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3347发布日期:2019-10-08 23:3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光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



背景技术:

柔光灯是指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阴影,适于反映物体的形态和色彩,给人轻柔细腻之感的摄影灯,柔光灯可以将闪光灯打出来的光线变得柔和,从而起到美化照片的作用,柔光灯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僵硬的闪光灯直射光线通过耐高温的半透明塑料,转化为柔和的漫射光,进而消去人像和其它拍摄物体上讨厌的高光斑,使拍摄出来的照片如同影楼里拍出来的美丽自然。

中国专利CN203036274U公开了一种LED柔光灯,包括灯体,安装在灯体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可转动连接的提手,设置在灯体内部的支架、光源装置和电源装置,以及与电源装置连接的散热装置,所述灯体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底板、背板和顶板;所述顶板上安装有用于将LED柔光灯的光场边缘进行柔化处理的柔光板;通过在灯体前端安装柔光板,对LED柔光灯的光场边缘进行柔化处理,使其光场边缘形成一个光强逐渐减弱的过渡区,从而改变柔光灯光场效果,有利于舞台布光;但是该装置发光面是将发光面直接布满灯珠,而这种结构的灯发出光线比较散,在实际使用场合中光线的指向不好把控,从而影响灯具的光效,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包括壳体和发光面,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发光的发光面,壳体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发光面发光角度的发光角度调节组件,以解决现有装置发光面将发光面直接布满灯珠,光线的指向不好把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包括壳体和发光面,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发光的发光面,壳体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发光面发光角度的发光角度调节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发光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镜面遮光板和第二镜面遮光板,第一镜面遮光板有两个,关于发光面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二镜面遮光板也有两个,关于发光面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镜面遮光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壳体连接,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锁死螺钉分别与壳体和第一镜面遮光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镜面遮光板和壳体的夹角为90°,第二镜面遮光板和壳体的夹角为15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二镜面遮光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壳体连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锁死螺钉分别与壳体和第二镜面遮光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镜面遮光板和第二镜面遮光板均采用光面铝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壳体上还安装有拉环,拉环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光效损失,提高发光面的单位照度,便于灯光师补光调试,可对需求补光场景进行准确布光,并且将光通量聚合,并且能够避出杂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中发光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壳体、2-发光面、3-拉环、4-第一镜面遮光板、5-第二镜面遮光板、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第一锁死螺钉、9-第二锁死螺钉、1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包括壳体1和发光面2,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发光的发光面2,壳体1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发光面2发光角度的发光角度调节组件;

发光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镜面遮光板4和第二镜面遮光板5,第一镜面遮光板4有两个,关于发光面2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二镜面遮光板5也有两个,关于发光面2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镜面遮光板4通过第一连接件6与壳体1连接,第一连接件6通过第一锁死螺钉8分别与壳体1和第一镜面遮光板4固定连接,第一镜面遮光板4能够对发光面2发出光线在水平方向进行约束,有利于对光线的集中;

第一镜面遮光板4和壳体1的夹角为90°;

第二镜面遮光板5通过第二连接件7与壳体1连接,第二连接件7通过第二锁死螺钉9分别与壳体1和第二镜面遮光板5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调节发光角度的柔光灯,包括壳体1和发光面2,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发光的发光面2,壳体1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发光面2发光角度的发光角度调节组件;

发光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镜面遮光板4和第二镜面遮光板5,第一镜面遮光板4有两个,关于发光面2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二镜面遮光板5也有两个,关于发光面2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镜面遮光板4通过第一连接件6与壳体1连接,第一连接件6通过第一锁死螺钉8分别与壳体1和第一镜面遮光板4固定连接,第一镜面遮光板4能够对发光面2发出光线在水平方向进行约束,有利于对光线的集中;

第一镜面遮光板4和壳体1的夹角为90°;

第二镜面遮光板5通过第二连接件7与壳体1连接,第二连接件7通过第二锁死螺钉9分别与壳体1和第二镜面遮光板5固定连接;

第二镜面遮光板5和壳体1的夹角为150°;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光线的损耗,第一镜面遮光板4和第二镜面遮光板5均采用光面铝材质,发光角度调节组件可以将光损有效的降低,并且将光通量聚合,并且能够避出杂光,同时也提升了灯光师的操控性;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携带发光面2,壳体1上还安装有拉环3,拉环3的两端通过转轴10与壳体1转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光效损失,提高发光面2的单位照度,便于灯光师补光调试,可对需求补光场景进行准确布光,发光角度调节组件可以将光损有效的降低,并且将光通量聚合,并且能够避出杂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