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1867发布日期:2020-05-26 18:0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筒灯分为一体式筒灯和分体式筒灯,一体式筒灯若损坏了,只能整个更换;分体式筒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预埋在天花板上的外壳,一部分是嵌装于外壳内的灯体,灯体和外壳之间可拆卸连接,当灯体损坏后,用户可拆下损坏的灯体,换上新的灯体即可,无需重新进行接线。但现有的分体式筒灯,其更换灯体时,常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灯体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采用弹性导电体导电,解决了外壳与灯体接触不良的问题,而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电源线、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的一端与外壳顶部抵接,另一端向外壳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与外接电源线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导电体与外接电源线的零线或火线连接。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均设于顶盖内部,所述顶盖开有供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通过的通孔。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为导电弹簧,所述顶盖内设有定位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的定位柱。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向外壳内部延伸的一端均设有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设有圆滑的导电触头。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的上端边缘形成有托耳,所述托耳的圆径大于所述通孔。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位于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之间设有绝缘隔板。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扣接于外壳上,所述外壳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扣孔,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多个与扣孔对接的扣钩。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存在的效果是:

分体式筒灯采用了弹性导电体作为外壳和灯体的导电连接部件,弹性导电体的形变恢复能力好,而且灯体安装到外壳后挤压弹性导电体,而弹性导电体本身的形变具有反作用力,确保外壳和灯体导通,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请参看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包括外接电源线1、外壳2和设于外壳2内的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的一端与外壳2顶部抵接,另一端向外壳2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与外接电源线1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导电体4与外接电源线1的零线或火线连接,即第一弹性导电体3连接火线时,第二弹性导电体4连接零线;当第一弹性导电体3连接零线时,第二弹性导电体4连接火线。

其导电原理:当灯体脱离外壳2时,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在正常的状态,当灯体完全嵌装与外壳2内部时,灯体顶部的对应设置的导电结构必然会与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接触,并且灯体会挤压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这时,由于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形变所产生的弹力会令其本身紧紧的抵压住灯体上的导电结构,由此可以保证了外壳2和灯体的导通,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有顶盖5,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均设于顶盖5内部,所述顶盖5开有供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通过的通孔51。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为导电弹簧,导电弹簧采用铜或铁材料制成,弹簧的结构简单,制作技术成熟,容易购得,所述顶盖5内设有定位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的定位柱6,定位柱6可以避免弹簧偏心,还可以避免弹簧在受力挤压的时候发生移位、扭曲。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向外壳1内部延伸的一端均设有导电部件7,所述导电部件7设有圆滑的导电触头71,弹簧端部较软,直接接触会容易损坏或变形。所述导电部件7的上端边缘形成有托耳72,所述托耳72的圆径大于所述通孔51,托耳72可以避免导电部件7从通孔51松脱跌落。

为了避免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接触,所述顶盖5位于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之间设有绝缘隔板8。

为了便于生产组装,和维修更换零部件,所述顶盖5扣接于外壳1上,所述外壳1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扣孔21,所述顶盖5上设置有多个与扣孔21对接的扣钩9。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电源线(1)、外壳(2)和设于外壳(2)内的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的一端与外壳(2)顶部抵接,另一端向外壳(2)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与外接电源线(1)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导电体(4)与外接电源线(1)的零线或火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有顶盖(5),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均设于顶盖(5)内部,所述顶盖(5)开有供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通过的通孔(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为导电弹簧,所述顶盖(5)内设有定位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的定位柱(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向外壳(2)内部延伸的一端均设有导电部件(7),所述导电部件(7)设有圆滑的导电触头(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7)的上端边缘形成有托耳(72),所述托耳(72)的圆径大于所述通孔(5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位于第一弹性导电体(3)和第二弹性导电体(4)之间设有绝缘隔板(8)。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扣接于外壳(2)上,所述外壳(2)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扣孔(21),所述顶盖(5)上设置有多个与扣孔(21)对接的扣钩(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筒灯的导电结构,其包括外接电源线、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和第二弹性导电体的一端与外壳顶部抵接,另一端向外壳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与外接电源线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导电体与外接电源线的零线或火线连接。分体式筒灯采用了弹性导电体作为外壳和灯体的导电连接部件,弹性导电体的形变恢复能力好,而且灯体安装到外壳后挤压弹性导电体,而弹性导电体本身的形变具有反作用力,确保外壳和灯体导通,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何弘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弘桓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