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7625发布日期:2019-01-29 17:3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转轴台灯以其照明方向可调节的优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在多转轴台灯的设计中,基于工业美感以及走线整洁度方面的考虑,往往需要在保证转轴尺寸的同时进行内部走线设计。

由于转轴的扭力产生于转轴结构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面积密切相关,但现有的内部走线设计又会造成摩擦面积的损失。基于此,若要实现内部走线,就会导致转轴的整体尺寸较大,其与工业设计的理念相悖,但若要保证转轴尺寸,就会对转轴的扭力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造成转轴的寿命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底座和灯头,以及

灯臂,具有中空结构,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灯头之间;

第一转轴机构,位于所述灯臂与所述灯头之间和/或所述灯臂与所述底座之间,包括具有穿设空间、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一摩擦结构的第一转轴部,具有第一线槽的第一固定支架,以及具有第二线槽的第一旋转支架;所述第一旋转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相连,所述穿设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结构与所述第一摩擦结构之间,或者,所述穿设空间环绕所述第一旋转结构或所述第一摩擦结构设置;

连接导线,穿过所述第一线槽、所述穿设空间、所述第二线槽、以及所述灯臂的中空区域,以将所述灯头与所述底座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固定件以及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且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摩擦转动的旋转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插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中,所述旋转件插接在所述第一旋转支架中,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支架能够根据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结构还包括定位锁紧组件,所述定位锁紧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结构相对设置,用于当所述第一旋转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旋转至目标位置时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定位在该目标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第一主轴,所述第一摩擦结构包括套在所述第一主轴上的第一扭簧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垫片;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支架通过套接有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一扭簧的第一主轴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并在所述第一旋转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旋转至目标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扭簧施加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压力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定位在该目标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轴的材料包括锌合金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灯臂之间时,所述第一转轴机构还包括具有第三线槽的可旋转底盘,所述可旋转底盘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能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可旋转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中的第一线槽与所述可旋转底盘中的第三线槽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底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部底盘以及通过旋转杆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底盘上的旋转部底盘;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旋转部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线槽贯穿所述旋转杆、所述固定部底盘和所述旋转部底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臂包括第一灯臂和第二灯臂,所述灯具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灯臂与所述第二灯臂之间的第二转轴机构,且所述第一灯臂和所述第二灯臂在靠近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灯臂的中空区域的连接导线自所述第一开孔处穿出,沿着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外部环绕至所述第二开孔处,并自所述第二开孔处穿入所述第二灯臂的中空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具有第二旋转结构和第二摩擦结构的第二转轴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部两侧的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二旋转支架,所述第二旋转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灯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支架与所述第二灯臂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结构包括第二主轴,所述第二摩擦结构包括套在所述第二主轴上的第二扭簧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垫片;

