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户外亮化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6870发布日期:2019-04-13 00:1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户外亮化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户外亮化照明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户外照明灯仅仅是照明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和商业竞争的需要。对城市建筑物和公共空间,如城市广场、商业文化街、旅游景观、纪念性建筑、历史建筑、文化建筑,主要的政府办公建筑以及交通建筑等,设计和实施亮化工程,,建成一些品位高、质量好、与城市形象相适应的光环境场所,可很好的烘托城市中心区域的庄重、亲切、优雅的格调,使城市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从而增加城市空间的吸引力,充分表现城市环境文化信息及其建筑美学,目前市面上的LED户外亮化照明灯光线的方向是固定的,在对景观树木进行装饰时过于单一没有变化,易使人感到乏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户外亮化照明灯,可以解决现有的LED户外亮化照明灯光线的方向不能自动改变的问题。

一种LED户外亮化照明灯,包括灯柱和安装在所述灯柱顶部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灯体、传动杆、转盘和电机,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灯体靠近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为半圆形状、且这端处设置有齿牙,所述灯体的另一端安装有LED灯,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灯体的一端为三分之一圆形状、且这端处与所述灯体半圆形端啮合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为杆状,且这端处开设有滑槽,所述灯体的半圆形端的圆心处设置有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侧壁上的第一转轴,所述传动杆的三分之一圆形端的圆心处设置有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侧壁上的第二转轴,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下方,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伸入所述滑槽内,所述电机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并固定在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的中心处的传动轴传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安装有透明灯罩。

较佳的,所述灯体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80度。

较佳的,所述壳体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灯体在电机和一系列机构的传动下能够自动左右摆动,光线的方向也跟着在不停变化,在对景观树木进行美化的同时,能够使人感到十分新颖,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灯柱,2-壳体,3-灯体,4-传动杆,5-转盘,6-电机,7-安装槽,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滑槽,11-插杆,12-透明灯罩,13-固定框,14-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户外亮化照明灯,包括灯柱1和安装在所述灯柱1顶部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包括壳体2、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的灯体3、传动杆4、转盘5和电机6,所述壳体2内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灯体3靠近所述传动杆4的一端为半圆形状、且这端处设置有齿牙,所述灯体3的另一端安装有LED灯14,所述传动杆4靠近所述灯体3的一端为三分之一圆形状、且这端处与所述灯体3半圆形端啮合连接,所述传动杆4的另一端为杆状,且这端处开设有滑槽10,所述灯体3的半圆形端的圆心处设置有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7侧壁上的第一转轴8,所述传动杆4的三分之一圆形端的圆心处设置有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7侧壁上的第二转轴9,所述转盘5设置在所述传动杆4的下方,所述转盘5上固定连接有插杆11,所述插杆11远离所述转盘5的一端伸入所述滑槽10内,所述电机6位于所述转盘5的下方、并固定在安装槽7的内壁上,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5的中心处的传动轴传动连接。

传动杆4在摆动时以第二转轴9为中心,灯体3在摆动时以第一转轴8为中心。

插杆11在转盘5转动时以转盘5的中心做圆周运动,在第二转轴9的限位下,可以使得传动杆4左右晃动。

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装饰效果,透明灯罩12外可罩有带有图案的固定框13,光线在穿过固定框13上时能够将图案投射在要装饰的物体上,更加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7的槽口处安装有透明灯罩12。

进一步的,所述灯体3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80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为圆形。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接通LED灯14的电源以及打开电机6的开关,电机6通过传动轴带动转盘5转动,转盘5在转动时会带动插杆11转动,由于插杆11的一端位于传动杆4的滑槽10内,所以会让传动杆4来回摆动,又因为传动杆4与灯体3接触的一端互相啮合连接,所以灯体3会往传动杆4相反的方向进行来回摆动,从而不停改变光线的照射方向。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