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8227发布日期:2019-09-11 22:3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照明装置,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该照明装置具备壳体、光源以及透镜。光源配置在壳体内,透镜配置在比壳体内的光源靠投光侧。透镜接收来自光源的光,执行入射的光的配光,将执行了配光的光从投光部向投光区域投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7831号公报

从透镜的入光部进入的光的一部分在透镜内行进,到达在透镜的投光侧且外周侧设置的外周面部,从该外周面部出射。这里,从该外周面部出射的光容易成为不来到照明装置外而是继续留在照明装置内的杂散光,容易在照明装置内衰减,使照明装置的光的取出效率下降。此外,从该外周面部出射的光容易在照射区域的周边部引起颜色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使光的取出效率较高、还容易抑制照射光的颜色不均的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包含具有卡止部的内周面的壳体、配置在壳体内且具有基板及安装于基板的发光元件的光源、以及具有供来自光源的光进入的入光部以及将光进行投光的投光部的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在基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光侧具有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并且卡止于卡止部的环状支承部,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有凹凸。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容易使光的取出效率较高,还容易抑制照射光的颜色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上述照明装置的包含主要中心轴的剖面图。

图4是将上述照明装置的基台从下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是将保持着光源的保持件从上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6是将保持着光源的保持件从下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7是将由内侧筒部件、透镜下落防止部件、以及透镜构成的组件从上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8是将上述组件从下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9是将透镜从上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0是将透镜从下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单独状态的透镜的环状支承部的外径φa与环状槽的内径φd等之间的尺寸比较关系的局部示意剖面图。

图12a是将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径向外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12b是变形例的透镜的与图12a对应的示意图,图12c是其他变形例的透镜的与图12a对应的示意图。

图13是其他变形例的透镜的与图10对应的平面图。

图14是又一变形例的透镜的与图10对应的平面图。

图15a是其他例的透镜的环状支承部的一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图15b是又一其他例的透镜的与图15a对应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以下,在包含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等的情况下,从最初就设想将它们的特征部分适当组合而构建新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中,对同一结构赋予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及附图中,r方向表示以下说明的透镜(lens)50的环状支承部(具有环状的构造而被支承的部分)52的径向,θ方向表示环状支承部52的周向。此外,z方向表示照明装置1的高度方向,与以下说明的基板21的厚度方向一致。r方向、θ方向以及z方向相互正交。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中心轴,表示包含透镜50的中心轴的直线(环状支承部52的中心轴及其延长线)。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z方向与从照明装置1的光源20出射的光的光轴方向一致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z方向也可以不与从照明装置的光源出射的光轴方向一致。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采用与铅直方向、水平方向相关的词语例如下侧、上侧、水平方向等的情况下,这些词语以来自照明装置1的出射光向铅直方向下侧照射、该出射光的光轴与铅直方向一致的状态来表现。换言之,本实施例中,以将照明装置1配置成z方向与铅直方向一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下侧是指z方向的投光侧,上侧是指z方向的投光侧的相反侧。此外,本说明书中,硅酮树脂组成物包括全部成分是硅酮树脂的材料,并且还包括重量%最大的主成分是硅酮树脂且含有硅酮树脂以外的材料的组成物。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大致」,大体而言只要人看起来如此即可,例如,满足在裸眼或使用眼镜的状态下两眼视力0.7以上(日本的视力检查的值)的人从1m(米)远的场所观察时看起来如此的情况。举例而言,所谓「大致圆锥台状」,满足大体而言人看起来是圆锥台,例如,在裸眼或使用眼镜的状态下两眼视力0.7以上的人从1m远的场所观察时看起来是圆锥台即可。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参照图1,照明装置1是埋设型下照灯,埋设配置于大厅等建筑物的天花板,将下方照明。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作为壳体的基台10、和未图示的框体。基台10是照明装置1的外轮廓部件,具备有底圆筒状部11(有底的圆筒状的部分)。基台10作为在有底圆筒状部11内安装光源20(参照图5)的安装台发挥功能。基台10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翅片12。基台10整体还作为使光源20产生的热发散的热沉发挥功能,特别是,翅片12将来自光源20的热向外部气体散热。因此,基台10优选由金属材料等热传导率高的材料构成。基台10例如通过铝压铸等将有底圆筒状部11和翅片12一体成型而构成。另外,基台也可以将有底圆筒状部和翅片相接合而构成。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将设于有底圆筒状部的突出部插入到设于翅片的孔中后使其塑性变形,将有底圆筒状部与翅片连接。此外,基台也可以不具有翅片。

