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照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0136发布日期:2020-02-11 13:4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照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灯照明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照车灯。



背景技术:

前照灯是设置在车身头部并用于机动车夜间行驶过程中进行照明和警示作用的,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部件之一。虽然目前已有相应的前照灯具备集远光灯、近光灯及前位灯一体的功能。但是现有的远近光一体化前照车灯,在车辆夜间行驶过程中转弯及上下坡时的照明范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车辆夜间行驶过程中转弯及上下坡时驾驶员存在视野盲区,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前照车灯,其包括:

光源模块,其采用led阵列式光源,包括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

导光器模块,其用于传导光源模块发出的光,导光器模块包括近光导光器、远光导光器、弯道导光器和坡道导光器;

光学处理模块,其用于对导光器模块射出的光进行整形,以在目标面得到需要的配光图形;

控制模块,其用于控制光源模块,并使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的照明状态相互独立;

其中,导光器模块的入光口与光源模块连接,导光器模块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光学处理模块依据光源模块的照明状态在特定区域进行独立配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光学处理模块包括挡光板和配光透镜,挡光板设于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之间,以使配光透镜位于挡光板两侧的部分分别用于近光配光和远光配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挡光板朝向近光导光器的一侧设有上遮光面和下遮光面,上遮光面和下遮光面之间设有斜遮光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斜遮光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配光透镜包括近光配光区和远光配光区,近光配光区位于挡光板上方且与近光导光器的出射端面对正,远光配光区位于挡光板下方且与远光导光器的出射端面对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近光配光区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为为二次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远光配光区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为为二次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近光光源及近光导光器的中心线相对配光透镜中心轴偏离10°-15°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光学处理模块还包括匀光模块,匀光模块用于对远光光形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散热模块,散热模块用于对光源模块散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光源模块在具有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的同时还加入了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通过控制模块使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的照明状态相互独立,可以实现目标面分区域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照明度,还可以减小驾驶员的视野盲区,降低安全隐患。

2.利用led阵列式光源不仅将前照车灯远近光合二为一,而且还加入了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车灯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前照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移去壳体后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挡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配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散热模块移去散热风扇后的右视图;

图7为散热模块移去散热风扇后的爆炸图;

图中:1.光源模块、2.导光器模块、21.近光导光器、22.远光导光器、23.弯道导光器、23a左弯道导光器、23b.右弯道导光器、24坡道导光器、24a.上坡导光器、24b.下坡导光器、3.光学处理模块、31.挡光板、311.上遮光面、312.下遮光面、313.斜遮光面、32.配光透镜、321.近光配光区、322.远光配光区、33.匀光模块、4.散热模块、41.导热座、411.纵向隔断槽、42.散热器、421.安装孔、422.安装槽、43.导热器、431.蒸发段、432.冷凝段、433.连接段、44.散热风扇、5.壳体、6.固定支架

本发明功能的实现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及2,图1为本发明的前照车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移去壳体后的爆炸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前照车灯包括:光源模块1,其采用led阵列式光源,包括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导光器模块2,其用于传导光源模块1发出的光,导光器模块2包括近光导光器21、远光导光器22、弯道导光器23和坡道导光器24;光学处理模块3,其用于对导光器模块2射出的光进行整形,以在目标面得到需要的配光图形;控制模块(图中未标示),其用于控制光源模块1,并使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的照明状态相互独立;散热模块4,其用于对光源模块1散热;其中,导光器模块2的入光口与光源模块1连接,导光器模块2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光学处理模块3依据光源模块1的照明状态在特定区域进行独立配光。

请复阅图2,如图所示,具体应用时,本实施例的前照车灯设有壳体5和固定支架6,散热模块4上设有用于安装光源模块1的安装平台,壳体5一端与发热模块5连接,并与发热模块5构成容纳腔,固定支架6设于容纳腔内并与发热模块5连接,光源模块1、导光器模块2、光学处理模块3及控制模块设于容纳腔内,其中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阵列式排布并设于散热模块4上的安装平台,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弯道光源和坡道光源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由控制模块控制,近光导光器21、远光导光器22、弯道导光器23和坡道导光器24固定在固定支架6,近光导光器21的入光口与近光光源连接,近光导光器21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远光导光器22的入光口与远光光源连接,远光导光器22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弯道导光器23的入光口与弯道光源连接,弯道导光器23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坡道导光器24的入光口与坡道光源连接,坡道导光器24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光学处理模块3设于容纳腔,光学处理模块3的出光面从壳体5另一端伸出。

请复阅图2,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弯道光源包括左弯道光源和右弯道光源,弯道导光器23包括左弯道导光器23a和右弯道导光器23b,左弯道光源和右弯道光源分设于远光光源的左侧和右侧,左弯道导光器23a和右弯道导光器23b的入射口分别与左弯道光源和右弯道光源连接,左弯道导光器23a和右弯道导光器23b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当汽车向左或向右转弯时,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光源模块1的左弯道光源或右弯道光源自动打开,可以减小驾驶员的视野盲区,降低安全隐患。

