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灯的透镜单元和汽车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354发布日期:2019-01-18 19:3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灯的透镜单元和汽车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车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车灯多采用菲涅尔结构透镜,只能满足美规的后位置灯、刹车灯、后转向灯三种功能,而无法满足欧规的后位置灯、刹车灯、后转向灯功能(欧规要求有80度大角度出光),另外也无法共用满足倒车灯功能(一般都要另设计竖条纹结构透镜来做另外的倒车灯),且传统菲涅尔结构透镜外观呆板、无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灯的透镜结构,可形成狭长扩散形光斑,从而以较低的光源功耗满足多种车灯法规,且车灯点亮时发光点形状成偏心涟漪效果,外观更新潮。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灯的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远离灯源的一侧为光滑面,靠近光源的一侧设置有光学结构;

所述光学结构在平行于灯源方向上的剖面呈现为多个嵌套设置的圆环或圆弧段,每一个圆环或圆弧段相对于其外侧的其它圆环或圆弧段都处于偏心位置;所述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灯源方向上的剖面呈现为锯齿型,每一个锯齿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圆环或圆弧段;

位于最内侧的圆环位于所述透镜单元的圆心处,并且位于灯源的正上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结构分为凸起高度相同的第一部分,以及凸起高度逐渐降低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光学结构的内部,并且由内向外凸起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外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圆环或圆弧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不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圆环或圆弧段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或者同一条曲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灯,包括:底座、光源板和灯罩;所述底座具有一容置所述光源板的腔体,所述腔体靠近光源板灯源的一面为开口面,所述灯罩安装于所述开口面,并且所述灯罩朝向灯源的一侧排列设置有复数个如上所述的透镜单元。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罩为长条形,所述透镜单元呈阵列设置,每一排中的透镜单元以灯罩的纵轴为对称轴分为左右镜像设置的两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罩为圆形,所述透镜单元呈同心圆环设置,每一个圆环上排列设置多个透镜单元;并且同一个圆环上的透镜单元以灯罩的纵轴为对称轴分为左右镜像设置的两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罩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二透镜,所述透镜单元形成的同心圆环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外侧,并与第二透镜同心。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罩为圆形,所述透镜单元以灯罩的纵轴为对称轴分为左右镜像设置的两组;每一组中的透镜单元拼合形成半圆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透镜单元后,汽车信号灯可成狭长扩散形光斑,该形状光斑易以较低的光源功耗满足多种车灯法规(包括欧规和美规的后位置灯、刹车灯、后转向灯、倒车灯、校车灯等),较传统菲涅尔结构透镜(只易于满足美规的后位置灯、刹车灯、后转向灯等车灯法规)兼容的车灯功能更多。

2.采用本实用新型透镜结构后的汽车信号灯,在灯源点亮时发光点形状成偏心涟漪效果,外观新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透镜单元在平行于灯源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透镜单元的在图1A-A方向上的出光光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透镜单元的在图1B-B方向上的出光光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两个透镜单元呈镜像设置后在图1A-A方向上的出光光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透镜单元在平行于灯源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透镜单元的在图5A-A方向上的出光光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透镜单元的在图5B-B方向上的出光光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两个透镜单元呈镜像设置后在图1A-A方向上的出光光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3中车灯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3中灯罩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4中车灯的结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4中灯罩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5中车灯的结构爆炸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5中灯罩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6中车灯的结构爆炸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6中灯罩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汽车车灯的透镜单元1,该透镜单元1远离灯源的一侧为光滑面,靠近光源的一侧设置有光学结构11;

所述光学结构11在平行于灯源2方向上的剖面呈现为多个嵌套设置的圆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需要将多个透镜单元进行拼合,这样在拼合处的透镜单元就无法形成完整的圆环而是部分的圆弧段;属于本实施例的简单替换,在此仅以完整的圆环举例说明,但是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此说明。

每一个圆环相对于其外侧的其它圆环都处于偏心位置;所述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灯源方向上的剖面呈现为锯齿型,每一个锯齿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圆环;位于最内侧的圆环位于所述透镜单元的圆心处,并且位于灯源2的正上方。

通过上述的设置就形成了嵌套设置的多个圆环结构,并且在位于透镜单元1圆心左侧的圆环间距要小于位于透镜单元1圆心右侧的圆环间距,而在透镜单元圆心上侧的圆环间距与位于透镜单元圆心下的圆环间距相同。

并且,所述光学结构11分为凸起高度相同的第一部分111,以及凸起高度逐渐降低的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二部分112位于光学结构11的内部,并且由内向外凸起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部分111位于第二部分112的外侧。

按照上述结构设置的光学结构11,其出光光路图如图2和3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在A-A方向上,出光表现为大角度的折射光线,而在B-B方向上,出光表现为小角度的折射光线,这样整个光学结构11的出光形状就为狭长形,光强分布无暗区,从而可以满足多种车灯法规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圆环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同,在实际设计中也可以设置为不相同。同样的,所述多个圆环或圆弧段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在实际设计中也可以位于同一条曲线上。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得透镜单元1的出光强度分布均匀无暗区,可以将两个光学结构11镜像设置,使得两个光学结构11中,圆环间距较大的那一侧相互连接。出光光路图如图4所示,这样设置后可以让两个光学结构11在A-A方向上的大角度折射光线相交,从而避免了暗区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出光均匀性。并且这样连接后的两个光学结构11,在B-B方向上的出光宽度没有变化,在A-A方向上的出光长度增加了,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出光长度的狭长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12的厚度比较薄,这样就使得第二部分112与第一部分111之间的厚度差比较小,整个光学结构11的厚度也比较薄,这样的厚度在A-A方向上能够产生比较多的80°折射光线,这种光线比较多就比较容易满足欧规功能。

实施例2

参考图5-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部分112的厚度比较厚,这样就使得第二部分112与第一部分111之间的厚度差比较大,整个光学结构11的厚度也比较厚,这样的厚度在A-A方向上能够产生比较多的45°折射光线,这种光线比较多就比较容易倒车灯功能。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考图9-10,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车灯,包括:底座3、光源板4和灯罩5;所述底座3具有一容置所述光源板4的腔体,所述腔体靠近光源板4灯源的一面为开口面,所述灯罩5安装于所述开口面,并且所述灯罩5朝向灯源的一侧排列设置有复数个如实施例1所记载的透镜单元1。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罩5为长条形,所述透镜单元1呈阵列设置,每一排中的透镜单元以灯罩的纵轴为对称轴分为左右镜像设置的两组。

实施例4

参考图11-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灯罩5为圆形,所述透镜单元1呈同心圆环设置,每一个圆环上排列设置多个透镜单元1;并且同一个圆环上的透镜单元1以灯罩5的纵轴为对称轴分为左右镜像设置的两组。

此外,所述灯罩5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二透镜51,所述透镜单元1形成的同心圆环位于所述第二透镜51的外侧,并与第二透镜51同心。

实施例5

参考图13-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灯罩5为圆形,所述透镜单元1以灯罩的纵轴为对称轴分为左右镜像设置的两组;每一组中的透镜单元1拼合形成半圆形。并且本实施例中透镜单元1选用的是实施例2中的透镜单元1。

实施例6

参考图15-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5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5中灯源2为贴片式LED光源,而本实施例中替换为食人鱼式LED光源,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5中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