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8717阅读:1978来源:国知局
车灯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灯透镜。



背景技术:

已知的车灯包含一发光件,以及一用于传导该发光件的光线的车灯透镜,该车灯透镜具有一反射面,以及一出光面。其中有一种车灯设计,其车灯透镜可通过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简称TIR)光学原理,该反射面可将发光件的光线朝该车灯透镜的该出光面反射射出,达到传导光线、出光照明的目的。而该发光件通常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但由于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所以观看该车灯时,会看到该发光件所在部位产生一个亮点的视觉效果,此种亮点会影响车灯投射出的光形图案。另一方面,车灯的发光光形、亮度等特性皆与该车灯透镜的结构设计有关,为了因应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若欲使车灯产生不同的发光光形时,必须改变该车灯透镜的结构。因此,有鉴于不同消费者对于车灯透镜的使用需求与选择上的考量会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种结构创新、光学作用不同,可营造出独特光学效果的导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导光以产生特殊光学图形,并且能避免产生亮点的车灯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用于传导一个发光件的光线,并包含至少一个透镜单元,该至少一个透镜单元包括一个透镜本体,以及一个光调整板。该透镜本体包括一个基壁,以及一个自该基壁周缘向前延伸,并与该基壁共同界定一个导光空间的围壁,该基壁具有一个朝向该发光件的入光面,该围壁具有数个邻近该基壁的微结构,以及一个朝前的出光面。该光调整板组装于该透镜本体上并位于该基壁前侧,该光调整板包括相反的一个第一面与一个第二面,以及数个设置于该第一面上并用于改变该发光件投射出的光形的第一调整结构,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其中一个朝向该基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光调整板还包括数个设置于该第二面上的第二调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所述第一调整结构为棱柱状或弧凸的颗粒状,所述第二调整结构为棱柱状或弧凸的颗粒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所述第一调整结构为棱柱状,所述第二调整结构为弧凸的颗粒状,该光调整板与所述第一调整结构皆为长向延伸,所述第一调整结构的长度方向垂直该光调整板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透镜本体的该基壁与该围壁为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透镜,该基壁还具有一个位于该入光面前侧并用于将光线朝该围壁的所述微结构反射的反射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光调整板搭配该透镜本体,此种创新结构所产生的特殊光学效果,能将该发光件的光线导引转化成特殊光学图形,可提供消费大众更多种不同选择。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前视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的一第一实施例;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与一发光件的后视立体组合图;

图3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该发光件与该第一实施例,图中箭头说明光线路径;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光调整板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是一局部的前视图,说明该光调整板的数个第二调整结构;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光线受到该第一实施例传导后所形成的发光图案;

图7是一机车的局部后视图,说明两个该第一实施例的车灯透镜应用于该机车的左右两个后方向灯;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组合图;

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光线受到该第二实施例传导后所形成的发光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的一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传导一个发光件1的光线,该发光件1例如一发光二极管(LED),该车灯透镜与该发光件1配合构成一车灯,可用于头灯、昼行灯、前方向灯、后方向灯、刹车灯等。本实施例的车灯透镜包含一个透镜单元2,该透镜单元2包括一透镜本体3,以及一个光调整板4。在以下说明内容中,是以光线被导出投射的方向为前方。

该透镜本体3是由可透光的塑胶材质制成,并包括一个直立且供该发光件1安装的基壁31,以及一个自该基壁31周缘向前延伸的围壁32。该基壁31为多边形,并具有一个朝向该发光件1的入光面311,以及一个位于该入光面311前侧的反射面312。该反射面312具有数个弧曲的反射区块313,每一反射区块313大致自其周缘往该反射面312中央逐渐朝后延伸,所述反射区块313的曲度设计能将该发光件1入射而来的光线朝该围壁32反射。该围壁32与该基壁31共同界定一个开口朝前的导光空间30。该围壁32配合该基壁31而呈多边形,并具有一个朝向该导光空间30的内围面321、一个相反于该内围面321的外围面322,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内围面321与该外围面322一端且朝前的出光面323。该外围面322形成有数个邻近该基壁31的微结构324,所述微结构324沿着该外围面322的周缘相邻排列。该外围面322的表面上未设有所述微结构324,为平整的表面。

