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及其格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96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灯具及其格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具及其格栅。



背景技术:

灯具主要用来为人们提供理想的光照效果,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灯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除了需求出光效率高也即比较明亮之外,还要求光照的均匀性和柔和性,现今对光照的防眩性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使传统裸露的荧光灯管、球泡灯、筒灯、射灯、吸顶灯等灯具出光均匀且光照柔和,通常,在对应灯具的光源的周围设置反光罩,或者在光源的前面设置透光不透明的灯罩等,然而这样,灯具虽然出光均匀但防眩效果不佳,故,难以满足人们对灯具日益增长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能起到防眩作用的格栅灯具,但这种灯具其格栅垂直于出光方向(即出光法向方向)的截面形状近似于正方形,也即,此种格栅的截面单孔与单孔之间的排列很规则、整齐,单孔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约等于1.0)固定不变,这样,设有该格栅的灯具所能提供的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基本不变,显然,不能灵活地应对不同场合如不同教室场景的不同需求,也即,适应性不佳,进而应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格栅的结构无法适应不同场景对防眩效果和出光效率的不同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格栅,该格栅用以调节光线的出光角度,其中,所述格栅包括多个呈镂空状的单元格,各所述单元格由多片隔片围成,于靠近所述光线进入各所述单元格的一侧,各所述隔片具有反光面;各所述单元格横竖阵列邻接,于垂直于所述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所述单元格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能随需求的出光效果的不同而调节,和/或,

于平行于所述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所述单元格的各所述隔片的截面呈无规则形状或有规则的长条形,所述无规则形状呈所述反光面为圆弧面的条形状。

进一步地,于垂直于所述光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单元格截面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当所述X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高于所述Y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且所述Y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高于所述X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时,各所述单元格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1;当所述X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低于所述Y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且所述Y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低于所述X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时,各所述单元格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小于1。

进一步地,各所述单元格横竖交错阵列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格分为主单元子格和次单元子格,各所述主单元子格呈封闭式且由多片所述隔片围成,各所述次单元子格呈开放式且由多片所述隔片围成;于垂直于所述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所述主单元子格的截面为无规则孔形或有规则的多边孔形。

优选地,当所述X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高于所述Y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且所述Y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高于所述X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时,各所述主单元子格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5~3.0。

优选地,当所述X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高于所述Y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且所述Y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高于所述X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时,各所述主单元子格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等于1.5或2.1。

优选地,当所述X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低于所述Y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且所述Y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低于所述X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时,各所述主单元子格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等于0.67。

具体地,于垂直于所述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所述主单元子格的截面为六边孔形或长方孔形。

优选地,当各所述主单元子格的截面为六边孔形时,围成各所述主单元子格的各所述隔片的高度范围为10mm~15mm。

优选地,当各所述主单元子格的截面为六边孔形时,各所述主单元子格具有长轴对称中心线,于各所述主单元子格中,与所述长轴对称中心线有交点的各所述隔片与所述长轴对称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34°~90°。

进一步地,于垂直于所述光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次单元子格的截面为从所述主单元子格截面的中间部分截断后余下部分形成的形状。

进一步地,各所述单元格横竖阵列布置,且每行每列中的各所述单元格均一字排开;所述单元格分为主单元子格和次单元子格,各所述主单元子格呈封闭式且由多片所述隔片围成,各所述次单元子格呈开放式且由多片所述隔片围成;于垂直于所述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所述主单元子格的截面为无规则孔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格栅包括多个呈镂空状的单元格,其中,各单元格由多片隔片围成,且各单元格横竖阵列邻接,于靠近光线进入各单元格的一侧,各隔片具有反光面,显然,光线从各单元格的镂空部分透过,在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能调节,和/或,在平行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的各隔片的截面呈无规则形状或有规则的长条形,其中,无规则形状呈反光面为圆弧面的条形状,这样,人们即可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通过调节各单元格的长宽比例和/或改变隔片的形状以获得所需的防眩指数和光照效果,也即,该格栅能调整出多种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以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可以依据实际场景实现私人定制,适应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灯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有格栅的灯具因防眩指数和出光效率基本不变导致灯具的适应性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具有发光源的发光组件,所述灯具还包括上述的格栅,于所述发光源的前端,所述发光组件上设有所述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灯罩,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发光源前方的扩散板,所述格栅锁附于所述扩散板上以形成格栅组件,所述灯罩上设有所述格栅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灯具通过采用上述的格栅,将该格栅设置于发光源的前端,即可根据不同的场景定制出所需的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单元格呈蜂窝状,没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六边形,各隔片的截面为第一种无规则形状;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格栅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单元格呈蜂窝状,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六边形,各隔片的截面为规则的长条形;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格栅的主视图;

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单元格呈蜂窝状,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六边形,各隔片的截面为第一种无规则形状;

