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7650发布日期:2019-04-03 04:3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调平促动器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车辆用灯具的结构,已知的有具备调平促动器的车辆用灯具,该调平促动器用于使以能够相对于灯体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校光的方式的灯具单元相对于校光的转动独立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种调平促动器的结构,记载了以输出轴部件从促动器主体向灯具后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调平促动器,该输出轴部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促动器主体在灯具前后方向移动,该促动器主体固定支承于灯具单元。

并且,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形成如下结构,用于在上下方向校光灯具单元的校光螺杆能够相对于灯体绕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在此基础上,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以在与校光螺杆的同一轴线上朝向该校光螺杆的顶端部的状态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55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相对于校光螺杆直排配置,因此将调平促动器与校光螺杆相加后的前后长度变长,因此不容易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的空间。

对此,如果构成为将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以从促动器主体向上方或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输出轴部件的顶端部使输出轴部件连结于校光螺母,则能够缩短调平促动器与校光螺杆相加后的前后长度。

但是,即使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存在因灯具结构变得难以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的空间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调平促动器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容易地根据灯具结构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的空间。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通过对调平促动器及校光螺母的结构加以设计,谋求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如下:

该车辆用灯具具备:灯体;灯具单元,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灯体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校光;调平促动器,其用于使该灯具单元相对于上述校光的转动独立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用于将上述灯具单元在上下方向上校光的校光螺杆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灯体绕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在上述校光螺杆安装有与该校光螺杆螺纹啮合的校光螺母,

上述调平促动器具备:促动器主体,其固定支承于上述灯具单元;输出轴部件,其以配置为从该促动器主体向上方或下方突出的状态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促动器主体在灯具前后方向上移动;

上述输出轴部件的顶端部和上述校光螺母在从包含上述轴线的竖直面沿左右方向偏离的位置连结。

上述“校光螺杆”只要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灯体绕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即可,可以是仅由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构成的结构,也可以是沿与灯具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部分经由齿轮等连结于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而成的结构。

上述“输出轴部件”配置为从促动器主体向上方或下方突出,但也可以配置为不一定向正上方或正下方突出,只要在不妨碍调平以及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校光的范围内即可,可以配置为向从正上方或正下方倾斜的方向突出。

上述“输出轴部件”在其顶端部连结于校光螺母,但就其具体连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

上述“输出轴部件的顶端部”和上述“校光螺母”的连结位置只要是从包含上述轴线的竖直面在左右方向上离开的位置即可,就其具体位置不作特别限定。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用于使灯具单元相对于校光的转动独立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调平促动器,由于该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在其顶端部连结于校光螺母,该校光螺母与用于将灯具单元在上下方向上校光的校光螺杆螺纹啮合,因此能够通过使该输出轴部件相对于促动器主体在灯具前后方向上移动而进行调平。

此时,由于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配置为从固定支承于灯具单元的促动器主体向上方或下方突出,并非一直以来那样相对于校光螺杆直排地配置的结构,因此能够缩短调平促动器与校光螺杆相加后的前后长度,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在本发明中,由于在从包含校光螺杆旋转时的轴线的竖直面向左右方向离开的位置连结输出轴部件的顶端部和校光螺母,因此,能够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输出轴部件和校光螺母的连结位置相对于校光螺杆和校光螺母的螺纹啮合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偏置,因此能够提高调平促动器的配置自由度,因此能够容易地根据灯具结构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的空间。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具备调平促动器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容易地根据灯具结构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的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输出轴部件和校光螺母的连结位置相对于校光螺杆和校光螺母的螺纹啮合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偏置,因此能够容易地缩小调平促动器与校光螺母相加后的上下宽度。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构成为校光螺母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灯体在灯具前后方向上滑动,则在使校光螺杆旋转以在上下方向校光灯具单元时,能够预先防止校光螺母连带旋转而导致在与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连结的部分施加不合理的力。

