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5385发布日期:2019-01-28 12:3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电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印刷线路板的电源装置、具有该电源装置和光源的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该照明装置和器具主体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例,例示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公报2013-4389号)记载的照明装置。文献1记载的照明装置(以下称为以往例)具有光源电源模块、机壳、罩以及座。光源电源模块具有印刷线路板、光源(led)以及电子零件,上述光源安装于印刷线路板的一面,上述电子零件安装于印刷线路板的安装有光源的一侧的面,构成向光源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罩具有开口部和反射部,上述开口部设在与光源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述反射部设在开口部的周边,反射由光源辐射的光,罩覆盖光源电源模块的安装有光源的一侧的面。

机壳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框架。光源电源模块的印刷线路板安装于机壳。座插入到机壳与印刷线路板之间。座使机壳与印刷线路板之间电绝缘并且热连接。在印刷线路板产生的热经由座向机壳传递,自机壳向外部散出。罩、印刷线路板以及机壳由例如螺钉等固定零件固定。

另外,在所述以往例的光源电源模块中,在印刷线路板的两面安装有电子零件。因此,特别是,难以将安装于安装有光源的面(正面)的相反侧的面(背面)的电子零件(发热零件)所发出的热充分地散出。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谋求提高发热零件所发出的热的散热性的电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电源装置是对自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电力转换而供给到负载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具有:电路基板,其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至少在所述第2面形成有印刷布线;以及1个以上的第1零件,其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所述电源装置具有1个以上的第2零件,该第2零件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2面的印刷布线电连接。所述电源装置具有1个以上的发热零件,该发热零件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2面的印刷布线电连接,并且发热量比所述第2零件的发热量多。所述电源装置具有散热用导体,该散热用导体形成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从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发热零件重叠。所述电源装置具有散热构件,该散热构件与所述散热用导体接触,用于散出自所述发热零件向所述电路基板和所述散热用导体传导的热。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包括:所述电源装置;以及1个以上的固态发光元件,其为所述负载,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所述固态发光元件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安装在比安装有所述第1零件的第1区域靠近所述电路基板的周缘的第2区域。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包括:所述照明装置;以及器具主体,其用于支承所述照明装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具有能够谋求提高发热零件所发出的热的散热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和照明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上述的电源装置和照明装置中的电路基板的主视图。

图5是上述的电源装置和照明装置中的电路基板的后视图。

图6是上述的照明器具的卸下了灯罩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上述的电源装置和照明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器具;2、点亮单元(照明装置);3、电源装置;8、吊顶体(布线器具);9、交流电源(外部电源);10、器具主体;12、保持件(结合构件);13、适配器(布线器具);20、led(固态发光元件);21、配光罩(配光控制构件);22、安装螺钉(紧固零件);30、电路基板;31、第1零件;32、第2零件;33、发热零件;34、散热用导体;35、罩(散热构件);100、凹部;101、贯通孔;301、第1面;302、第2面;303、第1区域;304、第2区域;350、收纳部;351、开口部;352、凸缘;3500、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另外,以下说明的照明器具是直接安装于顶板(建材)的照明器具(所谓的吸顶灯),但也可以是自顶板悬挂的照明器具(所谓的吊灯)或安装于墙壁的照明器具。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在图2所示的朝向上,规定电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各方向。此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厚度各比例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比。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取得本发明的效果即可,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包括点亮单元2、器具主体10和灯罩11,上述点亮单元2相当于照明装置,上述器具主体10支承点亮单元2,上述灯罩11能装卸地安装于器具主体10而遮盖点亮单元2。

如图2所示,照明器具1经由适配器13与配置于顶棚7的布线器具(吊顶体8)机械连接且电连接。另外,吊顶体8利用室内布线与外部电源(交流电源)电连接。

器具主体10例如利用锌钢板等金属板形成为圆板状(参照图2)。在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形成有圆柱状的突台102。另外,在突台102的下表面中央(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中央)形成有圆筒面形状的凹部100(参照图2)。此外,在凹部100的底面(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的中央设有圆形的贯通孔101。在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处的贯通孔101的周围固定有保持件12。保持件12包括圆筒部122和凸边部123。圆筒部122具有与器具主体10的贯通孔101同径的贯通孔121。凸边部123形成在圆筒部122的上端。并且,以圆筒部122的贯通孔121与器具主体10的贯通孔101大致同心的方式使用小螺钉等将保持件12的凸边部123固定于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在保持件12的圆筒部122的内周面沿周向形成有一条槽124(参照图2)。