在基台10设有多个螺孔13。这些螺孔13为了将基台固定到框体而设置。框体具有圆筒外周面,利用铝等金属材料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树脂材料适当地形成。虽然不进行详述,但在框体的圆筒外周面,安装有未图示的2个安装弹簧。2个安装弹簧配置为,在框体外侧隔着中心轴而在径向(r方向)上对置,并利用螺栓等固定于框体的圆筒外周面。各安装弹簧在被固定到天花板的埋入孔之前的状态下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安装弹簧例如由长条状的金属板构成,具有板簧构造。以使安装弹簧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使安装弹簧变形,使安装弹簧与埋入孔的周围抵接。利用安装弹簧从埋入孔内面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将照明装置1固定到天花板的埋入孔内面。另外,安装弹簧也可以设有3个以上。此外,安装部的构造只要是能够将照明装置向天花板固定的构造则可以是任何构造。

接着,利用图2~图8,对照明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及其组装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照明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包含该主要部分的中心轴的剖切面下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基台10、内侧筒部件(位于内侧的筒部件)30、透镜下落防止部件(用于透镜的下落的部件)40、以及作为光学部件的一例的透镜50。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50包括大致圆锥台状的外周面部51、和环状支承部52,环状支承部52设在外周面部51的z方向的下侧(投光侧)。环状支承部52具有环状的凸缘构造,在透镜50的下侧向r方向外侧突出。透镜50安装于基台10的内周面侧。关于透镜50的材质、物性以及对于基台10的透镜50的安装构造,在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内侧筒部件30配置在透镜50的外周面部51与基台10的内周面15之间。在内侧筒部件30的上侧顶端部,设有卡止爪31,在基台10的内周面15,设有将卡止爪31卡止的卡合凹部16。通过将卡止爪31卡止到卡合凹部16,将内侧筒部件30安装到基台10。

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安装在透镜50的下侧。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是筒状部件,在外周侧具有向r方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爪41。该卡止爪41卡止于在基台10的内周面的下侧设置的卡合凹部17,从而将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安装到基台10的内周侧且下侧。

接着,对照明装置1的光源20、其安装构造以及照明装置1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将基台10从下侧观察时的立体图。此外,图5是将保持着光源20的保持件35从上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是将保持着光源20的保持件35从下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基台10的主面18,设有与对光源20进行保持的保持件35的上侧形状对应的凹凸构造19和螺孔5。此外,如图6所示,光源20具有基板21和发光部22。基板21在平面视图下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形状,发光部22具有圆板状的形状。发光部22配置在基板21的下表面(安装面)的大致中央。光源20具有例如cob(chiponboard)构造,发光部22包括被安装于基板21的多个led(lightemittingdiode)、和将多个led密封的密封部件。

基板21例如由陶瓷基板、树脂基板、或以金属为主的基板等构成。虽然不进行详述,但在基板21,形成有一对电极端子、和规定图案的金属配线。一对电极端子为了将用于使led发光的直流电力从外部受电而设置。此外,规定图案的金属配线为了将led彼此电连接而设置。

led是发光元件的一例。led例如由发出单色的可视光的裸芯片构成,由在通电的情况下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构成。多个led例如呈矩阵状配置于基板21。另外,led也可以在基板中仅安装有1个。密封部件例如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包含荧光体。荧光体起到对来自led的光进行波长变换的作用。密封部件例如由在硅酮树脂中分散有荧光体粒子的含荧光体树脂构成。光源20出射白色光,led为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的情况下,荧光体粒子例如由yag类的黄色荧光体构成。密封部件例如可以将全部的led一并密封,也可以将多个led按每列呈线状密封,也可以将各led一个一个地分别密封。