此时,如果在校光螺母中,在位于相对于输出轴部件的连结位置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弹性片,该弹性片用于相对于灯体在上下方向弹性地按压该校光螺母,则尽管输出轴部件和校光螺母的连结位置相对于校光螺杆和校光螺母的螺纹啮合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偏置,也能够在可靠地维持校光螺母与灯体12的卡合状态的基础上,使校光螺母相对于灯体滑动。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构成为在校光螺母相对于包含上述轴线的竖直面在位于与输出轴部件的连结位置为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弹性片,该弹性片用于相对于灯体在左右方向弹性地按压该校光螺母,则能够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即,由于在输出轴部件和校光螺母的连结位置相对于校光螺杆和校光螺母的螺纹啮合位置c在左右方向上偏置的情况下,因进行调平及校光而使校光螺母在左右方向上位移的外力起作用,但校光螺母被弹性片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地按压,因此能够限制校光螺母的位移。并且,由此,能够在可靠地维持校光螺母与灯体的卡合状态的基础上进行调平及校光。

上述各“弹性片”,可以是与校光螺母一体形成的弹性片,也可以是作为其他部件安装于校光螺母的弹性片。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构成为在校光螺母中在相对于包含上述轴线的竖直面位于与相对于输出轴部件的连结位置为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止挡件,该止挡件用于通过与灯具单元抵接而阻止该校光螺母以连结位置为中心转动超过规定角度,则能够在灯具制造工序中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即,将调平促动器安装于灯具单元,将校光螺母连结于其输出轴部件之后,在将该灯具单元安装于灯体时,由于止挡件对校光螺母的转动限制作用而能够将校光螺母的姿态限制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因此能够使校光螺母容易地螺纹啮合于支承于灯体的校光螺杆。

上述各“止挡件”,可以是与校光螺母一体地形成的止挡件,也可以是作为其他部件安装于校光螺母的止挡件。

然而,本发明的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从促动器主体向上方或下方突出,并且在其顶端部连结于校光螺母,因此,作为校光螺母的结构,构成为形成用于嵌入输出轴部件的顶端部的凹部,在此基础上,作为该凹部的结构,可以构成为具有能够使嵌入于该凹部的输出轴部件的顶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需要程度的相对位移的内周面形状。

并且,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不对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与校光螺母连结的部分施加不合理的力的基础上,能够将输出轴部件的灯具前后方向的移动动力传递为灯具单元的上下方向的转动,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调平及上下方向的校光。另外,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吸收各部件的安装误差。

此时,如果将校光螺母的凹部的内周面形状设为能够使嵌入于该凹部的输出轴部件的顶端部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需要程度的相对位移的形状,则即使在进行调平及上下方向的校光时的灯具单元的转动中心轴线沿相对于车宽方向向前后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不对调平促动器的输出轴部件与校光螺母连结的部分施加不合理的力更容易。另外,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吸收各部件的安装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部详细图。

图4是图2的iv部详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将上述车辆用灯具的校光螺母与调平促动器及支架一起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从斜前上方观察上述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车辆用灯具的调平功能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校光螺母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车体侧部件

10、210、310车辆用灯具

12、212、312灯体

12a下面壁

12a1抬高部

12b、312b后面壁

12c、212c、312c滑动卡合部

12d、212d、312d肋

14透光罩

16扩张板

16a圆形开口部

20a、20b灯具单元

22投影透镜

24发光元件

26反射件

28透镜支架

30基部件

30a向上反射面

30b散热翅片

40、240支架

40a下壁部

40b螺母卡合片

42枢轴

42a顶端部

44、46、346校光螺杆

48球面立式止推轴承

50、52、152校光螺母

52a凹部

52a1突起部

52b螺杆螺纹啮合部

52b1杆状开口部

52c、152c板状主体部

52c1左方延出部

52c2后方延出部

52c3、152c3前方延出部

52c4右方延出部

52d下沉部

52d1开口部

52e、52f、52h弹性片

52g凸缘部

52h1突起部

52i止挡件

60调平促动器

62促动器主体

62a长孔

62b突舌

64输出轴部件

64a顶端部

66螺钉

152j弹性片支承部

152j1卡合部

160弹性片

160a顶端部

160b基端部

212e、312e上面壁

212e1、312e1下沉部

312b1后方伸出部

318支承件

346a螺杆主体部

346aa、346ba锥齿轮

346b驱动用轴部

a卡合位置

ax光轴

ax1、ax2轴线

b、c螺纹螺合位置

d连结位置

f后侧焦点

lab、lac转动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用x表示的方向对灯具来说是“前方”(对车辆来说也是“前方”),用y表示的方向是与“前方”正交的“左方”(对车辆来说也是“左方”,但在正面观察灯具时为“右方”),用z表示的方向是“上方”。在除此以外的图中也是相同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是在车辆的右前端部设置的前照灯,其利用灯体12和安装于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14形成灯室,近光照射用的灯具单元20a和远光照射用的灯具单元20b在车宽方向并排地收纳于该灯室内。

