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灯的端盖快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477发布日期:2019-05-17 19:5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形灯的端盖快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形灯的端盖快拆结构。



背景技术:

条形灯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办公照明等各种场所。条形灯的结构一般包括管体、设于管体两端的端盖结构、设于管体内的光源结构。现有的端盖结构一般为一体成型结构,根据不同的模具产品对应有专用的端盖,固定在管体端部,这样导致端盖通用性差,需要根据产品开很多不同的模具,生产线也要分别开设,非常麻烦;也有人发明了通用的端盖结构,但是结构设计复杂不合理,拆卸安装麻烦,不方便给灯管接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形灯的端盖快拆结构,这种端盖快拆结构,不仅能够满足通用性,且端盖的拆卸安装及接线非常方便,不需要拧螺栓,而且固定结构牢固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条形灯的端盖快拆结构,包括第一盖体,第一盖体上设有用于穿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设有封线组件,条形灯的端部设有一对搭扣,所述第一盖体两侧设有与搭扣相适配的扣槽。

进一步,所述端盖快拆结构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罩设于条形灯端部,所述搭扣设于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转动座,所述搭扣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

进一步,所述转动座上端设有转孔,所述转孔上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下端设有转轴,所述搭扣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上设有接线座。

进一步,所述接线座外端部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后,第二通孔处的第二盖体壁被限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设有导向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盖体内侧设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与第二盖体抵接。

进一步,所述防水罩与第二盖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封线组件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一螺纹接头和第二螺纹接头、在第一螺纹接头和第二螺纹接头之间的传动螺母、及设置于第一螺纹接头端部的柔性卡爪;所述封线组件还包括与第一螺纹接头螺纹连接的迫紧螺母、容置于柔性卡爪内的封线体、与第二螺纹接头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简单的搭扣和扣槽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通用性,且使得端盖的拆卸安装及接线非常方便,不需要拧螺栓,而且固定结构牢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盖体和接线座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图5所示,一种条形灯的端盖快拆结构,包括第一盖体1,第一盖体上设有用于穿线的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上设有封线组件2,条形灯3的端部设有一对搭扣31,所述第一盖体两侧设有与搭扣相适配的扣槽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快拆结构还包括第二盖体4,所述第二盖体罩设于条形灯端部,所述搭扣设于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通孔4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转动座42,所述搭扣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座上端设有转孔421,所述转孔上转动连接有连接件43,所述连接件下端设有转轴431,所述搭扣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

通过简单的搭扣和扣槽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通用性,且使得端盖的拆卸安装非常方便,不需要拧螺栓,而且固定结构牢固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上设有接线座5。接线座内端与灯的控制板电连接,外端设有火线、零线、地线插接口,这样就不需要打开灯体内部去接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座外端部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52,安装后,第二通孔处的第二盖体壁被限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接线座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简单的结构固定,方便快捷,结构稳定牢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设有导向面521。方便接线座从外向内推进去安装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内侧设有防水罩13,所述防水罩与第二盖体抵接。防水罩将电线和接线座密封在封闭空间内,起到防水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罩与第二盖体之间设有密封圈6。用于堵塞防水罩抵接第二盖体处的缝隙,加强密封性和防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封线组件2包括连接套21,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一螺纹接头211和第二螺纹接头213、在第一螺纹接头和第二螺纹接头之间的传动螺母212、及设置于第一螺纹接头端部的柔性卡爪214;所述封线组件还包括与第一螺纹接头螺纹连接的迫紧螺母22、容置于柔性卡爪内的封线体23、与第二螺纹接头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24。封线组件用于固定电线,防止其拉扯导致脱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