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LED导轨灯组的供电导轨的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4725发布日期:2019-01-02 22:0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LED导轨灯组的供电导轨的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LED导轨灯组的供电导轨的转接头。



背景技术:

LED因发光效率高、省电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目前,在专卖柜、商场及展厅等场合常采用LED射灯提供照明及产品光效效果。为了简化灯体结构,研究者开始采用导轨技术进行供电,以提高灯体安装的线性度和美观度。

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5678521U公开的《一种LED轨道射灯》,该专利的射灯也采用导轨和电路板结合的方式为LED灯供电。

但该专利并未公开如何实现转角的导轨灯与导轨灯间的电连接。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导线将转角两边的灯体连接实现供电的连续。但该种方式使得装置整体内部导线过多,且安装不便,若存在多个转角,则需将每个转角两边的灯体一一通过导线接通后才能实现整体照明,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LED导轨灯组的供电导轨的转接头,该转接头使得用户无需导线或采用极少的导线即可实现转角边的灯体与灯体间的电连接,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LED导轨灯组的供电导轨的转接头,该转接头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调整LED导轨灯的角度,从而满足不同角度的照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LED导轨灯组的供电导轨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置在至少两条呈一定夹角的供电导轨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头具有与至少两条供电导轨结构适配相连的连接臂;

每条供电导轨上设有第一导电板;

每个连接臂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板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导电板;

所述第二导电板上设有伸出所述连接臂外并可与所述第一导电板接触取电的导电触点;

其中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电连接,从而实现一条供电导轨导电即可带着其他供电导轨导电。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电连接具体为,所述转接头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间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一端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一端由穿过连通区域的导线连接;

且所述转接头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间可转动连接,便于与第一连接臂装配相连的供电导轨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这样便可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调整LED灯的照射角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为一端具有环形槽的空心柱状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臂具有一空心方形柱体,所述柱体的一侧上端设有与所述环形槽相适配并允许环形槽转动的弧形缺口;

所述第二连接臂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一连接臂从所述弧形缺口脱落的定位端盖;

所述定位端盖从靠近弧形缺口的柱体一端插入所述柱体内,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端盖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支臂及连接两支臂的端面;

所述支臂末端外侧具有朝向对方支臂方向延伸的斜面凸起;

所述柱体的两与弧形缺口所在面相垂直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斜面凸起位置对应的穿孔;

所述支臂插入柱体后,所述斜面凸起卡入所述穿孔中,所述端面与环形槽所在的一端侧壁相抵形成制约。

优选的,所述端面朝向所述环形槽径向方向形成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面呈与所述环形槽相一致的弧形端面并可与环形槽抵接,以对第一连接臂进一步限位。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内还设有用于缓解环形槽侧壁与所述柱体侧壁间的摩擦的塑料垫圈。

优选的,所述柱体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

所述弧形缺口位于第一连接体的第一侧壁上;

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顶面、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均存在远离弧形缺口的一端长度短于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远离弧形缺口的一端两侧分别沿平行第三、第四侧壁方向形成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

所述第一导电板位于供电导轨的顶面,第二导电板平行置于第二顶面下方;

所述第二连接体与第二顶面、第三、第四侧壁及第二、第三延伸部连接配合以固定第二导电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体为盖状结构,所述盖状结构包括第三顶面、位于第三顶面两侧的第五、第六侧壁及将该顶面与第五、第六侧壁的一侧封闭的封闭侧;

所述第三顶面设有供导电触点伸出的通孔,其两侧壁沿顶面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外侧设有朝向对侧延伸臂方向倾斜的凸块;

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三、第四侧壁上对应设有可供所述凸块弹出并卡住所述凸块的贯穿孔;

所述封闭侧沿垂直第五、第六侧壁的方向分别向外形成阶梯,所述第三、第四延伸部上分别设有卡接所述阶梯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三连接体和第四连接体;所述第三连接体为所述柱体去掉弧形缺口后的结构;

