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盖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4746发布日期:2020-01-07 07:5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盖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盖灯座。



背景技术:

灯座是固定灯位置和使灯触点与电源相连接的器件,灯座为翻盖灯座,这样就便于便于灯座的安装以及配件不容易丢失,据现有技术,翻盖灯座的上座与下座直接铰接,上座与下座打开的角度为180°,这样在打开的过程中上座与下座容易产生碰撞,上座与下座的铰接处受力大,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甚至断开,连接强度低,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且可靠性好的翻盖灯座。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盖灯座,包括上座和下座,所述的下座上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沿下座宽度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挡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转动杆,所述的转动杆轴线与第一挡板横向方向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上座下表面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二挡板围成一个矩形,所述的第二挡板下表面近第一挡板的位置设有开口向下的开口槽,所述的开口槽前侧与第二挡板内相通,所述的开口槽后侧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开口槽的内壁均设有至少一个转动槽,所述的转动杆近开口槽内壁的一端均转动配合在转动槽内,所述的上座通过转动杆转动配合在转动槽内铰接在下座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下座上表面设第一挡板,在上座下表面设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两侧设转动杆,第二挡板上设开口槽,在开口槽内设转动槽,利用转动杆转动配合在转动槽内实现上座与下座铰接,在上座与下座转动过程中第二挡板会抵靠在第一挡板的外侧面进行限位,防止上座与下座摆动角度过大,利用转动杆转动配合在转动槽内,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连接强度高,可靠性好,转动杆位于第一挡板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槽的数量为两个,便于调节上座与下座铰接的位置,可以实现上座与下座不同角度铰接,调节上座与下座转动的最大角度,一个转动槽位于滑槽底部,另一个转动槽位于滑槽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口槽内壁的两侧均设有开口向下的滑槽,所述的滑槽沿开口槽深度方向分布,所述的滑槽的深度等于开口槽的深度,所述的转动槽设在滑槽内,其中一个转动槽位于滑槽底部,上座与下座转动的角度最小,连接强度大,可靠性高,同时便于把上座从下座拆下来,转动杆具有弹性,可以让转动杆脱离转动槽,通过滑槽拆下上座。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的深度为第二挡板高度的一半,所述的开口槽底部为第四挡板,所述的第四挡板位于滑槽的后端,当转动杆转动配合在位于滑槽底部的转动槽内时,第一挡板的外侧面抵靠在第四挡板的内侧面,连接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挡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匚”字形,所述的第一挡板的开口方向朝向下座的中心,结构简单,不占空间,强度高。

作为优选,它还包括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的加强筋一端固定在第一挡板的内侧面,所述的加强筋另一端固定在下座的上表面,增加第一挡板的强度,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座上表面还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的第三挡板沿下座轮廓分布,所述的第三挡板围成一个“匚”字形,所述的第三挡板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三挡板在上座盖在下座时抵靠在第二挡板的内壁上,第一挡板内表面设卡接槽,第三挡板外表面设与卡接槽卡接的卡接凸起,上座与下座实现卡接,安装与拆卸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座底部还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向上贯穿下座,所述的固定孔分布在下座的四个角,便于下座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座上表面设有凸起,所述的凸起上表面设有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安装灯具的安装孔,所述的上座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安装座通过通孔伸出上座,上座盖在下座时凸起上表面抵靠在上座底表面,起支撑作用,强度高,同时把线路集中在下座,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盖灯座打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盖灯座开口槽的主视剖视图。

