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式超长续航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4717发布日期:2020-01-24 11:2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感应式超长续航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电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应式超长续航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许电家庭备置有手电筒,在断电时可以使用手电筒进行照明,但是,现有技术的手电筒不会自动发光,在断电时,使用者难以在黑暗的环境中找到手电筒,因此出现了感应式手电筒,但是现有的感应式手电筒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即使无需使用也无法主动关闭,造成了电量的不必要浪费,导致手电筒的续航时间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感应式超长续航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和发光装置,所述壳体的外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嵌设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被容纳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和按钮开关串联,所述壳体的表面可转动地套设有透明保护罩,且壳体的两端延伸出所述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嵌设有光控开关,所述保护罩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光控开关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按钮开关的正、负接线端连接,所述保护罩对应所述安装槽设置有贯穿所述保护罩的开口。

其中,手电筒的壳体内部的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和壳体外部的开关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均采用现有技术,按钮开关被容纳在安装槽中,因此可以保证套设在外壳的表面的保护罩能顺利的转动而不会碰触到按钮开关。

通过转动保护罩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和断开,当两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未一一对应接触时,光控开关未被连接至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和按钮开关的电路结构中,仅可使用按钮开关对发光装置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控制,此时手电筒处于普通模式;当需要将手电筒切换到光控模式时,断开按钮开关,转动保护罩使得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接触时,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通,则使得光控开关代替按钮开关于电源装置和发光装置串联,此时使用光控开关对发光装置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控制,则手电筒处于光控模式。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使用场景对手电筒进行光控模式和普通模式的切换,可以更合理的对手电筒进行使用,在不需要使用手电筒时即使关闭手电筒,以节省能源,增加手电筒的续航时间。

其中,保护罩处于外壳的某一相对位置时,保护罩上的开口与安装槽重合,此时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未一一接触,即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未连通,光控开关未接入到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和按钮开光组成的电路结构中,此时仅可通过按钮开关对发光装置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操作;通过转动保护罩可以使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接触,此时保护罩上的开口随着保护罩转动至与安装槽错开,保护罩将按钮开关罩设在内,无法对按钮开关进行操作,由于在转动保护罩使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接触之前已经断开了按钮开关,因此此时仅可使用光控开关对发光装置的熄灭与发光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内侧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设置有铜箔层,所述保护罩内还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凹槽和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铜块,所述铜块的底端通过弹性装置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铜块的顶部呈半球状,且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壳体的内部。

其中,保护罩套设在手电筒本体的外侧,铜块的顶部延伸出第二凹槽定在壳体的表面,当转动保护罩使得铜块被转动至第二凹槽时,弹性装置将铜块顶入到第二凹槽中,使得铜块与铜箔接触从而导通,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通过将两个第二连接部中的铜块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第一凹槽中,使得两个第二连接部中的铜块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部的两个铜箔接触,即可使得光控开关代替按钮开关与电源装置和发光装置串联。

其中,光控开关的正负极与两个第一连接部通过导线连接,保护罩上的第一通道用于设置连接铜箔层和光控开关的导线;按钮开关的正负极与两个第二连接部通过导线连接,壳体上的第二通道用于设置连接按钮开关和第二连接部的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呈半球状。

半球状的铜块顶部和半球状的凹槽利于铜块进出凹槽,使得保护罩的转动更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铜块的底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连接。

按钮开关通过导线与弹簧远离铜块的一端连接,从而使得在铜块压缩弹簧时铜块不会带动导线,避免导线因经常移动而受损。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手电筒本体的中心线,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对应所述环形凹槽设置有若干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所述保护罩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凹槽中且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相抵。

滑杆插设在滑槽内,可沿着滑槽移动,从而实现保护罩相对于手电筒本体的转动,其中,滑杆远离保护罩的一端与环形凹槽的底部相抵,可以防止保护罩相对于壳体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滑球和将所述滑球固定于所述保护罩的内侧的连接杆,所述滑球呈球状且所述滑球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和侧壁均相抵。

滑球的侧壁与环形凹槽的底部和侧壁均相抵,可以进一步的防止保护罩与壳体相对晃动,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稳定性,另外球体结构的滑球与环形凹槽的接触面积小,滑杆更容易在滑行凹槽内滑动,则使得保护罩更容易地相对于壳体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保护罩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可以避免保护罩与壳体相互摩擦而造成磨损。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保护罩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和断开,当两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未一一对应接触时,光控开关未被连接至电源装置、发光装置和按钮开关的电路结构中,仅可使用按钮开关对发光装置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控制,此时手电筒处于普通模式;当需要将手电筒切换到光控模式时,断开按钮开关,转动保护罩使得两个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接触时,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通,则使得光控开关代替按钮开关于电源装置和发光装置串联,此时使用光控开关对发光装置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控制,则手电筒处于光控模式。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使用场景对手电筒进行光控模式和普通模式的切换,可以更合理的对手电筒进行使用,在不需要使用手电筒时即使关闭手电筒,以节省能源,增加手电筒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手电筒本体与保护罩的连接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手壳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护罩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手电筒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电筒本体,11-安装槽,12-第一连接部,13-环形凹槽,14-第一凹槽,141-铜块,142-弹簧,15-第一通道,16-电源装置,17-发光装置,18-按钮开关,2-保护罩,21-安装腔,221-连接杆,222-滑球,23-第二凹槽,231-铜箔,24-第二通道,25-光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一种感应式超长续航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1,所述手电筒本体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装置16和发光装置17,所述壳体的外侧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嵌设有按钮开关18,所述按钮开关18被容纳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电源装置16、发光装置17和按钮开关18串联,所述壳体的表面可转动地套设有透明保护罩2,且壳体的两端延伸出所述保护罩2,所述保护罩2内设置有安装腔21,所述安装腔21内嵌设有光控开关25,所述保护罩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2,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12分别与所述光控开关25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12的第二连接部,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按钮开关18的正、负接线端连接,所述保护罩2对应所述安装槽11设置有贯穿所述保护罩2的开口。