在上述灯室内,在两个灯具单元20a、20b的前方附近配置有以将灯具单元20a、20b包围的方式形成的扩张板16。在该扩张板16,在与各灯具单元20a、20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允许来自灯具单元20a、20b的光照射的圆形开口部16a。

两个灯具单元20a、20b经由共同的支架40支承于灯体12。

该支架4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灯体12利用位于右上方(在正面观察灯具时为左上方)的枢轴42和位于左上方及右下方的两个校光螺杆44、46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转动。

另外,在该支架40固定支承有调平促动器60,该调平促动器60用于使两个灯具单元20a、20b与该支架40一起相对于上述校光的转动独立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两个灯具单元20a、20b都构成为投影型的灯具单元。

如图2所示,位于右侧的近光照射用的灯具单元20a具备: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ax的投影透镜22、配置于比该投影透镜22的后侧焦点f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的发光元件24、以从上方侧覆盖该发光元件24的方式配置且使来自该发光元件24的光朝向投影透镜22反射的反射件26。

发光元件24及反射件26支承于基部件30,投影透镜22经由投影支架28支承于基部件30。

在该基部件30形成有向上反射面30a,为了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向上反射面30a使来自反射件26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反射而入射到投影透镜22。

在该基部件30的下面形成有多个散热翅片30b,由此基部件30作为散热件发挥作用。

并且,灯具单元20a在该基部件30固定支承于支架40。

另一方面,为了进行远光照射,灯具单元20b的结构的一部分与灯具单元20a不同,但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灯具单元20a相同,

支架40在两个灯具单元20a、20b的后方侧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在其下端部形成有向灯具前方延伸的下壁部40a,以支承两个灯具单元20a、20b。

位于灯室内的右上方的枢轴42配置为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其顶端部(前端部)42a形成为球状。该枢轴42在其基端部固定支承于灯体12。并且,该枢轴42在其顶端部42a能够在所有方向转动地卡合于安装于支架40的球面立式止推轴承(sphericalstepbearing)48。

位于灯室内左上方的校光螺杆44(参照图1)配置为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在其基端部(后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灯体12。该校光螺杆44在其顶端附近部位与安装于支架40的校光螺母50螺纹啮合。该校光螺母50以支架40能够以与校光螺杆44的螺纹啮合位置b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在前后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架40。

位于灯室内右上方的校光螺杆46也配置为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在其基端部(后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灯体12。在该校光螺杆46的顶端附近部位安装有与该校光螺杆46螺纹啮合的校光螺母52。该校光螺母52经由调平促动器60支承于支架40。

如图1所示,枢轴42的顶端部42a和球面立式止推轴承48的卡合位置a位于与校光螺杆44和校光螺母50的螺纹啮合位置b等高的位置。但是,卡合位置a相对于螺纹啮合位置b向灯具后方侧位移。另一方面,校光螺杆46和校光螺母52的螺纹啮合位置c相对于卡合位置a的正下方的位置向车宽方向外侧(右侧)位移。

由于将两个灯具单元20a、20b在上下方向校光时的转动中心轴线lab为连结卡合位置a和螺纹啮合位置b的直线,因此成为在水平面内从螺纹啮合位置b向卡合位置a沿向灯具后方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直线。

另一方面,将两个灯具单元20a、20b在左右方向校光时的转动中心轴线lac为连结卡合位置a和位于其正下方的连结位置d(对此会在后文叙述)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线。

图3是图1的iii部详细图。图4是图2的iv部详细图。另外,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图6是将校光螺母52与调平促动器60及支架40一起表示的俯视图。进一步地,图7是表示从斜前上方观察上述车辆用灯具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亦如这些图所示,调平促动器60具备:固定支承于支架40的下壁部40a的促动器主体6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促动器主体62在灯具前后方向移动的输出轴部件64。

在促动器主体62的下壁部形成有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62a。并且,输出轴部件64配置为从促动器主体62的长孔62a向下方(具体为正下方)突出。另外,在促动器主体62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其上端部带孔的突舌62b。并且,通过在各突舌62b拧紧螺钉66,调平促动器60固定于支架40的下壁部40a。

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形成为直径比其轴部大的球状,其顶端部64a的最顶端部分形成为平面状。并且,该输出轴部件64在其顶端部64a连结于校光螺母52。