请复阅图2,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坡道光源包括上坡光源和下坡光源,坡道导光器24包括上坡导光器24a和下坡导光器24b,上坡光源设于远光光源的下方,下坡光源设于近光光源的上方,上坡导光器24a和下坡导光器24b的入射口分别与上坡光源和下坡光源对正,上坡导光器24a和下坡导光器24b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当汽车在夜晚行驶上或下坡时,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光源模块1的上坡光源或下坡光源自动打开,可以减小驾驶员的视野盲区,降低安全隐患。

在实际应用中,前车灯的近光灯是使用最频繁的车灯,为了提高近光灯的照明度,请复阅图2,如图所示,近光光源和近光导光器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近光导光器21的入射口与近光光源连接,近光导光器21的出射端面对应光学处理模块3。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左弯道光源、右弯道光源、上坡光源和下坡光源阵列式排布,近光光源位于远光光源上方,左弯道光源和右弯道光源分设于远光光源的左侧和右侧,下坡光源设于近光光源的上方,上坡光源设于远光光源的下方。光源模块1的个光源阵列式排布,实现在远近光一体的系统中加入上下坡辅助光路系统和左右弯道辅助光路系统,大大增加了汽车安全性能;同时,光学处理模块3依据各个光源照明的不同位置进行独立的控制,得出符合国家标准目标光形。

为了使光源模块1发出的光经导光器模块2后在光学处理模块3投射的范围最大化,同时使光源模块1占用空间小,请复阅图2,如图所示,近光导光器21、远光导光器22、弯道导光器23和坡道导光器24均采用锥形导光器,以使出光口的截面大于入光口的截面。近光导光器21、远光导光器22、弯道导光器23和坡道导光器24可以采用全内反射锥形棱镜,也可以采用锥形柱体导光器,还可以采用锥形导光槽,本实施例的近光导光器21、远光导光器22、弯道导光器23和坡道导光器24采用锥形柱体导光器。

请复阅图2,如图所示,光学处理模块3包括挡光板31和配光透镜32,挡光板31设于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之间,以使配光透镜32位于挡光板31两侧的部分分别用于近光配光和远光配光。在本实施例中,近光导光器21和下坡光源与位于挡光板31上方的配光透镜32部分对正,远光导光器22、左弯道光源、右弯道光源和上坡光源与位于挡光板31下方的配光透镜32部分对正。

请参阅图3及4,图3为图2中挡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配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配光透镜32包括近光配光区321和远光配光区322,近光配光区321位于挡光板31上方且与近光导光器21的出射端面对正,设于近光导光器21的上方的下坡导光器24b与近光配光区321的出射端面与近光配光区321对正,远光配光区322位于挡光板31下方且与远光导光器22的出射端面对正,设于远光导光器22左右两侧的左弯道导光器23a和右弯道导光器23b及设于远光导光器22下方的上坡导光器24a的出射端面与远光配光区322对正。

请复阅图3及4,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近光配光区321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为为二次曲面,远光配光区322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为为二次曲面,挡光板31靠近配光透镜32一侧的形状为圆弧形,挡光板31位于近光配光区321的入光面和远光配光区322的入光面的衔接处。为了减小光束形变,同时使配光透镜32厚度变薄,本实施例的近光配光区321和远光配光区322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采用非球面二次曲面。

请复阅图4,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光板31朝向近光导光器21的一侧设有上遮光面311和下遮光面312,上遮光面311和下遮光面312之间设有斜遮光面313。斜遮光面31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斜遮光面313设置在迎光方向的右侧,近光光源及近光导光器21的中心线相对配光透镜32中心轴偏离12°的夹角。经近光导光器21出射的光束汇聚于挡光板3,光束经挡光板3整形并经配光透镜32汇聚后射出并得到需要的配光图形,近光光源的照射范围内存在一水平线和水平线右侧向上45°的明暗分界线,满足明暗分界线标准,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为较宽阔的照明区域。

请复阅图2,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处理模块3还包括匀光模块33,匀光模块33用于对远光光形均匀化。匀光模块33可以采用复眼透镜或者采用在聚光透镜表面镀散射材料,本实施例的匀光模块33在采用复眼透镜,远光光源的光束经远光导光器22射出后,被匀光模块33均匀化,然后在配光透镜32的远光配光区322汇聚后,得到所需复合标准的光强分布。

请复阅图1、2及5,图5为图1的后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前照灯车还包括散热模块4,散热模块4用于对光源模块1散热。散热模块4包括导热座41、散热器42、导热器43和散热风扇44,导热座41一侧设有安装平台导热座41另一侧设有纵向隔断槽411,纵向隔断槽411位于安装平台与近光光源对正的部分的下方;散热器42设于安装平台下方且与远光光源部分对正;导热器43设于散热器42内;其中,安装平台用于固定光源模块1,纵向隔断槽411用于为导热座41的本体散热,散热器42和导热器43用于为安装平台安装远光光源的部分散热。