其中,手电筒的壳体内部的电源装置16、发光装置17和壳体外部的开关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均采用现有技术,按钮开关18被容纳在安装槽11中,因此可以保证套设在外壳的表面的保护罩2能顺利的转动而不会碰触到按钮开关18。

通过转动保护罩2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和断开,当两个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未一一对应接触时,光控开关25未被连接至电源装置16、发光装置17和按钮开关18的电路结构中,仅可使用按钮开关18对发光装置17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控制,此时手电筒处于普通模式;当需要将手电筒切换到光控模式时,断开按钮开关18,转动保护罩2使得两个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接触时,使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连通,则使得光控开关25代替按钮开关18于电源装置16和发光装置17串联,此时使用光控开关25对发光装置17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控制,则手电筒处于光控模式。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使用场景对手电筒进行光控模式和普通模式的切换,可以更合理的对手电筒进行使用,在不需要使用手电筒时即使关闭手电筒,以节省能源,增加手电筒的续航时间。

其中光控开关25采用型号为lccf-gk-d125d的光控开关25,按钮开关18采用型号为pb-01a-r的按钮开关18。

其中,保护罩2处于外壳的某一相对位置时,保护罩2上的开口与安装槽11重合,此时两个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未一一接触,即两个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未连通,光控开关25未接入到电源装置16、发光装置17和按钮开光组成的电路结构中,此时仅可通过按钮开关18对发光装置17的发光与熄灭进行操作;通过转动保护罩2可以使两个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接触,此时保护罩2上的开口随着保护罩2转动至与安装槽11错开,保护罩2将按钮开关18罩设在内,无法对按钮开关18进行操作,由于在转动保护罩2使两个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接触之前已经断开了按钮开关18,因此此时仅可使用光控开关25对发光装置17的熄灭与发光进行控制。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罩2内侧的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的表面设置有铜箔231层,所述保护罩2内还开设有第一通道15,所述第一通道15与所述第一凹槽14和安装腔2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二凹槽23,所述第二凹槽23内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铜块141,所述铜块141的底端通过弹性装置与所述第二凹槽23的底部连接,所述铜块141的顶部呈半球状,且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二通道24,所述第二通道24连通所述第二凹槽23和所述壳体的内部。

其中,保护罩2套设在手电筒本体1的外侧,铜块141的顶部延伸出第二凹槽23定在壳体的表面,当转动保护罩2使得铜块141被转动至第二凹槽23时,弹性装置将铜块141顶入到第二凹槽23中,使得铜块141与铜箔231接触从而导通,实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通过将两个第二连接部中的铜块141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一连接部12中的第一凹槽14中,使得两个第二连接部中的铜块141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部12的两个铜箔231接触,即可使得光控开关25代替按钮开关18与电源装置16和发光装置17串联。

其中,光控开关25的正负极与两个第一连接部12通过导线连接,保护罩2上的第一通道15用于设置连接铜箔231层和光控开关25的导线;按钮开关18的正负极与两个第二连接部通过导线连接,壳体上的第二通道24用于设置连接按钮开关18和第二连接部的导线。

其中一种实施例,两个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均水平设置,且两个第一连接部12之间的距离值大于开口和安装槽11的宽度值,当保护罩2转动至保护罩2上的第二个连第二接部与外壳上的第一个第一连接部12接触时,第一个第一连接部12上的铜块141插入到第二个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凹槽23中,此时保护罩2上的开口与外壳上的安装槽11重合,使用者可通过开口对安装槽11中的按钮开关18进行操作,此时手电筒处于普通模式;当继续转动保护罩2,使得保护罩2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外壳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一连接部12连接时,开口与安装槽11错开,按钮开关18被保护罩2罩在安装槽11内,此时手电筒处于光控模式;其中,铜块141在插入到第一凹槽14中后,还具有定位作用,避免手电筒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保护张相对于壳体转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14呈半球状。

半球状的铜块141顶部和半球状的凹槽利于铜块141进出凹槽,使得保护罩2的转动更省力。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铜块141的底端通过弹簧142与所述第二凹槽23的底部连接。

按钮开关18通过导线与弹簧142远离铜块141的一端连接,从而使得在铜块141压缩弹簧142时铜块141不会带动导线,避免导线因经常移动而受损。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环形凹槽13,所述环形凹槽13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手电筒本体1的中心线,所述保护罩2的内侧对应所述环形凹槽13设置有若干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所述保护罩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凹槽13中且与所述环形凹槽13的底部相抵。

滑杆插设在滑槽内,可沿着滑槽移动,从而实现保护罩2相对于手电筒本体1的转动,其中,滑杆远离保护罩2的一端与环形凹槽13的底部相抵,可以防止保护罩2相对于壳体晃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滑杆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13内的滑球222和将所述滑球222固定于所述保护罩2的内侧的连接杆221,所述滑球222呈球状且所述滑球222与所述环形凹槽13的底部和侧壁均相抵。

滑球222的侧壁与环形凹槽13的底部和侧壁均相抵,可以进一步的防止保护罩2与壳体相对晃动,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稳定性,另外球体结构的滑球222与环形凹槽13的接触面积小,滑杆更容易在滑行凹槽内滑动,则使得保护罩2更容易地相对于壳体转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保护罩2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保护罩2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可以避免保护罩2与壳体相互摩擦而造成磨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