参阅图3~5,该光调整板4组装于该透镜本体3上并位于该基壁31前侧,用于改变该发光件1所投射出的光形。该光调整板4包括相反的一个第一面41与一个第二面42、数个设置于该第一面41的第一调整结构43,以及数个设置于该第二面42的第二调整结构44,该第一面41与该第二面42的其中一个朝向该基壁31。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可以为棱柱状或弧凸的颗粒状,所述第二调整结构44可以为棱柱状或弧凸的颗粒状。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光调整板4沿一第一方向51长向延伸,该第一方向51为左右方向。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沿一第二方向52长向延伸呈三角棱柱状,该第二方向52为上下方向,因此,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的长度方向垂直该光调整板4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调整结构44为弧凸的颗粒状,而且彼此间隔排列。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与第二调整结构44可以利用NC加工机、激光或其他蚀刻方式加工形成。而且本实施例是以该第一面41朝向该基壁31,将该光调整板4安装于该透镜本体3上,该光调整板4与该透镜本体3间可以利用黏合、卡榫等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该发光件1的光线自该透镜本体3的入光面311进入,其中有部分光线(如图3的光线路径A)受到该反射面312朝该围壁32的微结构324反射(主要是全反射作用),再受到所述微结构324朝该出光面323反射,使光线在该围壁32内部传导行进,最后由该出光面323向前射出。自该入光面311进入的部分光线(如图3的光线路径B)通过该基壁31与该导光空间30后射向该光调整板4,再由该光调整板4的该第二面42向前射出,通过该光调整板4的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与第二调整结构44的折射、反射等作用,可以将该发光件1的点光源光形调整成特定的光形图案。

参阅图1、3、6,具体说明利用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所投射出的光形图案,包含一主体图案61与一外框图案62,该外框图案62是由图3中光线路径A的光线,自该围壁32的出光面323射出所形成。该主体图案61则是由通过该光调整板4的光线所形成,该主体图案61类似羽毛状,并包括一个沿该第一方向51长向延伸的第一图案部611,以及数个连接于该第一图案部611上下两侧的第二图案部612。该第一图案部611类似于羽毛的骨干,主要是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后,经由第一调整结构43的折射、反射所形成的效果。所述第二图案部612类似于羽毛的数根细毛,主要是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调整结构44后,经由第二调整结构44的折射、反射所形成的效果。

于实施时,该透镜本体3的该外围面322与该基壁31上未对应于该发光件1的部位,可以通过额外的加工设计成不透光,例如以深色膜片贴住该透镜本体3的上述部位,深色膜片与光线对比下,可以使投射出的光线图案更加鲜明。使用时,也可以将该光调整板4的该第二面42朝该发光件1设置,进而能改变投射出的光形图案。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该光调整板4来改变光形图案,所以于实施时,可依所欲产生的光形图案来设计改变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与第二调整结构44的形状、排列布局、尺寸,也可以仅于该第一面41与该第二面42的其中一面设有调整结构,而不须两面皆设置调整结构。另外,所述第一调整结构43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调整结构44也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调整结构43与第二调整结构44彼此间也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是以不相同为例。

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的大小、形状,可适用于机车尾灯上,例如作为图7所示的一机车7后面左右两侧的方向灯。该机车7包括一车体71、二位于该车体71后侧且分别朝左与朝右水平延伸的连接杆72,以及二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72末端的安装块73,可以采用两个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块73上,并配合发光件来作为方向灯。

综上所述,通过该光调整板4搭配该透镜本体3,此种创新结构所产生的特殊光学效果,能导引光线形成特殊光学图形,可将该发光件1的点光源转化成视感较佳的特定图案,并可提供消费大众更多种不同选择,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参阅图8、9,本实用新型车灯透镜的一第二实施例,包括五个透镜单元2,其中三个透镜单元2连接排列呈一直线,另外两个透镜单元2彼此对称地连接于该三个透镜单元2的一端。通过所述透镜单元2的搭配,其整体可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光形图案。本实用新型于实施例,所述透镜单元2也可以有其他种连结排列方式,于实施例不须限定。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