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535发布日期:2019-04-30 18:3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灯是为保证安全行车而安装在汽车上的各种交通灯,它是汽车生产中的重要部件,前照灯是汽车灯中的一种。前照灯的主要用途是照明车前的道路和物体,确保行车安全。随着环保节能日渐被人们重视,LED灯由于其亮度大、能耗小、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灯光设备上,因此,LED作为光源在车辆前照灯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汽车灯对照明亮度是有要求的,尤其是用于照明车前的道路和物体的前照灯,然而LED的发光亮度有限,要提高照明亮度就需增加LED的数量,这样就影响了LED前照灯的散热效果,另外,由于LED前照灯需要配备驱动电路、控制器等,现有LED前照灯多采用单独设置,这样占地面积大,结构不够紧凑,同时由于车辆长期运动过程中震动较大,易造成LED前照灯系统各个部件连接松动,整体稳定性差,如果在缩小LED前照灯系统的体积前提下,提高LED前照灯系统的散热效果和稳定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摩托车LED前照灯模组及摩托LED前照灯[申请号:201510895272.7],其前照灯模组通过将反光碗、LED灯板、散热器竖直方向布置在安装板的同侧,并在背面固定有与LED灯板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LED前照灯结构不够紧凑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整体稳定性差,散热效果差,不具有减震效果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和散热性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壳体,所述的安装壳体前端设有LED前照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前照灯体连接有位于安装壳体内且具有控制器、并联控制器和Buck/Boost变换电路的电路板,所述的安装壳体前端设有安装凹槽,所述的LED前照灯体和电路板均设置在安装凹槽内,且所述的电路板位于LED前照灯体下方且靠近安装凹槽底部一侧,所述的安装壳体上设有若干沿安装壳体轴向延伸的散热通道,且所述的散热通道一端延伸至安装凹槽内,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壳体后端,在安装凹槽内设有若干分别和散热通道一一对应且呈筒状的弹性筒体,所述的弹性筒体一端抵靠在电路板内侧,另一端和安装凹槽底部接触,所述的弹性筒体内穿设有呈中空状的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一端插于散热通道内且和散热通道周向转动且轴向定位相连,另一端穿设于电路板上且通过安装结构和电路板相连。

在上述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的安装凹槽内具有环形台阶,所述的LED前照灯体卡接在环形台阶内,且所述的LED前照灯体和电路板之间形成间隙。

在上述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的弹性筒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的定位柱由金属材料制成,且所述的弹性筒体周向内侧和定位柱周向外侧接触。

在上述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的定位柱内具有和散热通道相连通的散热孔,且所述的定位柱下端周向外侧具有定位凸台,所述的散热通道周向内侧具有和定位凸台相对应的环形凹槽,且所述的定位凸台卡接在环形凹槽内。

在上述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控制器分别通过驱动模块和Buck/Boost变换电路与并联控制器相连,且所述的Buck/Boost变换电路和并联控制器相连,所述的Buck/Boost变换电路、Buck/Boost变换电路与并联控制器之间以及并联控制器分别连接有检测模块,且所述的检测模块通过信号调理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的驱动模块、检测模块和信号调理模块集成于电路板上。

在上述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的Buck/Boost变换电路与并联控制器之间连接有集成于电路板上的电容器,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有串口通讯模块。

在上述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控制器和并联控制器均采用嵌入式S9S08SC4E0MTGR芯片。

在上述的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的安装结构包括套设于定位柱上端的固定套,且所述的固定套和定位柱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固定套下端抵靠在电路板上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通过减震筒体有效减少电路板的震动,同时散热通道确保系统的高效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安装壳体1、安装凹槽11、环形台阶111、间隙112、散热通道12、LED前照灯体2、电路板3、控制器31、并联控制器32、Buck/Boost变换电路33、驱动模块34、检测模块35、信号调理模块36、电容器37、串口通讯模块38、弹性筒体4、定位柱41、散热孔42、定位凸台43、环形凹槽44、固定套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LED前照灯用集中式控制驱动模块的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前端设有LED前照灯体2,LED前照灯体2连接有位于安装壳体1内且具有控制器31、并联控制器32和Buck/Boost变换电路33的电路板3,具体来讲,这里的控制器31分别通过驱动模块34和Buck/Boost变换电路33与并联控制器32相连,且Buck/Boost变换电路33和并联控制器32相连,Buck/Boost变换电路33、Buck/Boost变换电路33与并联控制器32之间以及并联控制器32分别连接有检测模块35,且检测模块35通过信号调理模块36与控制器31相连,驱动模块34、检测模块35和信号调理模块36集成于电路板3上。显然,通过将驱动模块、各个控制器、检测模块等模块集成在电路板上,结构紧凑,集成度高,节约了整个LED前照灯系统的空间。其中,这里的Buck/Boost变换电路33与并联控制器32之间连接有集成于电路板3上的电容器37,控制器31连接有串口通讯模块38。优选地,这里的控制器31和并联控制器32均采用嵌入式S9S08SC4E0MTGR芯片。

进一步地,这里的安装壳体1前端设有安装凹槽11,LED前照灯体2和电路板3均设置在安装凹槽11内,且电路板3位于LED前照灯体2下方且靠近安装凹槽11底部一侧,安装壳体1上设有若干沿安装壳体1轴向延伸的散热通道12,且散热通道12一端延伸至安装凹槽11内,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壳体1后端,在安装凹槽11内设有若干分别和散热通道12一一对应且呈筒状的弹性筒体4,弹性筒体4一端抵靠在电路板3内侧,另一端和安装凹槽11底部接触,弹性筒体4内穿设有呈中空状的定位柱41,定位柱41一端插于散热通道12内且和散热通道12周向转动且轴向定位相连,另一端穿设于电路板3上且通过安装结构和电路板3相连。通过将电路板3安装在安装凹槽11内,电路板3和安装凹槽11之间设有弹性筒体4,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辆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对电路板3的影响,提高LED前照灯系统稳定性。

其中,这里的安装凹槽11内具有环形台阶111,LED前照灯体2卡接在环形台阶111内,且LED前照灯体2和电路板3之间形成间隙112。

优选地,这里的弹性筒体4由橡胶材料制成,定位柱41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弹性筒体4周向内侧和定位柱41周向外侧接触。

进一步地,这里的定位柱41内具有和散热通道12相连通的散热孔42,且定位柱41下端周向外侧具有定位凸台43,散热通道12周向内侧具有和定位凸台43相对应的环形凹槽44,且定位凸台43卡接在环形凹槽44内。散热孔42能将LED前照灯体2和电路板3附近聚集的热量由散热通道12散出去,优选地,这里的安装结构包括套设于定位柱41上端的固定套45,也就是说,定位柱41采用类似空心螺杆结构,且固定套45和定位柱41螺纹相连,且固定套45下端抵靠在电路板3上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安装壳体1、安装凹槽11、环形台阶111、间隙112、散热通道12、LED前照灯体2、电路板3、控制器31、并联控制器32、Buck/Boost变换电路33、驱动模块34、检测模块35、信号调理模块36、电容器37、串口通讯模块38、弹性筒体4、定位柱41、散热孔42、定位凸台43、环形凹槽44、固定套4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