请复阅图5,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42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纵向叠置,多个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与纵向隔断槽411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便于空气流通,可以更好的使导热座41散热,进而降低导热座的温度。

请参阅图6及7,图6为散热模块移去散热风扇后的右视图;图7为散热模块移去散热风扇后的爆炸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器43为u型,包括蒸发段431、冷凝段432和连接段433,蒸发段431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段433,冷凝段432通过连接段433连接于蒸发段431两侧。导热器43用于导出远光光源处的热量,u型的导热器43在不改变导热器43的高度的同时,增加了导热器43的长度,可以更大量地导出远光光源处的热量。

请复阅图6及7,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42设有安装孔421和安装槽422,其中一条冷凝段432贯穿安装孔421,另一条冷凝段432置于安装槽422内且与导热座41的安装平台连接。其中安装孔421和安装槽422沿散热器42的厚度方向设置,贯穿安装孔421的冷凝段432的一部分置于隔层散热鳍片内,另一部分置于各层散热鳍片的间隙内使散热器42对该冷凝段432的散热效果更好;置于安装槽422内的冷凝段432的一侧置与安装槽422接触,另一侧与导热座41的安装平台紧贴,可以导出远光光源处的热量。

请复阅图6及7,如图所示,蒸发段431向纵向隔断槽411延伸并与纵向隔断槽411靠近散热器42的部分连接,不仅可以最大化的将远光光源处的热量通过导热器43导出,还可以将近光光源处的热量也通过导热器43导出,在提高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的同时,使散热模块的结构也更加的紧凑,可以减少成本

本实施例的导热器43为中空结构,导热器43内部盛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可显著的降低导热器43的热阻,提升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导热器43内部呈真空状;在真空状态下,导热介质的沸点降低,液体由蒸发段431蒸发,在冷凝段432凝结带走热量,这样能更快速地在车灯工作时为其散热,使得散热性能增强,满足大功率下光源模块1散热需求。

本实施例的安装平台设有定位孔(图中未标示),定位孔用于在固定光源模块时定位,精确定位光源模块的位置。

请复阅图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散热风扇44设于导热座41设有纵向隔断槽411的一侧,且与导热座41可拆卸连接。散热风扇44通过设于导热座41上的卡扣(图中未标示)与导热座41连接。散热风扇44可以将散热器42上传导的led光源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以保证所述led光源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前照车灯工作时,设于安装平台的光源模块开始发热,导热座41将近光光源处的热量导出,并通过纵向隔断槽411与外界空气流通进行散热,安装平台接触的冷凝段432将远光光源处的热量导出,同时蒸发段431与纵向隔断槽411接触的部分将纵向隔断槽411处的热量导出,散热器42为导热器43散热,并使远光光源和近光光源降温;在此过程中,散热风扇44启动,速通过对流将纵向隔断槽411和散热器42传导的热量迅速散出,以保证前照车灯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环境。。

具体应用时:

车辆在照明度较好的路况行驶时,控制模块启动近光光源,与近光光源连接的近光导光器21将光束向近光配光区321传导,经近光导光器21出射的光束汇聚于挡光板3,光束经挡光板3整形并经配光透镜32汇聚后射出并得到需要的配光图形;

当车辆需要向左或向右转弯时,由于前照车灯随车头转弯方向向左或向右倾斜,使车辆左侧或右侧存在视野盲区,此时控制模块启动左弯道光源或右弯道光源,与左弯道光源连接的左弯道导光器23a或与右弯道光源连接的右弯道导光器23b将光束向远光配光区322传导,光束经挡光板3整形并经配光透镜32汇聚后射出并得到需要的配光图形,减小驾驶员的视野盲区,降低安全隐患。

当车辆需要上坡时,由于前照灯整体向上仰,开启上坡光源,使上坡导光器24a将光向配光透镜32下部分远光配光区322射出;当车辆需要下坡时,由于前照灯整体向下倾斜,开启下坡光源,使下坡导光器24b将光向配光透镜32上部分进光配光区321射出,可以减小驾驶员的视野盲区,降低安全隐患;

当车辆在照明度较差的路况行驶时,控制模块启动远光光源,与远光光源连接的远光导光器22将光束向近远光配光区322传导,经近光导光器21出射的光束被匀光模块33均匀化,然后在配光透镜32的远光配光区322汇聚后,得到所需复合标准的光强分布。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功能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挡光板31的斜遮光面31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近光光源及近光导光器21的中心线相对配光透镜32中心轴偏离10°的夹角。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功能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挡光板31的斜遮光面31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近光光源及近光导光器21的中心线相对配光透镜32中心轴偏离15°的夹角。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