其中,1、上座,2、下座,3、第一挡板,4、转动杆,5、第二挡板,6、开口槽,7、转动槽,8、滑槽,9、第三挡板,10、加强筋,11、凸起,12、安装座,13、安装孔,14、通孔,15、第四挡板,16、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盖灯座,包括上座1和下座2,所述的下座2上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板3,所述的第一挡板3沿下座2宽度方向分布,所述的第一挡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转动杆4,所述的转动杆4轴线与第一挡板3横向方向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上座1下表面设有第二挡板5,所述的第二挡板5围成一个矩形,所述的第二挡板5下表面近第一挡板3的位置设有开口向下的开口槽6,所述的开口槽6前侧与第二挡板5内相通,所述的开口槽6后侧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开口槽6的内壁均设有至少一个转动槽7,所述的转动杆4近开口槽6内壁的一端均转动配合在转动槽7内,所述的上座1通过转动杆4转动配合在转动槽7内铰接在下座2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下座2上表面设第一挡板3,在上座1下表面设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3的两侧设转动杆4,第二挡板5上设开口槽6,在开口槽6内设转动槽7,利用转动杆4转动配合在转动槽7内实现上座1与下座2铰接,在上座1与下座2转动过程中第二挡板5会抵靠在第一挡板3的外侧面进行限位,防止上座1与下座2摆动角度过大,利用转动杆4转动配合在转动槽7内,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之间连接强度高,可靠性好,转动杆4位于第一挡板3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转动槽7的数量为两个,便于调节上座1与下座2铰接的位置,可以实现上座1与下座2不同角度铰接,调节上座1与下座2转动的最大角度,一个转动槽7位于滑槽8底部,另一个转动槽7位于滑槽8中间位置。

所述的开口槽6内壁的两侧均设有开口向下的滑槽8,所述的滑槽8沿开口槽6深度方向分布,所述的滑槽8的深度等于开口槽6的深度,所述的转动槽7设在滑槽8内,其中一个转动槽7位于滑槽8底部,上座1与下座2转动的角度最小,连接强度大,可靠性高,同时便于把上座1从下座2拆下来,转动杆4具有弹性,可以让转动杆4脱离转动槽7,通过滑槽8拆下上座1。

所述的滑槽8的深度为第二挡板5高度的一半,所述的开口槽6底部为第四挡板15,所述的第四挡板15位于滑槽8的后端,当转动杆4转动配合在位于滑槽8底部的转动槽7内时,第一挡板3的外侧面抵靠在第四挡板15的内侧面,连接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所述的第一挡板3的横截面形状为“匚”字形,所述的第一挡板3的开口方向朝向下座2的中心,结构简单,不占空间,强度高。

它还包括加强筋10,所述的加强筋10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的加强筋10一端固定在第一挡板3的内侧面,所述的加强筋10另一端固定在下座2的上表面,增加第一挡板3的强度,可靠性高。

所述的下座2上表面还设有第三挡板9,所述的第三挡板9沿下座2轮廓分布,所述的第三挡板9围成一个“匚”字形,所述的第三挡板9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挡板3,所述的第三挡板9在上座1盖在下座2时抵靠在第二挡板5的内壁上,第一挡板3内表面设卡接槽,第三挡板3外表面设与卡接槽卡接的卡接凸起,上座1与下座2实现卡接,安装与拆卸方便,连接可靠。

所述的下座2底部还设有固定孔16,所述的固定孔16向上贯穿下座2,所述的固定孔16分布在下座2的四个角,便于下座2的安装。

所述的下座2上表面设有凸起11,所述的凸起11上表面设有安装座12,所述的安装座12上设有安装灯具的安装孔13,所述的上座1上设有通孔14,所述的安装座12通过通孔14伸出上座1,上座1盖在下座2时凸起11上表面抵靠在上座1底表面,起支撑作用,强度高,同时把线路集中在下座2,便于安装和拆卸。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下座2上表面设第一挡板3,在上座1下表面设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3的两侧设转动杆4,第二挡板5上设开口槽6,在开口槽6内设转动槽7,利用转动杆4转动配合在转动槽7内实现上座1与下座2铰接,在上座1与下座2转动过程中第二挡板5会抵靠在第一挡板3的外侧面进行限位,防止上座1与下座2摆动角度过大,利用转动杆4转动配合在转动槽7内,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之间连接强度高,可靠性好,转动杆4位于第一挡板3的中间位置。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