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5068发布日期:2018-11-02 22:34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



背景技术:

自行车灯即为安装在自行车上以供骑友夜骑的灯具。骑友多用手电加抱夹这样的组合来充当夜骑装备,最大优点是经济便携,缺点是泛光窄、盲区大、续航短、安全性差。而对于专业的骑友来说,他们装备的是专业自行车灯,这一类型的自行车灯具有续航时间长,泛光远射兼备,防水防汗,扛颠簸安全指数高等特点,但是其昂贵的造价也让普通骑友望而却步。

可以理解,目前现有的自行车上设置有的灯具整体照明强度较低,不适用自行车骑行照明使用,而且现有的车灯与自行车之间的装配,一般是需要在自行车上对应设置装配底座,也就是说车灯与自行车之间的装配不仅装配位置确定,而且装配方式是限定的,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车灯在自行车装配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

具体地,一种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包括底壳,相对底壳设置的壳盖,设于底壳与壳盖内的电路板和充电电池,以及固定绑带;所述电路板与充电电池连接,并在该电路板面向壳盖的一侧端面上连接有COB光源板,以用充电电池给COB光源板进行供电;所述底壳在背离壳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一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上以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用螺钉固定有连接弯板,所述连接弯板设置在所述固定绑带的固定部上,其中所述连接弯板的弯钩部相对于固定绑带向外伸出,并可与固定绑带上的绑带部配合,实现将该自行车车灯装配在自行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支架上开设有与连接凸台相匹配的滑槽,并在该滑槽的开口侧上设置一凸片,其中所述凸片在伸出连接弯板的一侧相对于连接弯板向上翘起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支架在凸片所在位置处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与滑槽相连通的条槽,且所述凸片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凸台相配合的凸扣,以将装配在连接凸台上的连接支架进行限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弯板包括弯板本体,设于弯板本体上的弯钩部,以及用于与连接支架连接固定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垂直地固定在所述弯板本体上,并在该连接部上横向固定有一凸柱,其中所述凸柱上开设有与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弯板的连接部上用于与连接支架相接触的端面设置为齿面,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匹配所述连接弯板上连接部的齿面的配合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绑带的绑带部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其中每个固定槽可分别与所述连接弯板上的弯钩部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绑带的绑带部在与连接弯板上弯钩部相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摩擦条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开关模组,所述开光模组相对于电路板向外凸出,并与壳盖上的开关按钮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并用橡胶盖进行盖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盖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一插接凸柱,所述底壳上设置有与壳盖上插接凸柱相配合的配合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用COB光源板进行发光,实现了该自行车车灯工作时高发光强度,适用于自行车骑行时的照明使用;同时,该自行车车灯是用固定绑带与自行车进行相互装配,以此实现了该自行车车灯在自行车上装配的多样化,且可单独使用,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底壳;11、橡胶盖;12、配合部;13、连接凸台;20、壳盖;21、开关按钮;22、插接凸柱;30、充电电池;40、电路板;41、COB光源板;42、开关模组;50、固定绑带;51、固定部;52、绑带部;53、固定槽;54、摩擦条纹;60、连接支架;61、滑槽;62、凸片;63、条槽;64、凸扣;65、配合面;70、连接弯板;71、弯钩部;72、弯板本体;73、连接部;74、凸柱;75、齿面;8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包括底壳10,相对底壳10设置的壳盖20,设于底壳10与壳盖20内的充电电池30和电路板40,以及用于将该自行车车灯装配到自行车上的固定绑带50。

所述电路板40是与充电电池30连接,其中所述电路板40在面向壳盖20的一侧端面上连接有COB光源板41,以用充电电池30给COB光源吧41进行供电,实现COB光源板41的发光作用。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自行车车灯用COB光源板41来作为发光源使用,充分利用了COB光源板41的结构特性,使得该自行车车灯在工作时具有高光照强度,满足自行车骑行时的照明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0上还设置有开关模组42,所述开光模组42相对于电路板40向外凸出,并与壳盖20上的开关按钮21相配合。使得该自行车车灯在使用时,可用开关按钮21来对电路板40上的开关模组42的开闭控制,进而实现对该自行车车灯的开闭控制。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用于给COB光源板41进行供电的为充电电池30,为此,本实施例的底壳10的侧壁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图未示),以通过充电接口来给充电电池30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底壳10上的充电接口具体用橡胶盖11进行盖设,以对充电接口进行保护。

