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808发布日期:2018-07-20 21:2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装置,尤指一种提供背光源于显示面板的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电子技术的进步,背光装置不断开发于各式生活应用上,例如:投影机、液晶显示器等,而现今业者更是在载具上针对驾驶开发出抬头显示器(headupdisplay),一般简称hud,抬头显示器目前已普遍应用于载具的驾驶辅助工具,其为提供驾驶不需要低头观看驾驶位置上的仪表板,就能在一般使用视线范围内看到所需的重要驾驶信息,可降低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避免注意力中断,或丧失对状态意识的掌握,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所以抬头显示器可整合并取代传统上各式各样的仪表板,比如速度表、燃油表、状态警示灯等等。而,一般抬头显示器需要搭配背光装置,以显示影像。

然而,一般背光装置需与抬头显示器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以提供光学成像,而一般背光装置需较多的空间运行光学反射,使得抬头显示器整体的体积增加,同时背光装置的散热结构亦是具有较大的体积,如此设计即让制作成本增加,且若占用体积过大时,其导致难以在车内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设计抬头显示器产品,因此体积、成本与设计便利性一直是业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就上述的技术缺点提出一种背光装置,其通过多个光源入射至多个光学组件,以分散光源所需的光学空间,因而降低整体结构体积,从而降低设备成本且提升设计便利性,并藉此针对有限的空间提供较佳的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其通过多个光学组件传输多个光源的光线,以分散光源的反射路径所需的光学空间。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其通过多个光通道传输多个光源的光线,而分散光源的散热空间,以减少整体的体积。

本发明有关于一背光装置,其用于提供一背光源至一显示面板,该背光装置包含多个光学组件与多个背光板,该多个光学组件分别具有一光线入口与一光线出口,该多个光学组件的该多个光线出口朝向该显示面板,该多个光学组件自该多个光线出口向该显示面板的相异侧延伸;该多个背光板分别具有多个光源,该多个背光板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光学组件的光线入口,该多个光源的光线经该多个光线入口入射至该多个光学组件,该多个光学组件反射该光线至该多个光线出口而聚成该背光源。藉此,通过该多个光学组件分散该多个光源所需的空间,因而减少整体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示意图;

图4: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光学路径示意图;

图5: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7: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示意图;

图8: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路径示意图;

图9: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

1背光装置

10光学组件

12本体

12a光线入口

12b光线出口

12c第一集光罩

14第一光学元件

16第二光学元件

18第二集光罩

20背光板

22光源

30显示面板结构

32显示面板

34上固定件

34a第一开口

36下固定件

36a第二开口

40散热结构

44散热鳍片

100背光装置

110光学组件

112本体

112a光线入口

112b光线出口

112c第一集光罩

114第一光学元件

116第二光学元件

118第二集光罩

120背光板

122光源

130显示面板结构

132显示面板

134上固定件

134a第一开口

136下固定件

136a第二开口

140散热结构

144散热鳍片

bl背光源

d显示区域

i入射区域

l光线

l1光线投射路径

l1a光线投射路径

l2第一光线反射路径

l2a第一光线反射路径

l3第二光线反射路径

p1第一光通道

p2第二光通道

x纵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其是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组合示意图、另一组合示意图以及光学路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包含多个光学组件10与多个背光板20。本实施例的每一光学组件10设有一本体12、一第一光学元件14与一第二光学元件16,本体12上设有光线入口12a与光线出口12b。本实施例的背光板20设有多个光源22。背光板20设置于光学组件10的本体12的光线入口12a,第一光学元件14与第二光学元件16设置于该本体12内。