该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是在从包含成为校光螺杆46的旋转轴心的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ax1的竖直面在左右方向上离开的位置进行的。具体来说,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相对于螺纹啮合位置c向车宽方向内侧(左侧)位移。另外,该连结位置d也相对于螺纹啮合位置c向灯具前方侧位移。

校光螺母52构成为树脂制成的注射成型品,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灯体12在灯具前后方向滑动。

在该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的部分形成有用于嵌入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的凹部52a。另外,在该校光螺母52的螺纹啮合位置c的部分形成有与校光螺杆46螺纹啮合的螺杆螺纹啮合部52b。并且,这些凹部52a及螺杆螺纹啮合部52b利用沿水平面延伸的板状主体部52c而被一体化。

凹部52a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在其外周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连接于板状主体部52c。此时,该凹部52a具有能够使嵌入于该凹部52a的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分别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进行需要程度的相对位移的内周面形状。

具体来说,该凹部52a具有:以比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的直径稍大的前后宽度形成为平面状的前后一对竖直面、作为比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的直径大一定程度的圆筒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左右一对竖直面、在比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的上下宽度略深的位置形成的底壁面。

由此,顶端部64a嵌入于该凹部52a的输出轴部件64将其灯具前后方向的移动恰当地传递至校光螺母52,另一方面,在上下方向保有一点的余量同时在左右方向保有较大的余量。

在该凹部52a的前后一对竖直面的上端部以沿左右方向跨过规定长度而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突起部52a1,该突起部52a1用于防止嵌入于该凹部52a的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从该凹部52a脱出。另外,在该凹部52a的底壁部的位于各突起部52a1的各自正下方的部分分别形成有比该突起部52a1大一圈的缝隙52a2。

另一方面,螺杆螺纹啮合部52b以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半圆筒状,在其下端部连接于板状主体部52c。

在该螺杆螺纹啮合部52b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容易地进行与校光螺杆46的螺纹啮合的杆状开口部52b1。

如图5及图6所示,板状主体部52c以在俯视观察时沿灯具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十字状。并且,凹部52a配置于该板状主体部52c的左方延出部52c1,螺杆螺纹啮合部52b配置于该板状主体部52c的后方延出部52c2。

后方延出部52c2以比螺杆螺纹啮合部52b稍宽的左右宽度形成。并且,校光螺母52在该后方延出部52c2能够在灯具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于灯体12。

在该后方延出部52c2的下面形成有以大致半圆筒状的截面形状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弹性片52e。这些左右一对弹性片52e以相互对置的内侧部分从后方延出部52c2的下面离开的状态形成,由此因上下方向的按压力而弹性变形。各弹性片52e的前端面形成为沿竖直面延伸,但其后端面形成为沿相对于竖直面向灯具前方侧倾斜地延伸。

另一方面,左方延出部52c1以比凹部52a略宽的前后宽度形成,在其顶端部(即比凹部52a更靠左侧的位置),在相对于该左方延出部52c1低一阶的位置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沉部52d。

在该下沉部52d形成有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状的开口部52d1,在该开口部52d1内配置有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状的弹性片52f。该弹性片52f以从下沉部52d的开口部52d1的后端缘的位置向灯具前方且略向下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悬臂状。

板状主体部52c的前方延出部52c3以比后方延出部52c2窄的左右宽度形成,在其前端部形成有沿前方延出部52c3的前端缘向上方延伸的凸缘部52g。

在该前方延出部52c3的下面的位于比校光螺杆46的轴线ax1更靠右侧位置的部分形成有弹性片52h,该弹性片52h用于相对于灯体12在左右方向弹性地按压校光螺母52。

该弹性片52h在轴线ax1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从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壁部的后端位置向灯具前方以翻折成j字状的方式延伸,在其前端部的右侧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的突起部52h1。

板状主体部的右方延出部52c4以比左方延出部52c1窄的前后宽度形成,在其前端部(即比轴线ax1更靠右侧的位置)形成有止挡件52i,该止挡件52i用于阻止校光螺母以连结位置d为中心转动超过规定角度。

如图3所示,在支架40形成有从其下壁部40a的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的螺母卡合片40b。该螺母卡合片40b以l字形的截面形状以沿灯具前后方向横跨规定长度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此时,该螺母卡合片40b形成为从下壁部40a向下方延伸后,其顶端部向右方弯折成直角。

