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39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反光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具体涉及反光杯。



背景技术:

LED灯的光源通常较为分散,为了达到较好的集中照明效果,通常需要将LED灯泡与反光杯配合使用。目前市面上的反光杯呈一头大一头小的开口圆台型罩体型,但这种的反光杯反光效果和聚光效果都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安装更稳定的反光杯。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反光杯,包括罩体、一对插脚和一对L型脚;

所述罩体的底面与顶面均开口,所述罩体侧壁自顶面至底面向外倾斜;所述罩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反射曲面;

所述插脚和L型脚均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外壁上,且插脚和L型脚的延伸方向与罩体的轴向平行;该对插脚沿罩体轴线对称分布,该对L型脚均沿罩体轴线对称分布;所述插脚的顶面高于所述罩体的顶面;所述L型脚的顶面高于所述插脚的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外壁设有连接所述L型脚的加强肋。

作为优选,所述L型脚的顶端的弯折方向朝外。

作为优选,所述L型脚弯折处的外壁设有弧形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台。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台的外侧壁呈曲面状。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上端设有一与罩体轴线呈75-85°夹角的弯折部。

作为优选,所述插脚呈圆柱形。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光杯通过罩体顶面、插脚和L型脚的面、多点连接相配合的方式,可稳定地将该反光杯底部与固定座如底座支架等卡持连接,以提高该反光杯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1、罩体;11、反射曲面;12、弯折部;2、插脚;3、L型脚;31、弧形倒角;4、加强肋;5、环形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光杯,如图1和2所示,包括罩体1、一对插脚2和一对L型脚3;

所述罩体的底面与顶面均开口,所述罩体侧壁自顶面至底面向外倾斜;所述罩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反射曲面11;

所述插脚和L型脚均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外壁上,且插脚和L型脚的延伸方向与罩体的轴向平行;该对插脚沿罩体轴线对称分布,该对L型脚均沿罩体轴线对称分布;所述L型脚的顶面高于所述插脚的顶面。

该反光杯的L型脚用于与固定座相挂持,该插脚用于与固定座相抵持,即所述L型脚与插脚相配合,对固定座产生一对平行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将该反光杯与固定座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该反光杯的罩体的顶面呈圆环形,同样该顶面与固定座相抵持,加强该反光杯与固定座连接的牢固性和平稳性。光源从该反光杯的顶面进入,在反光杯中反射和聚集后,从底面射出。

通过罩体顶面、插脚和L型脚的面、多点连接相配合的方式,可稳定地将该反光杯底部与固定界面如底座支架等卡持连接,以提高该反光杯的安装稳定性。

实施例1

反光杯,包括罩体、一对插脚和一对L型脚;

所述罩体的底面与顶面均开口,所述罩体侧壁自顶面至底面向外倾斜;所述罩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反射曲面;

所述插脚和L型脚均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外壁上,且插脚和L型脚的延伸方向与罩体的轴向平行;该对插脚沿罩体轴线对称分布,该对L型脚均沿罩体轴线对称分布;所述L型脚的顶面高于所述插脚的顶面;所述罩体的外壁设有连接所述L型脚的加强肋4,以提高该L型脚的连接牢固性,避免L型脚从罩体脱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罩体的顶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台5,所述环形台的外侧壁呈曲面状。该环形台可以进一步地嵌入固定座,从而提高反光杯与固定座的连接牢固性和稳定性。所述罩体的上端设有一与罩体轴线呈75-85°夹角的弯折部12,以提高罩体内壁对LED光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或2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L型脚的顶端的弯折方向朝外。更进一步地,所述L型脚弯折处的外壁设有弧形倒角31。

实施例1或2中,具体地,所述插脚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呈圆柱形。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