适配器13形成为圆筒形状。适配器13具有卡挂刀片。卡挂刀片自适配器13的上侧的底面(上表面)向上方突出。通过使卡挂刀片与吊顶体8的卡挂刀片用刀片接受部嵌合,将适配器13与吊顶体8机械连接且电连接。在适配器13的下侧的底面(下表面)的中央配置有插座式连接器130。该插座式连接器130与卡挂刀片电连接。插座式连接器130经由卡挂刀片与吊顶体8的卡挂刀片用刀片接受部导通。此外,在适配器13的外周面(外侧面)的沿径向相对的两处部位设有两个爪131。各爪131自适配器13的外周面能进退地突出。各爪131被弹簧向自适配器13的外周面突出的朝向施力。因而,在从上向下地向器具主体10的贯通孔101和保持件12的贯通孔121插入适配器13时,各爪131卡挂于保持件12的槽124。结果,利用保持件12的槽124与适配器13的各爪131的卡挂,将器具主体10固定于顶棚7。

在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安装有用于保护适配器13的保护罩14。保护罩14形成为在上端具有外凸边的圆筒形状。将保持件12的圆筒部122收纳于保护罩14的内侧而将保护罩14安装于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也就是说,保护罩14以包围保持件12的周围的方式保护保持件12。

如图1和图2所示,灯罩11形成为上表面敞开的有底圆筒形。另外,灯罩11的下侧的底壁110形成为大体圆顶形。此外,灯罩11具有自上端部分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部。优选是,从上下方向观察,这些突部形成为三角形或梯形。灯罩11是在丙烯酸树脂等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中混入扩散材料后形成的成形体。另外,通过使多个突部分别卡挂于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处的设在外周缘附近的多个卡挂部15,将灯罩11能装卸地安装于器具主体10。

如图3所示,点亮单元2具有电源装置3和多个固态发光元件。各固态发光元件例如是照明用白色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那样的led20。但固态发光元件不限定于led,也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除led以外的固态发光元件。

电源装置3将自外部电源(交流电源9)供给的交流电力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而供给到负载(多个led20)。具体而言,电源装置3包括第1输入端子40a、第2输入端子40b、第1输出端子41a、第2输出端子41b、二极管电桥42、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3以及转换器电路44。自交流电源9向第1输入端子40a和第2输入端子40b输入交流电压。另外,多个led20与第1输出端子41a和第2输出端子41b串联电连接。

二极管电桥42向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3输出脉动电流电压,通过对输入到第1输入端子40a和第2输入端子40b的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而得到上述脉动电流电压。

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3具有第1开关元件430、第1电感器431、第1二极管432、平滑电容器433以及第1电阻器434等。第1开关元件430例如是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那样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但第1开关元件430也可以是双极晶体管、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半导体开关元件。第1电感器431的第1端与二极管电桥42的高电位侧的脉动电流输出端子电连接,第1电感器431的第2端与第1二极管432的阳极和第1开关元件430的漏极电连接。第1开关元件430的源极与第1电阻器434的第1端电连接,第1电阻器434的第2端与二极管电桥42的低电位侧的脉动电流输出端子电连接。第1二极管432的阴极与平滑电容器433的高电位侧的端子和第1输出端子41a电连接。平滑电容器433的低电位侧的端子与二极管电桥42的低电位侧的脉动电流输出端子电连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3利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使第1开关元件430接通·断开,从而使有效值为100v的脉动电流电压升压至数百伏特,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压输出到转换器电路44。