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支架通过套接有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二主轴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并在所述第二旋转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旋转至目标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扭簧施加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压力将所述第二旋转支架定位在该目标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技术方案通过将灯臂设计为中空结构,并在第一转轴机构的第一转轴部、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一旋转支架中分别设计穿设空间、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以使位于灯头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导线能够穿过第一转轴机构中的穿设空间、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以及灯臂的中空区域而布置于第一转轴机构的内部,从而实现灯具的内部走线。这样一来,由于第一转轴机构中的第一转轴部包括穿设空间、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一摩擦结构,而且穿设空间位于第一旋转结构与第一摩擦结构之间,或者环绕第一旋转结构或第一摩擦结构设置,因此连接导线并未与该第一转轴部中起摩擦作用的结构接触,也就是说该灯具的内部走线并未造成摩擦面积的损失,从而可在减小第一转轴部体积的同时有效的保证其扭力以及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灯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轴机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轴机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轴机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轴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轴机构的布线方式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转轴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转轴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转轴机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底座;02-灯头;03-灯臂;04-连接导线;10-第一转轴机构;1010-穿设空间;101-第一转轴部;1020-第一线槽;102-第一固定支架;1030-第二线槽;103-第一旋转支架;1040-第三线槽;104-可旋转底盘;1041-固定部底盘;1042-旋转部底盘;1043-旋转杆;20-第二转轴机构;201-第二固定支架;202-第二旋转支架;301-固定件;302-旋转件;303-定位锁紧组件;501-第一主轴;502-第一垫片;503-第一套筒;504-第一扭簧;505-第一固定垫片;506-第一螺帽;801-第一灯臂;802-第二灯臂;803-第一开孔;804-第二开孔;901-第二主轴;902-第二垫片;903-第二扭簧;904-第二固定垫片;905-第二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以具有三转轴结构的Z字型台灯为例,由于转轴的扭力源于转轴结构中垫片间的摩擦力,因此垫片的直径越大、垫片间的摩擦面积就越大,则转轴的扭力就越大,但同时转轴的尺寸也就越大。相关技术中,针对于具有多转轴结构的台灯,如果采取内部走线的设计方式还会损失更多的摩擦面积,从而导致转轴尺寸的进一步增大。由此可知,在保证内部走线的同时平衡转轴尺寸与转轴扭力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基于此,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其可应用于具有多转轴结构的台灯。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该灯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该灯具可以包括底座01和灯头02,位于底座01和灯头02之间且具有中空结构的灯臂03,用于连接灯头02与灯臂03和/或底座01与灯臂03的第一转轴机构10,以及穿过灯臂03的中空区域和第一转轴机构10内部而将灯头02与底座01电连接的连接导线04。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转轴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2可知,该第一转轴机构10可以包括具有穿设空间1010、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一摩擦结构的第一转轴部101,具有第一线槽1020的第一固定支架102,以及具有第二线槽1030的第一旋转支架103。第一旋转支架103可以通过第一转轴部101与第一固定支架102活动连接,且第一旋转支架103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转动并定位在目标位置。其中,穿设空间1010可以位于第一旋转结构与第一摩擦结构之间,或者也可以环绕第一旋转结构或第一摩擦结构设置,具体需以第一转轴部101的实际结构而定。

基于该结构,所述灯具中用于连接灯头02与底座01的连接导线04可以穿过第一转轴部101中的穿设空间1010、第一线槽1020和第二线槽1030,以及灯臂03的中空区域,从而实现灯头02与底座01之间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部101包括多种形式,因此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一摩擦结构的设置方式也包括多种形式,其具体结构将在下文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灯具,通过将灯臂03设计为中空结构,并在第一转轴机构10的第一转轴部101、第一固定支架102和第一旋转支架103中分别设计穿设空间1010、第一线槽1020和第二线槽1030,以使位于灯头02与底座01之间的连接导线04能够穿过第一转轴机构10中的穿设空间1010、第一线槽1020和第二线槽1030,以及灯臂03的中空区域而布置于第一转轴机构10的内部,从而实现灯具的内部走线。这样一来,由于第一转轴机构10中的第一转轴部101包括穿设空间1010、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一摩擦结构,且穿设空间1010位于第一旋转结构与第一摩擦结构之间,或者环绕第一旋转结构或第一摩擦结构设置,因此连接导线04并未与该第一转轴部101中起摩擦作用的结构接触,也就是说该灯具的内部走线并未造成摩擦面积的损失,从而可在减小第一转轴部101体积的同时有效的保证其扭力以及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可以包括固定件301以及与该固定件301活动连接且能相对于该固定件301摩擦转动的旋转件302。其中,固定件301可以插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02中,以便于与第一固定支架102保持相对静止;同理,旋转件302可以插接在第一旋转支架103中,以便于与第一旋转支架103保持相对静止。当然,固定件301与第一固定支架102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旋转件302与第一旋转支架10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保证固定件301与第一固定支架102的相对静止以及旋转件302与第一旋转支架103的相对静止即可,其它不作具体限定。

这样一来,当第一旋转支架103受到外力而产生一运动趋势时,便会带动旋转件302产生同步的运动趋势,此时旋转件302相对于固定件301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因此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亦可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了第一旋转支架103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的相对转动。由此可知,第一旋转支架103能够根据旋转件302与固定件301之间的相对转动而实现与第一固定支架102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此基础上,参考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摩擦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锁紧组件303,该定位锁紧组件303与第一旋转结构相对设置,用于当第一旋转支架103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旋转至目标位置时以将第一旋转支架103定位在该目标位置。其中,该定位锁紧组件303应与第一旋转支架103的表面相接触,以便于在与第一旋转支架103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能够产生适当的摩擦阻力。当然,该定位锁紧组件303还可与第一固定支架102的表面相接触,以便于在与第一固定支架102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也能产生适当的摩擦阻力。