如图6所示,保持件35从z方向观察时具有与基板21重叠的基板承接部36,基板承接部36位于基板21的下侧。基板21的下表面被基板承接部36的上表面支承。如图5所示,保持件35包含具有与基板21的上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开口37的凹部。在基板21的下表面与基板承接部36接触之前将光源20收容于凹部,然后,将基板脱离防止部件(用于防止基板的脱离的部件)38以其一部分从z方向观察时与基板21重叠的方式配置到基板21的上侧。然后,将多个螺栓8从保持件35的下侧拧入保持件35、基板脱离防止部件38以及基台10的螺孔5。通过拧入该螺栓8,保持着光源20的状态的保持件35被安装到基台10的主面18。

图7是将由内侧筒部件30、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以及透镜50构成的组件从上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8是将该组件从下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透镜50在上侧具备有底的圆筒孔53,圆筒孔53在上侧具备具有大致圆形的缘64的开口55。该开口55的直径大于圆板状的发光部22(参照图6)的直径。

当内侧筒部件30、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以及透镜50分别被安装到基台10的内周侧,则照明装置1的组装完成。在完成了照明装置1的组装的状态下,透镜50的大致圆形的缘64与基板21接触,发光部22被收容在圆筒孔53内,开口55被光源20的基板21的下表面堵塞。结果,圆筒孔53将光源20包围而配置,从发光部22出射的光无泄漏地向透镜50内入射。通过该结构,光的取出效率提高。

图9是将透镜50从上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0是将透镜50从下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如图9所示,圆筒孔53包括圆筒内周面54、和与rθ平面(水平面)大致平行地扩展的底面56。参照图9,圆筒内周面54以及底面56构成透镜50的入光部71,参照图10,透镜50在z方向的与基板21侧相反的一侧具有投光部57。

透镜50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硅酮树脂(硅酮橡胶)构成。此外,在将肖氏(a)硬度设为由jis(japaneseindustrialstandards)的k6253(2012)以及jis的k7215(1986)规定的硬度时,透镜50由肖氏(a)硬度为50~90的橡胶弹性体构成。对于透镜50而言,波长为550nm、壁厚1mm下的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优选为90%以上,但不限于此。此外,透镜50由于由硅酮树脂构成,所以耐热温度例如为200℃左右的高温。由此,即使采用了发光部22的温度为140℃~160℃左右那样的高输出的led,即使将透镜50与发光部22接近配置,透镜50也难以因来自发光部22的热而引起热劣化或不会引起热劣化。由此,如上述那样,能够将透镜50与发光部22接近配置,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此外,透镜50由硅酮树脂(硅酮橡胶)构成,具有弹性。由此,即使将透镜50中的开口55的缘64(参照图9)推入基板21中的透镜50侧的面而接触到基板21中的透镜50侧的面,也能够抑制透镜50以及基板21的损坏。

如图9所示,在圆筒内周面54,设有多个垄状(鱼糕(日语原文:蒲鉾)状)的突出部59。多个突出部59在θ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各突出部59从z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led具有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容易出射波长较短的光、而在从光轴离开的方向上容易出射波长较长的光这样的性质,从led出射的光会发生颜色不均。本实施例中,能够利用多个垄状(鱼糕状)的突出部59使从led出射的光混合而扩散,能够抑制颜色不均。另外,透镜的入射侧的凹部的侧面可以具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垄状的突出部以外的扩散部。例如,作为扩散部,透镜的入射侧的凹部的侧面可以具有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的多个凹窝(dimple)(孔),作为扩散部,也可以具有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并且由大致球的一部分构成的多个突出部。或者,透镜的入射侧的凹部的侧面也可以不具有任何扩散部。