图10是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格栅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1中B-B剖面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单元格呈蜂窝状,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六边形,各隔片的截面为第二种无规则形状;

图16是图15中格栅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6中B-B剖面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格栅的主视图,其中,各单元格呈蜂窝状,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六边形,各隔片的截面为第三种无规则形状;

图20是图19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9中B-B剖面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单元格呈蜂窝状,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长方形,各隔片的截面为规则的长条形;

图23是图22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图22中格栅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4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单元格呈蜂窝状,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无规则孔形,各隔片的截面为规则的长条形;

图27是图26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8是图26中格栅的主视图;

图29是图28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单元格呈非蜂窝状,有框架,且各单元格的截面为无规则孔形,各隔片的截面为规则的长条形;

图31是图30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图30中格栅的主视图;

图33是图32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框架、200-单元格、210-主单元子格、211-长轴对称中心线、212-短轴对称中心线、220-次单元子格、230-隔片、231-反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格栅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

需说明的是,该格栅可应用于各种需光照的场所中,特别适用于如教室、阅览室、医务诊疗室、幼儿园、图书馆等对防眩要求高的场所中,以调节光线的出光角度,使得经过格栅而发射出来的光线变得较柔和,从而降低眼睛的疲劳损伤等。另外,实际上,该格栅不仅用以方便光线的透过,还可用以方便风、气流等介质的通过,这样,经过该格栅出来的风、气流等介质也会更柔和,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性和体验感。本实用新型将以光线为介质做介绍。

如图1至图33所示,该格栅,包括多个单元格200,为方便光线的通过,各单元格200呈镂空状,可以理解地,光线可以从各单元格200的镂空部分通过。另外,各单元格200横竖阵列邻接,这样,该格栅的结构比较美观,且光线即可有规律地通过该格栅。如图1至图4所示,各单元格200由多片隔片230围成,也即是说,该格栅实际由多片隔片230形成网格状格栅。如图9至图14所示,为方便光线从该格栅经过时,出光角度能得到调整,于靠近光线进入各单元格200的一侧,各隔片230具有反光面231,这样,光线经过该格栅后,即可经各隔片230的多次反射从而射出比较柔和的光线。

为方便该格栅能适应不同的场景,针对不同的场景调节出需要的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能调节,可以理解地,人们可以根据某一场景,通过调节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来获得该场景的对应需求的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和/或

于平行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200的各隔片230的截面呈无规则形状或有规则的长条形,其中,无规则形状呈反光面231为圆弧面的条形状。这样,当反光面231为圆弧面时,光线与各隔片230的接触面积即可增大,利于提高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提高光线的柔和度。另外,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各单元格200的各隔片230呈无规则形状时,除了反光面为圆弧面的条形状外,其通常呈现为两头短且窄的形状,这样能方便光线的通过,利于提高出光效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呈现为其它的合适的形状。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以各单元格200的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相同的情况为基础,如图1至图4中隔片230的截面为第一种无规则形状,如图5至图8中隔片230的截面为有规则的长条形,图9至图14中隔片230的截面为第一种无规则形状,如图15至图18中隔片230的截面为第二无规则形状,图19至图21中隔片230的截面为第三无规则形状。当然,实际上,于平行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200的各隔片230的截面形状不仅限于这三种无规则形状。

另外,从上述几种无规则形状的隔片230来看,这里所述的短和窄,是隔片230的两头相对于其中间部分而言的,至于具体尺寸,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需说明的是,为方便光线能有规律地出光,以隔片230的截面为第一种无规则形状为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同一隔片230上两侧的反光面231的曲率半径R相等。

由上可以理解地,除了上述调节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外,还可以采用改变各单元格200的各隔片230的截面形状的方式来调节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

需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格栅还可以包括框架100,其中,如图5至图33所示,有框架100时,各单元格200设于框架100上,且各单元格200位于框架100内,通常,框架100为四边形框架,实际上,该框架100还可圆形框架等其它合适的形状。也即是说,该框架100可有可无,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是否采用框架100。以下将以于平行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200的各隔片230的截面形状为有规则的长条形以及该格栅具有框架100的情况为基础,针对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能调节这一特性进行详细说明,在实用新型中,主要有各单元格200呈蜂窝状和非蜂窝状两种情况,具体请参看以下:

