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外墙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7204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楼外墙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楼外墙灯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高楼数量剧增,同时高楼的亮化功能也在迅速发展,高楼外墙设置照明灯已成为亮化工程常用的手段,高楼外墙相对地面高度比较高,因此照明灯的安装要求也比较困难。

公告号为“CN204829784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外墙灯固定支架,包括穿设金属幕墙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位于所述金属幕墙内侧的端部固定于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管具有容置外墙灯电线的容置空间,固设于所述支撑管和所述金属幕墙外侧面连接处的封闭件,所述外墙灯固定板上对应所述容置空间开设有走线孔,以及开设于所述支撑管上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且靠近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利用支撑管安装外墙灯,该支撑杆固定在金属幕墙之内的支撑结构上,实现外墙灯的固定。

但是此种结构的外墙灯固定支架,运用于楼层较高的建筑时,只能通过人吊在外面进行外墙灯体安装的相关操作,比较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楼外墙灯安装结构,不需要人吊在高楼外墙外进行安装灯的操作,非常安全,尤其适用于楼层较高的建筑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楼外墙灯安装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上下相邻楼层外墙之间的预留灯位槽,所述预留灯位槽突出于所述楼层外墙表面,所述楼层外墙上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移连接有运输框,所述运输框贴合楼层外墙的一侧凹陷有卡嵌槽,所述卡嵌槽内卡嵌有灯本体,所述楼层外墙顶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运输框沿着滑轨上下滑移的吊拉装置,所述灯本体贴合楼层外墙的一侧向内凹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一磁体,所述预留灯位槽内设置有能够和第一磁体相互吸引从而使灯本体固定在预留灯位槽内的第二磁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层外墙之间设置的预留灯位槽,用于固定灯本体的位置;滑轨的设置,为灯本体运输至指定位置提供一个便捷的方式;运输框的设置,用于循环运送灯本体至指定位置;吊拉装置的设置,用于为灯本体的运输提供提拉作用力;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互结合,用于将灯本体粘贴固定在预留灯位槽内。通过以上结构,将灯本体卡嵌在运输框内的卡嵌槽中,其中灯本体正面朝向卡嵌槽内部,灯本体背面朝向卡嵌槽开口处,然后通过吊拉装置将运输框沿着滑轨提拉至指定楼层之间的预留灯位槽位置时,容纳槽内的第一磁体与预留灯位槽内的第二磁体相互吸引,从而使得灯本体脱离卡嵌槽,进入并固定在预留灯围槽内。灯本体固定后,利用提拉结构将运输框返回至加载灯本体的位置,重新将另外一个灯本体安放在输运框的卡嵌槽内,重复以上过程,进行下一个灯本体的安装,如此反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楼外墙灯安装结构,不需要人吊在楼层外面,只需要人将灯本体卡嵌在运输框内,在固定位置上操作吊拉装置,就可以完成外墙灯的安装,非常安全,而且操作比较简单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吊拉装置包括设置在高楼外墙顶端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上缠绕有连接件,所述定滑轮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用于转动定滑轮从而收放连接件的转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杆带动定滑轮转动,定滑轮的转动会收放连接件的长度,从而调节运输框的提拉位置,将灯本体运输至指定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缠绕在定滑轮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卡嵌运输框的卡嵌钩,所述运输框上设置有与卡嵌钩配合的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卡嵌钩,运输框上设置有拉环,通过将卡嵌钩卡嵌在拉环上,完成连接件与运输框之间的连接,然后转动定滑轮,连接件会绕着定滑轮缠绕,从而将运输框提拉至指定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运输框为聚乙烯塑料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塑料框耐用、成本低、质轻和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采用聚乙烯塑料框作为运输框较为方便的将灯本体运输至指定楼层之间的预留灯位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磁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尖刺部,所述第一尖刺部周围填充有第一胶体,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胶体和第一尖刺部的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二磁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尖刺部,所述第二尖刺部周围填充有能够和第一胶体反应从而起到固定作用的第二胶体,所述预留灯位槽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胶体和第二尖刺部的第二密封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提拉结构将运输框运输至预留灯位槽时,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互吸引的作用下,灯本体脱离卡嵌槽进入预留灯位槽内,第一磁体上设置的第一尖刺部会刺破第一密封膜,使得第一胶体流漏出;第二磁体上设置的第二尖刺部会刺破第二密封膜,使得第二胶体流漏出,流漏出的第一胶体与第二胶体之间相互结合,将从而进一步增加灯本体在预留灯位槽上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尖刺部与第二尖刺部呈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第一尖刺部与第二尖刺部顶端相接,造成灯本体与预留灯位槽之间最终固定缝隙偏大的现象,将第一尖刺部与第二尖刺部交替设置,使得灯本体在预留灯位槽上卡嵌的更紧实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体为环氧树脂,所述第二胶体为改性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环氧树脂与改性胺相结合的时候,会出现较强的粘结作用,常温下结合即可起到效果,而且粘度强,粘附效果好,使用比较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预留灯位槽开口的侧壁设置有贯穿预留灯位槽侧壁厚度的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的设置有利于气体的流通,从而有助于将灯本体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出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楼层外墙上设置的滑轨、运输框和提拉装置将灯本体运输至指定位置的预留灯位槽内;然后灯本体上设置的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互吸引,从而将灯本体从卡嵌槽中吸引出并固定在预留灯位槽内;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吸引的过程中,灯本体上设置的第一尖刺部刺破第一密封膜,预留灯位槽内设置的第二尖刺部刺破第二密封膜,从而使得第一胶体与第二胶体结合并固定,进一步增加灯本体在预留灯位槽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运输框的结构;

