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6154发布日期:2018-08-28 21:4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的技术领域,该车辆用灯具包括: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其具有镜面倾斜自如的多个的镜元件;发光部,其发出向空间光调制器的入射光;以及投射透镜,其基于来自镜面的反射光而投射光。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如下这样的车辆用灯具,其包括: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二维图像显示装置30),其具有镜面倾斜自如的多个镜元件(微镜31);发光部(光源10),其发出向空间光调制器的入射光;以及投射透镜(投影透镜50),其基于来自镜面的反射光而投射光。

在这种车辆用灯具中,能够通过控制镜元件的倾斜角度,来形成期望的图案作为投射光的配光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87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此处,镜元件有可能由于异物混入到用于使倾斜角度变化的机构部中等原因而引起倾斜角度被固定在一定角度的固定异常。在镜元件发生了固定异常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形成本来的配光图案,难以实现车辆运行上的舒适性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车辆运行上的舒适性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其具有镜面倾斜自如的多个镜元件;发光部,其发出对上述空间光调制器的入射光;投射透镜,其基于来自上述镜面的反射光而投射光;光检测部,其在上述镜面为预定的倾斜状态时供来自上述镜面的反射光入射;以及异常判定部,其基于上述光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进行上述镜元件的异常判定。

根据上述构成,在镜元件产生了固定异常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异常的产生。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光检测部被设置在上述镜元件为非驱动状态时的来自上述镜面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

由此,在异常判定时不需要驱动镜元件。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光检测部被设置在上述镜面的倾斜角度为大致0度时的来自上述镜面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

由此,能够与接通固定、关闭固定这两者对应地进行异常判定。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光检测部进行光检测时,上述异常判定部使上述发光部以比与来自车辆侧的灯具点亮指示相应的发光量小的发光量发光。

由此,即使在因进行异常判定时的镜面的倾斜状态而导致光从投射透镜被投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投射光量。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光检测部利用多个光检测元件来进行光检测。

由此,能够针对光检测部中的每个检测区域来判别镜元件有无异常。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异常判定部按照与车速相关的条件来进行上述异常判定。

由此,异常判定能够在从车速的观点而言被推定为适当的时刻进行。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异常判定部以处于停车中为条件而进行上述异常判定。

由此,异常判定能够在从车速的观点而言被推定为更适当的时刻进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车辆运行上的舒适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投射透镜与吸光部的配置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异常判定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光检测部的检测时间、发光部的发光时间及镜元件的驱动状态的关系性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检测部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6是表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异常判定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对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

<1.第一实施方式>

[1-1.车辆用灯具的构成]

图1是用于说明车辆用灯具1的概略内部结构的框图。另外,在图1中,也一并表示了被设置在车辆用灯具1的外部的车辆侧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100。

本例的车辆用灯具1为在车辆的前端部被配置为左右一对的合计2个的作为头灯(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

如图所示,车辆用灯具1包括:发光部2;具有多个镜元件3a的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3;基于入射光来投射光的投射透镜4;对发光部2进行发光驱动的发光驱动部5;驱动空间光调制器3的调制器驱动部6;基于来自车辆侧ecu100的指示来控制车辆用灯具1的各部的控制器7;光检测部8;以及吸光部ab。

发光部2例如具有由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构成的发光元件,发出向空间光调制器3的入射光。发光部2所具有的发光元件的数量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发光驱动部5基于从车载电池供给的电源电压来对发光部2中的发光元件进行发光驱动。

空间光调制器3例如被构成为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器件,注册商标),矩阵状地排列有镜面sm(在图1中未图示)倾斜自如的多个镜元件3a。各镜元件3a基于来自调制器驱动部6的驱动信号而被个别地驱动。即,调制器驱动部6能个别地控制各镜元件3a的镜面sm的倾斜角度。

另外,在本例中,空间光调制器3所具有的镜元件3a的数量为60万个左右(即60万像素左右)。

投射透镜4基于来自各镜元件3a的镜面sm的反射光来向车辆前方投射光。

吸光部ab由能吸收光的材料构成,在有来自各镜面sm的反射光入射时能吸收该反射光。

此处,参照图2,说明本例中的投射透镜4与吸光部ab的配置位置的例子。

首先,作为前提,预先说明镜面sm的倾斜角度θ。图2的a表示镜元件3a被驱动成平坦状态时的情况。所谓平坦状态是指,在将空间光调制器3水平地放置时镜面sm的光轴ax为铅直的状态。光轴ax是与镜面sm的正交轴平行的轴。