如图3及图10所示,透镜50是具有锯状的剖面的菲涅尔透镜。透镜50具有被分割为同心圆状的多个区域的构造,包含透镜50的下侧面的投光部57具有台阶状的出射面58。通过在投光部57设置台阶状的出射面58,与通常的透镜相比能够实现厚度的减薄。由此,能够使照明装置1轻量化,并且还能够降低透镜50的制造成本。另外,投光部也可以具有台阶状的出射面以外的实现减薄的出射面,例如,也可以具有随着朝向z方向的投光侧而末端扩展的锥面状的出射面,特别是,也可以具有圆锥内周面等的出射面。或者,投光部的出射面也可以由圆板形状等构成,透镜也可以是厚壁构造。

如图2及图10所示,透镜50具有从投光侧面83向z方向投光侧突出的多个滤光器卡止部62。滤光器卡止部62在向透镜50的投光侧安装圆板状的滤光器(未图示)时使用。如图10所示,多个滤光器卡止部62在θ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各滤光器卡止部62具有剖面大致l字状的形状(参照图2),具有高度方向延伸部和径向延伸部。高度方向延伸部在z方向上延伸,径向延伸部从高度方向延伸部的下侧端部向r方向内方延伸。投光侧面83、高度方向延伸部的r方向内侧部分、以及径向延伸部的z方向上侧部分划定出凹部。通过在多个滤光器卡止部62所包含的各凹部中收容圆板状的滤光器的缘部的一部分,将滤光器安装到透镜50的下侧。另外,照明装置1也可以不对透镜50安装滤光器,可以不采用滤光器地进行使用。滤光器在需要时安装于透镜50即可。或者,透镜也可以不具有滤光器卡止部,可以具有不安装滤光器的构造。

透镜50的在z方向投光侧位于外周侧的环状缘部构成环状支承部52。再次参照图3,透镜50卡止于基台10而被固定。接着,说明透镜50对基台10的安装构造。如图3所示,基台10具有作为卡止部的一例的环状槽7,环状槽7仅r方向内侧在r方向内侧开口。

图11是用来说明单独状态的透镜50的环状支承部52的外径φa、与环状槽7的内径φd等之间的尺寸比较关系的局部示意剖面图。如图11所示,透镜50以单独状态存在时的、透镜50的环状支承部52的外径φa大于在基台10没有设置环状槽7的内周面部的内径φb,小于基台10的外周面的外径φc。进而,环状槽7的底部9的内径φd小于单独状态的透镜50的环状支承部52的外径φa。

如上所述,透镜50由肖氏(a)硬度为50~90的硅酮橡胶弹性体构成,具有弹性,所以不同于丙烯酸制的硬的透镜、聚碳酸酯制的硬的透镜而能够压缩而变形。透镜50在以环状支承部52的外径变小的方式被压缩的状态下,从基台10的下侧向上侧被插入,被压入到基台10的内周面。该压入被执行,直到环状支承部52的全部或外周侧的一部分嵌入到环状槽7。透镜50由于具有弹性,所以透镜50不会因该压入而破损。此外,如上述那样,环状槽7的底部9的内径小于单独状态的透镜50的环状支承部52的外径。通过该结构,在环状支承部52的全部或外周侧的一部分嵌入到环状槽7的状态下,环状支承部52的r方向外侧的顶端部在环状槽7的底部9被向r方向内侧推压而压缩。通过该压缩,防止在环状支承部52与环状槽7的底部9之间产生间隙,由透镜50的外周面部51和基台10的内周面划定的空间相对于外部是密闭的。由此,能够抑制尘埃及虫子侵入到照明装置1内部,在照明装置1点亮时在照射面上不易生成由尘埃及虫子引起的影。结果,能够抑制由于该影而照明性能下降,洁净感也良好。另外,环状支承部也可以不被压入环状槽,可以相对于环状槽的底空出间隔而配置。此外,环状支承部的安装部也可以不是环状槽,可以是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周向上空出间隔而配置的多个非环状槽。总之,安装部只要能够将环状支承部卡止并固定则可以是任何构造。