转换器电路44是所谓的降压斩波电路。转换器电路44具有第2开关元件440、第2电感器441、第2二极管442以及第2电阻器443等。第2开关元件440例如是mosfet那样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但第2开关元件440也可以是双极晶体管、igbt等半导体开关元件。第2开关元件440的漏极与第2二极管442的阳极和第2电感器441的第1端电连接。第2开关元件440的源极与第2电阻器443的第1端电连接。第2电阻器443的第2端与平滑电容器433的低电位侧的端子电连接。第2电感器441的第2端与第2输出端子41b电连接。第2二极管442的阴极与平滑电容器433的高电位侧的端子和第1输出端子41a电连接。转换器电路44利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使第2开关元件440接通·断开,从而以使恒流在与第1输出端子41a和第2输出端子41b连接的多个led20中流通的方式动作。这里,在电源装置3中,二极管电桥42和第1开关元件430的发热量与其他的电路零件(第1电感器431、第1二极管432等)的发热量相比,大幅增大。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二极管电桥42和第1开关元件430这两个电路零件称为发热零件。

点亮单元2利用电源装置3将自交流电源9供给的交流电力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将该直流电力供给到多个led20,从而将多个led20点亮。

这里,构成电源装置3的多个电路零件和作为负载的多个led20安装于一张电路基板30。电路基板30形成为大体八边形(参照图4和图5)。在电路基板30的中央开设有供保护罩14贯穿的圆形的孔305。在电路基板30的下表面(以下称为第1面301)处的外周部分,沿周向空开间隔地安装有多个led20(参照图4)。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该外周部分形成有导体(印刷布线)和阻焊剂,上述导体用于将多个led20彼此电连接,上述阻焊剂用于保护印刷布线。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的、安装有多个led20且形成有用于将多个led20彼此电连接的印刷布线的区域称为第2区域304(参照图4)。

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在比第2区域304靠内侧的区域安装有构成电源装置3的电路零件中的一部分的电路零件(第1零件31)(参照图4)。第1零件31至少含有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3的平滑电容器433、转换器电路44的第1电感器431以及第2电感器441那样插入安装于设于电路基板30的通孔的插入安装零件。另外,第1零件31也含有两个极的端子板。该端子板相当于第1输入端子40a和第2输入端子40b,与在顶端设有插塞式连接器37的两根电线36电连接(参照图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安装有多个第1零件31且形成有用于将多个第1零件31彼此电连接的印刷布线等的区域称为第1区域303(参照图4)。另外,在图4中,为了方便,用实线图示第1区域303与第2区域304的分界。

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30的上表面(以下称为第2面302),安装有构成电源装置3的电路零件中的除第1零件31以外的其余的电路零件(第2零件32和发热零件33)(参照图5)。第2零件32至少含有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3的第1二极管432、第1电阻器434、转换器电路44的第2二极管442、第2电阻器443那样表面安装于形成于第2面302的导体(印刷布线)的表面安装零件。发热零件33至少含有二极管电桥42和第1开关元件430。第2零件32和发热零件33在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上安装于从电路基板30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观察与第1面301的第1区域303重叠的区域(参照图4和图5)。另外,在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上,在从电路基板30的厚度方向观察与第1面301的第2区域304重叠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导体306(全为铜箔)(参照图5)。该导体306担负促进安装于第2区域304的多个led20所发出的热的散热的作用。

这里,在电源装置3的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形成有散热用导体34。散热用导体34形成为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从电路基板30的厚度方向观察,至少一部分与发热零件33(二极管电桥42和第1开关元件430)重叠(参照图4)。另外,在图4中,用点状花纹表示散热用导体34。优选是,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形成散热用导体34的工艺例如是与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形成印刷布线的工艺相同的工艺。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自发热零件33直接向大气中散出。此外,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经过电路基板30向第1面301的散热用导体34传导,自散热用导体34向大气中散出。优选是,构成电路基板30的绝缘基板例如在纸基材酚醛树脂基板、玻璃布基材环氧树脂基板或玻璃布·玻璃无纺布基材环氧树脂基板等中填充氧化铝等无机填充材料,而谋求提高导热系数。另外,散热用导体34与第1区域301的印刷布线和第2区域304的印刷布线电绝缘。

