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变焦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手电筒的变焦是通过转动螺纹连接镜头来实现,其缺点是变焦范围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LED变焦手电筒,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变焦范围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变焦手电筒,包括主体、LED灯、透镜组和变焦机构,LED灯安装在主体的前端,在LED灯的前面装有透镜组,在该透镜组的前面安装变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焦机构包括变焦筒、导向筒、前变焦镜片和后变焦镜片,在该导向筒的前部和后部各相对设置有两条沿轴向的前导向槽和后导向槽,该前、后变焦镜片分别嵌装在环形的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内,该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分别滑动安装在该导向筒的前部和后部内,在该前、后固定座的外周的径向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前销钉和两个后销钉,该前、后销钉分别对应穿出该前、后导向槽;该变焦筒滑动套在该导向筒的外面,在该变焦筒的前部和后部相对的位置分别设有两条相同形状的前变焦曲线槽和后变焦曲线槽,该前变焦曲线槽和后变焦曲线槽的两端在轴向与所述的前、后导向槽的两端对应,在圆周方向单向旋进170°-180°,并使所述的前、后销钉分别伸入该前、后变焦曲线槽内。
所述的变焦筒和导向筒的后部分别为相互配合的缩径部。
所述的前变焦曲线槽和后变焦曲线槽旋转170°,用光学设计软件计算出每转1°所需的升程,然后用计算出的170个点拟合成整个曲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变焦筒与导向筒的配合实现两个变焦镜片的相对移动,扩大了变焦范围,提高了变焦后的光线均匀性,可以任意选择光线的聚焦范围,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向筒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导向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变焦筒的轴向剖视图;
图5是图1中变焦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变焦机构(两个变焦镜片最近状态)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变焦机构(两个变焦镜片最远状态)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变焦镜片,2、后固定座,3、后销钉,4、导向筒,41、前导向槽,42、后导向槽,43、导向筒的缩径部,5、变焦筒,51、前变焦曲线槽,52、后变焦曲线槽,53、变焦筒的缩径部,6、前固定座,7、前变焦镜片,8、透镜组,9、LED灯,10、主体,11、光线,12、前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变焦手电筒,包括主体10、LED灯9、透镜组8和变焦机构,LED灯9安装在主体10的前端,在LED灯10的前面装有透镜组8,在该透镜组8的前面安装聚焦机构。上述结构为现有技术。
所述的变焦机构包括变焦筒5、导向筒4、前变焦镜片7和后变焦镜片1,在该导向筒4的前部和后部(后部为直径较小的缩径部43)各相对设置有两条沿轴向的(直线)前导向槽41和后导向槽42,该前、后变焦镜片7和1分别嵌装在环形的前固定座6和后固定座2内,该前固定座6和后固定座2分别滑动安装在该导向筒4的前部和缩径部43内,在该前、后固定座的外周的径向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前销钉12和两个后销钉3,该前、后销钉12和3分别对应穿出该前、后导向槽41和42。
该变焦筒5滑动套在该导向筒4的外面,在该变焦筒5的前部和后部(后部为缩径部53)相对的位置分别设有两条相同形状的前变焦曲线槽51和后变焦曲线槽52,该前变焦曲线槽51和后变焦曲线槽52的两端在轴向与所述的前、后导向槽41和42的两端对应,在圆周方向单向旋进170°,并使所述的前、后销钉12和3分别伸入该前、后变焦曲线槽51和52内。
所述的前变焦曲线槽51和后变焦曲线槽52并不一定是标准的螺旋曲线槽,每个点的升程角可以都不相同。能够用现有光学设计软件计算出每转1°所需的升程,然后用计算出的170个点拟合成整个曲线槽。
在旋转变焦筒5时,前变焦曲线槽51和后变焦曲线槽52对前、后销钉12和3拨动,使得前、后销钉12和3沿着导向筒4的前、后导向槽41和42轴向移动,从而通过前、后固定座6和2带动前、后变焦镜片7和1在导向筒4内轴向移动,实现变焦。
本实用新型的变焦原理参见图6和图7,透镜组8首先对LED灯9发出的光线进行聚光,光线在进入变焦机构前使之变成均匀的光束;通过旋转变焦筒5同时移动前、后变焦镜片7和1改变变焦镜头的焦距,从而改变光线11射出角a的大小,也就是得到不同大小的均匀照明光斑。
当前、后变焦镜片7和1分别在A1、B1点时,得到最大射出角a1,当前、后变焦镜片7和1分别在A2、B2点时得到最小射出角a2。前变焦镜片7从A1到A2的每个位置点都有对应的后变焦镜片1的位置点以及对应的射出角a。从而实现了a1到a2的连续变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