透镜50通过将环状支承部52卡止于环状槽7而被安装到基台10的内周侧。在将透镜50固定到基台10后,将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参照图3)安装到基台10中的透镜50的下侧。从z方向观察时,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具有与透镜50重叠的部分。通过该结构,即使由于某种问题而假如透镜50下落,也能够利用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将该下落了的透镜50承接。这样,将透镜50的下落用双重的下落防止机构进行防止,确保安全。

另外,由于单独状态的透镜50的环状支承部52的外径φa大于基台10的内周面的内径φb,所以能够将透镜50单独地向基台10的内周侧可靠地固定。由此,不需要用来将透镜50向基台10固定的透镜固定部件。此外,还能够省略防止透镜50的下落的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由此,该情况下,能够省略零件个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如果将透镜下落防止部件40的内周面以灰色或黑色着色,则能够抑制该内周面处的光的反射,能够抑制人从下侧观察照明装置1时的耀眼从而是优选的。

再次参照图9及图10,在环状支承部52的外周面80设有凹凸。更详细而言,在外周面80,设有多个垄状的突出部81,各垄状的突出部81从外周面80的z方向的上端到下端在z方向上延伸。此外,多个垄状的突出部81设置为,在外周面80中外径最大的部位的整个区域中在θ方向上邻接。通过在外周面80设置多个垄状的突出部81,从而在外周面80产生凹凸。

此外,如图10所示,在环状支承部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83,也设有凹凸。更详细而言,在环状支承部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83,多个凹窝(具有大致球的一部分形状的高尔夫球的孔状的孔)84以大致均匀的密度设置。凹窝84在投光侧面83中设置在比滤光器卡止部62靠r方向外方的区域。通过在环状支承部52的投光侧面83设置多个凹窝84,从而在投光侧面83产生凹凸。如图11所示,在环状支承部52的全部或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收容在环状槽7中的状态下,凹窝84位于环状槽7内。此外,在环状支承部52的全部或外周侧的一部分被收容在环状槽7中的状态下,各垄状的突出部81与环状槽7的底部9接触。

以上,照明装置1具备包含具有环状槽(卡止部)7的内周面15的基台(壳体)10、和配置在基台10内且具有基板21及安装于基板21的led(发光元件)的光源20。此外,照明装置1具备透镜(光学部件)50,其具有供来自光源20的光进入的入光部71以及将光进行投光的投光部57。此外,透镜50在基板21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投光侧具有向径向(r方向)的外侧突出并且卡止于环状槽7的环状支承部52。在环状支承部52的外表面,设有凹凸。

因而,能够利用凹凸将在透镜50内行进而到达在透镜50的投光侧且外周侧设置的外周面80、并且从该外周面80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向照射区域侧反射,能够向照明装置1外照射。因而,能够抑制继续留在照明装置1内的杂散光,能够提高照明装置1的光的取出效率。此外,能够利用凹凸使从外周面80出射的光混合并扩散。由此,能够抑制照射光的周边区域的颜色不均,能够照射美丽的光。

此外,可以在环状支承部52的外周面80设有凹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从环状支承部52的外周面80出射且容易引起颜色不均的光利用在作为其照射面的外周面80设置的凹凸而混合并扩散。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照射光的周边区域的颜色不均。

此外,可以在外周面80设置在z方向上延伸并且在θ方向上相邻的多个垄状的突出部81。

根据上述结构,设置在外周面80上的是在θ方向上相邻的多个垄状的突出部81,所以能够使从环状支承部52的外周面80出射的光在θ方向上有效地混合。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照射光的周边区域的颜色不均。此外,设置在外周面80上的是在z方向上延伸的垄状的突出部81,所以能够使透镜50容易地从在其成型中使用的模具脱模。由此,能够利用注塑成型等成型容易地形成透镜50。并且,仅通过对模具设置与垄状的突出部81对应的管状的槽,就能够在外周面80容易地形成凹凸。

