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941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面板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薄面板灯。



背景技术:

LED面板灯是一款高档的室内照明灯具,光源为LED,整个灯具设计美观简洁、大气豪华,既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又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LED面板灯设计独特,光经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舒适而不失明亮,可有效缓解眼疲劳。

现有此类灯具需要专门设计散热器散热,其成本高,PCB板与散热器间需要加散热胶导热,需要添加反光纸提供光效,灯具整体厚度太厚。且都是使用额外的控制器或者是机械开关来实现开关调光调色,安装麻烦,影响外观。而且散热器拉高了产品的厚度和成本,控制器或开关需要另外配,成本高,且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超薄面板灯,LED使用侧发光的LED,免贴散热胶,无需额外设计散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面板灯,其中,包括下边框、设于下边框上的灯板、设于灯板上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上的扩散膜、设于扩散膜上的上边框;

所述的灯板的侧部设有LED,LED设于灯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

本实用新型中,LED使用侧发光的LED,免贴散热胶,无需额外设计散热器,灯板(PCB板)直接反光,无需额外添加反光纸。使用扩散膜替代扩散板,在确保光效的同时减薄了产品厚度,使用和灯具一体式的触摸控制,产品更美观,安装,使用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的LED为一排状结构,设于灯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LED为两排,其中一排设在灯板(PCB板)的一侧端部,另一排设在灯板(PCB板)的另外一侧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光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设有导光板凹槽,导光板凹槽的形状与LED的形状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为一板状结构,其中部设有凸起及凹槽,使得与下边框及上边框配合固定。导光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设有导光板凹槽,装配完成后,LED刚好插在导光板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光板的厚度与LED的高度相适配。导光板的厚度与LED的高度相同,使得在确保光效的同时减薄了产品厚度,而且免贴散热胶,避免了因额外附加散热器散和散热胶导致产品过重、过厚、成本过高的缺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边框的侧壁上设有下边框凹槽,上边框侧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上边框侧壁,上边框侧壁向内延伸上边框卡接部,上边框卡接部卡接下边框凹槽。

本实用新型中,上边框整体覆盖在下边框外部,通过卡接使两者固定,需要拆卸时,也十分方便,将上边框侧壁稍微往外掰开,使上边框卡接部脱离下边框凹槽的限位,再向上提起上边框,即可完成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的灯板上还连接端子线。所述的下边框侧部设有磁铁及线槽。磁铁可在装配时使用,端子线及线槽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高该产品的结构装配性能,改进了结构上的功能,完善现有同类产品的缺陷,改善了平板灯的控制方式,改善了产品的外观。LED使用侧发光的LED,免贴散热胶,避免了因额外附加散热器散和散热胶导致产品过重、过厚、成本过高的缺点。PCB板直接反光,避免了因额外添加反光纸导致的产品过厚、装配繁琐的缺点。使用扩散膜替代扩散板,超薄的产品设计,产品更美观。和灯具一体式的触摸开关,调光调色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超薄面板灯,其中,包括下边框1、设于下边框1上的灯板3、设于灯板3上的导光板4、设于导光板4上的扩散膜5、设于扩散膜5上的上边框6;

灯板3的侧部设有LED9,LED9设于灯板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

本实施例中,LED使用侧发光的LED,免贴散热胶,无需额外设计散热器,灯板(PCB板)3直接反光,无需额外添加反光纸。使用扩散膜5替代扩散板,在确保光效的同时减薄了产品厚度,使用和灯具一体式的触摸控制,产品更美观,安装,使用更方便。

LED9为一排状结构,设于灯板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LED为两排,其中一排设在灯板(PCB板)3的一侧端部,另一排设在灯板(PCB板)3的另外一侧端部。

导光板4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设有导光板凹槽41,导光板凹槽41的形状与LED9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为一板状结构,其中部设有凸起及凹槽,使得与下边框1及上边框6配合固定。导光板4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设有导光板凹槽41,装配完成后,LED刚好插在导光板凹槽内。

如图3中,导光板4的厚度a与LED的高度b相适配。导光板的厚度a与LED的高度b相同,使得在确保光效的同时减薄了产品厚度,而且免贴散热胶,避免了因额外附加散热器散和散热胶导致产品过重、过厚、成本过高的缺点。

下边框1的侧壁上设有下边框凹槽11,上边框6侧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上边框侧壁61,上边框侧壁61向内延伸上边框卡接部62,上边框卡接部62卡接下边框凹槽11。

本实施例中,上边框6整体覆盖在下边框1外部,通过卡接使两者固定,需要拆卸时,也十分方便,将上边框侧壁61稍微往外掰开,使上边框卡接部62脱离下边框凹槽11的限位,再向上提起上边框6,即可完成拆卸。

如图1、2中,灯板3上还连接端子线7。下边框1侧部设有磁铁2及线槽8。磁铁2可在装配时使用,端子线7及线槽8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