这样一来,该定位锁紧组件303一方面可以对第一固定支架102和第一旋转支架103起到固定锁紧的作用,从而能够保持第一旋转支架103在第一固定支架102中的平衡定位,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与第一旋转支架103和第一固定支架102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相应的摩擦阻力,从而实现摩擦定位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虽然是以第一旋转结构来实现旋转驱动功能、第一摩擦结构来实现定位锁紧功能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以固定件301和旋转件302构成的第一旋转结构也可以兼具摩擦定位的功能,只要该第一旋转结构中内置具有摩擦效果的部件即可。

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部101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而言,该第一转轴部101用于将第一旋转支架103与第一固定支架102进行活动连接,以使第一旋转支架103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进行转动并定位在目标位置。其中,该第一转轴部101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固定件301和旋转件302的组合结构为核心的第一旋转结构例如一字轴,固定件301插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02中,旋转件302插接在第一旋转支架103中,该一字轴还可以内置能够实现阻尼效果的摩擦结构;另一部分是以定位锁件组件303为核心的第一摩擦结构例如POM(polyformaldehyde,聚甲醛)摩擦片,该摩擦片可以采用直径由外至内依次递减的圆柱结构,以便于插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02和第一旋转支架103的内部,此时摩擦片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支架102和第一旋转支架103的内表面相接触,或者该摩擦片还可以采用摩擦环结构,以便于插接在第一旋转支架103与第一固定支架102之间,此时摩擦环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支架102的内表面相接触,摩擦环的内表面与第一旋转支架103的外表面相接触,该摩擦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设于端面位置的手持部,以便于进行组装和拆卸,且该手持部的外表面可以形成CD纹,以提升第一转轴部101的美观程度。

基于上述结构可知,第一旋转结构和第一摩擦结构相对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102的两端,例如一字轴和摩擦片相对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02的两端,此时穿设空间1010可以形成在第一旋转结构与第一摩擦结构之间的间隙中。在此情况下,第一固定支架102可以插接在灯臂03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灯臂03上,第一旋转支架103可以插接在灯头02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灯头02上,此时连接导线04可以自灯头02的预设位置依次穿过第一活动支架103的第二线槽1030、第一转轴部101的穿设空间1010、以及第一固定支架102的第一线槽1020而延伸至灯臂03的中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轴机构10中的第一固定支架102和第一旋转支架103均可与灯头02或者底座01相连接,本实施例是以第一旋转支架103在上、第一固定支架102在下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不应以此为限。

基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是以一字轴与摩擦片的相互配合来实现第一转轴机构10的转动与定位的,其实现结构简单,可应用于诸如灯头02与灯臂03之间等所需扭力相对较小的部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可以包括第一主轴501,所述第一摩擦结构可以包括套在第一主轴501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垫片502、第一套筒503、第一扭簧504、分别位于第一扭簧504两侧的第一固定垫片505、以及位于第一主轴501末端的第一螺帽506,第一垫片502可以采用弹性垫片与非弹性垫片组合的形式,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一旋转支架103可以通过套接有第一垫片502、第一套筒503、第一扭簧504和第一固定垫片505的第一主轴501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02上,并在第一旋转支架103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旋转至目标位置时能够通过第一扭簧504施加于第一垫片502的压力而将第一旋转支架103定位在该目标位置。

