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行人休息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6903发布日期:2019-04-13 00:1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行人休息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路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行人休息的路灯。



背景技术:

太阳能路灯以太阳光为能源,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给负载供电使用。目前,LED太阳能路灯已普遍推广,但现有太阳能路灯结构简单,功能少,仅仅在夜间可提供照明的功能,行人在夜晚行走感觉较累时一般都是在有亮光的地方进行休息,如路灯之下,其原因为坐在亮光地方休息相较于坐在黑暗区域容易给行人安全感。

但是路灯普遍一般都没有可供行人坐的工具,如:椅子等,所以导致行人要不蹲在地上或者坐在地上,但蹲着容易让人感到双脚麻木,坐着容易弄脏衣物。

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有了在灯杆上焊接座板的方式解决,具体如公开号为CN 207635246U一种方便行人休息的太阳能路灯、CN 207247016U的一种方便行人休息的LED路灯、CN 104713007 A的一种带有休憩座的景观灯等,上述设计要不就是要与灯杆焊接,要不就是要在细小的灯杆挖取凹槽,而在将座板焊接在灯杆上时,不仅容易损坏灯杆,同时由于其是焊接固定的,那么在需要更换时又需要进行机械/氧焊切割,这就更容易进一步损坏灯杆及破坏灯杆的美观性,还有就是由于某些地方由于开发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人流量特别低的时候,此时将座板安装在此位置的灯杆上时不仅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同时还很浪费资源,而将其拆卸下又容易损坏灯杆,至于在细小的灯杆上开设凹槽对灯杆的损害就更不需要说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于行人休息的路灯,不仅能提供照明的同时,还方便为行人提供休息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便于行人休息的路灯,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基座及位于基座上的灯杆,其中灯杆上半部设置有灯具,所述灯杆上还外套有两组卡箍,其中位于下方的卡箍紧贴地面,且该卡箍一侧向上倾斜设置有支杆,位于上方的卡箍一侧水平设置有矩形格栅,该格栅的另一端与支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格栅中靠近于灯杆的底端竖向设置有上定位筒,且支杆底端设置有对应上定位筒的下定位筒,其中上定位筒与下定位筒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格栅的外侧顶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块,其中支杆的顶端位于两组凸块之间,且两组凸块之间设置有贯穿支杆顶端的转轴,所述转轴顶端开设有用于转轴穿过的通孔,其中位于通孔两侧的转轴上均设置有外套在转轴上的圆筒。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格栅及支杆三者之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圆筒位于支杆与对应凸块之间的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格栅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35~45cm。

优选的,所述支杆顶端不高于格栅顶端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上定位筒与下定位筒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由于格栅及支杆均通过卡箍与灯杆活动连接,那么在需要更换格栅及支杆时,只需要将卡箍从灯杆上拆卸下更换新的对应设备即可,在此过程中无需对灯杆进行焊接或切割,那么也就不会对灯杆的外表面造成影响,再者支杆与格栅之间采用转轴及支撑杆活动连接,这也使得支杆与格栅之间拆卸及安装更为方便。本发明不仅能提供照明的同时,还方便为行人提供休息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灯杆,3、卡箍,4、支杆,5、格栅,6、上定位筒,7、下定位筒,8、支撑杆,9、凸块,10、转轴,11、通孔,12、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便于行人休息的路灯,包括浇筑固定在地面上的基座1及焊接在基座1上的灯杆2,其中灯杆2上半部设置有灯具,如图1、2所示,在灯杆2的下半部上还外套有锁紧固定在灯杆2上的上下两组卡箍3,其中下卡箍3紧贴地面,而下卡箍3右端倾斜向上焊接有支杆4,同时上卡箍3右侧水平焊接有呈长方形的格栅5,该格栅5的右端与支杆4的顶端活动连接,那么在通过上下两组卡箍3将支杆4及格栅5锁紧固定在灯杆2上的方式将两者固定,其中支杆4用于支撑格栅5右端以防止其受重力影响塌陷,而当行人累了时可坐在格栅5上进行休息,由于格栅5是镂空结构,导致其透气性好,那么行人坐在格栅5上也就不易于发生臀部不透气容易出汗的问题,同时杂质及雨水也不易于淤积在格栅5上,其中大部分杂质及雨水均会从格栅5的孔径掉落在地面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格栅5及支杆4均由卡箍3活动固定在灯杆2上的,所以导致在需要更换格栅5及支杆4时,只需要将卡箍3从灯杆2上拆卸下更换新的对应设备即可,在此过程中无需对灯杆2进行焊接或切割,那么也就不会对灯杆2的外表面造成影响。

其中格栅5的右侧顶端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凸块9,而支杆4的顶端位于两组凸块9之间中间处,并且支杆4顶端不高于格栅5顶端水平面,使得支杆4顶端不凸出于格栅5顶端面,那么坐在格栅5上行人的衣物或其他物品也就不易于被支杆4顶端挂到,同时在支杆4顶端纵向开设有通孔11,而在通孔11前后两侧的支杆4上分别焊接有圆筒12,其中圆筒12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凸块9内侧壁紧贴,使得当支杆4顶端在前后两组凸块9之间进行移动时,凸块9会抵住圆筒12,从而制止支杆4在两组凸块9之间进行前后摆动动作,进一步使用转轴10依次穿过两组凸块9,在此过程中转轴10还依次穿过两组圆筒12及通孔11,使得支杆4可通过通孔11及圆筒12在转轴10上进行顺逆时针旋转。

并且在格栅5左端底部竖向焊接有顶端密封设置上定位筒6,而在支杆4底端焊接有底端为密封设置的下定位筒7,其中上定位筒6与下定位筒7之间上下对应设置,同时在上定位筒6与下定位筒7之间设置有支撑杆8,也就是支撑杆8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上定位筒6与下定位筒7内,其中上定位筒6与下定位筒7能有效防止支撑杆8上下两端位移,同时支撑杆8还通过底端与支杆4接触的支点及支撑杆8顶端与格栅5之间的接触支点将两者有效的隔开,防止格栅5受重力影响下向下移动,从而改变两者之间的间距,并且由于下卡箍3与地面接触、而支杆4底端与下卡箍3焊接,使得地面通过下卡箍3及支杆4对支撑杆8底端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其中支撑杆8顶端则将格栅5左侧底端支撑固定,以此防止格栅5左端向下移动而改变上下两组卡箍3之间的间距及格栅5左端与支杆4底端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8、格栅5及支杆4三者之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而格栅5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35~45cm。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卡箍3外套在灯杆2上,此时下卡箍3紧贴地面,接着将支撑杆8底端插入下固定筒7内并下移格栅5,从而带动上卡箍3在灯杆2上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杆8顶端插入上固定筒6内,而支杆4顶端及位于其顶端的圆筒12滑入前后两组凸块9之间,下一步将转轴10从凸块9前侧插入,并依次贯穿前凸块、前圆筒、通孔11、后圆筒及后凸块,从而实现间接将支杆4顶端与格栅5右端活动连接,进一步锁紧卡箍3即可。

本发明中由于格栅5及支杆4均通过卡箍3与灯杆2活动连接,那么在需要更换格栅5及支杆4时,只需要将卡箍5从灯杆4上拆卸下更换新的对应设备即可,在此过程中无需对灯杆2进行焊接或切割,那么也就不会对灯杆2的外表面造成影响,再者支杆4与格栅5之间采用转轴10及支撑杆8活动连接,这也使得支杆4与格栅5之间拆卸及安装更为方便。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