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组件和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3157发布日期:2018-06-28 03:5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灯光组件和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光组件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融入社会,因此,无人机的功能也在拓展。无人机的应用方式通常包括送货,搭载拍照设备进行高空拍摄。但是,这些应用方案,并不能满足用户需要采用无人机进行灯光表演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光组件和无人机,旨在实现通过无人机进行灯光表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光组件,吊装于无人机,所述灯光组件包括:

控制盒,内置有用于与外部通讯的编队灯控制板,所述控制盒的顶面设有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顶连接结构;

散热片,设于所述控制盒的底侧,与所述控制盒的底面连接;

编队灯组件,设于所述散热片的底侧,与所述散热片的底面连接;所述编队灯组件与所述编队灯控制板连接,用以接收控制信号进行变化发光。

可选的,所述控制盒包括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第一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壳盖合连接的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和第二壳的两者之一设有端子露出口;

所述编队灯控制板的端子与所述端子露出口对应,用以露出所述控制盒。

可选的,所述散热片包括上下延伸的柱状的支撑筒,以及与所述支撑筒连接并且向外延伸的翅片。

可选的,所述支撑筒内侧形成中央贯通孔;

所述控制盒的底面在对应所述中央贯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编队灯组件的顶面在对应所述中央贯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编队灯控制板与所述编队灯组件内光源通过经所述第一开口、中央贯通孔以及第二开口的线缆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筒设有多个筒壁贯通孔,所述筒壁贯通孔呈上下延伸,并且贯通所述支撑筒的顶面和底面;

所述控制盒的底面在对应所述筒壁贯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一螺栓安装孔;

所述编队灯组件的顶面在对应所述筒壁贯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螺栓安装孔;

所述控制盒、支撑筒以及编队灯组件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孔、筒壁贯通孔以及第二螺栓安装孔的螺栓螺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编队灯组件包括与所述散热片的底面贴合连接的灯板固定座,设于所述灯板固定座底侧的编队灯印制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编队灯印制电路板底侧的灯罩;

所述编队灯印制电路板的底面设有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在所述编队灯控制板的控制下变化发光。

可选的,所述灯罩的周缘部分间隔均匀布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安装孔;

所述灯板固定座在对应所述第三螺栓安装孔的位置设有第四螺栓安装孔;

所述编队灯印制电路板在对应所述第三螺栓安装孔的位置设有第五螺栓安装孔;

所述灯板固定座、编队灯印制电路板以及灯罩通过穿过所述第三螺栓安装孔、第四螺栓安装孔以及第五螺栓安装孔的螺栓螺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灯罩呈开口朝上的半球形,所述灯板固定座和所述印制电路板呈覆盖于所述灯罩开口处的圆形板状;所述散热片呈与所述灯板固定座贴合连接的上下延伸的太阳花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于编队表演,所述无人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机腹位置的一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为上述的灯光组件。

可选的,所述无人机包括设于所述机体内的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获得飞行控制信号和灯光控制信号的无人机主板;

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飞行控制器,所述飞行控制器与所述无人机主板连接,用以根据所述飞行控制信号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

所述编队灯控制板与所述无人机主板连接,用以根据所述灯光控制信号控制编队灯组件进行变化发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盒能够与无人机连接,并且设置控制编队灯组件能够接受控制盒的控制而变化发光。因此,所述灯光组件能够吊挂至无人机上,并且接受无人机或者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从而实现在飞行中变化发光,进而达到飞行灯光表演的效果。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片位于控制盒和编队灯组件之间,则能够接受来自两者的热量,并且散发出去,达到避免热量堆积而损坏电子元器件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光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灯光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光组件。

请结合参看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灯光组件,吊装于无人机。所述灯光组件包括:

控制盒100,内置有用于与外部通讯的编队灯控制板200,所述控制盒100的顶面设有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顶连接结构110。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连接结构110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因此为螺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顶连接结构110也可以采用卡扣、卡槽或者其他连接结构。

散热片300,设于所述控制盒100的底侧,与所述控制盒100的底面连接。散热片300优选铝材或者铜材等等,甚至可以搭配热管和翅片的组合。

编队灯组件400,设于所述散热片300的底侧,与所述散热片300的底面连接;所述编队灯组件400与所述编队灯控制板200连接,用以接收控制信号进行变化发光。所述变化发光,可以是变化灯光颜色,变化灯光亮度,变化灯光为常亮或者闪烁等等。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控制盒100能够与无人机连接,并且设置控制编队灯组件400能够接受控制盒100的控制而变化发光。因此,所述灯光组件能够吊挂至无人机上,并且接受无人机或者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从而实现在飞行中变化发光,进而达到飞行灯光表演的效果。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片300位于控制盒100和编队灯组件400之间,则能够接受来自两者的热量,并且散发出去,达到避免热量堆积而损坏电子元器件的效果。

其中,为了表演效果,则编队灯组件400的光源采用大功率的高亮灯,从而使得无人机在高空中发出的光能够被地面的用户清楚识别。而由于高亮灯将产生巨大的热量,因此散热片300将主要吸收编队灯组件400的热量。

