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管的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901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灯管结构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LED灯管的灯头结构,藉由一壳体两端对应凹设二直角定位部,且各该直角定位卡抵于二电极帽内各设二L形抵顶件的一边,同时至少一卡合片的一卡合部卡扣于该壳体两端的至少一卡固孔中,以及各该电极帽各延伸的一强化部对应于该壳体两端周缘;藉由上述不仅提升该发光灯管两端的强度,同时各该电极帽卡固于该发光灯管两端时不位移旋转等功能。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日光灯管由于技术成熟及价格低廉,早已是室内、外最常运用到的照明器材;但随着现代半导体科技的进步,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diode﹐LED)已被大量使用,已提供交通号志、大型看板、扫描器、液晶显示器或光源等装置;由于发光二极体具有反应快、体积小、用电省、低污染(不含水银)、可靠度高、寿命长、少辐射及适合量产等优点;因此利用LED的照明灯具越来越普遍,已有逐步取代传统光源的趋势,并将LED设计为日光灯管状用于替代传统日光灯管。兹举例如下所述,一种习用LED灯管的两端各套设一电极头后,该电极头于该LED灯管的两端为相对应的开口,但各该电极头容易滑移转动,令电线连接处扭转断裂,且各该电极头与该灯罩套设处为较脆弱的部位强度低,极易造成该灯管或各该电极头破裂,不仅整体结构强度低容易损坏,同时提升运送风险并降低耐用度,困扰相关人员已久。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灯管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管的灯头结构,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各该电极头容易滑移转动,令电线连接处扭转断裂,且各该电极头与该灯罩套设处为较脆弱的部位强度低,极易造成该灯管或各该电极头破裂,不仅整体结构强度低容易损坏,同时提升运送风险并降低耐用度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管的灯头结构,包含:一壳体,该壳体于两自由端分别穿设一卡固孔;以及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固设于该壳体的顶面,且该电路板设数发光元件;一灯罩,该灯罩为对应于该壳体长度的长形结构,且该电路板的各发光元件于内部面向该灯罩,以及该灯罩结合该壳体后形成一发光灯管;二电极帽,各电极帽的一开口部分别套设于该发光灯管的两自由端周缘,且各电极帽分别设一卡合片对应于各卡固孔,且各卡合片分别设一卡合部扣设于各卡固孔内,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两自由端于该灯罩结合该壳体的内壁两侧分别凹设一直角定位部;各电极帽设有两L形抵顶件,各L形抵顶件于电极帽的内部底两侧分别向该开口部延伸,且各L形抵顶件的一边水平抵顶于各直角定位部垂直于该发光灯管的一边。其中,该壳体径向断面呈D字形,且该灯罩径向断面呈C字形。其中,该灯罩的开口两端分别扣设固定于该壳体径向外侧的一沟槽。其中,该壳体为一体成形或为铝挤成形。其中,该电路板的两端电连接后穿设于各电极帽底部外。其中,各电极帽的各开口部延伸一强化部,各强化部对应于该壳体的两端。其中,各电极帽内底部设至少二卡抵片,各卡抵片呈彼此相互对应向该开口部延伸,以及各卡抵片邻近各电极帽的内周壁形成一卡设该发光灯管两端周缘的间距。其中,该壳体的两端缘设至少二缺槽对应匹配于各卡抵片。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各该电极帽套设于该发光灯管的两自由端环周缘外,且该壳体两端的各该直角定位部卡抵于各该电极帽的各该L形抵顶件的一边,同时各该卡合片的各该卡合部卡扣于该壳体两端的各该卡固孔中,以及各该电极帽延伸的各该强化部对应于该壳体两端周缘;藉由上述不仅提升该发光灯管两端的强度,同时各该电极帽卡固于该发光灯管两端时不位移旋转,以提升整体耐用度等功效。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及图号详细说明于后,期能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有更详细的了解,并使熟悉该项技术者能据以实施,以下所述者仅在于解释较佳实施例而非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故凡有以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为基础,而为本实用新型的任何结构形式的变更或修饰,皆属于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附图说明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头内部立体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头内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一)。图6: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二)。图7: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三)。图8: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后轴向剖面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如下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灯管的灯头结构,包含:一壳体10,该壳体10于两自由端分别穿设一卡固孔11;以及一电路板20,该电路板20固设于该壳体10的顶面,且该电路板20设数发光元件21。一灯罩30,该灯罩30为对应于该壳体10长度的长形结构,且该电路板20的各该发光元件21于内部面向该灯罩30,以及该灯罩30结合该壳体10后形成一发光灯管40。二电极帽50,各该电极帽50的一开口部51套设于该发光灯管40的两自由端周缘,且各该电极帽50设一卡合片52对应于各该卡固孔11,且各该卡合片52分别设一卡合部53扣设于各该卡固孔11内,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0的两自由端于该灯罩30结合该壳体10的内壁两侧分别凹设一直角定位部12。各该电极帽50设有两L形抵顶件54,该L形抵顶件54于各该电极帽50的内部底两侧向该开口部51延伸,且各该L形抵顶件54的一边水平抵顶于各该直角定位部12垂直于该发光灯管40的一边。其中该壳体10径向断面呈D字形,且该灯罩30径向断面呈C字形。其中,该灯罩30的开口两端分别扣设固定于该壳体10径向外侧的一沟槽13。其中,该壳体10为一体成形或为铝挤形。其中,该电路板20的两端电连接后穿设于各该电极帽50底部外。其中,各该电极帽50的各该开口部51延伸一强化部55,各该强化部55对应于各该壳体10的两端。其中,各该电极帽50内底部设至少二卡抵片60,各该卡抵片60呈彼此相互对应向该开口部51延伸,以及各该卡抵片60邻近各该电极帽50的内周壁形成一间距61,各该间距61卡设该发光灯管40两端的周缘。其中,该壳体10的两端缘设至少二缺槽70对应匹配于各该卡抵片60。本实用新型组合时,首先该灯罩30径向断面两端缘卡固于该壳体10径向断面的各该沟槽13中,以形成该发光灯管40;并于该发光灯管40的两自由端以各该强化部55抵靠该壳体10后滑移套设该发光灯管40两自由端的外环缘,且各该壳体10的端缘位于各该卡抵片60与该电极帽50内周壁的各该间距中,此时各该电极帽50内的各该L形抵顶件54滑入抵靠于各该壳体10内径的直角定位部12,令该壳体端缘的各该缺槽70匹配各该电极帽50内相对应的各该卡抵片60,以及当该发光灯管40的两自由端周缘抵靠于各该电极帽50时,各该强化部55的各该卡合片52上的各该卡合部53扣合卡设于该壳体10两端的各该卡固孔11内,使各该电极帽50确实固定于该发光灯管40的两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各该壳体10内相互对应的各该L形抵顶件54抵靠于该壳体10内径两端的各该直角定位部12,同时配合各该强化部55的各该卡合片52的各该卡合部53匹配卡扣于各该壳体10两端的各该卡固孔11,藉此不仅能确实套设各该电极帽50于该发光灯管40的两端,同时各该L形抵顶件54抵靠各该直角定位部12以达成提升整体强度以及各该电极帽50不滑移扭转等功效。归纳上述所说,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上述众多效能与实用价值,并可有效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为一创意极佳的结构,且在相同领域技术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公开使用,应已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并请赐予本实用新型专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