具体而言,参考图5所示,第一主轴501可以穿过第一旋转支架103和第一固定支架102,其一端自带阻挡结构,另一端通过第一螺帽506来进行固定。在第一主轴501的阻挡结构与第一螺帽506之间,第一垫片502可以设置在第一旋转支架103与第一固定支架102之间和/或第一固定支架102与第一套筒503之间,以便于在第一旋转支架103与第一固定支架102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能够与相邻部件产生摩擦阻力,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一垫片50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或者相邻设置的第一垫片502与第一套筒503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等,从而实现第一转轴部101的摩擦定位功能。其中,第一扭簧504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固定垫片505卡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02上,第一扭簧504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固定垫片505卡接在第一螺帽506的内侧,且在第一扭簧504与第一主轴501之间也可以设置第一套筒503,即第一套筒503套在第一主轴501上,而第一扭簧504套在第一套筒503上,以用于支撑第一扭簧504,同时还能防止其对第一主轴501产生磨损。

这样一来,第一旋转支架103和第一固定支架102被限定在第一主轴501的阻挡结构与第一螺帽506之间。由于第一垫片502可以包括多个弹性垫片和多个非弹性垫片的组合,其可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在第一扭簧504的同一侧,即多个第一垫片502可以紧挨着设置在一起,或者也可以间隔性的分散设置,而且还可与第一套筒503、第一旋转支架103和第一固定支架102相接触,因此在第一旋转支架103受到外力并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产生一运动趋势时,该第一扭簧504便会发生变形并将由该形变产生的作用力施加于第一垫片502,此时第一垫片502与其相邻部件之间的压力便会发生变化,使得摩擦力随之变化,从而实现第一旋转支架103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的摩擦定位。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摩擦面积,第一主轴501的材料可以选用锌合金等具有高强度的材料。由于采用高强度材料来制作第一主轴501时,通过较小的轴径便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因此可使第一垫片502和第一套筒503等部件的中心孔径得以减小,从而实现摩擦面积的增大。

下面结合图5对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部101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而言,该第一转轴部101用于将第一旋转支架103与第一固定支架102进行活动连接,以使第一旋转支架103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转动并定位在目标位置。其中,该第一转轴部101可以包括第一主轴501,且该第一主轴501的一端自带阻挡结构、另一端通过第一螺帽506进行固定。示例的,该第一主轴501可以依次穿过第一旋转支架103、若干第一垫片502、第一固定支架102、若干第一垫片502、第一套筒503、第一固定垫片505、内外套接的第一套筒503和第一扭簧504、第一固定垫片505、以及第一螺帽506,其中的若干第一垫片502可以采用弹性垫片与非弹性垫片的组合结构,但不以此为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轴501的穿过次序不限于此,这里仅作示例性描述。

基于上述结构可知,第一转轴部101包括第一主轴501以及套接在第一主轴501上的第一垫片502、第一套筒503、第一扭簧504和第一固定垫片505等部件,此时如图6所示,穿设空间1010可以环绕第一旋转结构或者第一摩擦结构设置,即连接导线04环绕在上述结构的外围,例如环绕在第一转轴部10的某部件与第一旋转支架103的外壳之间,因此该穿设空间1010不会造成摩擦面积的损耗。

当该第一转轴部101位于灯头02与灯臂03之间时,第一固定支架102可以插接在灯臂03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灯臂03上,第一旋转支架103可以插接在灯头02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灯头02上,此时连接导线04可以自灯头02的预设位置依次穿过第一活动支架103的第二线槽1030、第一转轴部101的穿设空间1010、以及第一固定支架102的第一线槽1020而延伸至灯臂03的中空区域。

当该第一转轴部101位于底座01与灯臂03之间时,第一固定支架102可以连接至底座01并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01中,第一旋转支架103可以插接在灯臂03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灯臂03上,此时连接导线04可以自灯臂03的中空区域依次穿过第一活动支架103的第二线槽1030、第一转轴部101的穿设空间1010、以及第一固定支架102的第一线槽1020而延伸至底座01的预设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轴机构10中的第一固定支架102和第一旋转支架103均可与灯头02或者底座01相连接,本实施例是以第一旋转支架103在上、第一固定支架102在下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不应以此为限。

