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头及其日光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29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头及其日光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头及其日光管。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单动作安全灯头结构的按键在灯头边上,安装在灯座上时受力不均匀使灯座变形,在用户安装时不好安装,加上按键的行程比较短容易实效使LED灯管不亮,对于安全和功能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提高弹性按键操作行程的灯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缩减灯板宽度,进而节省灯管内部空间的日光管。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灯头,包括灯头壳体、与所述灯头壳体相配合的端盖、设置于所述端盖两PIN针之间且与所述灯头壳体滑动配合的弹性按键、以及设置在所述灯头壳体内且与所述弹性按键相配合的开关装置。

其中,所述弹性按键包括按钮以及埋设于所述灯头壳体内的弹簧,所述按钮的底部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导正臂,所述导正臂的端部与所述弹簧相配合。

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导正臂的外侧向外凸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与设置于所述端盖下底面的限位凸起相配合。

其中,设置有所述限位台的导正臂的内侧壁的端部开设有用于挤压所述开关装置的开关驱动杆的倾斜面。

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灯头壳体相配合的驱动电源和开关, 所述开关与所述驱动电源相连接。

一种日光管,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头,以及设置于灯管内的灯板,所述灯板通过设置于灯板端部的双层公母端子与设置在所述灯头内的驱动电源相连接。

其中,所述双层公母端子包括塑胶架、一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塑胶架的第一层PIN针和第二层PIN针、以及设置在塑胶架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层PIN针和第二层PIN针电连接的导电座,所述导电座与所述灯板焊接,所述第一层PIN针和第二层PIN针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灯头壳体、与所述灯头壳体相配合的端盖、设置于所述端盖两PIN针之间且与所述灯头壳体滑动配合的弹性按键、以及设置在所述灯头壳体内且与所述弹性按键相配合的开关装置。以此结构设计的灯头,能够有效提高弹性按键的操作行程,进而使得结构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日光管,包括上述所述灯头,以及设置于灯管内的灯板,所述灯板通过设置于灯板端部的双层公母端子与设置在所述灯头内的驱动电源相连接。以此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缩减灯板宽度,进而节省灯管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灯头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端盖与按钮装配后的底部轴测图。

图3是图1中端盖与按钮装配后的顶部轴测图。

图4是一种日光管轴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灯头,包括灯头壳体1、与灯头壳体 1相配合的端盖2、设置于端盖2两PIN针之间且于灯头壳体1滑动配合的弹性按键、以及设置在灯头壳体1内与弹性按键相配合的开关装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性按键包括按钮31以及埋设于灯头壳体1内的弹簧32,按钮31的底部周向均布有3个导正臂33,导正臂33的端部与弹簧32相配合。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三个导正臂中其中一个导正臂33的外侧向外凸设有限位台34,限位台34与设置于端盖2下底面的限位凸起21相配合。如图2所示,设置有限位台34的导正臂33的内侧壁的端部开设有用于挤压开关装置的开关驱动杆的倾斜面331。开关装置包括分别与灯头壳体1相配合的驱动电源和开关,开关与驱动电源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灯头,有效避免了传统开关过程中采用径向按压所造成的按压行程短,易造成安全隐患的缺陷,以此方式设计,在端盖两Pin之间设计一个弹性按键,弹性按键边上设有斜面,安装时从斜面滑入灯座达到易安装的效果,同时将弹性按键设在灯头的中间位置,使得灯座受力均匀不易变形,开关装置卧于灯头仓内能增大弹性按键的行程,能很好的解决弹性按键失效使LED灯管不亮的问题,并且拆下灯头时按键可以自动复位可以重复安装,能够满足认证要求;

一种日光管,如图4所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灯头,以及设置于灯管7内的灯板4,灯板4通过设置于灯板4端部的双层公母端子5与设置在灯头内的驱动电源6相连接,双层公母端子包括塑胶架51、一端分别插设于塑胶架51的第一层PIN针52和第二层PIN针53、以及设置在塑胶架51底部分别与第一层PIN针52和第二层PIN针53电连接的导电座54,导电座54与灯板4焊接,第一层PIN针52和第二层PIN针53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电源6电连接。以此方 式实现电源与灯板之间的电连接,能够有效降低灯板宽度,进而有效节约灯管内部空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