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光源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0277发布日期:2018-12-11 19:4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灯具光源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涉及一种灯具,尤指一种可提升光学效能的灯具光源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高涨,节能减碳及温室效应的发生,世界各国莫不绞尽脑汁设法降低碳污染的问题,因此不断发展绿色产业,以降低用电及对空气、土地的污染。

照明领域产品应用LED(Light Emittimg Diode)技术于照明灯具,已成为产业共识。由于LED灯具具有低耗电、体积小、反应快,因此应用领域广、型态多;从功能上来说,如单座形LED灯、长形灯管、投射灯、崁灯、平板灯、悬吊式平板灯…等,皆己使用于商业照明、办公室照明、居家照明、工业照明及景观照明应用等,呈现完整及多元应用的产品趋势,是当今最具优势且省电节能的光照设计。

请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LED灯具的立体分解图,该LED灯具1包括一框体11,该框体具有一容置空间111及一内周侧112,该容置空间111内则设置有一板件组12,该板件组包括有背板、反光板、导光板、扩散板等板件,于该内周侧112设置至少一灯条13并于其上装设复数LED元件131,然而,而该灯条13的LED元件131产生光源且直接往所述容置空间111射出,并经由所述板件组12等板件达到出光的目的,但其LED元件131的光源仅由所述背板、反光板、导光板、扩散板出光还是会有漏光或亮边或黄边等问题产生。

因此,如何将上述缺失问题加以改进,乃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增光、导光及反射效率的灯具光源调节结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LED灯具存在的漏光或亮边或黄边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灯具光源调节结构,包括一框架,该框架内形成有一内周侧及一内组框,该内周侧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灯条,该灯条上排列设置有复数发光件;及至少一光调节层,该光调节层形成于所述框架的内周侧位置处且相邻所述灯条。

进一步,所述光调节层形成于所述内组框上。

进一步,所述发光件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

进一步,更包括有一扩散板,该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内组框上。

进一步,所述光调节层设置于所述内组框与扩散板间。

进一步,所述扩散板相对该内组框另一侧位置处依序设置有一导光板及一反光板及一背板。

进一步,所述光调节层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与该导光板间。

进一步,所述光调节层披覆于所述扩散板一侧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光调节层设置于灯条的出光处,以使该灯条的发光件产生光源时其光线会先射至光调节层,并由光调节层调整光源状态,可使该灯具的光源防漏光、防亮边、防黄边,并可提升增光、导光及反射效率,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光学效能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现有LED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中,1-LED灯具、11-框体、111-容置空间、112-内周侧、13-灯条、131-LED元件、2-灯具光源调节结构、3-框架、31-内周侧、32-灯条、321-发光件、33-内组框、34-扩散板、35-导光板、36-反光板、37-背板、4-光调节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所述灯具光源调节结构2包括有一框架3及至少一光调节层4,其中所述框架3内侧位置处形成有一内周侧31,并该框架3于内周侧31位置处向内延伸有至少一内组框33,而该内周侧31上设置有至少一灯条32,该灯条32上排列设置有复数发光件321,该发光件321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做说明,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该发光件321可选择呈连续排列或不连续排列(图中未示)于所述灯条32上,而该光调节层4形成于所述框架3的内周侧31位置处且相邻所述灯条32,而于本实施例中,该光调节层4一体形成于所述内组框33上,又其中,该框架3于内组框33上另依序设置有一扩散板34及一导光板35及一反光板36及一背板37,所述背板37及反光板36及导光板35及扩散板34对应容纳在该框架3内,但不以此为限,实际实施时,可依据不同需求而增减或调整其中的相关构件及配置关,而该光调节层4相对形成于所述扩散板34与该内组框33间,借此,所述光调节层4设置于所述灯条32的出光处,以使该灯条32的发光件321产生光源时其光线会先射至所述光调节层4,并由所述光调节层4调整光源状态,可使该灯具的光源防漏光、防亮边、防黄边,并可提升增光、导光及反射效率,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光学效能的功效。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及二,其中,所述光调节层4设置于所述框架3的内周侧31位置处且相邻所述灯条32,而于本实施例中,该光调节层4设置披覆于所述内组框33与扩散板34间,而该光调节层4可披覆于所述内组框33上或披覆于所述扩散板34一侧边上,使该光调节层4相对设置于所述内周侧31位置处且相邻所述灯条32,又或者,该光调节层4设置披覆于所述扩散板34与导光板35间,而该光调节层4可披覆于所述扩散板34上或披覆于所述导光板35一侧边上,使该光调节层4相对设置于所述内周侧31位置处且相邻所述灯条32,借此,所述光调节层4设置于所述灯条32的出光处,以使该灯条32的发光件321产生光源时其光线会先射至所述光调节层4,并由所述光调节层4调整光源状态,可使该灯具光源调节结构2的光源防漏光、防亮边、防黄边,并可提升增光、导光及反射效率,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光学效能的功效。

需陈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围内,例如:对于构形或布置型态加以变换,对于各种变化,修饰与应用,所产生等效作用,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