止挡件52i形成为将螺母卡合片40b的顶端部从其下侧、右侧、上侧包围。此时,该止挡件52i与螺母卡合片40b的顶端部空出一定的间隔,以比螺母卡合片40b更短的前后长度形成。

如图6的双点划线及虚线所示,若校光螺母52以连结位置d为中心从原来的位置(即螺杆螺纹啮合部52b的中心轴线与轴线ax1一致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转动规定角度,则止挡件52i的侧面壁的前端缘或后端缘抵接螺母卡合片40b的顶端部从而限制在此以上的转动。

另外,若校光螺母52以连结位置d为中心从原来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规定角度,则止挡件52i的上面壁或下面壁抵接螺母卡合片40b的顶端部从而限制在此以上的转动。

如图4所示,灯体12的下面壁12a的后面壁12b附近的部分相比于其他一般部分形成为高一阶的抬高部12a1。

并且,在该抬高部12a1的上面,以从后面壁12b向灯具前方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左右一对滑动卡合部12c,该左右一对滑动卡合部12c用于能够在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校光螺母52。

另外,在灯体12的下面壁12a的一般部分形成有向灯具前方延伸为直线状的一对肋12d。这一对肋12d形成于比位于右侧的滑动卡合部12c稍靠左侧的位置和从该位置向左侧偏离了与弹性片12h整体的左右宽度大致相同尺寸的位置。

如图7所示,校光螺母52以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嵌入于其凹部52a的状态从灯具前方侧向图中箭头表示的方向安装于灯体12。

即,在左右一对滑动卡合部12c之间插入校光螺母52的板状主体部52c的后方延出部52c2之后,通过将校光螺母52的螺杆螺纹啮合部52b插入校光螺杆46的顶端部而使校光螺母52的螺杆螺纹啮合部52b与该校光螺杆46边螺纹啮合并向灯具后方侧移动,由此进行向灯体12安装。

此时,通过从灯具前方侧用手指按压校光螺母52的凸缘部52d3,能够使校光螺母52容易地沿灯体12的下面壁12a的上面向灯具后方侧移动。另外,此时,通过使左右一对弹性片52f抵接于下面壁12a的抬高部12a1并使左右一对弹性片52f弹性变形,能够使后方延出部52c2容易地卡合左右一对滑动卡合部12c。进一步地,此时,通过使弹性片52f抵接于下面壁12a的一般部分并使弹性片52f弹性变形,同时将弹性片52h插入一对肋12d之间,使其顶端部52h1边弹性变形并抵接于右侧的肋12d,从而稳定地维持校光螺母52的姿态。

另外,在进行向灯体12安装校光螺母52之前的阶段中,虽然构成为能够以连结位置d为中心从原来的位置转动,但通过校光螺母52的止挡件52i与支架40的螺母卡合片40b的抵接而限制超过规定角度的转动,并且,由于在校光螺母52的螺杆螺纹啮合部52b的后端部形成有杆状开口部52b1,因此容易地进行向灯体12安装校光螺母52时与校光螺杆46的螺纹啮合。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车辆用灯具10的调平功能的与图2相同的图。

在该图中表示的是灯具单元20a与支架40一起从处于上下方向的校光基准位置的状态因调平促动器60的驱动而向上下两个方向进行调平时的样子。

如该图的实线所示,在灯具单元20a处于上下方向的校光基准位置且未进行调平的状态中,其光轴ax沿灯具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

并且,如该图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向上方调平灯具单元20a时,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相对于促动器主体62向灯具后方侧相对移动。此时,由于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在连结位置d连结于处于上下方向的校光基准位置的校光螺母52不动,因此实际上促动器主体62向灯具前方侧移动。由此,灯具单元20a与支架40一起以转动中心轴线lab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其光轴ax变为向斜上方延伸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该图的虚线所示,在向下方调平灯具单元20a时,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相对于促动器主体62向灯具前方侧相对移动。但实际上促动器主体62向灯具后方侧移动。因此,与支架40一起的灯具单元20a以转动中心轴线lab为中心向下方转动,其光轴ax变为向斜下方延伸的状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具备调平促动器60,该调平促动器60用于使灯具单元20a相对于校光的转动独立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但由于该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在其顶端部64a连结于与校光螺杆46螺纹啮合的校光螺母,该校光螺杆46用于在上下方向校光灯具单元20a,因此,能够通过使该输出轴部件64相对于促动器主体62在灯具前后方向移动而进行调平。