此外,具有大致球的一部分的形状的多个凹窝84可以在环状支承部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83以大致均匀的密度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凹窝84设置在环状支承部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83。因而,能够将到达投光侧面83的杂散光利用凹窝84向r方向内方侧反射,该杂散光容易取出到照明装置1外部。因而,能够有效地使光的取出效率上升。此外,在环状支承部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83设置的是具有大致球的一部分的形状的凹窝84,所以容易使透镜50从在其成型中使用的模具脱模。并且,仅通过在模具设置由与凹窝84对应的大致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就能够在投光侧面83容易地形成凹凸。

此外,透镜50可以由肖氏(a)硬度为50~90的橡胶弹性体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透镜50具有较大的弹性。由此,即使在环状支承部52的外表面设置凹凸,也能够使透镜50不破损地从模具顺畅地脱模。

此外,透镜50可以由硅酮树脂组成物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容易形成作为肖氏(a)硬度为50~90的橡胶弹性体且透光性也较高的透镜50。此外,硅酮树脂组成物在成型中进入模具时容易成为粘度低而流动性高的液体。由此,容易将材料无间隙地向模具充填,能够提高环状支承部52的凹凸的转印性。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事项及其等同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及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透镜50的环状支承部52的外周面80和投光侧面83设置凹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凹凸也可以仅设置在透镜的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也可以仅设置在透镜的环状支承部的投光侧面。或者,凹凸也可以仅设置在透镜的环状支承部的上侧面(z方向的基板侧的面),也可以设置在上侧面、和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与环状支承部的投光侧面中的至少一方。

此外,如图12a即从r方向外方观察环状支承部52的外周面80的一部分时的示意图所示,对在外周面80设置沿z方向延伸的垄状的突出部(鱼糕状的突出部)8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通过取代垄状的突出部(鱼糕状的突出部)而设置在周向上相邻且沿z方向延伸的多个管状的槽,从而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设置凹凸。或者也可以是,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将在z方向上延伸的垄状的突出部和在z方向上延伸的管状的槽在θ方向上交替地形成,从而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设置凹凸。

或者,如图12b即变形例的透镜150的与图12a对应的示意图所示,也可以在透镜150的环状支承部152的外周面180设置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的多个凹窝184。并且,也可以通过该紧密接触的多个凹窝184的形成,在环状支承部152的外周面180形成凹凸。或者也可以是,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取代设置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的多个凹窝,设置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的多个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从而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设置凹凸。或者也可以是,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以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设置多个凹窝和多个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从而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设置凹凸。或者,如图12c即其他变形例的透镜250的与图12a对应的示意图所示,也可以将多个凹窝284在环状支承部252的外周面280分散地配置。或者,也可以取代凹窝,而将多个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分散地配置。或者,也可以将多个凹窝和多个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这双方在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分散地配置。

此外,如图10所示,对在环状支承部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83将多个凹窝84紧密接触地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环状支承部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将由大致球的一部分构成的多个突出部紧密接触地配置,也可以在环状支承部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将多个凹窝和由大致球的一部分构成的多个突出部紧密接触地配置。

或者,如图13即其他变形例的透镜350的与图10对应的平面图所示,也可以在环状支承部3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383将多个凹窝384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分散地形成。并且,也可以通过分散地形成该多个凹窝384,在环状支承部3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383形成凹凸。或者,也可以通过在环状支承部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分散地形成多个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从而在投光侧面形成凹凸。或者,也可以通过在环状支承部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分散地形成多个凹窝和多个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从而在投光侧面形成凹凸。