可以理解,所述壳盖20可与底座10配合,并共同形成用于装配充电电池30及电路板40的腔室,本实施例具体在壳盖20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一插接凸柱22,相应地,所述底壳10上设置有与壳盖20上插接凸柱22相配合的配合部12,并可通过插接凸柱22与配合部12之间的插接配合,来实现对壳盖20与底壳10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进而便于了壳盖20与底壳10之间的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0在背离壳盖20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凸台13,并用连接支架60及连接弯板70来实现底壳10与固定绑带50之间的相互配合,且可用固定绑带50与连接弯板70上的弯钩部71之间的配合,来实现该自行车车灯在自行车上的装配。

具体地,所述连接支架60以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在所述底壳10的连接凸台13上,而所述连接弯板70与连接支架60之间则用螺钉80进行连接固定,而所述连接弯板70则是设置在所述规定绑带50的固定部51上,且所述连接弯板70的弯钩部71相对于固定绑带51向外伸出,并可与固定绑带50上的绑带部52配合,实现将该自行车车灯装配在自行车上。

其中所述连接支架60上开设有与连接凸台13相匹配的滑槽61,并在该滑槽61的开口侧上设置一凸片62,其中所述凸片62在伸出连接弯板60的一侧相对于连接弯板60向上翘起设置,使得人们在将连接支架60装配在底壳10的连接凸台13上时,可用人手通过凸片62来作用连接支架60,以此便于连接支架60与底壳10上连接凸台13之间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60在凸片62所在位置处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与滑槽61相连通的条槽63,且所述凸片62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凸台13相配合的凸扣64,且当连接支架60上的滑槽61与连接凸台13进行相互装配时,可用凸片62上的凸扣64与连接凸台13之间的扣合,来实现将装配在连接凸台13上的连接支架60进行限位固定。

所述连接弯板70包括弯板本体72,设于弯板本体72上的弯钩部71,以及用于与连接支架60连接固定的连接部73,其中所述连接部73垂直地固定在所述弯板本体72上,并在该连接部73上横向固定有一凸柱74,其中所述凸柱74上开设有与螺钉80相匹配的螺纹孔。也就是说,所述连接弯板70与连接支架60进行相互装配时,可用连接弯板70上凸柱74穿过所述连接支架60上开设有对应孔,再螺钉80的螺钉头部限位在连接支架60上,而螺纹段与连接弯板70之间的螺纹连接,来实现连接弯板70与连接支架60之间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弯板70的连接部73上用于与连接支架60相接触的端面设置为齿面75,且所述连接支架60上设置有用于匹配所述连接弯板70上连接部73的齿面75的配合面65。也就是说,当连接支架60与连接弯板70进行装配固定时,两者相互接触的为齿面75与配合面65,以此提高了连接支架60与连接弯板70相互装配时,两者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就是说,提高了连接支架60与连接弯板7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绑带50的绑带部52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固定槽53,其中每个固定槽53可分别与所述连接弯板70上的弯钩部71相配合。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固定绑带50在将自行车车灯装配在自行车上时,可将固定绑带50上的绑带部绕自行车上对应的连接部一圈后与连接弯板70上的弯钩部71进行固定来实现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绑带50的绑带部52在与连接弯板70上弯钩部71相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摩擦条纹54,以此提高连接弯板70上弯钩部71在与固定绑带50的绑带部52进行固定连接时的连接强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光效的COB集成自行车车灯,用COB光源板进行发光,实现了该自行车车灯工作时高发光强度,适用于自行车骑行时的照明使用;同时,该自行车车灯是用固定绑带与自行车进行相互装配,以此实现了该自行车车灯在自行车上装配的多样化,且可单独使用,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