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8869发布日期:2019-03-22 19:25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点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点光源。



背景技术:

点光源是理想化为质点的向四面八方发出光线的光源;随着工业的发展及 LED产品的普遍使用,点光源被大量用于城市楼宇装饰、夜景点缀等场合;目前,大多数点光源在制造过程中不灌胶或灌胶部分结构,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易进入灯体烧坏灯具;且由于点光源自身结构及加工工艺存在缺陷,使得点光源的生产、装配过程存在耗时长、合格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光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点光源自身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导致其装配效率低、装配体品质不良率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点光源,包括线路板、发光体、导线组、底壳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壳上且用于透光的上盖,所述底壳与所述上盖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线路板内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线路板具有朝向所述上盖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导线组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底壳上形成有供所述导线组由所述容纳空间穿出并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过线孔;所述上盖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形成有多个凸出部,所述线路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面上的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凸出部与多个所述定位孔分别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的数量及所述定位孔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凸出部等间距间隔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侧壁上,四个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周向边缘处且贯穿所述线路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组的卡线扣,所述卡线扣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卡线扣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上盖外壁上的两个卡紧臂以及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卡紧臂顶端的两个弯折臂,两个所述卡紧臂与两个所述弯折臂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导线组设置在两个所述卡紧臂之间且位于两个所述弯折臂的下方,所述导线组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卡紧臂的侧壁相抵接,每一所述弯折臂均一端连接在与该弯折臂相对应的卡紧臂的侧壁上,另一端朝向所述导线组延伸。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弯折臂均于该弯折臂的外端顶部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靠近该弯折臂外端面的一侧低于所述斜面远离该弯折臂外端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均具有通过灌胶成型的密封注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上开设有过胶孔,所述过胶孔贯穿所述线路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通过模具注塑成型,所述底壳于所述底壳背离所述线路板一侧的表面中部具有与用于注塑的浇口相对应的注塑点。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周向外壁上环设有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之间的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上形成有若干贯穿所述凸台的拉胶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光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点光源,包括线路板、发光体、导线组、底壳以及连接在底壳上且用于透光的上盖,底壳与上盖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线路板容纳于容纳空间,线路板具有朝向上盖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发光体设置在第一面上,导线组设置在第二面上,底壳上形成有供导线组由容纳空间穿出并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过线孔;上盖设置有多个凸出部,线路板的第一面上形成有与多个凸出部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由于传统装配仅通过线路板整个周向侧壁卡接在上盖内部,操作人员长时间进行装配操作时容易因注意力涣散或下意识的误操作导致线路板装反或装配位置不当,该结构简单,且解决了传统的线路板与上盖装配时无防呆措施的问题,提高了线路板与上盖的装配效率及装配体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不包括底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不包括底壳)的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光源(不包括底壳)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线路板 11:第一面

12:第二面 10:容纳空间

100:定位孔 110:过胶孔

2:发光体

3:导线组

4:底壳 40:过线孔

41:注塑点

5:上盖 51:凸出部

52:凸台 520:拉胶孔

6:卡线扣 61:卡紧臂

621:弯折臂一端 62:弯折臂

620:斜面 622:弯折臂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光源,包括线路板1、发光体2、导线组3、底壳4 以及连接在底壳4上且用于透光的上盖5,上盖5可但不局限采用PC(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上盖5与底壳4可为一体成型,也可分别成型后装配于一体;底壳4与上盖5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10,线路板1内置于容纳空间10,线路板 1具有朝向上盖5的第一面11和与第一面11相对的第二面12,发光体2设置在第一面11上,发光体2数量及出光颜色此处不作唯一限定;导线组3设置在第二面12上,底壳4上形成有供导线组3由容纳空间穿出并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过线孔40;请参阅图4,上盖5于容纳空间设置有多个凸出部51,线路板1的第一面11上形成有与多个凸出部51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100,多个凸出部51 与多个定位孔100分别一一对应;该结构简单可靠,且解决了传统的线路板1 与上盖5装配时无防呆措施的问题,提高了线路板1与上盖5的装配效率及装配体合格率。

具体地,多个凸出部51及多个定位孔100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凸出部51 等间距间隔设置在上盖5的侧壁上,四个定位孔100设置在线路板1的周向边缘处且贯穿线路板1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该结构简单可靠,不仅保证了线路板1与上盖5装配后的结构稳定性,还避免了操作人员在进行二者装配时产生误操作的概率,减小了装配误差,提高了线路板1与上盖5的装配效率及点光源的制备加工品质。

从图3至图6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地优化,上盖5与底壳4之间具有形成于上盖5且用于固定导线组3的卡线扣6,该结构保证了导线组3稳定可靠地连接在线路板1第二面12上;该卡线扣6可为多种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卡线扣6包括间隔设置在上盖5外壁上的两个卡紧臂61以及形成于两个卡紧臂61顶端的两个弯折臂62,两个卡紧臂61与两个弯折臂62分别一一对应;导线组3设置在两个卡紧臂61之间且位于两个弯折臂62的下方,导线组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卡紧臂61的侧壁相抵接,当然,导线组3的侧壁也可抵接于两个弯折臂62的底面上,每一弯折臂62均一端621连接在与该弯折臂62 相对应的卡紧臂61的侧壁上,另一端622朝向导线组3延伸;作为进一步地优化,每一弯折臂62均于该弯折臂62的外端顶部具有一斜面620,斜面620靠近该弯折臂62外端面的一侧低于斜面620远离该弯折臂62外端面的一侧;该卡线扣6结构简单易加工,且结合图5及图6可看出,操作人员通过两个弯折臂 62的斜面620之间按压导线组3使其两侧抵接在两个卡紧臂61的侧壁上,一方面提高了固定装配导线组3的效率,保证了导线组3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通过自动化设备对导线组3实施按压装配,有利于该点光源装置实现工业化生产。

进一步地,线路板1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均具有通过灌胶成型的密封注胶层(图未示),可选地,密封注胶层为但不限于透明环氧树脂胶层,该结构有效提高了线路板1和上盖5之间防水密封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从图5及图8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板1上开设有过胶孔110,过胶孔 110贯穿线路板1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通过设置过胶孔110,提高了在线路板1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灌注胶体的效率。

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底壳4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底壳4于底壳4背离线路板1一侧的表面中部具有与用于注塑的浇口相对应的注塑点41;通过设置合理的注塑点41位置,提高了底壳4注塑加工的效率以及底壳4注塑件的品质。

从图3至图8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地优化,上盖5的周向外壁上环设有位于上盖5与底壳4之间的凸台52;优选地,凸台52上形成有若干贯穿凸台52的拉胶孔520,具体地,该拉胶孔520的延伸方向与上盖5或线路板1的厚度方向一致;通过在上盖5的周向外壁上设置凸台52结构,防止上盖5与底壳4装配于一体后发生滑脱分离,保证了二者结合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底壳4的注塑型腔可基于上盖5与线路板1装配后的结构得到,通过在凸台52上形成若干贯穿凸台52的拉胶孔520,使得在注塑底壳4的过程中,拉胶孔520结构能够起到引导胶料流入拉胶孔520进而使胶料紧贴上盖5周向侧壁成型的作用,这样,底壳4成型后能够与上盖5实现较为紧密的配合,防水密封性好,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加工品质和使用寿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