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1542发布日期:2018-09-14 21:40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较佳视觉效果的灯具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照明一般都是采用直射照明,即光源采用直下式发光,这种结构简单、直接,但产生的问题是光源太过刺眼,且光照均匀度不佳,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如表演或展示场所等,明亮的光源所产生的眩光以及较差均匀度的光照面,是无法提供较佳或较柔和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佳视觉效果的灯具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灯具模组,包括: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设置于入光面处的光源;设置在反光罩内的光线调整件,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与第一调整结构相接的第二调整结构及与第二调整结构相接的第三调整结构,所述第一调整结构位于第二调整结构的外围,第二调整结构位于第三调整结构的外围,其中,第三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至入光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整结构设有第一截光槽,所述第一截光槽的开口朝向入光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截光槽为V型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截光槽包括第一截光壁及连接第二调整结构的第二截光壁,所述第一截光壁至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二截光壁至入光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三调整结构位于第二调整结构内缘,并由第二调整结构内缘朝向入光面延伸而凸出至第二调整结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整结构与第三调整结构之间构成第二截光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整结构为一倒锥形结构,所述第三调整结构为一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光线调整件还包括与第三调整结构相接的第四调整结构,所述第四调整结构架设于第三调整结构的内缘,且具有一第三截光槽。

优选的,所述光线调整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调整结构外围的环状件,所述第一调整结构与环状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且第一调整结构与环状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第一调整结构与第二调整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一调整结构与第二调整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一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灯具模组是在反光罩内设置光线调整件,利用光线调整件的第一调整结构、第二调整结构、第三调整结构来进行光线的遮蔽或是调整,进而使得自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经光线调整件后能有较佳或是较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而不会造成任何不舒服的视觉感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光线调整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光线调整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如图所示,一种灯具模组,包括:反光罩1,所述反光罩1包括入光面2及出光面3;设置于入光面2处的光源4;设置在反光罩1内的光线调整件,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一调整结构5相接的第二调整结构6及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的第三调整结构7,所述第一调整结构5位于第二调整结构6的外围,第二调整结构6位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外围,其中,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5至入光面2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将光线调整件配设于反光罩1内,并利用光线调整件来有效调整及控制反射至出光面3的光线。灯具模组利用反光罩1将光源4产生的光线投射至有效角度内以构成有效光,如反光罩1为10°的反光罩,如此一来,在有效角度10°之内光的强度都在300cd以上,而超过10°之外的光线就会减弱,形成光晕,而形成光晕的这些光线透过光线调整件,可使光晕的光线较为柔和。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灯具模组利用光线调整件,可使有效角度之外的光经光线调整件反射后产生较佳或是较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使用者不易直接看到光源4,以免光源4发出的高强度光线直接进入使用者眼睛而造成不适,特别是对于一些表演或展示场而言,光线调整件的设计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提供均匀度较佳的光照面,进而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具体来说,所述光线调整件包括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及第三调整结构7,第一调整结构5位于第二调整结构6的外围且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第二调整结构6位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外围且与第三调整结构7相接,通过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及第三调整结构7来调整及控制反射至出光面3的光线。优选的,所述光线调整件还包括与第三调整结构7相接的第四调整结构8,所述第四调整结构8架设于第三调整结构7的内缘。

在本实施例中,光线调整件的中心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高度,外周缘的结构高度较低,相对于位于上方的入光面2而言,第四调整结构8至入光面2的距离等于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一调整结构5至入光面2的距离,光源4发出光线后,第四调整结构8、第三调整结构7、第二调整结构6、第一调整结构5会分别在不同的配置位置或是高度位置来调整及控制反射至出光面3的光线,进而提供较佳或是交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调整结构8至入光面2的距离虽然是等于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调整结构8至入光面2的距离可以是大于或小于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在此不做限制。

光线调整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9和第二连接结构10,其可以是一肋条,第一连接结构9连接第一调整结构5与环状件11,第二连接结构10连接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二调整结构6,环状件11上可以设置卡勾,藉由卡勾与反光罩1的内缘连接,从而将光线调整件有效地固设于反光罩1内。当然,光线调整件也可以利用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或第三调整结构7来直接或间接地与反光罩1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调整结构5与环状件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调整结构5与第二调整结构6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以供光线穿射,其中,第二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一间隙。

接着,本实用新型在此针对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第三调整结构7以及第四调整结构8的设计做详细说明。

所述第一调整结构5设有开口朝向入光面2的第一截光槽,如V型槽,其具有第一截光壁体12及第二截光壁体13,第一截光壁体12通过第一连接结构9间接地与反光罩1相接,第二截光壁体13通过第二连接结构10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当然,第一截光壁体12亦可直接地与反光罩1相接,而第二截光壁体13亦可直接地与第二调整结构6相接,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截光壁体12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截光壁体13至入光面2的距离,换言之,第一截光壁体12的结构高度大于第二截光壁体13的结构高度。光源4发出的部分光线会受到第一截光壁体12的限制,避免经反光罩1反射的部分光线出射至有效角度之外而造成光晕,另外,光源4发出的部分光线亦会受限于第一截光壁体12与第二截光壁体13间的V型槽,光源4发出的部分光线会于V型槽内反复反射,受到结构性地阻绝而不易再出射至出光面3。

再者,第二截光壁体13的外缘则是会将入射的光线投射至有效角度内以构成有效光。即,第一调整结构5的设置既可以利用第一截光壁体12及第一截光槽来遮蔽部分会投射至有效角度之外的光线,又可以利用第二截光壁体13的外缘将将入射的光线投射至有效角度内以构成有效光。

所述第三调整结构7位于第二调整结构6内缘,并由第二调整结构6内缘朝向入光面2延伸而凸出至第二调整结构6外部,故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会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其中,第三调整结构7与第二调整结构6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如图3所示,第三调整结构7与第二调整结构6之间通过卡扣实现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整结构6为一倒锥形结构,其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开口至入光面2的距离,所述第三调整结构7为一锥形结构,其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三开口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四开口至入光面2的距离,且第三开口的口径小于第四开口的口径。

特别地,所述第二调整结构6与第三调整结构7之间构成第二截光槽,其中第三调整结构7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因此,在第二截光槽的设计中,第三调整结构7的壁体至入光面2的距离小于第二调整结构6至入光面2的距离,此外,第二调整结构6更可让围绕第一开口的表面作为一截光面14,以有效的遮蔽部分会投射至有效角度之外的光线。

为让投射至有效角度的光线更佳均匀,本实施例中第三调整结构7的壁体内缘形成一光反射涂料,同样地,本实用新型亦可在第四调整结构8的壁体外缘形成一光反射涂料,如此一来,入射至第三调整结构7及第四调整结构8间的光线能够以适当的光线强度投射出。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第四调整结构8具有第三截光槽,第三截光槽可以直接地遮蔽直射至出光面3的部分光线,避免造成视觉上的不舒适,使自出光面3投射出的光线更加柔和。其中,第三截光槽是一V型槽结构,其开口是朝向入光面2的。

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三调整结构7至出光面3的距离小于第四调整结构8至出光面3的距离,换言之,入射至第三调整结构7的部分光线不易受到第四调整结构8的影响。即,入射至第三调整结构7的部分光线仍能有效地进行反射,并自出光面3投射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灯具模组是在反光罩1内设置光线调整件,利用光线调整件的第一调整结构5、第二调整结构6、第三调整结构7、第四调整结构8来进行光线的遮蔽或是调整,进而使得自光源4发出的光线在经光线调整件后能有较佳或是较柔和的光线投射效果,而不会造成任何不舒服的视觉感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