设定为,图2的a所示的平坦状态下的镜面sm的倾斜角度为倾斜角度θ=0度。

图2的b表示了镜元件3a为接通状态时的情况,图2c表示了镜元件3a为关闭状态(非驱动状态)时的情况。

如图2的b所示,当镜元件3a为接通状态时,镜面sm从图2a的平坦状态向一侧倾斜预定角度。另一方面,如图2c所示,当镜元件3a为关闭状态时,镜面sm从图2a的平坦状态向另一侧倾斜预定角度。

另外,在本例中,关闭状态下的倾斜角度θ与接通状态下的倾斜角度θ的绝对值大致一致。即,在本例中,在设接通状态时的驱动量为“1”时,得到图2a所示的平坦状态时的镜元件3a的驱动量能够表示为约“0.5”。

在本例中,在图2b所示的接通状态下,来自镜面sm的反射光入射到投射透镜4。换言之,投射透镜4被配置在如下位置:在镜面sm的倾斜角度θ为对应于接通状态的角度时,来自该镜面sm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

此外,在本例中,在图2c所示的关闭状态下,来自镜面sm的反射光入射到吸光部ab。即,吸光部ab被配置在如下位置:在镜面sm的倾斜角度θ为对应于关闭状态的角度时,来自该镜面sm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

在关闭状态下,来自镜面sm的反射光不入射到投射透镜4。

将说明返回到图1。

光检测部8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在镜面sm为预定的倾斜状态时,来自该镜面sm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

在本例中,光检测部8例如被构成为阵列状地排列有ccd(charged-coupleddevices: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多个光电转换元件的图像传感器,能对入射光以像素单位进行检测。

如图1示意性地所示,光检测部8被插入在吸光部ab与空间光调制器3之间,能使从镜面sm去向吸光部ab的反射光的至少一部分入射到检测面。即,在本例中,来自关闭状态的镜元件3a的镜面sm的反射光入射到检测面。

光检测部8的检测信号被供给到控制器7。

控制器7例如包括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等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按照被存储在上述rom等中的程序来执行用于对车辆用灯具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处理。控制器7能够经由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等预定的车载网络而在与车辆侧ecu100之间相互进行数据通信。

控制器7基于来自车辆侧ecu100的指示,进行发光部2的发光控制或空间光调制器3中的调制动作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器7根据来自车辆侧ecu100的灯具点亮指示对发光驱动部5进行发光部2的发光指示。由此,从发光驱动部5对发光部2供给发光元件的驱动信号,由发光部2进行发光。

此外,当伴随车辆侧的例如adb(adaptivedrivingbeam:自适应远光)控制等而从车辆侧ecu100向控制器7供给了指示配光图案的数据时,控制器7基于该数据向调制器驱动部6指示空间光调制器3中的各镜元件3a的接通/关闭。通过空间光调制器3按照该接通/关闭指示向相应的镜元件3a供给驱动信号,从而仅将各镜元件3a之中的需要的镜元件3a的反射光入射到投射透镜4,由此,投射光的配光图案被控制成期望的图案。

此外,控制器7控制光检测部8的检测动作。具体而言,本例控制器7进行光检测部8所具有的图像传感器的读取控制。

本例的控制器7基于光检测部8的检测信号,进行以下说明的那样的镜元件3a的异常判定所涉及的处理。

[1-2.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异常判定处理]

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异常判定所涉及的处理。另外,以下关于图3所示的处理,例举控制器7按照被存储在上述的rom等存储装置中的程序作为软件处理而执行的例子。但是,图3所示的处理不限定于由软件实现,也能够由硬件实现。

此处,图3所示的处理在本例中在控制器7每次起动时进行。

在图3中,控制器7在步骤s101中判定是否是灯具点亮中。此步骤是根据上述的灯具点亮指示来判定是否处于正在使发光部2发光的状态的处理。

如果不是灯具点亮中,则控制器7推进到步骤s102,对发光驱动部5进行发光部2的发光指示,在接下来的步骤s103中进行检测处理。即,使光检测部8执行检测动作,并取得光检测部8的检测信号。即,在本例中,取得图像传感器的检测图像。