如上所述,电源装置3的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不仅自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侧散出,而且利用散热用导体34也自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侧散出。此外,电源装置3具有散热构件。散热构件与散热用导体34接触,散出自发热零件33向电路基板30和散热用导体34传导的热。优选是,散热构件由导热系数高的材料、例如金属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散热构件是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遮盖第1零件31的罩35(参照图2)。罩35具有收纳部350和凸缘352。收纳部350在上表面具有开口部351而形成为钵(bowl)状。凸缘352自收纳部350处的开口部351的缘遍布大致整周地向外突出。另外,在收纳部350的下表面(底面)开设有圆形的孔353。保护罩14的下端部分与该孔353嵌合。另外,在收纳部350的右侧的周面设有矩形的窗孔354。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的受光部壳体45贯穿于该窗孔354。受光部壳体45收纳用于接收(受光)将红外线作为介质的无线信号的受光元件等。也就是说,电源装置3根据由受光元件接收的无线信号所含有的控制命令,使直流电力的输出通断而使led20点亮·熄灭,或者增减直流电力而对led20进行调光。

这里,点亮单元2具有用于控制自led20辐射的光的配光的配光控制构件(配光罩21)。配光罩21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形状形成为大体环状。另外,配光罩21形成为径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弧状的形状(参照图2)。另外,在配光罩21的内周缘遍布大致整周地设有向内侧突出的内凸边部210。此外,在配光罩21的内周缘设有覆盖受光部壳体45的受光罩部211。配光罩21是在丙烯酸树脂等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中混入扩散材料而形成的成形体。也就是说,配光罩21以使自led20辐射的光扩散从而扩大点亮单元2的照射范围的方式控制配光特性。

接下来,说明向器具主体10固定电路基板30、罩35以及配光罩21的固定构造。

在电路基板30的左右两端处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分别形成有半圆状的缺口307(参照图2和图4)。两个突起103自器具主体10的突台10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通过使两个突起103分别与两个缺口307中的对应的缺口307嵌合,相对于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定位电路基板30。

在罩35的凸缘352处的前后左右的四角分别设有各1组的向上方突出的突部355和圆形的贯穿孔356(参照图2)。通过使4个突部355分别与设在电路基板30的第1区域303内的4个定位孔308中的对应的定位孔308嵌合,相对于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定位罩35。

在配光罩21的内凸边部210以等间隔设有4个贯穿孔212(参照图2)。在4个贯穿孔212分别贯穿有由台阶螺钉形成的4根安装螺钉22中的对应的安装螺钉22的螺纹部。各安装螺钉22的螺纹部自配光罩21的贯穿孔212贯穿于罩35的设于凸缘352的各贯穿孔356。各安装螺钉22的螺纹部进一步贯穿于设于电路基板30的各贯穿孔309。并且,各安装螺钉22的螺纹部与设于器具主体10的突台102的4个内螺纹部104(参照图2)中的对应的内螺纹部104螺纹接合。结果,利用4根安装螺钉22将配光罩21、罩35以及电路基板30安装于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参照图6)。另外,被拉出到保护罩14的内侧的插塞式连接器37在器具主体10安装于适配器13的状态下与适配器13的插座式连接器130连接。

这里,罩35的凸缘352的一部分与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的散热用导体34接触(参照图7)。也就是说,罩35与散热用导体34热结合。因此,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自电路基板30经由散热用导体34向罩35传导,自罩35向大气中散出。故而,在电源装置3中,与不具有散热用导体34和罩35(散热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促进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的散出。结果,电源装置3能够谋求提高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的散热性。此外,在电源装置3中,由于罩35的凸缘352与散热用导体34热结合,因此能在罩35与散热用导体34之间高效地传导热。

另外,在电源装置3中,罩35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遮盖第1零件31,从而能够利用罩35保护第1零件31。

在点亮单元2中,由于将led20安装于电源装置3的电路基板30,因此不需要led20专用的基板,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另外,在点亮单元2中,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的比安装有第1零件31的第1区域303靠近电路基板30的周缘的第2区域304安装有led20。结果,点亮单元2能在大范围内照射自led20辐射的光。

