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039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泡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灯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灯具泡壳。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白炽灯发光角度比较大,但是相对led灯来说,能耗高使用寿命短,现在欧美地区的市场很需要大角度的led泡灯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同时希望外形与传统的白炽灯相似。

led是一种采用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具有电压低、效能高、单色性好、适用性强、稳定性好、响应时间短、寿命长、不污染环境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照明、装饰等领域中。一种基于led芯片的led泡灯便应运而生,该种led泡灯与传统白炽泡灯的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将泡灯内的发光体由led芯片替代。但是led芯片的发光角一般只有120度左右,并且大都存在刺眼的问题,要达到较大的发光角度,需通过透镜的发散让角度变大,但是通过透镜发出的光一般不均匀,视觉上会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因此,普通的led灯达不到市场的要求。

为了改善现有led泡灯发光角度小,发光不均匀的缺陷,业界进行了各种改革,如申请号为201410032322.4的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泡壳的lde灯,该灯的灯体一端设有灯头,另一端安装有小泡壳以及罩在该小泡壳外侧的大泡壳,该灯体的内部空间安装有电器元件;在该小泡壳的底面处安装有led芯片,且小泡壳的底面高于大泡壳的底面一定距离。该结构使led芯片的光线经过两层泡壳的逐次扩散作用,可以扩大整灯的发光角度。

由于led芯片散热是决定发光效率与寿命的问题,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为保证良好的散热,其灯座需设置较大的体积以保证led的散热效率,因此,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的灯体显得较为厚重,与传统的白炽灯泡灯在外形上仍存在较大的区别。其次,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的led芯片经两层乳白泡壳的逐渐扩散,整灯的有效流明会严重亏损,且扩散角度也只能达到250度左右,即使增加反光杯,其发光角度也只能达到270度左右。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照射角度大,以led为光源的双泡壳的一种灯具泡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灯具泡壳,其是配合套设在一柱状基座的外周,该灯具泡壳为对应柱状基座设计的中空柱状壳体,柱状基座外圈设置有至少一led灯条,led灯条上分布有多个led芯片,各led灯条上的led芯片与壳体的间距d>0。

进一步,所述柱状基座为下宽上窄设置、上下等宽设置或者下窄上宽设置的任意一种散热铝件,,该柱状基座内形成一散热通道,所述壳体为对应柱状基座设置的下宽上窄、上下等宽或者下窄上宽结构。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出风口,该壳体的底部设有导热孔。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端未设置出风口,该壳体的底部未设置导热孔。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出风口,该壳体的底部未设置导热孔。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端未设置出风口,该壳体的底部设有连通柱状基座的导热孔。

进一步,所述壳体对应柱状基座外周未设置led灯条的部位为镂空设置,形成多个镂空部。

进一步,所述壳体对应各led灯条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外凸区,该壳体对应相邻两led灯条之间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内凹区,各内凹区与外凸区圆弧过度。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凸区为一弧面。

进一步,各led灯条上的各led芯片以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为圆心o,led芯片的发光宽度l为弦长,发光角度为120°,入射角0°≤θ1<45°,所述壳体弧面的弧长ab满足以下4点:

①圆心为o点;

②半径r=oa,且r≥l×tan30°;

③oa与ob的夹角≥120°;

④d>l。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凸区为一平面。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凹区为一弧面。

进一步,所述柱状基座的外周设有至少一软质的led灯条,led灯条呈螺旋状盘设在该柱状基座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通过柱状基座的外周设置led灯条,可大幅度扩大发光面积,再配合罩盖在led灯条外起到均光和防眩光作用的壳体,led芯片的光线经过壳体扩散后,使整灯的发光角度大于300°,并相较于现有双层泡壳的led灯,其发光范围更广;本发明柱状基座呈纵向设置,使各led灯条实现立体分布于双泡壳内,如此形成的泡灯不会出现厚重的灯座,因此,与传统白炽灯的外观更为接近。

特别是,本发明根据涅菲尔公式、led芯片形状和结构性价比设计出具有透镜功能的壳体,该功能可有效提高壳体的透光性,从而让整灯的发光角度大于300°,且光线柔和均匀,符合能源之星对泡灯角度的标准,同时,减少了有效流明的损失,提高整灯的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壳体与柱状基板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壳体的第一种实施例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壳体的第二种实施例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壳体的第三种实施例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壳体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壳体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壳体的第六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壳体的第七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壳体的第八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反射率随入射角变化的函数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灯具泡壳,其是配合套设在一柱状基座2的外周,该灯具泡壳为对应柱状基座设计的中空柱状壳体1,柱状基座2外圈设置有至少一led灯条3,led灯条3上分布有多个led芯片31,各led灯条3上的led芯片31与壳体1的间距d>0。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基座2是呈下宽上窄设置的散热铝件,除此之外,该柱状基座2也可呈上下等宽设置或者下窄上宽设置。该柱状基座2内形成一散热通道21,所述壳体1为对应柱状基座2设置的下宽上窄、上下等宽或者下窄上宽结构。所述led灯条3设置在该柱状基座2的外周,led灯条3可采用多列的方式等间距纵向设置该柱状基座2的外周,如3列、4列、5列等等(图中各图所示均以4列示意),也可采用至少一软质的led灯条呈螺旋状盘设在该柱状基座2的外周。