所述第四连接体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脚和连接两连接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脚外侧末端具有凸起部,第三连接体对应位置处设有固定所述凸起部固定的装配孔;

所述连接部包括与两连接脚直接相连且具有第一连通孔的第一平面以及与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面;

所述第二面上具有与第一连通孔对应的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通过空心颈部相连以构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一平面、第二面的尺寸均宽过所述弧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电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一体成型,第一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一端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导电板一端对应一体连接或通过导线相连;

一体成型的所述转接头通过上下壳体间的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导电板。该种设计也可实现一条导轨导电,另一条导轨因为该整体化导电板的作用也导电,减少了损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转接头连接两根呈一定夹角的供电导轨,且供电导轨和连接头间通过导电触点导通,从而便于仅需给一根导轨供电即可通过转接头导电实现带动其他导轨也导电,既省去了过去过多导线连接才能实现导电,连接操作复杂的问题,使得结构简化,同时该组合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和所处的具体空间位置决定电源的直接供应处,而且该组合使得拆装也更加方便,便于整理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一种转接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的另一种转接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a)-2(b)为图1的转接头不同角度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转接头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转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2示出了两种不同结构的转接头组件,但需要提及的是,本申请不仅仅只有这两种结构,其他不脱离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主旨和构思的结构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知名技术特征的数量。

结合图1-2及2(a)-2(b)、图3-4所示了一种连接LED导轨灯组的供电导轨的转接头,但该图所示的仅是本申请的一种结构,并非包含全部类型,本申请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能实现本申请功能的结构。此处对导轨为槽状结构这一类型进行阐述。

该供电导轨1呈槽状结构,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间呈一定夹角设置,转接头2 则就安装在供电导轨的转角处,转接头具有与供电导轨数量对应的并与供电导轨的槽状结构适配相连的连接臂。该转接头与供电导轨设计的一个巧妙之处在于,每条供电导轨1内设有第一导电板12,所述第一导电板12上布设有正负极线路;对应的,每个连接臂内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板1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导电板23,所述第二导电板23上设有伸出所述连接臂外并可与所述第一导电板12接触取电的导电触点24,其中第一连接臂21的第二导电板23与第二连接臂22的第二导电板23电连接,从而能实现一条供电导轨导电时即可通过两个PCB板间的电连接实现其他供电导轨导电。需要提及的是,本申请也可以不采用PCB板,而采用其他可导电材质进行电性连接。此处以具体的PCB 板为说明对象进行阐述。

参见图1、图2(a)-2(b)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臂21的第二导电板23与第二连接臂22的第二导电板23电连接具体为,所述转接头2的第一连接臂21与第二连接臂22间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21的第二导电板23一端与第二连接臂22的第二导电板23一端由穿过连通区域的导线(图中未示出)连接;同时,所述转接头2的第一连接臂21与第二连接臂22间可转动连接,这样便能使得与第一连接臂21装配相连的供电导轨1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而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调整LED灯的照射角度。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命名互换,从而是第二连接臂22绕自身轴线转动,此处“第一”“第二”仅是作为区分而已。

详见图2(a)-2(b)及图3,所述第一连接臂21为一端具有环形槽211的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臂22具有一空心方形柱体221,所述柱体221的一侧上端设有与所述环形槽211相适配并允许环形槽211转动的弧形缺口222;所述第二连接臂22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一连接臂21从所述弧形缺口222脱落的定位端盖223;所述定位端盖223 能从靠近弧形缺口222的柱体221一端插入所述柱体221内,与所述柱体221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该定位端盖223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支臂223A及连接两支臂223A 的端面223B,所述支臂223A末端外侧具有朝向对方支臂方向延伸的斜面凸起223D;所述柱体221与弧形缺口222所在面垂直的两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斜面凸起223D位置对应的穿孔224;所述支臂223A插入柱体221后,所述斜面凸起223D从所述穿孔224 中穿出,所述端面223B与环形槽211所在的一端侧壁相抵形成制约,从而防止第一连接臂脱落。