此时,由于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配置为从固定支承于灯具单元20a的促动器主体62向下方突出,并非一直以来那样相对于校光螺杆46直排地配置的结构,因此能够缩短调平促动器60与校光螺杆46相加后的前后长度,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60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从包含校光螺杆46旋转时的轴线ax1的竖直面向左右方向离开的位置连结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和校光螺母52,因此,能够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输出轴部件64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相对于校光螺杆46和校光螺母52的螺纹啮合位置c在左右方向上偏置,因此能够提高调平促动器60的配置自由度,由此能够容易地根据灯具结构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60的空间。

因此,如图5所示,即使在为了在灯体12的后方附近配置车体侧部件2(例如洗涤槽用管线等)而需要以避开这些的方式配置校光螺杆46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勉强配置调平促动器60的状态进行其输出轴部件64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具备调平促动器60的车辆用灯具10中,能够容易地根据灯具结构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60的空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输出轴部件64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相对于校光螺杆46和校光螺母52的螺纹啮合位置c在左右方向上偏置,因此能够容易地缩小调平促动器60与校光螺母52相加后的上下宽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校光螺母5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灯体12在灯具前后方向滑动,因此在使校光螺杆46旋转以在上下方向校光灯具单元20a时,能够预先防止校光螺母52连带旋转而导致在与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连结的部分施加不合理的力。

此时,由于在校光螺母52,在位于相对于输出轴部件64的连结位置d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弹性片52e、52f,该弹性片52e、52f用于相对于灯体12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地按压该校光螺母52,因此尽管输出轴部件64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相对于校光螺杆46和校光螺母52的螺纹啮合位置c在左右方向上偏置,也能够在可靠地维持校光螺母52与灯体12的卡合状态的基础上,使校光螺母52相对于灯体12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校光螺母52中相对于包含轴线ax1的竖直面位于与相对于输出轴部件64的连结位置d为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弹性片52h,该弹性片52h用于相对于灯体12在左右方向弹性地按压该校光螺母52,因此,能够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即,由于在输出轴部件64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相对于校光螺杆46和校光螺母52的螺纹啮合位置c在左右方向上偏置的情况下,因进行调平及校光而使校光螺母52在左右方向上位移的外力起作用,但因弹性片52h而使校光螺母52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地按压,因此能够限制校光螺母52的位移。并且,由此,能够在可靠地维持校光螺母52与灯体12的卡合状态的基础上进行调平及校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校光螺母52中相对于包含轴线ax1的竖直面位于与相对于输出轴部件64的连结位置d为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止挡件52i,该止挡件52i用于通过与支承灯具单元20a的支架40抵接而阻止该校光螺母52以连结位置d为中心转动超过规定角度,因此能够在灯具制造工序中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即,将调平促动器60安装于支架40,将校光螺母52连结于其输出轴部件64之后,在将该支架40安装于灯体12时,由于止挡件52i对校光螺母52的转动限制作用而能够将校光螺母52的姿态限制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因此能够使校光螺母52容易地螺纹啮合于支承于灯体12的校光螺杆4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校光螺母52形成有用于嵌入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的凹部52a,但该凹部52a具有使嵌入于该凹部52a的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需要程度的相对位移的内周面形状,因此在不对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与校光螺母52连结的部分施加不合理的力的基础上,能够将输出轴部件64的灯具前后方向的移动动力传递为灯具单元20a的上下方向的转动。并且,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调平及上下方向的校光,还能够吸收各部件的安装误差。

而且,由于校光螺母52的凹部52a具有能够使嵌入于该凹部52a的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在左右方向进行需要程度的相对位移的内周面形状,因此尽管进行调平及上下方向的校光时的灯具单元20a的转动中心轴线lab沿相对于车宽方向向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也能够不对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与校光螺母52连结的部分施加不合理的力,还因此能够吸收各部件的安装误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定输出轴部件64的顶端部64a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为从包含轴线ax1的竖直面向车宽方向内侧(左侧)离开的位置,但也可以采用设定为向车宽方向外侧(右侧)离开的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弹性片52e、52f与校光螺母52一体地形成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在校光螺母52作为其他部件安装金属制成的弹性片的结构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两个灯具单元20a、20b都为投影型的灯具单元,但也可以代替这些采用抛物线型的灯具单元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两个灯具单元20a、20b经由支架40支承于灯体12,但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灯具单元经由支架40支承于灯体12的结构,或者,还可以是灯具单元不经由支架40直接支承于灯体12的结构。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图9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校光螺母152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该校光螺母152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板状主体部152c的前方延出部152c3的部分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局部不同。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校光螺母52中,在板状主体部52c的前方延出部52c3的下面形成有弹性片52h,但在本变形例的校光螺母152中,在板状主体部152c的前方延出部152c3的下面形成有弹性片支承部152j,在弹性片支承部152j安装有金属制成的弹性片160。