本发明通过在柱状基座2的外周设置led灯条3,再配合罩盖在led灯条3外起到均光和防眩光作用的壳体1,当led芯片31的光线经过壳体1扩散作用后可使整灯的发光角度更大,相较于现有双层泡壳的led灯,其发光范围更广,流明更高;本发明柱状基座2呈纵向设置,使各led灯条3实现立体分布于壳体1内,如此形成的泡灯不会出现厚重的灯座,因此,与传统白炽灯的外观更为接近。

如图3至图5为本发明壳体1的三种不同结构的实施例。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对应各led灯条3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外凸区11,该壳体1对应相邻两led灯条3之间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内凹区12,内凹区12与外凸区11采用圆弧过度,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各外凸区11和各内凹区12均为一弧面。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对应各led灯条3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外凸区11,该壳体1对应相邻两led灯条3之间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内凹区12,内凹区12与外凸区11采用圆弧过度,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各外凸区11为一平面,各内凹区12为一弧面。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为套设在柱状基座2外周的中空柱体或椎体结构。

如图6至图10所示,为壳体1的五种不同散热结构的实施例,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顶端设有与柱状基座2的散热通道21相通的出风口13,壳体1的底部设有连通柱状基座2的导热孔14,通过壳体1的出风口13及导热孔14加快散热通道21内的气体流通,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顶端及底端均未设置散热孔,灯具的散热主要依靠柱状基座2的散热铝片进行散热,该散热铝片可连接至灯具的灯头,当led灯条3工作时,热空气会通过散热铝件进入柱状基板2的散热通道21内,散热通道21的底部与灯头1连接,使热空气通过散热铝件及灯头1排出。

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仅于顶端设有与散热通道7相通的出风口13。

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仅于底端设置多个连通柱状基座2的导热孔14。

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对应柱状基座2外周未设置led灯条3的部位进行镂空设置,形成多个使柱状基板2连通壳体1外的镂空部15,通过镂空部15加快柱状基座2的散热效果。

上述不同实施例的壳体1相较于将led芯片设计在灯座底面的现有双层泡壳的led灯,其发光角度明显增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整灯的光效,减少流明损失,根据菲涅尔公式,由图3可知,led芯片31的发光方式是以o点为圆心,led芯片31的发光宽度l为弦长,角度为120°的扇形照射。根据菲涅尔公式可求出折射的能量与入射能量(正比于亮度)之比的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设:壳体1的折射率为n,入射能量为i1,反射能量为i'1,折射能量i2,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入射光振幅的平行分量(平行于入射光与反射光构成的平面)为ap1,反射光振幅的平行分量为a'p1,折射光振幅的平行分量为ap2;入射光振幅的垂直分量为as1,反射光振幅的垂直分量为a's1,折射光振幅的垂直分量为as2;亮度i同法设置上下标。

根据菲尼尔公式:

又因为

;以及

所以

又由于有,所以

同理,

又因为:

由此可知,光的透过率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升高。

为了便于理解,如图11所示所绘的反射率随入射角θ1变化的函数曲线。这一曲线是当空气中的入射光波投射到折射率为1.73的玻璃上反射时,经计算得到的。图11中,图示表面,当θ1=0°时,即垂直入射在界面上时,光反射得最少,透射得很多,在θ1<45°的区域光反射的增加很缓慢,投射的减少很缓慢,约等于垂直入射的值。但是在45°≤θ1≤90°的区域,光反射得越来越多,折射的越来越少。

总结,入射角在0≤θ1<45°时,光的透光性最高。故设计壳体1时,为了到达理想的透光性,光与泡壳的入射角要在0≤θ1<45°这个范围内。

因此罩盖在led芯片81外的壳体1设计呈圆弧为最佳(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且该圆弧ab满足以下几点:

①圆心为o点;

②半径r=oa,且r≥l×tan30°;

③oa与ob的夹角≥120°;

④d>l。

本发明led灯条3设置在柱状基座上,可大幅度扩大发光面积,靠近该led灯条3的壳体1可起到均光和防眩光的作用,让整灯的发光角度大于300度,且光线柔和均匀,符合《能源之星》对泡灯角度规定的标准,特别是本发明的壳体1根据菲尼尔公式、led芯片形状和结构性价比设计出具有透镜功能的壳体1,该功能可有效的提高壳体的透光性,从而让整灯在角度大于300度,且光线柔和均匀,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基础上,有减少了有效流明的损失,提高整灯的光效。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