可选的,所述控制盒100包括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第一壳1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120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壳120盖合连接的第二壳130;所述第一壳120和第二壳130的两者之一设有端子露出口121。

所述编队灯控制板200的端子与所述端子露出口121对应,用以露出所述控制盒100。通过设置编队灯控制板200的端子呈露出状,则能够便于安装和拆卸与端子连接的线缆。

本实施例中,通过分体设置控制盒100,能够达到可拆卸安装的效果。进一步设置端子露出口121形成与同一片壳体上,例如形成于第一壳120或者第二壳130上,则能够使得端子露出口121的边缘光滑,并且结构强度较高。本实施例中,端子露出口121设置于第一壳120上。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130上;甚至在不需要端子露出口121边缘光滑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端子露出口121由第一壳120和第二壳130共同形成。

可选的,所述散热片300包括上下延伸的柱状的支撑筒310,以及与所述支撑筒310连接并且向外延伸的翅片320。翅片320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整体呈矩形体状、球形状、圆柱状或者多边形变截面柱状等等。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散热片300包括上下延伸的柱状支撑筒310,因此使得散热片30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来支撑于控制盒100和编队灯组件400之间。进一步,设置翅片320,能够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支撑筒310内侧形成中央贯通孔311。

所述控制盒100的底面在对应所述中央贯通孔311的位置设有第一开口131。

所述编队灯组件400的顶面在对应所述中央贯通孔311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口411。

所述编队灯控制板200与所述编队灯组件400内光源(未示出)通过经所述第一开口131、中央贯通孔311以及第二开口411的线缆(未示出)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央贯通孔311、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411,则达到内置线缆的效果,进而能够使得编队灯控制板200与所述编队灯组件400内光源的连接能够更安全和稳定。

可选的,所述支撑筒310设有多个筒壁贯通孔312,所述筒壁贯通孔312呈上下延伸,并且贯通所述支撑筒310的顶面和底面。

所述控制盒100的底面在对应所述筒壁贯通孔312的位置设有第一螺栓安装孔132。

所述编队灯组件400的顶面在对应所述筒壁贯通孔312的位置设有第二螺栓安装孔412。

所述控制盒100、支撑筒310以及编队灯组件400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孔132、筒壁贯通孔312以及第二螺栓安装孔412的螺栓(未示出)螺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接来连接控制盒100、支撑筒310以及编队灯组件400,则具有连接牢靠,并且还能通过螺栓传递热量到散热片300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编队灯组件400包括与所述散热片300的底面贴合连接的灯板固定座410,设于所述灯板固定座底侧的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以及设于所述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底侧的灯罩430。

所述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的底面设有多个光源(未示出),多个所述光源在所述编队灯控制板200的控制下变化发光。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编队灯组件400包括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而目前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通常印制LED灯珠,因此,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具有加工方便,发热量小,亮度高,能耗低等效果。

可选的,所述灯罩430的周缘部分间隔均匀布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安装孔431。

所述灯板固定座410在对应所述第三螺栓安装孔431的位置设有第四螺栓安装孔413。

所述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在对应所述第三螺栓安装孔431的位置设有第五螺栓安装孔421。

所述灯板固定座410、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以及灯罩430通过穿过所述第三螺栓安装孔431、第四螺栓安装孔413以及第五螺栓安装孔421的螺栓螺接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螺栓连接灯板固定座410、编队灯印制电路板420以及灯罩430,因此具有连接牢靠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灯罩430呈开口朝上的半球形,所述灯板固定座410和所述印制电路板呈覆盖于所述灯罩430开口处的圆形板状;所述散热片300呈与所述灯板固定座410贴合连接的上下延伸的太阳花状。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编队灯组件400呈半球形,以及设置散热片300呈太阳花状,则使得灯光组件10的下部分的形状呈对称状。而对称形状在空中飞行时则具有受到各个方向的风,所产生的风阻较为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

请参看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用于编队表演。所述编队表演例如10个无人机进行编队飞行,在飞行状变化队形,并且在变化中通过变化发光,从而使得无人机向某一方向的用户展示特定图形等等。

所述无人机包括机体20和设于机体20的机腹位置的一灯光组件10,所述灯光组件10为上灯光组件10。该灯光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无人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所述无人机包括设于所述机体20内的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获得飞行控制信号和灯光控制信号的无人机主板(未示出)。

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飞行控制器(未示出),所述飞行控制器与所述无人机主板连接,用以根据所述飞行控制信号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

所述编队灯控制板与所述无人机主板连接,用以根据所述灯光控制信号控制编队灯组件进行变化发光。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编队灯控制板与所述无人机主板连接,并且接受无人机主板的控制,从而能够使得用户仅需要向无人机发送指令即可,进而具有控制简单,仅需搭设一套信号发射系统即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设置两套信号发射系统,从而分别控制无人机和灯光组件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