或者,如图14即又一变形例的透镜450的与图10对应的平面图所示,也可以在环状支承部452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483将在r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垄状的突出部484在θ方向上相邻地形成,从而在投光侧面483形成凹凸。或者,也可以通过在环状支承部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将在r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管状的槽在θ方向上相邻地形成,从而在投光侧面形成凹凸。或者,也可以通过在环状支承部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将在r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垄状的突出部和在r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管状的槽在θ方向上相邻地交替设置,从而在投光侧面形成凹凸。或者,也可以在环状支承部的z方向的投光侧面将在r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长方体状的突出部在θ方向上相邻地设置,也可以在投光侧面将在r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长方体形状的槽在θ方向上相邻地设置。并且,也可以通过这些长方体状的突出部或长方体形状的槽的形成,在环状支承部的投光侧面形成凹凸。或者,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的突出部也可以不是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或垄状的突出部,可以是这以外的任何形状的突出部。例如,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的突出部也可以是四角锥状的突出部、圆锥台状的突出部、长方体或立方体状的突出部等。或者,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的凹部也可以不是凹窝,可以是这以外的任何形状的凹部。例如,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的凹部也可以是四角锥状的凹部、圆锥台状的凹部、长方体或立方体状的凹部等。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突出部和凹部这双方从而在外表面设置凹凸,也可以通过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仅设置突出部和凹部中的一方从而在外表面设置凹凸。总之,只要是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的突出部和凹部的至少一方能够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形成凹凸的构造,则是怎样的构造都可以。

此外,在透镜的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的突出部、凹部的大小不特别限定,只要是能设置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的大小,则是怎样的大小都可以。但是,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置的突出部、凹部的大小优选是接下来说明的大小。图15a是另一例的透镜550的环状支承部552的一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如图15a所示,在将凹窝584形成在投光侧面583的情况下,若凹窝584的开口的直径为0.5mm~2.0mm,则能够有效地执行光的扩散,能够有效地抑制周边光的颜色不均,还能有效地执行光向照射区域侧的反射。或者,也可以取代凹窝而采用圆板形状的凹部,该情况下,若圆形的开口的直径为0.5mm~2.0mm,则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周边光的颜色不均,还能有效地执行光向照射区域侧的反射。

此外,图15b是又一例的透镜650的环状支承部652的一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如图15b所示,在将顶端面690为圆形的圆板状的突出部684形成在投光侧面683的情况下,若顶端面690的直径为0.5mm~2.0mm,则能够有效地执行光的扩散,能够有效地抑制周边光的颜色不均。或者,在取代圆板状的突出部684而采用由球的一部分构成的突出部(例如半球状的突出部)的情况下,若从z方向下侧观察时的平面视图下的圆的直径为0.5mm~2.0mm,则也能够有效地执行光的扩散,并且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周边光的颜色不均,是优选的。

此外,对透镜50是由肖氏(a)硬度为50~90并且具有透光性的硅酮橡胶弹性体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透镜也可以由肖氏(a)硬度为50以下并且具有透光性的硅酮橡胶组成物弹性体构成,也可以由肖氏(a)硬度为90以上并且具有透光性的硅酮橡胶组成物弹性体构成。或者,透镜也可以由硅酮橡胶组成物以外的具有透光性的橡胶弹性体构成,该情况下,透镜优选由肖氏(a)硬度为50~90并且具有透光性的橡胶弹性体构成。或者,透镜也可以由丙烯酸、聚碳酸酯、或它们的组成物构成。

此外,对光学部件是透镜5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光学部件也可以是不具有透镜功能的透光性罩等。此外,对照明装置1是埋设型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照明装置也可以采用悬吊于导轨的形式、或悬吊于天花板的形式。总之,照明装置具备包含具有卡止部的内周面的壳体、配置在壳体内且具有基板及安装于基板的发光元件的光源、以及具备来自光源的光射入的入光部和将光进行投光的投光部的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在基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光侧具有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并且卡止于卡止部的环状支承部,在环状支承部的外表面设有凹凸,如果具有这样的结构,则可以是任何构造的照明装置。

符号说明

7环状槽

10基台

15基台的内周面

20光源

21基板

50、150、250、350、450、550、650透镜

52、152、252、352、452、552、652环状支承部

57投光部

71入光部

80、180、280环状支承部的外周面

81垄状的突出部

83、383、483、583、683环状支承部的投光侧面

84、384、584凹窝

r方向环状支承部的径向

θ方向环状支承部的周向

z方向照明装置的高度方向(基板的厚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