此处,如果不是灯具点亮中,则在空间光调制器3中将各镜元件3a设为关闭状态。即,理想地,各镜元件3a的反射光入射到光检测部8的检测面,因此,若进行上述步骤s103的检测处理,则理想地,在检测图像中不会产生因镜元件3a的固定异常而导致的暗部。

在接着步骤s103的步骤s104中,控制器7对发光驱动部5进行发光停止指示,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8。

在本例中,在步骤s103的检测处理中,执行图像传感器的1帧的读取动作。在本例的情况下,图像传感器的帧率为大致30fps,1帧的读取所需要的时间为33ms左右。

另一方面,在之前的步骤s101中判定为是灯具点亮中的情况下,控制器7推进到步骤s105,进行将所有的镜元件3a关闭的处理。即,对调制器驱动部6进行使所有的镜元件3a关闭的指示。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所有的镜元件”的意思是被作为异常判定对象的所有的镜元件,不一定是指空间光调制器所具有的镜元件的全部。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6中,控制器7在进行了与步骤s103同样的检测处理的基础上,在步骤s107中进行解除镜元件3a的关闭的处理。例如,如果在即将执行步骤s105之前已将所有的镜元件3a设为了接通状态,则对调制器驱动部6进行将所有的镜元件3a设为接通状态的指示。或者,当在执行adb控制的过程中进行了步骤s105的处理的情况下等,若从车辆侧ecu100指示了配光图案,则对调制器驱动部6进行与指示中的配光图案相应的各个镜元件3a的接通/关闭的指示。

这样,在步骤s107中,进行使各镜元件3a的驱动状态恢复到步骤s105之前一步的驱动状态的处理。

控制器7根据已执行了步骤s107的处理的情况而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控制器7进行异常判定准备处理。具体而言,进行基于在步骤s103或s106的检测处理中得到的检测信号判定镜元件3a有无固定异常所需的计算处理。

在本例中,由于对来自关闭状态的镜元件3a的反射光进行检测,所以当存在被固定于接通状态的镜元件3a的情况下,检测图像中的一部分区域的亮度值会降低。因此,通过判定在检测图像中是否存在亮度值为预定阈值以下的像素,从而能够判定有无异常固定的镜元件3a。

但是,在本例中,由于镜元件3a的像素数量比较多,所以即使在数个程度的镜元件3a上产生了固定异常,配光图案的异常被人察觉到的可能性也极低。

因此,该情况下的异常判定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在设构成检测图像的总像素数量为i、设其中亮度值为预定阈值以下的像素的数量为h时,判定比例α=h/i是否为预定的阈值t以上。

在该情况下的步骤s108的准备处理中,进行计算上述的比例α的处理。

另外,也可以考虑采用光检测部8中的图像传感器的各像素能够个别地检测来自各自对应的一个镜元件3a的反射光那样的构成。在此情况下,作为异常判定,也能够在设镜元件3a的总数为m、设其中反射光的检测亮度值为预定阈值以下的镜元件3a的数量为n时,判定比例α’=m/n是否为预定的阈值t’以上。

在接着步骤s108的步骤s109中,控制器7判定是否有异常。即,基于在步骤s108的准备处理中得到的值来进行有无异常的判定。具体而言,在本例中,判别上述的比例α是否为阈值t以上,如果比例α不是阈值t以上,则得到无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如果比例α为阈值t以上,则得到有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

在步骤s109中判定为无异常的情况下,控制器7结束图3所示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9中判定为有异常的情况下,控制器7在进行了步骤s110的通知处理的基础上,结束图3所示的处理。步骤s110的通知处理是将有异常的主旨通知给车辆侧ecu100的处理。

接收了该通知的车辆侧ecu100例如能够执行向驾驶员通知不能进行adb控制的主旨而强制停止adb控制等针对产生的异常的对应处理。

此处,在之前的步骤s101中判定为不是灯具点亮中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02~s103的处理,将本来应当被设为非发光的发光部2设为发光状态。此时,若存在固定于接通状态的镜元件3a,则不需要的光会经由投射透镜4而被投射到车辆前方。

但是,在本例中,由于步骤s103的检测处理的检测时间比较短,所以,即使存在固定于接通状态的镜元件3a,不需要的投射光也不可能被行人或其它车辆驾驶员等人物察觉。

图4是表示光检测部8的检测时间、和发光部2的发光时间、以及镜元件3a的驱动状态的关系性的图。

如上所述,由于在步骤s103的检测处理中执行1帧的读取,所以图4中的检测时间td被设为作为1帧期间(大致33ms)的比较短的时间。因此,作为能够表示为步骤s102~s104的期间的发光部2的发光时间,也能够抑制在与检测时间td同等的较短的时间。因此,即使存在固定于接通状态的镜元件3a,也能防止伴随检测动作、不需要的投射光被察觉的情况。

