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967发布日期:2018-08-31 21:3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不同场合的多功能工作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各种便携式工作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led工作灯具备了轻盈、操作方便、亮度高、寿命长等优点,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工作环境,可适用于对应场合的led工作灯也应运而生,比如手持式工作灯、头戴式工作灯等。

但是,现有的手持式工作灯,由于照明时需要将工作灯拿在手里,工作时只能用一只手,当需要双手工作时,该工作灯就无法满足照明需要;现有的头戴式工作灯,照明时可以将工作灯带在头上,腾出双手来工作,但这种工作灯的照射角度有限,当需要对特定位置进行精确照射或者照明角度较刁钻时,就无法满足照射需求。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研究一种可应用于不同应用场合的多功能工作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单一功能的工作灯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使用要求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工作灯,本发明的多功能工作灯将手持式工作灯、头戴式工作灯及颈戴式工作灯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扩大了工作灯的使用场合,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工作灯,至少包括灯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灯体端部的灯头,所述灯头的前端设置有镜片,所述灯头内设置有光电部,所述工作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光电部导通与断开的控制开关,所述灯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所述灯头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灯头和第二灯头;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灯体和所述第二灯体末端的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头戴部,所述头戴部包括第一头戴部和第二头戴部,所述第一头戴部与所述第二头戴部可旋转式连接;

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第一头戴部可旋转式连接,所述第二灯体与所述第二头戴部可旋转式连接;

所述第一灯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头戴部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灯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头戴部配合的第二凹槽,当所述工作灯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头戴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头戴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工作灯打开到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头戴部和所述第二头戴部向外延伸成弧形。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头戴部与所述第二头戴部之间设置有头戴转轴,所述第一头戴部与所述第二头戴部均可相对所述头戴转轴旋转。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头戴部设置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二头戴部设置有第二卡柱,当所述工作灯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柱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柱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头戴部靠近所述头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凹槽,第二头戴部靠近所述头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当所述工作灯打开到最大程度时,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头戴部和所述第二头戴部向外延伸成圆弧形。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灯头包括灯头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灯头盖内的光电部,所述灯头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扣位,所述灯头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扣位。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电部包括光路部和电路部,所述电路部包括led铝基板、控制板、负极导电弹簧、电源、正负极导电片、导电弹簧、正极导电片和控制开关;所述led铝基板与所述控制板导线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簧、所述正极导电片和所述控制开关焊接于所述控制板;铆接有所述导电弹簧的所述正负极导电片铆接在所述的灯体内;所述led铝基板、所述控制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灯头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灯体与所述灯头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垫。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灯体内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led铝基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内;所述光路部为反光杯。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灯头盖的前端,所述镜片与所述灯头盖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在第一头戴部与第二头戴部之间,以及第一灯体与第一头戴部、第二灯体与第二头戴部之间均设置有转轴,从而可以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实现工作灯的打开与折叠,实现了一机多用的功能。

由于在第一头戴部的端部设置有凹槽,在第二头戴部的端部设置有凸起,当工作灯打开到最大程度时,凸起卡入凹槽内,实现了在工作灯打开状态下使用时的自动定位。

由于在灯体内设置有与头戴部相配合的凹槽,且在凹槽内设置有卡槽,在头戴部的端部设置有卡柱,当工作灯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柱卡设于凹槽内对工作灯进行固定,从而使其成为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的手电筒,大大提高了使用者携带的便利性。同时,工作灯的头戴部宽边kb和窄边zb的设计,在提高佩戴者耳朵舒适度的同时,使得工作灯折叠后的外形吻合了人体手持的手感,在完成使用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灯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打开到最大程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翻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水平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折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进一步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头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头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第一镜片101,第一灯头盖102,密封圈103,第一灯体104,第一灯体转轴105,第一头戴部件106,第二头戴部件107,头戴转轴108,开关帽109,第一灯体第一扣位111,第一灯体第二扣位112

第二镜片201,第二灯头盖202,第二灯体204,第二灯体转轴205,第二灯体第一扣位211,第二灯体第二扣位212,

反光杯501,led铝基板301,控制板303,负极导电弹簧304,aaa碱性电池305,正负极导电片306,导电弹簧307,正极导电片308,控制开关309,螺丝401,卡槽113,第一卡柱1062,第二卡柱1072,凸起1071,凹槽10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工作灯,包括灯体以及设置于灯体前端的灯头,灯头的前端设置有镜片,灯头内设置有光电部,灯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光电部导通与断开的控制开关309。

