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8217发布日期:2018-06-15 23:52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



背景技术:

为满足客户对背光产品亮度要求,常规的背光一般只有两层增光膜,即下层增光膜和上层增光膜(BEF),由于增光膜材质(PET)在实际使用时受到区域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为了避免PET材质因热胀冷缩引起膜片拱起而导致发光效果降低的问题,在背光源整体结构设计时要求增光膜不能完全被固定,其长度和宽度方向都需要预留自由伸缩的空间。在常规增光膜设计上增加凸耳结构,同时在导光板上设计凸耳避空位,增光膜凸耳卡主胶壳避空位,进而固定增光膜,但常规固定方法也存在缺陷,如果增光膜凸耳与胶壳上的避空位之间的预留间隙小,导致在组装过程中增光膜凸耳和胶壳避空位不好对位,如果凸耳与避空位之间的预留间隙过大,造成增光膜容易发生位移,最终产品会出现明显的亮边等发光不良的现象,因此,有待进一步地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成品率高的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包括表面胶、胶壳、黑白单面胶、DBEF、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固定膜类双面胶、导光板、线路板、反光膜部件及铁框,所述DBEF、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线路板和反光膜部件安置于所述胶壳和所述铁框之间,并通过所述胶壳和铁框进行固定,

所述反光膜部件上设置有反光膜折边,所述反光膜部件通过所述折边对所述导光板进行包覆,并与所述导光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线路板贴在所述导光板上,

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DBEF依次安置在所述在导光板上,所述导光板安置在所述胶壳中,所述胶壳安置于所述铁框中,并通过在所述胶壳表面贴所述表面胶及黑白单面胶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粘附所述固定膜类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增光膜和所述上层增光膜的一侧设置有错位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增光膜的错位缺口长度比所述上层增光膜的错位缺口长度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成品率高的特点,本申请独特的结构设计特征有效解决了常规增光膜结构设计带来易出现移位导致发光不良及不易装配的问题,本申请不仅能保证增光膜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中能正常伸缩,而且还能解决常规增光膜易移位问题,从而,有效改善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上增光膜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下增光膜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导光板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上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的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固定结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包括表面胶1、胶壳2、黑白单面胶3、DBEF4、上层增光膜5、下层增光膜6、扩散膜7、固定膜类双面胶8、导光板9、线路板10、反光膜部件11及铁框12,所述DBEF4、上层增光膜5、下层增光膜6、扩散膜7、导光板9、线路板10(线路板上设置有灯珠和电路,灯珠通过电路连接有电源,图中未画出)和反光膜部件11安置于所述胶壳2和所述铁框12之间,并通过所述胶壳2和铁框12进行固定,

所述反光膜部件11上设置有反光膜折边,所述反光膜部件11通过所述折边对所述导光板9进行包覆,并与所述导光板9固定在一起,所述线路板10贴在所述导光板9上,

所述扩散膜7、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DBEF4依次安置在所述在导光板9上,所述导光板9安置在所述胶壳2中,所述胶壳2安置于所述铁框12中,并通过在所述胶壳2表面贴所述表面胶1及黑白单面胶3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9一侧设置有凸台100,所述凸台100上粘附所述固定膜类双面胶8。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层增光膜6和所述上层增光膜5的一侧设置有错位缺口20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层增光膜6的错位缺口200长度比所述上层增光膜5的错位缺口200长度长。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组装方式如下:

先用反光膜部件(11)包住导光板(9)三侧边,线路板(10)贴在导光板(9)头部侧边上,然后将固定膜片双面胶(8)贴在导光板(9)出光面凸台100上,并依次将扩散膜(7)、下增光膜(6)、上增光膜(5)、DBEF(4)贴在导光板(9)上,贴完膜片后将胶壳(2)套到导光板(9)上,然后将产品倒置套入铁框(12),最后在胶壳(2)表面贴表面胶(1)及黑白单面胶(3)。

本实用新型背光源的下层增光膜(6)、上层增光膜(5)及导光板(9)结构如图3、4、5所示,导光板(9)右侧做凸台100,下层增光膜(6)及上层增光膜(5)分别在右侧做长度及位置不同的错位缺口200,其中下层增光膜(6)局部缺口200长度会比上层增光膜(5)长。当下层增光膜(6)靠右侧定位贴到导光板(9)上时,下层增光膜(6)右侧未开缺口200的部位可以被固定膜片双面胶(8)粘住(如图6局部放大图,方格填充区域),同时缺口200部分会露出固定膜片双面胶(8)用于粘住上层增光膜(5)(如图6局部放大图,斜线填充区域);同理上层增光膜(5)缺口200部分露出的固定膜片双面胶(8)同样可以粘住上层的DBEF(4)。通过这种膜片错位缺口200设计,所有增光膜都可以被导光板(9)上的固定膜类双面胶(8)固定,达到防止移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增光膜位移结构的背光源,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成品率高的特点,本申请独特的结构设计特征有效解决了常规增光膜结构设计带来易出现移位导致发光不良及不易装配的问题,本申请不仅能保证增光膜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中能正常伸缩,而且还能解决常规增光膜易移位问题,从而,有效改善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