基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是以扭簧轴的方式来实现第一转轴机构10的转动与定位的,其可承受的扭力较大,不仅可应用于诸如灯头02与灯臂03之间等所需扭力相对较小的部位,而且还可适用于诸如底座01与灯臂03之间等所需扭力相对较大的部位,因此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至图7所示,当第一转轴机构10应用于底座01与灯臂03之间时,该第一转轴机构10还可以包括具有第三线槽1040的可旋转底盘104,其可设置在底座01上并能相对于底座01进行平面旋转,此时第一固定支架102与可旋转底盘104固定连接,第一旋转支架103与灯臂03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支架102中的第一线槽1020与可旋转底盘104中的第三线槽104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连接导线04能够穿过第一线槽1020与第三线槽1040而连接至底座01的预设位置。

具体而言,该可旋转底盘104可以包括固定部底盘1041和旋转部底盘1042。其中,固定部底盘1041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01上,旋转部底盘1042可以通过旋转杆1043连接在固定部底盘1041上并能相对于固定部底盘1041在平行于底座01的平面上进行360°旋转。此时,第一固定支架102可与旋转部底盘1042固定连接,且第三线槽1040贯穿固定部底盘1041、旋转部底盘1042、以及旋转杆1043,从而可使连接导线04自第二线槽1030、穿设空间010、第一线槽1020和第三线槽1040而延伸至底座01的预设位置。

基于此,第一旋转机构10便可包括安装在底座01上的固定部底盘1041,通过螺旋杆1043与固定部底盘1041活动连接的活动部底盘1042,设置在旋转部底盘1042上的第一固定支架102,以及通过第一转轴部101与第一固定支架102活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支架103,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第一活动支架103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02的转动,从而进行照明高度的调节,而且还能实现第一固定支架102相对于底座01的转动,从而进行照明方向的调节。

基于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灯具包括底座01和灯头02,具有中空结构的灯臂03,位于灯头02与灯臂03之间的第一转轴机构10,以及位于底座01与灯臂03之间的第一转轴机构10。其中,位于灯头02与灯臂03之间的第一转轴机构10可用于调节灯头02的高度,位于底座01与灯臂03之间的第一转轴机构10不仅可用于调节灯头02相对于底座01的高度,而且还能调节灯头02相对于底座01的照明方向。

在此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灯臂03可以包括第一灯臂801和第二灯臂802,该灯具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灯臂801与第二灯臂802之间的第二转轴机构20,使得第一灯臂801与第二灯臂802之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其中,第一灯臂801和第二灯臂802在靠近第二转轴机构20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开孔803和第二开孔804,此时位于第一灯臂801的中空区域的连接导线04可以自第一开孔803处穿出,沿着第二转轴机构20的外部环绕至第二开孔804处,并自第二开孔804处穿入第二灯臂802的中空区域。也就是说,连接导线04在对应第二转轴机构20的位置处是暴露在灯臂03外侧的。

基于此可知,所述灯臂03包括由第二转轴机构20进行连接的第一灯臂801和第二灯臂802,且第一灯臂801和第二灯臂802在该第二转轴机构20的位置处会形成拐角,此时连接导线04穿过第一开孔803和第二开孔804而设于第二转轴机构20的外部,即连接导线04在灯臂03的拐角处露出,这样便可提高灯具的美观程度,从而更加符合工业设计的理念。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轴机构20可以包括具有第二旋转结构和第二摩擦结构的第二转轴部、以及分别位于第二转轴部两侧的第二固定支架201和第二旋转支架202;其中,第二固定支架201可与第一灯臂801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支架202可与第二灯臂802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支架202能够通过第二转轴部与第二固定支架201相连并相对于第二固定支架201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旋转结构可以包括第二主轴901,第二摩擦结构可以包括套在第二主轴901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垫片902、第二扭簧903、用于固定第二扭簧903的第二固定垫片904、以及位于第二主轴901末端的第二螺帽905,第二垫片902可以采用弹性垫片与非弹性垫片组合的形式,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二旋转支架202可以通过套接有第二垫片902、第二扭簧903和第二固定垫片904的第二主轴901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支架201上,并在第二旋转支架202相对于第二固定支架201旋转至目标位置时通过第二扭簧903施加于第二垫片902的压力而将第二旋转支架202定位在该目标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20的结构与图5和图6中的第一转轴机构10的结构相类似,只需省略可旋转底盘104部分即可,因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