图3是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吊拉装置的结构;

图4是运输框内结构爆炸图,用于体现灯本体上设置的粘贴结构以及运输框上卡嵌灯本体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中预留灯位槽内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用于预留灯位槽内设置的结构。

图中,1、楼层外墙;2、预留灯位槽;3、滑轨;4、运输框;41、卡嵌槽;42、拉环;5、灯本体;6、吊拉装置;61、定位柱;62、定滑轮;63、连接件;631、卡嵌钩;64、转动杆;7、容纳槽;8、第一磁体;81、第一尖刺部;82、第一密封膜;9、第二磁体;91、第二尖刺部;92、第二密封膜;10、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高楼外墙灯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相邻楼层外墙1之间设置有预留灯位槽2,预留灯位槽2突出于楼层外墙1的表面,预留灯位槽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处在同一竖直方向的三个预留灯位槽2。楼层外墙1上设置有滑轨3,滑轨3沿着楼层外墙1的高度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滑轨3上滑移连接有运输框4,运输框4可以为立方体形聚乙烯塑料框,运输框4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拉环42,拉环42上连接有连接件63,连接件63可以采用钢丝绳,连接件63与拉环42之间通过卡嵌钩631连接。

如图3所示,楼层外墙1顶端设置有吊拉装置6,吊拉装置6包括设置在楼层外墙1顶端的定位柱61,定位柱61上设置有定滑轮62,定滑轮62上缠绕有连接件63,定滑轮62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用于转动定滑轮62的转动杆64,通过转动转动杆64可以收放连接件63的长度。

如图4所示,运输框4上设置有卡嵌槽41,卡嵌槽41内卡嵌有灯本体5,运输前将灯本体5的正面朝向卡嵌槽41内部,灯本体5的背面朝向卡嵌槽41开口外。灯本体5上背离卡嵌槽41的一侧凹陷有容纳槽7,容纳槽7内设置有第一磁体8,第一磁体8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尖刺部81,第一尖刺部81周围填充有第一胶体;容纳槽7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膜82,第一密封膜82用于密封第一胶体和第一尖刺部81,第一密封膜82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如图4和图5所示,预留灯位槽2内设置有第二磁体9,第二磁体9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尖刺部91,第一尖刺部81与第二尖刺部91呈交替设置,即:当灯本体5卡嵌入预留灯位槽2内时,第一尖刺部81与第二尖刺部91位置相错开。第二尖刺部91周围填充有第二胶体,第二胶体和第一胶体相遇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起到粘结作用,第一胶体为环氧树脂,第二胶体为改性胺,常温下两者结合产生高强度粘结效果。预留灯位槽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膜92,第二密封膜92用于密封第二胶体和第二尖刺部91,第二密封膜92同样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为了增加预留灯位槽2内的散热效果,在预留灯位槽2开口处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0,散热孔10贯穿预留灯位槽2侧壁厚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将灯本体5卡嵌在运输框4内的卡嵌槽41中,其中灯本体5正面朝向卡嵌槽41内部,灯本体5背面朝向卡嵌槽41开口处,然后通过吊拉装置6将运输框4沿着滑轨3提拉至指定楼层之间的预留灯位槽2位置,灯本体5上设置的第一磁体8与预留灯位槽2内设置的第二磁体9相互吸引,从而使得灯本体5从卡嵌槽41中脱离并进入预留灯位槽2内,在第一磁体8与第二磁体9相互吸引的作用下,第一尖刺部81会刺破第一密封膜82,第二尖刺部91会刺破第二密封膜92,第一胶体与第二胶体结合并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增加灯本体5在预留灯位槽2内的固定结实度。灯本体5固定后,利用提拉结构将运输框4返回至加载灯本体5的位置,重新将另外一个灯本体5安放在运输框4的卡嵌槽41内,重复以上过程,进行下一个灯本体5的安装,如此反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