<2.第二实施方式>

[2-1.车辆用灯具的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利用光检测部8检测来自平坦状态的镜元件3a的反射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过的部分同样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同一步骤编号,并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车辆用灯具1的构成除了光检测部8的配置位置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因此,省略图示。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检测部8的配置位置的图。

如图5的a所示,该情况下的光检测部8被配置在镜元件3a为平坦状态(倾斜角度=0度)时的来自镜面sm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另外,此处的“入射”是向光检测部8的检测面的入射。

如图5的b所示,在镜元件3a接通状态下,来自镜面sm的反射光入射到投射透镜4,而不入射到光检测部8。此外,如图5的c所示,在镜元件3a关闭状态下,来自镜面sm的反射光入射到吸光部ab,而不入射到光检测部8。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果将镜面sm的摆动方向(转动方向)作为基准,则可以换言之,光检测部8在该摆动方向上位于投射透镜4与吸光部ab之间。

[2-2.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异常判定处理]

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异常判定所涉及的处理。另外,以下,对于图6所示的处理,说明作为控制器7的软件处理而进行的例子,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也能够利用硬件来实现。

图6所示的处理也在控制器7每次起动时进行。

在图6中,该情况下的控制器7在步骤s101中判定是否是灯具点亮中,如果不是灯具点亮中,则推进至步骤s102并对发光驱动部5进行发光部2的发光指示,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201。

在步骤s201中,控制器7进行将所有的镜元件3a设为平坦状态的处理。具体而言,对调制器驱动部6进行将所有的镜元件3a设为平坦状态(在本例中,倾斜角度θ=0度)的指示。

另外,在步骤s201的处理中,并非必须严格地设为倾斜角度θ=0度,只要是在来自被作为异常判定对象的所有镜元件3a的反射光入射到如之前的图5那样配置的光检测部8的检测面的范围内,则容许一些差异。

根据执行了步骤s201的处理的情况,控制器7进行步骤202的检测处理。该检测处理与之前的步骤s103的处理同样,因此避免重复说明。

在接着步骤s202的步骤s203中,控制器7对发光驱动部5进行发光停止指示,进一步在接下来的步骤s204中进行了将所有的镜元件3a恢复成关闭状态的处理的基础上,推进到步骤s108的异常判定准备处理。

另外,在该情况下,也由于在步骤s202的检测处理中从光检测部8的图像传感器取得1帧的读取图像,所以用于光检测的发光部2的发光时间(从步骤s201到s203为止的时间)比较短。

另一方面,在之前的步骤s101中判定为是灯具点亮中的情况下,控制器7推进到步骤s205,在进行了用于将所有的镜元件3a设为平坦状态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步骤s206的检测处理。步骤s206的检测处理与步骤s103的检测处理同样。

控制器7根据执行了步骤s206的检测处理的情况,在步骤s207中进行解除平坦状态的处理,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8的异常判定准备处理。另外,步骤s207的处理与之前的步骤s107的处理同样。

关于步骤s108以后的处理,由于与图3的情况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镜元件3a设为平坦状态并由光检测部8进行检测,所以不仅能够检测被以接通状态固定的异常,还能够检测被以关闭状态固定的异常。

因此,能够实现异常判定功能的提高。

<3.变形例>

[3-1.第一变形例]

光检测部8进行检测时的发光部2的发光量能够小于与来自车辆侧的灯具点亮指示相应的发光量。

一般而言,作为车辆用前照灯,在根据灯具点亮指示而使发光部2发光时,是维持一定的发光量的。即,作为与灯具点亮指示相应的发光部2的发光量,规定了一定的发光量(以下记为“通常发光量”)。光检测部8进行检测时的发光部2的发光量能够如图7所示那样小于通常发光量。

图7的a表示在不是灯具点亮中的状态下由光检测部8进行检测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由光检测部8进行检测时,使发光部2以比通常发光量小的发光量发光。

图7的b表示在与灯具点亮指示相应的灯具点亮中由光检测部8进行检测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发光部2以通常发光量发光,所以在由光检测部8进行检测时,使发光部2的发光量降低到比通常发光量小的发光量。