另外,电路基板30的散热用导体34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设至安装螺钉22用的贯穿孔309附近(参照图4)。因此,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经过散热用导体34传递至安装螺钉22,使安装螺钉22的温度上升。在安装螺钉22的温度过度上升了的情况下,与安装螺钉22接触的配光罩21的温度也会过度上升,可能使合成树脂制的配光罩21的内凸边部210等变形。因而,在具有配光罩21的点亮单元2中,优选是,减少自散热用导体34向安装螺钉22传递的热的量,不使配光罩21的温度过度上升。于是,散热用导体34形成为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使从散热用导体34的与发热零件33重叠的部分到散热用导体34的最靠近安装螺钉22的部分的沿着散热用导体34的距离x1比最短距离x0长(参照图4)。其中,最短距离x0是第1面301上的从散热用导体34的与发热零件33重叠的部分到安装螺钉22的最短距离。具体而言,在散热用导体34,从电路基板30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观察,在发热零件33(二极管电桥42)与位于距发热零件33最近的位置的贯穿孔309之间形成有不存在导体的部分(槽340)。也就是说,二极管电桥42所发出的热绕过槽340而传导至位于最靠近贯穿孔309的位置的散热用导体34的端部,因此与不存在槽34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自散热用导体34向安装螺钉22传递的热的量。结果,点亮单元2能够抑制由安装螺钉22的温度的过度上升而导致的配光罩21的变形等。另外,散热用导体34也可以形成1个以上的孔来替代槽340。另外,优选是,根据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量和形成配光罩21的材料的耐热温度等,将槽340的长度、宽度以及孔的个数设定为最佳的长度、宽度以及个数。

另外,罩35具有用于反射自led20辐射的光的反射面3500(参照图2和图6)。反射面3500是罩35的收纳部350的表面(外表面)。其中,优选是,在作为反射面3500的收纳部350的表面涂覆有白色系的涂料。在点亮单元2中,利用罩35的反射面3500反射自led20辐射的光,因此能够谋求提高自led20辐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这里,在照明器具1中,金属材料制的器具主体10的下表面(突台102的下表面)与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接触并热结合(参照图7),因此能使led20所发出的热向器具主体10传递而高效地冷却led20。另外,器具主体10在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处的与第2零件32的安装区域相对的范围内,具有向与第2面302分开的朝向(向上)凹陷的凹部100(参照图2和图7)。因此,照明器具1利用器具主体10的凹部100易于确保第2零件32与器具主体10之间的绝缘距离。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可清楚得知,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电源装置(3)对自外部电源(交流电源9)供给的电力进行电力转换而供给到负载(led20)。电源装置(3)具有电路基板(30),该电路基板(30)具有第1面(301)和第1面(301)的相反侧的第2面(302),至少在第2面(302)形成有印刷布线。电源装置(3)具有:1个以上的第1零件(31),其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以及1个以上的第2零件(32),其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与第2面(302)的印刷布线电连接。电源装置(3)具有1个以上的发热零件(33),该发热零件(33)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与第2面(302)的印刷布线电连接,并且发热量比第2零件(32)的发热量多。电源装置(3)具有散热用导体(34),该散热用导体(34)形成于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从电路基板(30)的厚度方向观察,至少一部分与发热零件(33)重叠。电源装置(3)具有散热构件(罩35),该散热构件与散热用导体(34)接触,用于散出自发热零件(33)向电路基板(30)和散热用导体(34)传导的热。

在第1形态的电源装置(3)中,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的发热零件(33)发出的热经由电路基板(30)和散热用导体(34)向散热构件(罩35)传导并散出。因此,在第1形态的电源装置(3)中,与不具有散热用导体(34)和散热构件(罩35)的情况相比,能够促进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散出。结果,第1形态的电源装置(3)能够谋求提高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的散热性。

在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电源装置(3)中,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散热构件(罩35)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遮盖第1零件(31)。

在第2形态的电源装置(3)中,由于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利用散热构件(罩35)遮盖第1零件(31),因此能够利用散热构件(罩35)保护第1零件(31)。

在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电源装置(3)中,在第2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散热构件(罩35)具有收纳部(350),该收纳部(350)在一面具有开口部(351),将第1零件(31)经过开口部(351)收纳在内部。优选是,散热构件(罩35)具有凸缘(352),该凸缘(352)自收纳部(350)的开口部(351)的缘向收纳部(350)外延伸。优选是,凸缘(352)与散热用导体(34)热结合。