所述端面223B朝向所述环形槽211径向方向形成第一延伸部223E,同时所述第一延伸部223E的端面呈与所述环形槽211相一致的弧形端面并与环形槽211抵接,从而能对第一连接臂21进一步限位,防止其脱落。

由于环形槽211的侧壁与弧形缺口222所在的侧壁间存在摩擦,所以转动的时候比较吃力,为了缓解该种情况,可以在环形槽211内设置塑料垫圈216,以减小摩擦。

再次参见图2(a)-2(b)所示,所述柱体221包括第一连接体221A和第二连接体221B;所述弧形缺口222位于第一连接体221A的第一侧壁221A-1上;与第一侧壁 221A-1相对的第二顶面221A-2、与第一侧壁221A-1相邻的第三侧壁221A-3、第四侧壁221A-4均存在远离弧形缺口222的一端长度短于第一侧壁221A-1;所述第一侧壁 221A-1远离弧形缺口222的一端两侧分别沿平行第三、第四侧壁221A-3、221A-4方向形成第二延伸部221A-11、第三延伸部221A-12;所述第一导电板12位于供电导轨1的顶面,第二导电板23平行置于第二顶面221A-2下方;所述第二连接体221B与第二顶面221A-2、第三、第四侧壁221A-3、221A-4及第二、第三延伸部221A-11、221A-12 连接配合以固定第二导电板23。

所述第二连接体221B为盖状结构,所述盖状结构包括第三顶面221B-1、位于第三顶面221B-1两侧的第五、第六侧壁221B-2、221B-3及将该顶面221B-1与第五、第六侧壁221B-2、221B-3的一侧封闭的封闭侧221B-4;所述盖状结构的第三顶面221B-1 设有供导电触点21申出的通孔221B-5,其两侧壁221B-2、221B-3沿顶面221B-1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延伸臂221C,所述延伸臂221C外侧设有朝向对侧延伸臂221C方向倾斜的凸块221D;所述第一连接体221A的第三、第四侧壁221A-3、221A-4上对应设有可供所述凸块221D弹出并卡住所述凸块221D的贯穿孔221E;所述封闭侧221B-4沿垂直第五、第六侧壁221B-2、221B-3的方向分别向外形成阶梯221B-41,所述第二、第三延伸部221A-11、221A-12上分别设有卡接所述阶梯221B-41的开口221F。

所述第一连接臂21包括第三连接体212和第四连接体213;所述第三连接体212 为所述柱体221去掉弧形缺口222后的结构;所述第四连接体21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脚213A和连接两连接脚213A的连接部213B;所述连接脚213A外侧末端具有凸起部213C,第三连接体212对应位置处设有固定所述凸起部213C固定的装配孔212A;所述连接部213B包括与两连接脚213A直接相连且具有第一连通孔213C-1的第一平面 213F以及与第一平面213F平行的第二面213D;所述第二面213D上具有与第一连通孔 213C-1对应的第二连通孔213D-1,第一连通孔213C-1和第二连通孔213D-1通过空心颈部213E相连以构成所述环形槽211;所述第一平面213F、第二面213D的尺寸均宽过所述弧形缺口222。

详见图2和图4所示的本申请连接头的另一种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21的第二导电板23与第二连接臂22的第二PCB板22电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臂21与第二连接臂22一体成型,第一连接臂21的第二导电板23一端与第二连接臂22的第二导电板23一端对应一体连接或通过导线相连;一体成型的所述转接头2通过上下壳体25、 26间的扣合固定所述第二导电板23。这样的设计同样可以在一根导轨通电后,转接头通过导电触点与该导轨中PCB板的接触而导通,进而再通过该转接头与另一导轨的接触,而使得另一导轨的PCB板因为得到而导通,既简化了结构,又使得整体装配更方便,同时能减少损耗;方便用户根据实际的空间环境而选择供电位置,满足多种需求,同时该第一导电板12和第二导电板23均采用PCB板,而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便不再赘述。

除了上述改进外,其他相类似的改进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范围内,此处就不再赘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