该弹性片160是通过板簧在水平面内形成为大致c字状而形成的。并且,该弹性片160的基端部160b卡合固定于弹性片支承部152j的卡合部152j1,该弹性片160的顶端部160a从弹性片支承部152j向右方突出。

在本变形例中,在将校光螺母152安装于灯体12时,通过使弹性片160的顶端部160a抵接下面壁12a的肋12d,从而稳定地维持校光螺母152的姿态。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和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能够充分地确保弹性片160的反弹力。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210,与图2相同的图。

如该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21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在本变形例,用于与支架240一起校光及调平灯具单元20a的机构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上下颠倒的状态配置,与此相应地灯体212的结构也和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局部不同。

即在本变形例中,支承灯具单元20a的支架240具有使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架40上下颠倒的形状,并且,将灯具单元20a在上下方向上校光时的转动中心轴线lab位于灯具单元20a的下方侧。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将灯具单元20a在左右方向校光时的转动中心轴线lac也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线,但卡合位置a和连结位置d的位置关系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反。

与此相对应地,在本变形例中,枢轴42及球面立式止推轴承48位于灯具单元20a的下方侧,另外,校光螺杆46及校光螺母50以及调平促动器60位于灯具单元20a的上方侧。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以配置为从促动器主体62向上方(具体为正上方)突出的状态连结于校光螺母52。

在本变形例的灯体212的上面壁212e的靠近后面壁212b的部分形成有下沉部212e1,在该下沉部212e1的下面形成有左右一对滑动卡合部212c,另外,在灯体212的上面壁212e的一般部分形成有一对肋212d。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调平促动器60的输出轴部件64也配置为从规定支承于灯具单元20a的促动器主体62向上方突出,并非一直以来那样相对于校光螺杆46直排地配置的结构,因此能够缩短调平促动器60与校光螺杆46相加后的前后长度,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60的空间。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输出轴部件64和校光螺母52的连结位置d也相对于校光螺杆46和校光螺母52的螺纹啮合位置c在左右方向上偏离,因此能够提高调平促动器60的配置自由度,由此能够根据灯具结构容易地确保用于配置调平促动器60的空间。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310,与图2相同的图。

如该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31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但校光螺杆346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情况不同,与此相应地灯体312的结构也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情况局部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校光螺杆346为经由一对锥齿轮346aa、346ba连结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螺杆主体部346a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用轴部346b而成的结构。

螺杆主体部346a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校光螺杆46相同,配置于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ax1上。该螺杆主体部346a具有截断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校光螺杆46的后部的形状,锥齿轮346aa固定于其后端部。

本变形例的灯体312的上面壁312e的靠近后面壁312b的部分也形成有下沉部312e1,该下沉部312e1的下面形成有左右一对滑动卡合部312c,另外,在灯体312的上面壁312e的一般部分形成有一对肋312d。

并且,在上面壁312e的下沉部312e1设有能够在锥齿轮346aa的前方附近转动地支承该螺杆主体部346a的支承件318。

另一方面,驱动用轴部346b配置于与轴线ax1正交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轴线ax2上,在其上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灯体312的上面壁312e。锥齿轮346ba以固定于该驱动用轴部346b的下端部的状态与螺杆主体部346a的锥齿轮346aa啮合。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校光螺杆346的驱动用轴部346b绕轴线ax2旋转,使其螺杆主体部346a绕轴线ax1旋转,因此进行灯具单元20a的上下方向的校光。

为了能够这样配置校光螺杆346,本变形例的灯体312的后面壁312b的上部形成为相对于其他一般部分向灯具后方侧伸出的后方伸出部312b1。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和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由于从车辆用灯具310的上方侧的操作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灯具单元20a的上下方向的校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示为规格的数值只是一个例子,显然也可以将它们适当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记载的结构,可以采用进行了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