焦距被设定为比抛物线p2的焦距更大的值。而且,构成最远距离反射面34c的多个反射元件34s具有使该抛物线p3略微变形的铅垂截面形状,使来自第2光源32的光朝向车辆前方向近似水平方向反射。

此时,远距离反射面34b被形成为其上端部边缘位于近距离反射面34a的下端部边缘的大致正下方,另外,最远距离反射面34c被形成为其上端部边缘位于远距离反射面34b的下端部边缘的大致正下方。由此,来自第2光源32的光几乎不会到达间隙34g1、34g2的部分,使其到达近距离反射面34a、远距离反射面34b或者最远距离反射面34c。这些上下2个部位的间隙34g1、34g2从其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向上下两侧扩展而形成。

如图1、2所示,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反射体24和构成第2灯具单元30的3个第2反射体34作为反射体连续体16一体形成。而且,该反射体连续体16在左右1对侧壁部16a被支持在灯体12。

该反射体连续体16在4个第1反射体24和3个第2反射体34的上端位置具有上壁部16b。该上壁部16b沿着水平面在车宽方向延伸,在其上表面支持基板50。在该上壁部16b的各第1反射体24和各第2反射体34的车宽方向中心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16c,该开口部16c用于避免与搭载在基板50上的各第1光源22及各第2光源32的干扰。

接下来,说明第3灯具单元40的构成。

该第3灯具单元40配置在第2灯具单元30的后方侧。

该第3灯具单元40的构成包括:3个第3光源42;以及使来自各个这3个第3光源42的射出光向车辆前方反射的3个第3反射体44。

3个第3光源42在车宽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地配置,且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越略微向后方侧变位的状态配置。这3个第3光源42都具有同样的构成。

即,3个第3光源42是具有矩形(例如正方形)的发光面42a的发光元件(具体而言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在其发光面42a向下的状态下,搭载在与4个第1光源22和3个第2光源32共通的基板50上。各第3光源42由输出比各第1光源22和各第2光源32小的发光元件构成。

3个第3反射体44在3个第3光源42各自的下方侧在车宽方向并列配置,且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越略微向后方侧变位的状态配置。各第3反射体44在灯具主视下具有相同的外形形状。

如图3所示,各第3反射体44具有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作为其反射面。这些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都由多个反射元件44s构成,利用这些多个反射元件44s进行反射控制,使得来自各第3光源42的射出光朝向车辆前方。

上部反射面44a具有近大致圆形的铅垂截面形状,以第3光源42的发光面42a的发光中心为第1焦点,并且以位于第2反射体34的间隙34g1的前端附近的点为第2焦点。而且,构成该上部反射面44a的多个反射元件44s使来自第3光源42的光在铅垂面内朝向第2反射体34的间隙34g1反射作为聚焦光,作为从该间隙34g1向上下方向大幅扩散的光,朝向车辆前方照射。

下部反射面44b具有大致椭圆形的铅垂截面形状,以第3光源42的发光面42a的发光中心为第1焦点,并且以位于第2反射体34的间隙34g2的前端附近的点为第2焦点。而且,构成该上部反射面44b的多个反射元件44s使来自第3光源42的光在铅垂面内朝向第2反射体34的间隙34g2反射作为聚焦光,作为从该间隙34g2向上下方向大幅扩散的光,朝向车辆前方照射。

3个第3反射体44作为反射体连续体18形成为一体。

该反射体连续体18在其左右两端位置具有侧壁部18a,在这些左右1对侧壁部18a处被灯体12支持。

该反射体连续体18在3个第3反射体44的上端位置具有上壁部18b。该上壁部18b沿着水平面在车宽方向延伸,在其上表面支持有基板50。在该上壁部18b的各第3反射体44的车宽方向中心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18c,该开口部18c用于避免与搭载在基板50上的各第3光源42的干扰。

图4是透视地示出利用从车辆用灯具10向车辆前方照射的光,在配置在车辆前方25m的位置的虚拟铅垂屏幕上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此时,该图(a)所示的配光图案是近光用配光图案pl,该图(b)所示的配光图案是远光用配光图案ph。

该图(a)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被形成为将4个配光图案进行合成的配光图案,这4个配光图案是由来自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组第1光源22和第1反射体24的照射光形成的。

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是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在其上端部边缘具有左右高度不同的截止线cl1、cl2。该截止线cll、cl2使灯具正面方向的消失点即h-v以在铅垂方向通过的v-v线为边界,左右高度不同地沿水平方向延伸,与v-v线相比右侧的对面行车线侧部分被形成为下段截止线cll,并且,与v-v线相比左侧的本行车线侧部分被形成为从该下段截止线cll经由倾斜部而高度提高的上部截止线cl2。

在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中,下段截止线cl1与v-v线的交点即拐点e位于h-v的0.5~0.6°左右下方。另外,在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中,其高光度区域(即热区)hz位于拐点e的周边。