在第3形态的电源装置(3)中,由于散热构件(罩35)的凸缘(352)与散热用导体(34)热结合,因此能在散热构件(罩35)与散热用导体(34)之间高效地传导热。结果,第3形态的电源装置(3)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在本发明的第4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中,包括:第1形态~第3形态中任一形态的电源装置(3);以及1个以上的固态发光元件(led20),其为负载,安装于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固态发光元件(led20)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安装在比安装有第1零件(31)的第1区域(303)靠近电路基板(30)的周缘的第2区域(304)。

在第4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中,由于在电源装置(3)的电路基板(30)安装有固态发光元件(led20),因此不需要固态发光元件(led20)专用的基板,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在第4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中,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的比安装有第1零件(31)的第1区域(303)靠近电路基板(30)的周缘的第2区域(304)安装有固态发光元件(led20)。结果,第4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能在广大范围内照射自固态发光元件(led20)放射的光。

在本发明的第5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中,在第4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包括控制自固态发光元件(led20)辐射的光的配光的配光控制构件(配光罩21)。优选是,配光控制构件(配光罩21)在第1面(301)利用紧固零件(安装螺钉22)与电路基板(30)紧固在一起。优选是,散热用导体(34)形成为在电路基板(30)的第1面(301)上,使从散热用导体(34)的与发热零件(33)重叠的部分到散热用导体(34)的最靠近紧固零件(安装螺钉22)的部分的沿着散热用导体(34)的距离(x1)比最短距离(x0)长。优选是,最短距离(x0)是在第1面(301)上从散热用导体(34)的与发热零件(33)重叠的部分到紧固零件(安装螺钉22)的最短距离。

在第5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中,通过延长发热零件(33)的热经由散热用导体(34)传递到紧固零件(安装螺钉22)的距离(x1),能够抑制紧固零件(安装螺钉22)的温度过度上升。结果,第5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能够抑制由紧固零件(安装螺钉22)的温度过度上升而导致的配光控制构件(配光罩21)的变形等。

在本发明的第6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中,在第4形态或第5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散热构件(罩35)具有用于反射自固态发光元件(led20)辐射的光的反射面(3500)。

在第6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中,由于利用散热构件(罩35)的反射面(3500)反射自固态发光元件(led20)辐射的光,因此能够谋求提高自固态发光元件(led20)辐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在本发明的第7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包括:第4形态~第6形态中任一形态的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以及器具主体(10),其用于支承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

在第7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能够提供能提高发热零件(33)所发出的热的散热性的照明器具(1)。

在本发明的第8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在第7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器具主体(10)利用金属材料形成为板状。优选是,照明装置(点亮单元2)在器具主体(10)的正面支承于器具主体(10),且在器具主体(10)的背面固定于建材。优选是,器具主体(10)的正面与电路基板(30)的第2面热结合。

在第8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能使固态发光元件(led20)所发出的热向金属材料制的器具主体(10)传递而高效地冷却固态发光元件(led20)。

在本发明的第9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在第7形态或第8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器具主体(10)包括结合构件(保持件12),该结合构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且机械性地与布线器具(吊顶体8和适配器13)结合,该布线器具与外部电源(交流电源9)电连接并配置于建材。优选是,器具主体(10)在电路基板(30)的与布线器具(吊顶体8和适配器13)对应的位置设有贯通孔(101)。优选是,电源装置(3)经过贯通孔(101)与布线器具(吊顶体8和适配器13)电连接。

在第9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能够利用已有的布线器具(吊顶体8和适配器13)简化向建材的安装作业。

在本发明的第10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在第7形态~第9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器具主体(10)在与电路基板(30)的第2面(302)处的第2零件(32)的安装区域相对的范围内,具有向与第2面(302)分开的朝向凹陷的凹部(100)。

在第10形态的照明器具(1)中,利用器具主体(10)的凹部(100)易于确保第2零件(32)与器具主体(10)之间的绝缘距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