实施例一 蜂窝状格栅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8、图22至图2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单元格200横竖交错阵列布置,可以理解地,该格栅中,各单元格200的排布呈蜂窝状,这样,该格栅的反射面多,反射面积大,便于光线经过格栅时发生漫反射,从而使得光线更加柔和,减少眩光效应,且此蜂窝结构也可加强该格栅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8、图22至图2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格栅的单元格200分为主单元子格210和次单元子格220,其中,各主单元子格210呈封闭式且由多片隔片230围成,各次单元子格220呈开放式且由多片隔片230围成。可以理解地,各次单元子格220均位于各主单元子格210的外围。需说明的是,当该格栅具有框架100时,各次单元子格220与框架100也可形成封闭的网格型。当该格栅没有框架100时,各次单元子格220会与其它安装结构形成封闭式结构,但无论哪种情况,各次单元子格220本身呈开放式。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次单元子格220的截面为从主单元子格截面的中间部分截断后余下部分形成的形状。另外,如图5至图8所示,当有框架100时,次单元子格220的截面为由框架100对主单元子格210截面的中间部分截取而成的形状。

为方便调整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宽比,进而调节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无规则孔形或有规则的多边孔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6至图29所示,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无规则孔形。对应地,当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有规则的多边孔形时,优选地,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如图1至图4所示或者如图5至图21所示,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六边孔形,或者,如图22至图25所示,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长方孔形。当然,实际上,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不仅限于这些孔形,还可为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其它有规则的多边孔形。

另外,如图13所示,当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六边孔形时,围成各主单元子格210的各隔片230的高度h的范围为10mm~15mm,以灯具为例,这样,该格栅的出光量更大,对应地,采用该格栅的灯具将拥有更高的光通量及光效。优选地,各隔片230的高度为12mm。

优选地,当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六边孔形时,各主单元子格210可具有长轴对称中心线211和短轴对称中心线212,故名思议,长轴对称中心线211为六边形长轴方向上的对称中心线,反之为短轴对称中心线212。为使格栅的出光量更大,对应地,采用该格栅的灯具拥有更高的光通量及光效,如图4所示,于各主单元子格210中,与长轴对称中心线211有交点的各隔片230与长轴对称中心线211的夹角β范围为34°~90°,可以理解地,当夹角β为90°时,各主单元子格210为四边形。更优选地,该夹角β为61°时,该格栅出光量最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为实现该格栅的结构能根据不同场景可以定制出需求的防眩指数和出光效果,当X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高于Y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且Y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高于X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时,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1。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因单元格200中包括有主单元子格210和次单元子格220,以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为例,如图1至图4所示或者如图5至图8所示,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主单元子格210截面的长度a与宽度b的比值大于1,优选地,该比值范围为1.5~3.0。Y轴方向上的次单元子格220截面的长度a1与宽度b1的比值大于1,优选地,该比值范围为1.5~3.0。X轴方向上的次单元子格220截面的长度a2比宽度b2的比值大于1,优选地,该比值范围为1.5~3.0。

更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各主单元子格210和各次单元子格22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均等于1.5或2.1,这样,以灯具为例,该格栅的出光量更大,对应地,采用该格栅的灯具将拥有更高的光通量及光效。

反之,同理,当X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低于Y轴方向上的出光要求,且Y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低于X轴方向上的防眩要求时,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小于1。具体地,以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形状长方形为例,如图22至图25所示,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主单元子格210截面的长度a与宽度b的比值会小于1,Y轴方向上的次单元子格220截面的长度a1与宽度b1的比值会小于1,X轴方向上的次单元子格220截面的长度a2比宽度b2的比值会小于1。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各主单元子格210和各次单元子格22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均等于0.67。

实施例二 非蜂窝状格栅

如图30至图3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格栅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于平行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200的各隔片230的截面呈无规则形状或有规则的长条形,以及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单元格200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与防眩和出光要求的关系等主要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的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

此种格栅为非蜂窝状格栅。具体如图30至图3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格栅的各单元格200横竖阵列布置,且每行每列中的各单元格200均一字排开。

如图30至图33所示,该格栅的单元格200也分为主单元子格210和次单元子格220,其中,各主单元子格210呈封闭式且由多片隔片230围成,各次单元子格220呈开放式且由多片隔片230围成。为方便该格栅的结构能根据不同的场景实现定制,在该实施例中,于垂直于光线的出光方向上,各主单元子格210的截面为无规则孔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具有发光源(图未示)的发光组件(图未示),灯具还包括上述的格栅,于发光源的前端,发光组件上设有格栅。通常,该格栅设置在灯具的出光口上,可以理解地,该格栅的形状和大小分别适配于出光口的形状和大小。对应地,假若格栅具有框架,则格栅的框架100的形状和大小分别适配于出光口的形状和大小。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00为长方形框架100。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灯具还包括灯罩(图未示),发光组件还包括设于发光源前方的扩散板,格栅通过螺钉锁附于扩散板上,这样,格栅和扩散板即可形成格栅组件,然后再将格栅组件设置在灯罩上,由此,该灯具的组装,相比现有的先将扩散板安装在灯罩上,再来固定格栅的装配方式,省去了扩散板与灯罩的锁孔对位步骤,明显更简单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