另一方面,该图(b)所示的远光用配光图案ph被形成为近光用配光图案pl与附加配光图案pa的合成配光图案。

附加配光图案pa被形成为将3个配光图案进行合成的配光图案,这3个配光图案是由来自构成第2灯具单元30的3组第2光源32和第2反射体34的照射光形成的。该附加配光图案pa作为以位于h-v的略上方的点为中心向左右两侧扩展的横向较长的配光图案,以将截止线cl1、cl2在上下跨过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近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各第3光源42也是点亮的,但由于这些各第3光源42由输出比各第1光源22和各第2光源32小的发光元件构成,且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各第3反射体44使来自各第3光源42的光朝向第2反射体34的间隙34g1、34g2作为聚焦光反射,因此,来自第3灯具单元40的照射光会成为从间隙34g1、34g2朝向车辆前方在上下方向大幅扩散的比较弱的光。所以,不能确保有助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pl的程度的光量,另外,也不能确保给对面车驾驶员等带来眩光的程度的光量。

图5是以点亮状态示出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

该图(a)示出以近光照射模式点亮的状态,该图(b)示出以远光照射模式点亮的状态。

如图5(a)所示,在近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光源22点亮。所以,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反射体24的反射面24a(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发光而可见。

另外,在该近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3个第3光源42也点亮。所以,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3个第3反射体44的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看起来通过第2反射体34的间隙34g1、34g2(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发光。此时,由于上下2个部位的间隙34g1、34g2跨3个第2反射体34连续地形成,因此,第2灯具单元30的部分在上下2个部位看起来呈带状发光。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远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2灯具单元30的3个第2光源32点亮,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3个第3光源42熄灭。所以,构成第2灯具单元30的3个第2反射体34的近距离反射面34a、远距离反射面34b和最远距离反射面34c(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发光而可见,其间的上下2个部位的间隙34g1、34g2看起来不发光。

此外,在远光照射模式下,也由于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光源22被维持为点亮状态,因此,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反射体24的反射面24a(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也发光而可见。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构成为:利用第1光源22和第1反射体24来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pl,并且利用第2光源32和第2反射体34来形成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pa,但是,由于远光用的第2反射体34的构成为:相对于第2光源32位于近的位置的近距离反射面34a、和位于远的位置的远距离反射面34b、和位于更远的位置的最远距离反射面34c分别隔开所需间隔地配置,在其后方配置有第3光源42、和第3反射体44,该第3反射体44使来自该第3光源42的射出光通过近距离反射面34a与远距离反射面34b之间的间隙34g1以及远距离反射面34b与最远距离反射面34c之间的间隙34g2并朝向车辆前方反射,第3光源42被构成为在近光照射模式下点亮,因此,能够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即,在近光照射模式下使第3光源42点亮,从而能够利用来自第3反射体44的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的反射光,使远光用的第2反射体34的近距离反射面34a与远距离反射面34b之间的间隙34g1的部分以及远距离反射面34b与最远距离反射面34c之间的间隙34g2的部分发光。而且,通过这样使上下2个部位的间隙34g1、34g2呈横向较长带状发光,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0的被看到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第1和第2反射体24、34,使来自第1和第2光源22、32的光朝向车辆前方反射,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近光照射和远光照射,在这样构成的车辆用灯具10中,能够提高近光照射模式下的被看到性。

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反射体34在第2光源32点亮时,位于距其近的位置的近距离反射面34a、和位于远的位置的远距离反射面34a、和位于更远的位置的最远距离反射面34c分别隔开所需间隔地发光而可见,因此,能够不损害远光照射模式下的车辆用灯具10的被看到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3反射体44的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被构成为使来自第3光源42的射出光在铅垂面内朝向各间隙34g1、34g2作为聚焦的光反射,因此,不需要大幅扩大各间隙34g1、34g2,就能够提高来自第3光源42和第3反射体44的照射光的利用效率。

此时,由于各间隙34g1、34g2以从其前端位置向后端位置向上下两侧扩展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来自第3光源42和第3反射体44的照射光的利用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反射体34配置在第2光源32的下方侧,其近距离反射面34a、远距离反射面34b和最远距离反射面34c的构成为分别具有以抛物线p1、p2、p3为基准线而形成的铅垂截面形状,因此,能够将来自近距离反射面34a、远距离反射面34b和最远距离反射面34c的各自的反射光的上下方向的扩展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使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pa的上下宽度不会过大。