本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14与第二光学元件16可为安装于本体12的内部的反射镜;或者为在本体12的内侧表面涂布胶体或镀膜,以形成光滑面而作为反射镜,第一光学元件14设置于该本体12内并位于该多个光源22的一光学投射路径l1,以供反射该些光源22所产生的光线l,第二光学元件16位于第一光学元件14的一第一光学反射路径l2上,以供反射第一光学元件14所反射的光线,并由第二光学元件16将光线l反射至光线出口12b,以形成一背光源bl,也就是说该多个光源22的光线l自该多个光线入口12a入射至该多个光学组件10,以供该多个光学组件10将光线l反射至该多个光线出口12b,并汇聚成该背光源bl。

而,一显示面板结构30为位于第二光学元件16的一第二光学反射路径l3上,也就是显示面板结构30位于光线出口12b的位置上,藉此使背光源bl通过光线出口12b后传递至显示面板结构30的显示面板32,其中该些光学组件10的本体12可以自光线出口12b向显示面板结构30的两侧(相异侧)延伸,使光线传导所需的空间分散延伸,而减少背光装置1运行光学反射的所需空间。

此外,显示面板结构30为设置于光学组件10的本体12的光线出口12b,显示面板结构30进一步包含一上固定件34与一下固定件36,且上固定件34具有一第一开口34a,下固定件36具有一第二开口36a,上固定件34与下固定件夹设显示面板32,并将显示面板32固定于本体12上,同时通过第一开口34a外露显示区域d(如图2所示),并通过第二开口36a外露光线的入射区域i(如图3所示),因此本实施例的背光源bl为通过入射区域i入射至显示面板32,以供显示面板32于显示区域d依据背光源bl的光线而显示影像。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些光源22可为发光二极管,更可为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1更可包含多个散热结构40,散热结构40具有多个散热鳍片44。背光板20为嵌设于散热结构40,因此如图1所示的立体图并未揭示背光板20的结构。再者,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可用于抬头显示器,因此显示面板32的显示区域d一般而言是沿着一纵向方向x朝上设置,以向挡风玻璃投射影像;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40于该纵向方向x位于背光板20之上,因此,光源22及背光板20所产生的热,容易依循热流向上传导的自然原理而向上传导至散热结构40,因而具较佳的散热效能,再者,光学组件10的分散延伸设计使得背光板20及其光源22分散设置,因而让光源22的散热空间分散不集中,因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能。本实施例的该多个光学组件10在垂直该纵向方向x的平面上向该显示面板32的相异侧延伸,该多个光学组件10的该多个光线入口12a亦沿该纵向方向x朝上开设。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的本体12内设有一第一集光罩12c,而光学组件10于本体12的光线入口12a与背光板20之间更设有一第二集光罩18,而第一集光罩12c则是位于第一光学元件14与第二光学元件16之间,且第一集光罩12c内设有一第一光通道p1相对于第一光学元件14与第二光学元件16,而第二集光罩18设有一第二光通道p2,第二光通道p2相对于该多个光源22与该第一光学元件14,如此光线入口12a与背光板20之间以及第一光学元件14与第二光学元件16之间即可减轻光发散的情况。

由以上所述可知,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的多个背光板20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结构30的两侧,其相当于分散背光板20的光源22于多个光学组件10中,且多个光学组件10的本体12可以向显示面板结构30的二侧延伸,因此不会占用背光装置1于该纵向方向x上的空间,使光线传导所需的空间分散延伸,因而让背光装置1运行光学反射的所需空间减少,进而减少背光装置1的整体体积。再者,散热结构40设于背光板20之上,因而通过热流自然向上传导,且因光学组件10的分散延伸设计使得光源22的散热空间分散而不集中,可以获得较佳的散热效能。

请参阅图5至图8,其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组合示意图、另一组合示意图与光学路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00不同于前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背光装置1的光学组件10为本体12内设有一第一光学元件14与一第二光学元件16,而背光装置100的光学组件110为本体112内仅设有一光学元件114,再者,前一实施例的背光板20与显示面板结构30位于光学组件10的同一侧,本实施例的背光板120与显示面板结构130位于光学组件100的不同侧,特别是背光板120设置于光学组件110的一侧。