在第一变形例的情况下,作为发光驱动部5,构成为能够调整发光部2的发光量。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上述的图7的a的动作,作为之前的步骤s102(图3、图6)的发光指示,控制器7对发光驱动部5进行使发光部2以比通常发光量小的发光量发光的指示。

此外,在实现图7的b的动作时,在图3中的步骤s101与步骤s105之间、图6中的步骤s101与s205之间,分别设置减光指示处理。即,作为该减光指示处理,控制器7对发光驱动部5进行使发光部2的发光量降低到比通常发光量小的发光量的指示。

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通过将光检测部8的检测时间设为例如1帧的较短时间,从而在图7的b的情况下,能够缩短伴随检测的减光时间。即,能够防止伴随检测的减光状态被察觉。

[3-2.第二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如下例子:作为光检测部8,使用将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光检测元件)阵列状地排列的光检测部,并对每个光电转换元件判定检测值是否为预定阈值以下,基于检测值为该预定阈值以下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数量与阈值α(或α')的比较结果来进行有无异常的判定。

此时,作为有无异常的判定,也能够考虑产生了异常的镜元件3a的位置而进行。例如,一般而言,关于车辆用前照灯的投射光的配光图案,将光投射区域的中央部的光量设定得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位于空间光调制器3的中央部的镜元件3a产生了关闭固定异常时,光量的降低容易变得显眼。考虑这样的点,作为有无异常的判定,例如也能够在光检测部8的光检测区域中的位于中央部的区域(以下记为“中央检测区域”)与除此之外的区域(以下记为“周边检测区域”)使异常判定条件的等级不同。作为具体的方法,例如可想到下述(1)(2)的方法。

(1)预先设定中央检测区域用的阈值tc、和周边检测区域用的阈值td(其中,td>tc)。

分别对在中央检测区域和周边检测区域的检测值为预定阈值以下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数量进行计数(中央检测区域中的计数=c、周边检测区域中的计数=d)。

设中央检测区域中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总数=c、周边检测区域中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总数=d,计算比例βc=c/c、比例βd=d/d。

进行判别比例βc是否为阈值tc以上的对中央判别处理、和判别比例βd是否为阈值td以上的对周边判别处理。

仅在对中央判别处理和对周边判别处理这两者中都得到了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得出无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得出有异常这样的判定。

(2)预先对中央检测区域和周边检测区域设定共通的阈值ta,并且,预先设定中央检测区域用的系数kc(其中,kc>1)。

在用与上述(1)同样的方法计算了比例βc=c/c、比例βd=d/d的基础上,对比例βc乘以系数kc。

作为对中央判别处理,判别βc×kc是否为阈值ta以上,并且,作为对周边判别处理,判别比例βd是否为阈值ta以上。

仅在对中央判别处理和对周边判别处理这两者中都得到了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得出无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得出有异常这样的判定。

根据上述方法,关于产生了镜元件3a的异常时的光量降低容易显眼的中央区域,作为异常判定条件,设定更严格的条件,关于该光量降低不易显眼的周边区域,作为异常判定条件,设定更缓和的条件。

由此,能够防止将虽然镜元件3a产生了异常,但作为其产生部分并不产生实际危害(或极少)这样的情况也判定为有异常。即,能够进行与异常产生部分的区别相应的适当的异常判定。

此处,在第二变形例中重要的是光检测部8利用多个光检测元件来进行光检测这一点。由此,由于能够针对光检测部8中的每个检测区域判别镜元件3a有无异常,所以如上述例示的那样,针对镜元件3a有无异常的判定,能够按检测区域而使判定条件等级不同,因此,能够进行与异常产生部分的区别相应的适当的异常判定。

[3-3.其它变形例]

在上述中,例举了仅基于光检测部8的一次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有无异常的判定的例子,但是,有无异常的判定也能够基于多次的检测结果来进行。

例如,也能够按预定周期将图3或图6所示的用于异常判定的处理(除了步骤s11o的通知处理)执行多次,并基于由此得到的多次的异常判定结果(步骤s109的判定结果)来进行最终的有无异常的判定。

例如,可以想到,作为上述多次的异常判定结果,对得到了有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的次数进行计数,在计数值为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得到最终的有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或者,也可以想到,对连续地得到了有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的次数进行计数,在该计数值为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得到最终的有异常这样的判定结果。