此时,由于构成远距离反射面34b的铅垂截面形状的基准线的抛物线p2的焦距,被设定为比构成近距离反射面34a的铅垂截面形状的基准线的抛物线p1的焦距大的值,另外,构成最远距离反射面34c的铅垂截面形状的基准线的抛物线p3的焦距,被设定为比构成远距离反射面34b的铅垂截面形状的基准线的抛物线p2的焦距大的值,因此,能够使来自第2光源32的光几乎不会到达间隙34g1、34g2的部分,容易使其到达近距离反射面34a、远距离反射面34b或者最远距离反射面34c。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光源32和第2反射体34以在车宽方向并列的状态配置3组,因此,能够将远光用的附加配光图案pa形成为更明亮且配光不均匀较少的配光图案。另外,由于第3光源42和第3反射体44也以在车宽方向并列的状态配置3组,因此,能够使间隙34g1、34g2的部分看起来更均一地发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光源22和第1反射体24的构成为以在车宽方向并列的状态配置4组,因此,能够将近光用配光图案pl形成为更明亮且配光不均匀较少的配光图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4个第1光源22和3个第2光源32和3个第3光源42都由发光元件构成,且搭载在同一基板50上,因此,能够将它们省空间地高位置精度地配置。

此时,由于各第3光源42由输出比各第1光源22和各第2光源32小的发光元件构成,因此能够省电地得到上述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上下2个部位的间隙34g1、34g2跨3个第2反射体34以一定的上下宽度连续地形成,但也能够是以其上下宽度根据车宽方向的位置而变化的方式形成的构成、在车宽方向的多个部位形成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各第2反射体34的构成,说明了在上下2个部位形成有间隙34g1、34g2,但也能够是在1个部位或者3个部位以上形成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远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3个第3光源42熄灭,但构成也能够是在远光照射模式下,这3个第3光源42维持点亮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灯具单元20,说明了第1光源22和第1反射体24配置4组,但构成也能够是配置3组以下或者5组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灯具单元30,说明了第2光源32和第2反射体34配置3组,但构成也能够是配置2组以下或者4组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3灯具单元40,说明了第3光源42和第3反射体44配置3组,但构成也能够是配置2组以下或者4组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反射体34配置在第2光源32的下方侧,并且第3反射体44配置在第3光源42的下方侧,但构成也能够是将它们配置在下方侧以外(例如上方侧或者侧方侧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灯具单元30以与第1灯具单元20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状态配置,但也能够是以与第1灯具单元20的车宽方向外侧相邻的状态配置的构成、与第1灯具单元20的上方侧或者下方侧相邻的状态配置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是利用来自第3灯具单元40的照射光未形成特定的配光图案,但构成也能够是利用来自第3灯具单元40的照射光来形成示廓灯用的配光图案、昼行灯用的配光图案、或者用于增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亮度的配光图案等。此时,作为各第3光源42,也能够使用具有与各第1光源22及各第2光源32等同的输出的发光元件。

接下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6是以点亮状态示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10的与图5同样的图。

如该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110的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相同,但第2灯具单元130的各第2反射体134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有一部分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各第2反射体134的构成为:各个近距离反射面134a、远距离反射面134b和最远距离反射面134c进一步被左右分割为2个部分,由此,近距离反射面134a与远距离反射面134b之间的间隙134g1以及远距离反射面134b与最远距离反射面134c之间的间隙134g2交叉,追加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间隙134g3。

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成,因此,本变形例的各第2反射体134的构成为被形成在其左右两侧的隔板壁134d互相隔开。

如图6(a)所示,在近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光源22点亮。所以,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反射体24的反射面24a(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发光而可见。

另外,在该近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3个第3光源42也点亮。所以,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3个第3反射体44的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看起来通过第2反射体134的间隙134g1、134g2、134g3(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发光。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在远光照射模式下,构成第2灯具单元130的3个第2光源132点亮,构成第3灯具单元40的3个第3光源42熄灭。所以,构成第2灯具单元130的3个第2反射体134的各自的近距离反射面134a、远距离反射面134b和最远距离反射面134c(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发光而可见,其间的上下2个部位的间隙134g1、134g2和左右中央的间隙134g3看起来不发光。

此外,在远光照射模式下,由于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光源22也被维持为点亮状态,因此,构成第1灯具单元20的4个第1反射体24的反射面24a(图中为网格线所示的区域)也发光而可见。

如本变形例所示,在近光照射模式下,使各第2反射体134的上下2个部位的间隙134g1、134g2呈横向较长带状发光,并且使左右中央的间隙134g3呈纵向较长带状发光,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0的被看到性。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第3反射体44的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被构成为使来自第3光源42的射出光在铅垂面内朝向各间隙134g1、134g2作为聚焦的光反射,因此,不需要大幅扩大各间隙134g1、134g2,就能够提高来自第3光源42和第3反射体44的照射光的利用效率。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第3反射体44的上部反射面44a和下部反射面44b也能够构成为使来自第3光源42的射出光在水平面内朝向间隙134g3作为聚焦的光反射。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从而间隙134g3也能够容易以与各间隙134g1、134g2相同程度的明亮度发光而可见。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各种参数示出的数值只是一个例子,当然也可以适当设定为不同于这些的值。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记载的构成,能够采用加上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