如图1所示,灯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灯体104和第二灯体204,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灯体104和第二灯体204末端的头戴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以及第一灯头和第二灯头的结构以及灯头和灯体的连接方式相同,本实施例中重点针对第一灯体和灯头进行描述。

如图1、图3、图4所示,头戴部包括第一头戴部106和第二头戴部107,第一头戴部106与第二头戴部107可旋转式连接,即第一头戴部106可相对于第二头戴部107沿任意方向旋转。

其中,第一头戴部106和第二头戴部107采用高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在折叠过程中,其外形可随外力改变。第一头戴部106与第二头戴部107之间设置有头戴转轴108,第一头戴部106与第二头戴部107可相对头戴转轴108旋转。

如图7至9所示,第一灯体104与第一头戴部106可旋转式连接,其中,第一灯体104与第一头戴部106通过第一灯体转轴105连接,同样地,第二灯体204与第二头戴部107通过第二灯体转轴可旋转地连接。

如图6所示,第一灯体104内设置有与第一头戴部106配合的第一卡槽113,第二灯体204内设置有与第二头戴部107配合的第二卡槽。如图9所示,当工作灯处于折叠状态时,即第一灯体104与第二灯体204贴合时,第一头戴部106位于第一卡槽113内,第二头戴部107位于第二卡槽内。此时,工作灯成了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的手电筒。

如图3所示,当工作灯处于打开到最大状态时,可旋转连接的第一头戴部106和第二头戴部107向外延伸成圆弧形。此时,该工作灯可以用耳朵做支承戴于头部,成为头戴式工作灯。

同时,如图5和图6所示,本工作灯的第一灯体的两侧,一侧为宽边kb,一侧为窄边zb,即与耳朵接触的一侧设计为窄边zb,远离耳朵的一侧设置为宽边kb。这种设计方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理,在保证工作灯牢牢卡设于头部的同时,可以使耳朵更舒适,佩戴时间可以更长。本产品头戴部的高弹性材质,进一步扩大了消费人群的范围,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头戴部106上设置有凹槽1061,第二头戴部107上设置有凸起1071,当工作灯打开到最大程度时,凸起1071会卡设于凹槽1061内,完美巧妙地实现了打开到最大程度时工作灯的定位和美观度。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头戴部106上设置有第一卡柱1062,第二头戴部107上设置有第二卡柱1072,当工作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头戴部106和第二头戴部107通过塑性变形分别卡设于对应的卡槽内,即第一卡柱1062卡设于第一卡槽113内,第二卡柱1072卡设于第二卡槽213内。

具体地,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头戴部106和第二头戴部107为圆弧形设计,并且所用材料为高弹性材料,在折叠工作灯的过程中,第一头戴部106和第二头戴部107的弧形被拉直而变长,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卡柱1062卡设于第一卡槽113内,第二卡柱1072卡设于第二卡槽213内,最后形成如图9所示的状态,实现了工作灯完美的折叠。同时,工作灯的宽边kb和窄边zb的设计使得工作灯折叠后的外形吻合了人体手持的手感,在完成使用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如图1所示,第一灯头包括第一灯头盖102以及设置于第一灯头盖102内的光电部,第一灯头盖10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灯体第一扣位111(外扣),第一灯头盖10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灯体第二扣位112(内扣),第一灯头盖102与第一灯体104通过这种内扣加外扣的组合方式,即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又保证了产品外观的完美性和电池更换的便捷性。

第二灯头和第二灯体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同第一灯头和第一灯体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在此不在赘叙。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灯的防水性能,第一灯体104与第一灯头盖102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垫。

如图1和图2所示,光电部包括光路部和电路部,光路部采用反光杯501、电路部包括led铝基板301、控制板303、负极导电弹簧304、电源305、正负极导电片306、导电弹簧307、正极导电片308和控制开关309,其中电源优选aaa碱性电池。

如图2所示,led铝基板301与控制板303导线连接,负极导电弹簧304、正极导电片306和控制开关309焊接于控制板303,导电弹簧307通过铆接方式固定于正负极导电片306上,然后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塑料柱热铆于第一灯体104内,第一灯头内设置有安装支架302,led铝基板301设置于安装支架302内,同通过紧固件401将led铝基板301和控制板303一起固定设置于第一灯头盖102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光路部和电路部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现有的其他连接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连接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灯头盖102内设置的镜片与灯头盖为一体结构,保证了工作灯的密封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