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转接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63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纹转接灯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包括:金属壳体(1)、设置于金属壳体(1)顶部的金属触点(2)、以及位于金属壳体(1)与金属触点(2)之间的绝缘体(3),金属壳体(1)上成型有与灯座匹配外螺纹(10),其特征在于:

该转接灯头还包括一固定在金属壳体(1)下端的塑胶本体(4),所述的塑胶本体(4)下端面上一体成型有一插接口(40),该插接口(40)内成型有插头部(41);

该转接灯头还包括有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其中第一端子(5)上端与所述的金属壳体(1)接触,第一端子(5)插入插头部(41)内;所述的第二端子(6)与所述的金属触点(2)接触,第二端子(6)插入插头部(41)内,并与第一端子(5)的一起构成该插头部(41)的正负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本体(4)具有插入金属壳体(1)内的圆筒部(42),所述的金属壳体(1)自上而下套设在该圆筒部(42)上,并且二者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部(42)表面成型有卡槽(421),所述的金属壳体(1)上对应卡槽(421)的位置形成有卡凸(11),圆筒部(42)与金属壳体(1)之间通过卡槽(421)与卡凸(11)的卡扣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部(41)内形成有两个分别供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插入的第一通道(411)和第二通道(4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5)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部(52)、由第一固定部(52)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导电部(51)、由第一固定部(52)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一弯折部(53),于第一弯折部(53)的末端形成有第一接触部(54);所述的第一端子(5)自上而下插入第一通道(411)内,并通过第一固定部(52)与第一通道(411)形成卡嵌固定连接;所述的圆筒部(42)上形成有一缺口(422),所述的第一弯折部(53)由该缺口(422)伸出,且第一接触部(54)扳靠在缺口(422),当金属壳体(1)与圆筒部(42)卡扣固定后,第一接触部(54)与金属壳体(1)形成导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52)上形成有一第一卡扣(521),沿所述的第一通道(411)上端开口形成有第一引导槽(4110),并且于第一引导槽(4110)末端形成有与第一卡扣(521)配合的第一隔断(41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6)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固定部(62)、由第二固定部(62)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导电部(61)、位于第二固定部(62)上方的第二延伸部(63),于第二延伸部(63)的末端形成有第二接触部(64),该第二接触部(64)与所述的金属触点(2)形成导电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部(62)上形成有一第二卡扣(621),沿所述的第二通道(412)上端开口形成有第二引导槽(4120),并且于第二引导槽(4120)末端形成有与第二卡扣(621)配合的第二隔断(41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部(41)向上延伸进入圆筒部(42)的腔体内,并且在插头部(41)上端形成有向上延伸的支撑柱(410),该支撑柱(410)上形成有一支撑位(4100);所述的第二端子(6)中的第二固定部(62)与第二延伸部(63)的结合处形成有一扭转部(65),该扭转部(65)位于支撑位(4100)处,第二延伸部(63)贴靠在支撑柱(4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纹转接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本体(4)下端形成有直径大于圆筒部(42)的凸缘(43),并且于凸缘(43)的圆周面形成有便于施力的防滑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