承接上述,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装置100包含多个光学组件110与多个背光板120。本实施例的每一光学组件110设有一本体112与一光学元件114,本体112上设有光线入口112a与光线出口112b,其中,前一实施例的光线入口12a与光线出口12b位于本体12的同一侧,而本实施例的光线入口112a与光线出口112b位于本体112的不同侧。本实施例的该多个光学组件110的光线入口112a朝向垂直该纵向方向x的相异方向开设。本实施例的该多个光学组件110在垂直该纵向方向x的平面上向该显示面板132的相异侧延伸。本实施例的背光板120设有多个光源122。背光板120设置于光学组件110的本体112的光线入口112a,光学元件114设置于该本体112内,本实施例的背光板120为设置于光学组件110的一侧,因此背光板120的光源122直立并朝向光线入口112a发出光线l。

本实施例的光学元件114可为安装于本体12的内部的反射镜;或者为在本体112的内侧表面涂布胶体或镀膜,以形成光滑面而作为反射镜,光学元件114设置于该本体112内并位于该多个光源122的一光学投射路径l1a,以供反射该些光源22所产生的光线l,并由光学元件114通过一光学反射路径l2a传导至光线出口112b,以形成一背光源bl,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光源122与光线入口112a为位于光学组件110的侧边,且光源122的光线l仅为通过一次反射,即仅通过光学元件114反射至光线出口112b。

而,一显示面板结构130为位于光学元件114的一光学反射路径l2a上,也就是显示面板结构130位于光线出口112b的位置上,藉此让背光装置100提供背光源bl至显示面板结构130的显示面板132。再者,该些光学组件110的本体112为自光线出口112b向显示面板结构130的两侧延伸,因而经光学组件110的一侧的光线入口112a接设该多个背光板120,使光源122的光线传导所需的空间分散延伸,而减少背光装置1运行光学反射的所需空间。

此外,显示面板结构130为设置于光学组件110的本体112的光线出口112b,显示面板结构130进一步包含一上固定件134,且上固定件134具有一第一开口134a,上固定件134将显示面板132固定于本体112上,同时通过第一开口134a外露显示区域d,而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板结构130并未设置下固定件,因此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32为依据整个下表面132a作为光线的入射区域。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些光源122可为发光二极管,更可为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40与多个散热鳍片144为位于远离背光板120的一侧,且散热结构140可以沿该纵向方向x朝上延伸,使得光源122及背光板120所产生的热,容易依循热流沿着散热结构140向上传导,且光学组件110的分散延伸设计使得背光板120及其光源122分散设置,因而让光源122的散热空间分散不集中,因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能。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10的本体112内设有一集光罩112c,而集光罩112c设有一光通道p,光通道p2相对于该多个光源122与该光学元件114,如此光线入口112a与背光板120之间即可减轻光发散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5、图9所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100更可将散热结构140作高度的修减,即减少散热结构140的高度,因而降低背光装置100整体的高度,因而在背光装置100的整体设计更可减少占用的体积。除此之外,本发明的背光装置100更可调整散热结构140的高度增加,因而增加散热结构140的散热面积。

以上所述的光学组件为组合式结构,为将至少二光学组件的光线出口组合成一背光源的输出端,但本发明的光学组件不限于此,更可将该多个光学组件一体成形。

虽然上述实施例中均以两个光学组件与两个背光板为例,然而视实际设计需求,亦可设置三个以上的光学组件与背光板,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装置为通过设置多个光学组件对应多个背光板,而通过该多个光学组件中的光通道导引于光线入口入射光源的光线,以供光源的光线汇聚于光线出口,进而提供背光源的显示面板。如此光学组件将光线传导所需的空间分散,因而减少背光装置的整体设计的体积。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确实已经达于突破性的结构,而具有改良的发明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利用性与进步性,当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恳请钧局审查委员授予合法专利权,至为感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