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581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发光功率高、低污染等优势,现已成为各种电子产品之发光来源,如手机、计算机、电视等之屏幕,皆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能来源。此外,随着发光二极管之研究发展日渐成熟,发光二极管所能发出之光强度也逐渐提升,因此作为照明之应用更加广泛,俨然已有取代现有灯泡、卤素灯等光源,成为未来照明之趋势,而在实现照明时,需要透镜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焦,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光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薄型光学透镜无法有效率的充分利用光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照明均匀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内部开设有凹槽,且第一透镜的内侧面为半球状,所述第一透镜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凸起,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第二透镜内部设置有入光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为圆台状,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透镜的入光孔完成一次折射,这样等光线在透鏡平面反射到达第一透镜的内壁时,完成二次反射,这样可以在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有效率的利用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上截面的直径小于第二透镜下截面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这样才能够实现光线的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锯齿的夹角为85-90度,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凸起可以提高光线的反射率,而且这样可以減少光线穿透第一透镜的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利用两个透镜相互配合,从而能够调整LED光学透镜侧曲面vcut参数(V型沟槽角度和折弯角度与vcut阵列齿数),从而能够保证光线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光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凹槽;4-凸起;5-入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包括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所述第一透镜1内部开设有凹槽3,且第一透镜1的内侧面为半球状,第一透镜1的外侧面为平面状,且第一透镜1的外侧面作为出光面,其中凹槽3是用于第二透镜2的反射,所述第一透镜1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凸起4,所述第二透镜2设置在所述凹槽3内,且第二透镜2内部设置有入光孔5,这里的入光孔5是用于放置发光芯片,起到控制光源的作用,其中入光孔的内侧面作为入光面,这样光线从入光面进入。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2为圆台状,且第二透镜2上截面的直径小于第二透镜2下截面的直径,这样光线从第二透镜2内部出来时,通过第二透镜2的入光孔完成一次折射,这样等光线在第一透鏡平面反射后到达第一透镜1的内壁时,完成二次反射,这样可以在薄型V型沟槽光学透镜有效率的利用光源。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2的外壁与所述凹槽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这样才能够实现光线折射后,能够被端面反射,而不是直接被第一透镜1反射。

其中,所述凸起4的夹角为85-90度,这样通过凸起4可以提高光线的反射率,而且这样可以減少光线穿透第一透镜的内侧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