如上所述,通过基于光检测部8的多次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有无异常的判定,从而能够实现有无异常判定的精度提高。

此外,在上述中,例举了在每次控制器7起动时进行图3或图6所示的用于异常判定的处理的例子,但是,作为用于异常判定的处理的开始条件,可以想到多种。

例如,用于异常判定的处理也能够按照基于从车辆侧取得的车速信息的条件而开始。例如,控制器7能够基于车速信息,以正处于停车中(车速=0km/h)为条件而开始图3或图6的处理。此时,严格来说,不限定于以车速=0km/h为条件,例如也能够以车速=5km/h以下等大体上能够视为停车中的状态的情况为条件。

根据上述方法,异常判定能够在从车速的观点而言被推定为适当的时刻进行。

或者,图3或图6所示的用于异常判定的处理也能够以存在来自车辆侧的灯具点亮指示为条件而开始。在此情况下,省略步骤s101的判定处理及在该判定处理中得到了否定结果的情况下的处理(例如s102~s104)。由于在灯具点亮中进行用于异常判定的处理,所以能够防止因被固定于接通的镜元件3a而导致的本来不需要的光经由投射透镜4单独地被投射的情况。

此外,图3或图6所示的用于异常判定的处理也可以以未进行灯具点亮指示为条件而开始。在此情况下,能够防止在投射光的配光图案中产生因被固定于关闭的镜元件3a而导致的本来不需要的暗部。

<4.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同1)包括: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同3),其具有镜面(同sm)倾斜自如的多个镜元件(同3a);发光部(同2),其发出对空间光调制器的入射光;投射透镜(同4),其基于来自镜面的反射光而投射光;光检测部(同8),其在镜面为预定的倾斜状态时被入射来自镜面的反射光;以及异常判定部(控制器7),其基于光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进行镜元件的异常判定。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镜元件产生了固定异常的情况下检测异常的产生。

因此,能够谋求根据异常检测而在车辆侧采取适当的处置,能够实现车辆运行上的舒适性提高。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光检测部被设置在镜元件为非驱动状态时的来自镜面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第一实施方式)。

由此,在异常判定时不需要驱动镜元件。

因此,能够抑制用于进行异常判定的电力消耗。

此外,如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那样,在镜元件为驱动状态时经由投射透镜进行光投射的构成中,能够防止伴随异常判定而投射本来不需要的光,能够防止被行人或其它车辆驾驶员等人物察觉。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光检测部被设置在镜面的倾斜角度被设为大致0度时的来自镜面的反射光所入射的位置(第二实施方式)。

由此,能够与接通固定、关闭固定这两者对应地进行异常判定。

因此,能够提高异常判定功能。

并且,由于不需要将光检测部配置在吸光部与空间光调制器之间,所以,能够防止光检测部妨碍吸光部吸收反射光。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在光检测部进行光检测时,异常判定部使发光部以比与来自车辆侧的灯具点亮指示相应的发光量小的发光量发光。

由此,即使在因进行异常判定时的镜面的倾斜状态而导致光从投射透镜被投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投射光量。

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本来不需要的投射光被行人或其它车辆驾驶员等人物察觉的可能性。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光检测部利用多个光检测元件进行光检测。

由此,能够针对光检测部中的各个检测区域判别镜元件有无异常。

因此,能够进行与空间光调制器中的异常产生部分的区别相应的适当的异常判定。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异常判定部按照与车速相关的条件进行异常判定。

由此,异常判定能够在从车速的观点而言被推定为适当的时刻进行。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异常判定部以处于停车中为条件而进行异常判定。

由此,异常判定能够在从车速的观点而言被推定为更适当的时刻进行。

另外,在上述中,例示了在镜元件3a为接通状态时经由投射透镜4进行光投射的情况,但是,相反地,也可以是在镜元件3a为关闭状态时经由投射透镜4进行光投射的构成。此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光检测时将镜元件3a设为接通状态。

此外,作为光检测部8,不限定于利用图像传感器来进行光检测,例如也可以利用光位置传感器(psd:positionsensitivedetector:位置敏感探测器)来进行光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不限定于对车辆用前照灯的应用,能够在车辆用灯具中一般性地广泛地适当应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发光部、3空间光调制器、3a镜元件、sm镜面、4投射透镜、5发光驱动部、6调制器驱动部、7控制器、8光检测部、100车辆侧ecu、ab吸光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