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雾灯的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928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前雾灯的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雾灯的调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前雾灯的调光结构包括支架、灯壳及调光螺丝,在所述支架上垂直的设有轴套,所述调光螺丝的设在轴套上并螺纹配合,调光螺丝转动带动灯壳轴向移动,灯壳带动车灯摆动。工作时,转动调光螺丝,调光螺丝与轴套啮合,灯壳随轴套上轴向移动,从而带动车灯摆动。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前雾灯的调光结构,其结构简单且紧凑,调节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前雾灯的调光结构,包括灯壳、灯罩、装饰框、反射镜及灯泡;所述灯泡固定在反射镜内,所述反射镜位于灯壳内并通过两转轴连接,所述装饰框及灯罩均设在灯壳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螺丝;

在所述反射镜的下方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水平设置,齿条与转轴相垂直;

在所述灯壳的底部设有水平的安装孔,所述调节螺丝设在安装孔内并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调节螺丝的左端为调节部,调节螺丝与齿条啮合从而带动反射镜在灯壳内上下转动;

在所述装饰框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脚,所述定位脚压在转轴上从而防止反射镜上下移动;

所述灯罩使装饰框固定在灯壳的开口处。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调节螺丝的中部设有二块以上的膨胀卡块,所述膨胀卡块的端部与安装孔的内端面相抵靠从而防止调节螺丝轴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灯壳的开口处设有承托沿,所述装饰框承托在承托沿上,装饰框与灯壳的开口处有间隙从而形成环形插槽;在所述灯罩的边沿设有向下的凸环,所述凸环插在环形插槽中并通过密封胶定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灯壳的内壁上设有两陷位凹槽,所述两陷位凹槽对称分布;所述两转轴均设在反射镜上并对称分布,两转轴分别位于两陷位凹槽中并可转动;所述两定位脚位于两陷位凹槽中并压在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且紧凑,调节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放大图;

图6是图2的B-B剖视放大图;

图7是图3的C-C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其是一种前雾灯的调光结构,包括调节螺丝1、灯壳2、灯罩3、装饰框4、反射镜5及灯泡7;所述灯泡7固定在反射镜5内,所述反射镜5位于灯壳2内并通过两转轴51连接,所述装饰框4及灯罩3均设在灯壳2的开口处;

在所述反射镜5的下方设有齿条52,所述齿条52水平设置,齿条52与转轴51相垂直,这样齿条52移动可以带动反射镜5上下转动;

在所述灯壳2的底部设有水平的安装孔23,所述调节螺丝1设在安装孔23内并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调节螺丝1的左端为调节部,调节螺丝1与齿条52啮合从而带动反射镜5在灯壳2内转动,达到上下调光的目的;

在所述装饰框4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脚41,所述定位脚41压在转轴51上从而防止反射镜5上下移动;所述灯罩3使装饰框4固定在灯壳2的开口处。

工作时,转动调节螺丝1,调节螺丝1带动齿条52移动,反射镜5在齿条52的作用下上下转动,从而达到上下调光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调节螺丝1的中部设有三块膨胀卡块11,所述膨胀卡块11的端部与安装孔23的内端面相抵靠从而防止调节螺丝1轴向移动。安装时,当调节螺丝1插入安装孔23时,三块膨胀卡块11均径向收缩,当三块膨胀卡块11穿过安装孔23时,三块膨胀卡块11均径向张开,三块膨胀卡块11的端部均抵靠在安装孔23的内端面上,从而防止调节螺丝1轴向移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膨胀卡块11的数量,可以是二块、四块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灯壳2的开口处设有承托沿21,所述装饰框4承托在承托沿21上,装饰框4与灯壳2的开口处有间隙从而形成环形插槽8;在所述灯罩3的边沿设有向下的凸环31,所述凸环31插在环形插槽8中并通过密封胶定位,这样灯罩3固定在灯壳2的开口处,装饰框4固定在灯壳2的开口处。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灯壳2的内壁上设有两陷位凹槽22,所述两陷位凹槽22对称分布;所述两转轴51均设在反射镜5上并对称分布,两转轴51分别位于两陷位凹槽22中并可转动;所述两定位脚41位于两陷位凹槽22中并压在转轴51上,两定位脚41防止了反射镜5上下移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