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刹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8075发布日期:2019-05-11 01:13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刹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刹车灯,属于汽车刹车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ED,即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为发光二极管,它也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只是它可以将很大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因此LED在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大部分汽车仍然采用卤素钨丝P21W为刹车灯,刹车灯多用P21W型号,P21W为GB15766标准的尾灯型号,如图1所示,具有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存在使用寿命短、存在污染隐患等问题,而LED灯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现在后装市场涌现了各式各样的LED刹车灯,但是无法满足制动灯功能法规GB592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符合GB 5920中法规要求以及可以替代P21W钨丝灯的LED刹车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刹车灯,包括底座、LED驱动芯片、散热器、若干第一LED、第一LED线路板、第一反光碗、第二LED、第二LED线路板、第二反光碗以及外壳,所述第一反光碗外表面为向内凹的反光曲面,若干所述第一LED位于同一平面上环形分布在所述反光曲面下方,所述反光曲面使若干所述第一LED镜像位置集中在一处,所述第二LED位于所述第一反光碗上方,位于所述第二反光碗内,所述第二反光碗开口朝上,用于顶部补光,所述外壳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反光碗、所述第二LED、所述第二LED线路板以及第二反光碗,将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反光碗反射光线位置处设有开口。

若干所述第一LED经所述第一反光碗反射虚拟的镜像位置与P21W灯中钨丝距同一基准面位置一致。

所述底座为BA15S底座。

所述第一LED与所述第一LED线路板采用贴片工艺安装,所述第二LED 与所述第二LED线路板采用贴片工艺安装。

所述灯直径为25.5mm,灯头至卡口垂直距离为44.5mm。

所述LED驱动芯片焊接在所述第二LED线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在反光碗外表面设置向内凹的反光曲面,使四周的LED灯进反光曲面向四周反射,形成与钨丝灯类似的发光分布,通过调节LED镜像位置至P21W灯钨丝位置以及在顶部增加补光LED,使光照强度以及光度分度不仅可以满足GB 5920中法规要求,还可以直接替代现有大量使用的P21W灯,在原有P21W的灯具内直接替换,有效解决了P21W钨丝灯泡寿命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P21W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外部结构与尺寸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顶部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光线路线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放置在标准P21W反光碗中的光模拟图;

图7是实施例进行光学模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一种LED刹车灯,包括底座10、LED驱动芯片8、散热器9、多个LED6、LED线路板7、反光碗4、LED2、LED线路板3、反光碗1以及外壳5,多个LED6采用贴片安装在LED线路板7上,反光碗4大口朝上,外侧面为向内凹的反光曲面,多个LED6在同一平面上环形分布在反光曲面下方,如图5所示,若干LED6发射的光线经反光碗4发射后,其虚拟成像的位置集中在一处,距卡口平面垂直高度为31.8mm,与GB15766的P21W灯钨丝到同一参考面的距离31.8mm相同,本装置光线路径通过模拟P21W灯光线,以保证可以达到GB 5920的法规,LED2与LED线路板3采用贴片工艺安装,位于反光碗4上方,位于反光碗1内,反光碗1开口朝上,可用于顶部补光,如图4所示,可以保证中心亮度满足法规要求,LED驱动芯片8焊接在LED线路板3,外壳5如图2,图3所示,将灯上部组件依次与散热器9、底座10连接,对上部组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中部设有多个开口,避免对光线产生较大遮挡,底座10采用标准的BA15S底座,方便与P21W灯进行替换。灯具的具体尺寸如图 3所示:直径为25.5mm,小于GB15766要求的最大直径26.5mm;参考面到灯头的距离为44.5mm小于GB15766要求的最大长度45mm。在原P21W灯具内可以直接替换,有效解决P21W灯寿命短的问题,并且以上灯具完全满足制动车灯法规,可以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迅速性以及长寿命性能。

将上述LED刹车灯放入标准P21W反光碗中,光学模拟结果如图6,图7所示,具体数值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坐标位置的测试值均在GB 5920要求的标准范围内。

表1实施例光学模拟结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